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氏:一只婴儿睡袋的未来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为了迎接儿子出生,郭超英受日本大和袍的启发做了中国第一件婴儿睡袋。1994年,郭超英把这件DIY睡袋拿出来作为英氏第一批产品中的一个样本,没想到一上市就广受好评,其他品牌也开始竞相模仿。“这之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产品,我们做了第一件,现在很多婴儿睡袋都是一个样。有人希望孩子能穿到三岁,我们就把底部从设计上扩了十公分,没想到全中国许多婴儿睡袋也都跟着长了十公分”,郭超英说。
  之后,英氏做了第一套婴童系列礼盒、第一个专业设计的婴儿内衣系列,第一家使用天然彩棉、有机和无缝骨,也成为了第一家从孕期到出生哺育再到成长发育整合产品结构的企业。
  十八年后,全国一二线城市包括拉萨在内,98%的商场都已经有了英氏的店铺,郭超英觉得,是该热闹的时候了。
  
  入行早不如入行巧
  很讨巧的是,中国的婴儿出生率到2015年每年约有15%的增长,消费增长也会持续在30%以上,“不像其他国家婴儿是负增长或者增长平缓,中国的婴幼儿出生比是个很稳定的数字论证,我们相信市场的增长潜力”,郭超英说,“另外,婴童产业在中国也是新兴产业,大众还处于对这种新兴消费并不熟悉的时期,我认为如果新生产品还不是很成熟,消费者出于好奇也会大量购买,所以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品牌和产品,0〜4岁婴童产品的市场都会很可观。”
  艾索少年儿童市场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城市0〜3岁儿童平均每月花销833元。中国人口模型测算,0〜4岁的婴幼儿将从2009年的7300万增长到2015年的9100万,考虑消费支出的自然增长,2010年中国0〜4岁婴童消费市场已经突破1.17万亿,2015年将达到1.67万亿,1995年成立的英氏正好赶上这个时间轴。
  “我儿子1984年出生的时候在国内是买不到婴儿用品的,那时候我们经常跑到深圳沙头角采购从日本和台湾进口的婴儿爬服和推车。”过了十年,郭超英发现国内婴童用品品牌仍然是零,“1995年的时候国内的各大百货公司的童装都很少,婴幼儿产品顶多是一两条开裆裤、口水巾和几个奶瓶,零散地放在日用品的架子上,那时候几乎没有婴儿推车,更没有所谓的婴儿床上用品,温奶器等电器更稀罕,甚至连婴儿的勺子也没有。”郭超英感觉自己是“踩着点儿”进来的,“当时选择做棉织品是因为其最能代表婴儿行业,因为服装行业在婴儿行业占的比重比较大,如果选择奶瓶、奶嘴和其余的电器类需要大量的模具和工业支撑才能起步,但是1995年时纺织行业已经很发达,靠棉织品起步,能很轻易地完成产品系列化”。在郭超英眼里,这个新生的行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棉织品在中国也已经很成熟,“我们只要依照亚洲人的哺育习惯提供相应产品,就能做好”。
  
  价格高反而好卖
  在英氏最初成立的时候,国人对婴幼儿产品的接受程度并不高,英氏坚持精品棉的使用,产品价格走中高端路线,“服装行业定价从1995年开始就随着棉织品的价格涨幅在调整,但是我们一开始就专注于精品棉,精品棉市场的涨幅没有普通棉的幅度大,所以已经在最初适应了棉花高端材料的成本,并没有受棉花产品成本涨幅太大的影响”。英氏多个门类的产品中,基本都是百分之百全棉,“我们刚推出时,标价就不便宜,比台湾的品牌还要贵。我们的面料成本约为市场零售价的三分之一,还是比较高的比重,但是并没有影响我们的销售,反而消费者更肯定我们的品质,产品更好卖了”。
  英氏最大的成本除了面料的使用,还包括研发团队的投入。“婴儿产品太特殊,所以我们对婴儿皮肤和发育阶段的研究下得工夫比较大。”在设计上符合亚洲人的哺育习惯和人体工学,“亚洲人的育婴习惯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国外的育婴和中国的育婴习惯不一样,比如中国孩子是仰着睡的,西方国家的孩子都是趴着睡的,仅仅睡姿就决定了服装款式不一样,扣子就不能开到后面去,而国外的服装大多扣子在后面,国外孩子趴着睡,胸前要很平。因此在婴幼儿产品尤其是棉织品方面,进口品牌是很难绝对冲击本土品牌的,这就给了本土品牌一个很大的空间”。最近英氏投资了国外的设计师团队,希望在外着装方面进一步提升衣着品质。
  郭超英还记得,1995年时第一批英式产品只有十余款,她把样品都送到广东省质检局去做全检,要求挑战的是国家最高要求的棉质检。对于当时国内根本没有提到的色牢度、甲醛、缩水这些比较专业的检测标准,英氏全部自己提了出来。“当时质检局也很不理解,说你们很奇怪,国家没要求,你们不是自己没事找事干。我觉得一个委托型生产的企业,一定要在开始树立一个很好的标准。否则的话,什么叫好东西,完全只是凭设计师的感觉,或者一个小团队的感觉,是没有用的。”
