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国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广大教育机构迫切需要能够很快适应一线实际工作、又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近年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和评价,不断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在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成效显著。
植根幼教 面向区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师范院校,创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第一所、全国第一批独立设置的七所幼儿师范学校之一,是第一批通过河南省教育厅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且达到优秀等级的师范学校,是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三周期合作加强幼儿师资培训项目学校,是河南省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中心,学前教育科研、信息资料中心。
办学中,学校“植根幼教、立足郑州、面向河南”,始终将“人才的培养”作为发展的中心,将“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坚持把“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探索世界,学会表现表达”作为人才培养的任务;把“优化专业基础课、强化专业技能课、拓展专业相关课、开拓专业特色课”作为课程定位;将“全员育人模式”作为德育起点;建构了“改革创新与常规管理一起抓、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一起抓、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起抓、理想教育与养成教育一起抓”的管理理念。
实践中,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不断探索“菜单式、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个性张扬机会。与此同时,学校坚持多元化就业方向,毕业生大部分从事幼教和小学教育工作,少部分对口升入高校,或任大中专学校的舞蹈教师、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文艺团体演员、企事业单位职员等。
事实证明,学校毕业生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毕业时持有5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园校”一体 学做合一
作为这样一所传统名校,近年来,学校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优化专业基础课、精选专业理论课,拓展专业应用课、强化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路。在课程设置与安排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把幼儿园当课堂、把孩子当老师、把问题当课题”的实践教学理念,并且构建了与理论教学相衔接、与能力目标相一致、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园校一体、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环节的职业技能训练。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按需培养,工学结合,注重实践。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举办育婴师、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开办普通话、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师资培训等,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前获得相关资格证书,为其顺利就业提供保障。学校根据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训练体系,采取合作办园、联合办园等形式,以顶岗实习、校内外实训的方式,使职前教育与工作实践相衔接,让学生从一个“半成品”过渡成为成品,实现专业与职业“零距离”、学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与使用的 “零距离”。
制定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考核方式。学校让学生尽早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学生必修),建立创新创业社团,完善创新创业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提高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体水平。学校将音乐综合、美术、舞蹈等专业技能课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制订专业技能课程考核标准,组成考评委员会和考评小组,邀请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学生考核。五大领域综合教法等课程也采用案例剖析、情境创设解决、教学模拟、考证等多种形式,在考核中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实践来看,学校从人才需求人手,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督与保障,培养出了既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场应变能力;既具有信息运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又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之首,2006年、2008年、2012年先后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體”。
分类培养 全员育人
办学中,为了切实推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深入进行,学校根据“分类培养”的原则,划分出八个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岗位要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即幼儿园管理、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双语、音乐舞蹈、美术与手工、多媒体技术与管理和主持与表演,并按这些方向设计出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新颖、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
根据行业需要,制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中,学校制订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三个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体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突出一个能力,即关键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行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发展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培养方案提高两个素质,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培养方案注重三个层面,即通识教育以公共基础教育为内容、以公共课模块为支撑,专业教育包含专业理论、专业教学、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综合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课外活动、公共选修、专业拓展等;培养方案强调四个结合,即“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综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此外,根据培养方案,学校构建起了模块式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个平台,其中公共课分为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两个模块,专业课分为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和专业拓展(即专业选修)四个模块,实践课分为军事训练、教育见习与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顶岗实习六个模块,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以“3个三”为目标,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队伍是关键。采取“重点培养、普遍提高、内选外聘、优化结构”的政策,以造就国家级学术带头人为重点,以提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为目标,建设并形成一支以著名专家、教授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实施“3个三”建设计划,即教师队伍要达到“三高”(高水平、高学历、高师德);“三师”(国家、省级、市校级三级教学名师);“三位一体”,即形成专兼结合、一专多能、双师型师资队伍格局。
实现“两订单”“四嫁接”“六课通”教育 “两订单”即按照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需求,实施订单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依托全省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四嫁接”是在四个层面上实现“专业嫁接”,一是与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专业嫁接,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与幼儿教育发展需求嫁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三是与幼教机构嫁接,实现零距离上岗;四是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相关专业嫁接,培养具有国际理念的人才。“六课通”是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入手,构筑“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与营养学”“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学法”“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管理”六大主干专业理论课程相融合的教学平台,用于培养不同层次的学前教育人才。
实践表明,学校将“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坚持把“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探索世界、学会表现表达”作为人才培养的任务;把“优化专业基础课、强化专业技能课、拓展专业相关课、开拓专业特色课”作为课程定位;将“全员育人模式”作为德育起点;建构了“改革创新与常规管理一起抓、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一起抓、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起抓、理想教育与养成教育一起抓”的管理理念,先后为社会培养各类幼儿教师近2万名,并承担起国家及省市幼儿园园长和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项目,先后共培训各级各类在职幼儿教师10万人次。
