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社会发展更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师只要利用好数学知识的优势,就能够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而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文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营造平等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为其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敢于提出问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比较严肃,学生即便是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而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给予学生提问的勇气,使其敢于对教师提出疑问。教师要欢迎学生提出质疑,这能够充分证明学生在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看法和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感到放松,在不知不觉中放下心中对教师的畏惧,自然而然地提出疑问,并且教师利用游戏情境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答案,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同时,有能力解决问题。
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促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求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任何难度的知识都是从基础知识逐渐过渡、演化而来,教师要利用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提问的好习惯,使其在知识难度提升的情况下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问题意识培养措施,有利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由低质量过渡到高质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小学数学提问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教师要利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其有机会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这是学生动脑思考的重要表现,是学生利用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中向学生详细讲解知识,还需要启发学生对此产生疑问,等待学生提出质疑,不必急于解决学生的疑惑。首先,教师要在观察的过程中等待学生质疑。学生需要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其灵活性、敏捷性及深刻性,引导学生充分展开知识背后的科学活动等内容,将思维发展变化的过程暴露出来。其次,在猜测的过程中等待学生提出问题。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经过学生的猜测和验证才能确定答案。例如,学习与“计算”相关的知识时,调换加数的位置后结果不变,学生对此产生质疑,如果将其运用在其他形式的运算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只有学生对此产生疑问才能去猜测、去验证,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而形成问题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比较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比较的前提条件是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具有相同特点、或是相同的事物,通过联想对比的方式分析这样的事物之间存在哪些异同?教师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才能促使学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
设计科学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不同形式的问题情境。第一,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小学数学知识很多都来源于生活,而数学知识又需要学生在理解之后将其运用在生活中,因此,教师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对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有深刻的体会,进而体验到小学数学知识的魅力。第二,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冲突性的问题情境。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适时的将新知识呈现出来,打破学生对知识原有的认知,促使学生数学思维产生冲突,就此产生疑问,使其进入到渴求知識状态,从而形成问题意识。第三,教师要善于设计操作式的数学问题情境。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自身的重要途径,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进而在愉快的心情中主动发展自己的思维。例如,学习《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动作制作“角”,使学生自主去对比、发现和分析“角”的不同。
小学数学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有很多方式,如实验问题情境、故事问题情境等,但是,无论教师选择哪一种问题情境的设计方式,都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紧贴教材和生活,才能保证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并督促学生坚持下来。一节合理且具有科学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是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并且善于提问,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惠萍小学)
营造平等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为其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敢于提出问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比较严肃,学生即便是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而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给予学生提问的勇气,使其敢于对教师提出疑问。教师要欢迎学生提出质疑,这能够充分证明学生在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看法和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感到放松,在不知不觉中放下心中对教师的畏惧,自然而然地提出疑问,并且教师利用游戏情境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答案,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同时,有能力解决问题。
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促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求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任何难度的知识都是从基础知识逐渐过渡、演化而来,教师要利用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提问的好习惯,使其在知识难度提升的情况下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问题意识培养措施,有利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由低质量过渡到高质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小学数学提问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教师要利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其有机会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这是学生动脑思考的重要表现,是学生利用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中向学生详细讲解知识,还需要启发学生对此产生疑问,等待学生提出质疑,不必急于解决学生的疑惑。首先,教师要在观察的过程中等待学生质疑。学生需要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其灵活性、敏捷性及深刻性,引导学生充分展开知识背后的科学活动等内容,将思维发展变化的过程暴露出来。其次,在猜测的过程中等待学生提出问题。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经过学生的猜测和验证才能确定答案。例如,学习与“计算”相关的知识时,调换加数的位置后结果不变,学生对此产生质疑,如果将其运用在其他形式的运算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只有学生对此产生疑问才能去猜测、去验证,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而形成问题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比较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比较的前提条件是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具有相同特点、或是相同的事物,通过联想对比的方式分析这样的事物之间存在哪些异同?教师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才能促使学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
设计科学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不同形式的问题情境。第一,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小学数学知识很多都来源于生活,而数学知识又需要学生在理解之后将其运用在生活中,因此,教师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对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有深刻的体会,进而体验到小学数学知识的魅力。第二,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冲突性的问题情境。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适时的将新知识呈现出来,打破学生对知识原有的认知,促使学生数学思维产生冲突,就此产生疑问,使其进入到渴求知識状态,从而形成问题意识。第三,教师要善于设计操作式的数学问题情境。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自身的重要途径,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进而在愉快的心情中主动发展自己的思维。例如,学习《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动作制作“角”,使学生自主去对比、发现和分析“角”的不同。
小学数学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有很多方式,如实验问题情境、故事问题情境等,但是,无论教师选择哪一种问题情境的设计方式,都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紧贴教材和生活,才能保证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并督促学生坚持下来。一节合理且具有科学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是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并且善于提问,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惠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