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吾尔族女孩哈丽沙走在街上绝对是那种回头率超高的年轻人,外表前卫,甚至有点小叛逆。作为一名时尚买手,常年游走于欧洲和日本,穿梭于各种时装秀场和潮流圣地,她早已练就了能把一件看似普通的衣服穿出自己范儿的独家功夫。她说:“生活定位了一个人的衣橱。”
买手生活不光鲜
哈丽沙是北京著名的时尚买手店MR.MS采买部主管,主要负责在欧洲和日本采购男装。她说,买手并不像人们表面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每到一个城市,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当地的各种购物场所兜兜转转,了解第一手的时尚资讯,以及产品的当地价格。然后要去各大品牌的ShowRoom选货,必须一件一件地挑,一件一件地试,最后在沟通、谈判以及讨价还价中结束工作。累得腰酸腿疼,晚上回到酒店还要整理一天的工作情况,常常到半夜才能完成。第二天还要早起工作,稍微迟疑,有些好的货品就被其他买手抢走了。”
欧洲男士不爱品牌爱个性
作为买手,看似有极大的自由,但在哪里买、买什么,都是一门微妙的学问。哈丽沙说:“就男装而言,我们在欧洲挑得少,日本的男装才是我们的首选,首先符合中国男士的审美和身材,而且细节讲究,价格也合适。”
常年游走于欧洲,哈丽沙觉得中西方男人的消费观有很大差异:“中国男人一般为家人和儿女花得多,对自己并不是特别在意,而且重视品牌,跟风严重,别人买什么我就买什么,也不想想是否适合自己,买回去跟之前的衣服搭不搭;但是欧洲男士对外在很讲究,根据不同的场合,他们从里到外都有搭配,正装、运动装分得特别细。但他们并不在意品牌,更重视个性的展示,所以欧洲的成功男士,大多会选择定制服装。”
别把衣服当收藏品
哈丽沙说自己以前经常脑门一热,就冲动地买回一堆不适合的东西,“衣橱里没摘标签的衣服很多,过季了还一次没穿过”。她还是“鞋子控”,家里有几百双鞋,大部分都不怎么穿。
买手身份带给她最大的改变,便是能够理性消费。为此,她给自己制定了独家消费法则:买衣服之前,先定个心理价位,然后在镜子前审视一下,买回去跟家里的衣服搭不搭,如果觉得和一半以上的衣服都不搭,就不买;如果是那种百搭的单品,价格高一点都可以,但如果超出心理价位一千块钱,就果断放弃。“现在好多了,因为知道一件衣服的成本,它的设计再怎么独特,也就是一件衣服而已。不要把衣服当成收藏品。”
在服装的样式和颜色上,经过权衡,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风格。“以前会买一些颜色鲜艳的衣服和鞋子,现在变得越来越素,以黑白灰为主,彩色容易过季,而深色可以穿很久。”
在她的审美观里,衣服简单就好,用一些个性单品来点缀,一样能与众不同。“3年前,我在英国的交换商店买了一顶帽子,才19.5英镑,样子非常独特,这是我最满意的一件单品,跟什么衣服都能搭。使用率越高,证明这件单品买得越值。”在国外,工作结束之后,她经常逛跳蚤市场淘一些心头好。“那种崭新的、亮闪闪的饰品不能吸引我,而陈旧的、有品质的、有故事的东西才是我喜欢的。我经常买古董戒指,戴上后,谁见到都会拉着我细问,很有成就感。”
哈丽沙的购物地图
经常去欧洲和日本,哈丽沙已在心中画了一本自己的“购物地图”,如果要为这本“地图”配一句导语,那就是:在对的地方,买最合适的商品。
“在欧洲,可以选择一些定制的商品。欧洲有很多老字号的高级定制,街面上的裁缝铺也很多,如果你既追求品质,又追求独一无二的效果,不妨多留意。如果你追求性价比,就在当地人买东西的地方多转转,这种店多在不起眼的地方,比如主要商业区的周边,总是能找到特色的古着、二手商店,还有很多本土品牌,做工和样式都过硬。”
“在日本,则是年轻人的购物天堂。日本的服装手工和质地都很好,设计、细节俱佳,而且很多都是限量版,卖完就没了,经常需要预定和排队。”谈起在日本的淘货经验,哈丽沙兴奋地说:“还有一件东西是必买的——咖啡豆。日本出售的咖啡豆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牙买加种植的蓝山咖啡,70%都被日本商人买走了。所以你在日本能买到很好的咖啡豆。”
买不同类别的东西,也要找到最合适的地方。“买化妆品,全亚洲最便宜的就是韩国首尔的机场,其次是香港。买电子产品,最便宜的是日本的机场。买包包或奢侈品,英国最便宜,款多货全,其次是法国,再次是意大利。英国的折扣是最低的,一年两次,一次在二月,一次在六月。圣诞也有折扣,但圣诞要做好和本地人‘抢货’的准备,因为他们主要在圣诞消费。”
常年和品牌打交道,对于大牌的消费,哈丽沙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一个人可以有几件大牌商品,比如经典的包包、耐穿的鞋子,但不要盲目崇拜,我最不能接受满是LOGO的东西。而且,过于重视品牌是很不好的消费习惯。有些人去国外,只逛那些名品店,却错过一些很好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比如佛罗伦萨,当地最出名的其实是手工鞋,如果你只盯着Prada、Ferragamo,那有点得不偿失。”