植根幼教 面向区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师范院校,创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第一所、全国第一批独立设置的七所幼儿师范学校之一,是第一批通过河南省教育厅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且达到优秀等级的师范学校,是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三周期合作加强幼儿师资培训项目学校,是河南省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中心,学前教育科研、信息资料中心。
办学中,学校“植根幼教、立足郑州、面向河南”,始终将“人才的培养”作为发展的中心,将“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坚持把“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探索世界,学会表现表达”作为人才培养的任务;把“优化专业基础课、强化专业技能课、拓展专业相关课、开拓专业特色课”作为课程定位;将“全员育人模式”作为德育起点;建构了“改革创新与常规管理一起抓、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一起抓、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起抓、理想教育与养成教育一起抓”的管理理念。
实践中,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不断探索“菜单式、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个性张扬机会。与此同时,学校坚持多元化就业方向,毕业生大部分从事幼教和小学教育工作,少部分对口升入高校,或任大中专学校的舞蹈教师、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文艺团体演员、企事业单位职员等。
事实证明,学校毕业生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毕业时持有5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园校”一体 学做合一
作为这样一所传统名校,近年来,学校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优化专业基础课、精选专业理论课,拓展专业应用课、强化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路。在课程设置与安排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把幼儿园当课堂、把孩子当老师、把问题当课题”的实践教学理念,并且构建了与理论教学相衔接、与能力目标相一致、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园校一体、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环节的职业技能训练。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按需培养,工学结合,注重实践。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举办育婴师、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开办普通话、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师资培训等,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前获得相关资格证书,为其顺利就业提供保障。学校根据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训练体系,采取合作办园、联合办园等形式,以顶岗实习、校内外实训的方式,使职前教育与工作实践相衔接,让学生从一个“半成品”过渡成为成品,实现专业与职业“零距离”、学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与使用的 “零距离”。
制定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考核方式。学校让学生尽早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学生必修),建立创新创业社团,完善创新创业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提高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体水平。学校将音乐综合、美术、舞蹈等专业技能课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制订专业技能课程考核标准,组成考评委员会和考评小组,邀请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学生考核。五大领域综合教法等课程也采用案例剖析、情境创设解决、教学模拟、考证等多种形式,在考核中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实践来看,学校从人才需求人手,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督与保障,培养出了既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场应变能力;既具有信息运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又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之首,2006年、2008年、2012年先后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體”。
分类培养 全员育人
办学中,为了切实推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深入进行,学校根据“分类培养”的原则,划分出八个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岗位要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即幼儿园管理、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双语、音乐舞蹈、美术与手工、多媒体技术与管理和主持与表演,并按这些方向设计出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新颖、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
根据行业需要,制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中,学校制订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三个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体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突出一个能力,即关键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行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发展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培养方案提高两个素质,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培养方案注重三个层面,即通识教育以公共基础教育为内容、以公共课模块为支撑,专业教育包含专业理论、专业教学、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综合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课外活动、公共选修、专业拓展等;培养方案强调四个结合,即“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综合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此外,根据培养方案,学校构建起了模块式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个平台,其中公共课分为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两个模块,专业课分为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和专业拓展(即专业选修)四个模块,实践课分为军事训练、教育见习与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顶岗实习六个模块,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以“3个三”为目标,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队伍是关键。采取“重点培养、普遍提高、内选外聘、优化结构”的政策,以造就国家级学术带头人为重点,以提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为目标,建设并形成一支以著名专家、教授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实施“3个三”建设计划,即教师队伍要达到“三高”(高水平、高学历、高师德);“三师”(国家、省级、市校级三级教学名师);“三位一体”,即形成专兼结合、一专多能、双师型师资队伍格局。
实现“两订单”“四嫁接”“六课通”教育 “两订单”即按照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需求,实施订单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依托全省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四嫁接”是在四个层面上实现“专业嫁接”,一是与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专业嫁接,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与幼儿教育发展需求嫁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三是与幼教机构嫁接,实现零距离上岗;四是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相关专业嫁接,培养具有国际理念的人才。“六课通”是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入手,构筑“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与营养学”“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学法”“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管理”六大主干专业理论课程相融合的教学平台,用于培养不同层次的学前教育人才。
实践表明,学校将“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坚持把“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探索世界、学会表现表达”作为人才培养的任务;把“优化专业基础课、强化专业技能课、拓展专业相关课、开拓专业特色课”作为课程定位;将“全员育人模式”作为德育起点;建构了“改革创新与常规管理一起抓、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一起抓、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起抓、理想教育与养成教育一起抓”的管理理念,先后为社会培养各类幼儿教师近2万名,并承担起国家及省市幼儿园园长和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项目,先后共培训各级各类在职幼儿教师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