  郭超英希望穿英氏的孩子,都应该是贵族,“英氏的‘贵族’解读为健康、环保、优雅和简洁,而不是传统的对英伦和旧贵族的审美。”
  区别于成人服装对时尚元素的诉求偏高,婴儿用品的新商品的开发频率往往很持恒,“外着装我们保证每一季都换,内着装大约三年换一次,但每年都会融入新的材料使用”。内着装要求贴身,不经过化学漂染等不利工艺,也固定为淡蓝和淡粉。“0〜2岁是婴儿眼球形成的阶段,不适合用鲜艳颜色刺激婴儿的眼球发育。婴儿的家居用品和布置颜色越淡越好,一岁半之后眼球视力形成,就可以做一些颜色加入。”
  2011年很多产业纷纷刹车,但英氏的增长率仍高达58%,“五年前每年都有100%至200%的增长,2010年后我们就进入了稳定增长期。每年保持40%至50%的稳健增长。”郭超英仍然觉得市场并没饱和,“如果婴童市场是三百六十度的话,英氏只开发了几十度,在婴儿哺育用品、餐具、纸尿裤和家具等领域都有很大空间,到2012年6、7月份,英氏自有的洗护用品、餐具和家具都将进入市场。”
  
  看见婴儿2/3的钱
  英氏注意到婴幼儿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0〜9个月的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床上用品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睡床文化也逐渐启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睡袋的问题了”。20世纪90年代,很多人还没想到给孩子准备睡床,原来三代同堂住个小房子,也没地方摆放,2005年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逐渐意识到婴儿应该独立睡才健康。郭超英说:“我觉得是时候开发婴儿床上用品了,国人的居家环境已经改变了,人们购买床上用品,已经不是过去一件一件地买,而是一套一套在用。”
  行业内第一张白色的婴儿床也是英氏推出来的。英氏在1998年的时候推出了第一张白色的婴儿床,一下就卖疯了。后来很多商家跟风,现在已经铺天盖地都是白色的婴儿床了。
  零售业的市场需要慢慢培养,郭超英清楚记得第一次在北京燕莎专柜卖哈衣(连体衣)的时候,很多消费者都嫌麻烦,说孩子的裤子湿了,就洗裤子就好了,若穿个连体衣,还得整件衣服洗,多麻烦。郭超英一再讲解哈衣对婴儿的好处,“它对孩子的肚脐不会产生约束,对孩子脐带的形成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光一件小小的哈衣,我们也整整用了五年到七年的时间让人们接受。”
  
  好品牌要“健康成长”
  1997年、1998年的时候,陆续有很多的婴童品牌涌现了出来,最高峰的时候是在2000年,那时是婴童品牌的高峰期,但是时间不长,2005年前后,三分之二的品牌只是昙花一现就消失了。“从1997年到现在,能够存活下来的婴童品牌也就只有三分之一不到,只有几个比较稳健的大品牌存活到了现在。”
  尽管婴儿产品是一个高增长的行业,也处于成长期,但做零售业和产品研发都需要较高投入,需要不断地引进资金,“健康的资金链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可以铺更多的店来提高销售额,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完成婴幼儿产品集团的整体框架”。
  资金的引入跟前期开店一样,“一个50平方米的店,铺货要保证在15万元至20万元左右,大城市要在30万元至50万元左右,大概进货100件要卖掉75件,这样才能赚到钱,如果钱不够、货不足、周转不灵,经营前期会很有风险”。
  郭超英细数目前国内专注于0〜4岁婴幼市场的品牌不到十家,纯粹做婴装的全球品牌也不多,“2005年以前,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台湾人,现在,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市场”。
其他文献
“××高档餐馆免费流水席,理财讲座,欢迎大家参加!”大标语之下,一个个全副武装的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手拿传单,面带微笑,高声宣传着一年15%收益这个天下掉馅饼的好机会。这是笔者在某个刚刚被拆迁的社区里看到的销售情景。  随后激进的销售在继续,五六十位“上帝”在一个大餐馆中听一个“讲师”高谈阔论。在听课人聆听“讲师”一套套掺杂着无数危言耸听的恐吓小故事但又稍有理性理财理论的轰炸后,一个个坐在周围的销售人
期刊
2012年第一季度共有206款信托产品到期,其中公布兑付情况的信托产品共有70款,兑付达标率为95.7%。对于那些到期兑付情况不理想的信托产品,我们要小心了。  哪些信托我们要谨慎购买呢?    房地产信托会“变形”  4月中旬,各大信托公司都接到银监会的电话,强调融资类信托规范,提示控制房地产信托的规模。可见房地产信托中蕴涵的风险不可小视。2012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房地产领域的信托发行规模仍占