买手生活不光鲜
哈丽沙是北京著名的时尚买手店MR.MS采买部主管,主要负责在欧洲和日本采购男装。她说,买手并不像人们表面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每到一个城市,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当地的各种购物场所兜兜转转,了解第一手的时尚资讯,以及产品的当地价格。然后要去各大品牌的ShowRoom选货,必须一件一件地挑,一件一件地试,最后在沟通、谈判以及讨价还价中结束工作。累得腰酸腿疼,晚上回到酒店还要整理一天的工作情况,常常到半夜才能完成。第二天还要早起工作,稍微迟疑,有些好的货品就被其他买手抢走了。”
欧洲男士不爱品牌爱个性
作为买手,看似有极大的自由,但在哪里买、买什么,都是一门微妙的学问。哈丽沙说:“就男装而言,我们在欧洲挑得少,日本的男装才是我们的首选,首先符合中国男士的审美和身材,而且细节讲究,价格也合适。”
常年游走于欧洲,哈丽沙觉得中西方男人的消费观有很大差异:“中国男人一般为家人和儿女花得多,对自己并不是特别在意,而且重视品牌,跟风严重,别人买什么我就买什么,也不想想是否适合自己,买回去跟之前的衣服搭不搭;但是欧洲男士对外在很讲究,根据不同的场合,他们从里到外都有搭配,正装、运动装分得特别细。但他们并不在意品牌,更重视个性的展示,所以欧洲的成功男士,大多会选择定制服装。”
别把衣服当收藏品
哈丽沙说自己以前经常脑门一热,就冲动地买回一堆不适合的东西,“衣橱里没摘标签的衣服很多,过季了还一次没穿过”。她还是“鞋子控”,家里有几百双鞋,大部分都不怎么穿。
买手身份带给她最大的改变,便是能够理性消费。为此,她给自己制定了独家消费法则:买衣服之前,先定个心理价位,然后在镜子前审视一下,买回去跟家里的衣服搭不搭,如果觉得和一半以上的衣服都不搭,就不买;如果是那种百搭的单品,价格高一点都可以,但如果超出心理价位一千块钱,就果断放弃。“现在好多了,因为知道一件衣服的成本,它的设计再怎么独特,也就是一件衣服而已。不要把衣服当成收藏品。”
在服装的样式和颜色上,经过权衡,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风格。“以前会买一些颜色鲜艳的衣服和鞋子,现在变得越来越素,以黑白灰为主,彩色容易过季,而深色可以穿很久。”
在她的审美观里,衣服简单就好,用一些个性单品来点缀,一样能与众不同。“3年前,我在英国的交换商店买了一顶帽子,才19.5英镑,样子非常独特,这是我最满意的一件单品,跟什么衣服都能搭。使用率越高,证明这件单品买得越值。”在国外,工作结束之后,她经常逛跳蚤市场淘一些心头好。“那种崭新的、亮闪闪的饰品不能吸引我,而陈旧的、有品质的、有故事的东西才是我喜欢的。我经常买古董戒指,戴上后,谁见到都会拉着我细问,很有成就感。”
哈丽沙的购物地图
经常去欧洲和日本,哈丽沙已在心中画了一本自己的“购物地图”,如果要为这本“地图”配一句导语,那就是:在对的地方,买最合适的商品。
“在欧洲,可以选择一些定制的商品。欧洲有很多老字号的高级定制,街面上的裁缝铺也很多,如果你既追求品质,又追求独一无二的效果,不妨多留意。如果你追求性价比,就在当地人买东西的地方多转转,这种店多在不起眼的地方,比如主要商业区的周边,总是能找到特色的古着、二手商店,还有很多本土品牌,做工和样式都过硬。”
“在日本,则是年轻人的购物天堂。日本的服装手工和质地都很好,设计、细节俱佳,而且很多都是限量版,卖完就没了,经常需要预定和排队。”谈起在日本的淘货经验,哈丽沙兴奋地说:“还有一件东西是必买的——咖啡豆。日本出售的咖啡豆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牙买加种植的蓝山咖啡,70%都被日本商人买走了。所以你在日本能买到很好的咖啡豆。”
买不同类别的东西,也要找到最合适的地方。“买化妆品,全亚洲最便宜的就是韩国首尔的机场,其次是香港。买电子产品,最便宜的是日本的机场。买包包或奢侈品,英国最便宜,款多货全,其次是法国,再次是意大利。英国的折扣是最低的,一年两次,一次在二月,一次在六月。圣诞也有折扣,但圣诞要做好和本地人‘抢货’的准备,因为他们主要在圣诞消费。”
常年和品牌打交道,对于大牌的消费,哈丽沙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一个人可以有几件大牌商品,比如经典的包包、耐穿的鞋子,但不要盲目崇拜,我最不能接受满是LOGO的东西。而且,过于重视品牌是很不好的消费习惯。有些人去国外,只逛那些名品店,却错过一些很好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比如佛罗伦萨,当地最出名的其实是手工鞋,如果你只盯着Prada、Ferragamo,那有点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