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尝试与思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e3we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获得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必须开放小课堂,走向社会,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本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挖掘数学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和开展实践活动四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尝试与思考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因此,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那么,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例如,讲解“函数”一课,教师就引入了生活中乘长途车从出发点句容沿着镇句公路驶向目的地镇江的行程,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并及时提问:整个过程是一个变化过程,涉及哪些量?这些量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恰到好处地切入主题. 接下来教师很自然地就引入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进而引入函数概念,使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对学习函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对新知理解更深刻,更能有满足感.
  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教学内容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化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生动活泼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样,学生从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生活中建构出来的结论,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用数学的语言将其重述,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放飞了学生的想象.
  二、挖掘数学教材,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从而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要达到的要求的. 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用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用电脑演示. 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 生活离不开数学,利用数学知识可巧妙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不等式的实际应用”这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显示:某校暑假组织学生参观世博会,一群女生住若干间宿舍,每间住4人,剩19人无房住;每间住6人,有一间宿舍住不满,问:可能有多少间宿舍、多少名学生?结合不同“住法”的交流讨论,电脑进行分配过程的演示,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体会到设计方案、建立模型、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 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中的问题是开放的且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所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很快被激活了.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四、开展实践活动,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学生的成长发展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一个积累经验、不断成熟的进程. 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在思维和情感上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 因此,应通过研究性学习、模拟实境、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有目的地寻找、搜集和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到的数学方法去解决.
  例如,学过“相似三角形”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 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找根长竹竿量……这时,老师拿了一把1米长的木尺,笔直地竖在旗杆旁. 在阳光下老师指着旗杆、木尺问:旗杆、木尺的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们悟出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将“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只有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作业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中职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大纲为参照,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多数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敷衍应付,耗时多而不见效果,学生负担很重.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下职中数学作业的设置目的,认识数学作业的功能,把握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克服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职中数学作业的问题  作为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经调查
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近年来逐渐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重视. 我国《新数学课程标准》也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摘要】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本文主要从由数思形、由形思数以及综合运用三个方面说明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从而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关键词】数形思想;结合;综合
【摘要】高等数学中只介绍了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而对母线平行于一般直线的柱面方程的求法没有介绍。本文主要介绍这种柱面方程的求法。   【关键词】母线;柱面方程
本文介绍较稳定围岩原有巷道基础上施工大断面峒室的技术。
SDH技术在当下传输网中应用非常广泛。线路误码也是实际障碍处理中较难判断的一部分障碍。本文针对SDH的特点,主要讲述了SDH误码产生的原因及故障处理方法。并结合大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