期刊
债券不“纯”,难做好  债券基金中风险比较低的是纯债基金,与纯债基金相对应的是混合债券基金。其中混合型一级债券基金,只可以在一级市场打新股,不能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混合型二级债券基金,不仅可以打新股,也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不超过20%的股票。  受股市的强烈波动影响,加上债券基金的本身债券固定收益并不可观,2011 年,一级混合债基平均亏损了2.83%,二级混合债基平均亏损了3.79%,这确
期刊
前一段时间听朋友讲起她认识的一个人炒白银,梦想一夜致富。可惜遇上白银价格大跌,又没有采取止损措施,结果损失越来越大,最后只能清仓赔了一大笔钱走人,后悔莫及。  类似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即使是富有经验的专业投资者也经常在损失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难以割舍自己喜爱的投资。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考验心理素质的过程。  止损的方法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就是预先设置一个损失比例,一旦价格下跌到这一比例以下,不管市场基本面
期刊
观察欧美这80年来各种投资工具(股票、债券、房产等)的回报率,投资股市(特别是“Small Cap”,即小公司)的回报率是最高的。但是据统计,短线炒家的回报能超过大市的可能性极小,属于小概率事件。可见投资的胜败不在一时一地,想在投资中有所斩获,一要坚持不懈,长线投资;二要选择最合适的投资工具。  不过说说简单,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既非巴菲特那样的股市天才,也非李嘉诚那样的企业超人,从长线来看,究竟怎
期刊
尽管各种规则有待厘清,但中国版“垃圾债”已被市场热议了两个多月。所谓垃圾债,指的是信用等级在投机而非投资级别的债券,也被称为高收益债。垃圾债信用级别低、发行利率高、投资风险较大,但同时收益也比较高。    “垃圾”还是“高收益”,叫什么其实不重要  就在2012年2月,当管理层发出将在上半年推出“垃圾债”的消息传出后,就有很多网友对这个刺耳的名字非常抵触,就是它把曾经的垃圾债大王迈克尔-米尔肯送进
期刊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但在投资与理财的实际操作中,仍常有这样的故事发生。  固定收益产品(国债、企业债券、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等)好比是乌龟,回报稳定,但似乎总是不紧不慢欠缺激情。而股票投资好比是兔子,价格跑得快,上窜下跳来劲得很。  长期以来,国内的个人投资者多希望骑上“白兔”,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  股票投资吸引了大部分投资人的注意力:各类媒体充斥着“股市动态分析”,书店中显眼位置都陈列
期刊
这些天来,关于社保养老金入市的争议不断。我认为,养老金如果能够有组织、有纪律地入市,对于每个参加社保的人来说,都是莫大的福音。  反对养老金入市的人大多只担心一件事——风险。既然在这件事上的分歧这么大,为什么不让每个人去负责他们自己的养老计划呢?我一直期待着社保能够做实个人账户,并向个人提供一些稳妥的金融产品供其选择。目前除了耐心地等待制度的完善,我们还可以做的是让自己的“养老金”入市。  在社保
期刊
和大多数热衷收藏的人一样,邱宝华的兴趣非常广泛,早年玩过红木家具,后来又淘换过小人书,2007年开始关注老酒,最近又对匾额产生了兴趣……  尽管邱宝华一再强调自己只能算个收藏爱好者,哪方面都不精,但并不影响他对收藏的热情。  “收藏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怡情,你确实看了很喜欢;第二个就是为了保值增值。很多人说收藏不牵扯保值增值的问题,我觉得那都是瞎扯,收藏一定是带有投资目的的,否则就是消费了。”  
期刊
“我这个人说好听点是做事果断,说难听点就是太‘二’了,做事不计后果,总是跟别人反着来。”  这是远景领航(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王强对自己的评价。  名牌大学老师→国企高管→美国某跨国公司副总裁→回国创业,年仅43岁的王强,职业生涯丰富多彩,他跨出的每一步都出人意料,却又都被他经营得风生水起。    生活在别处  从小学一年级就离开父母,独自在北京上学的王强,性格里似乎总有那么点固执和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