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长期站在农村教育第一线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因农村孩子性格腼腆、内向和接触事物少等诸多因素,导致他们在阅读课堂中回答问题时,会表现出语无伦次或找不到中心等。为此笔者在这里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一、要求学生朗读,训练学生说话的语气和完整性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说话常常结结巴巴,不完整,读课文拖声拖调。根据低年级教材与学生口语接近的特点,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注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按句逗停顿,正确地读、理解地读;并采用引读法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读出符合人物性格的语气。如笔者在教学《坐井观天》的第一段: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要求学生用读出重音的朗读回答老师的提问:“青蛙坐在哪儿?小鸟飞来落在什么地方?”学生按要求朗读:“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再问:”谁坐在井里,谁飞来落在井沿上?“学生再读:”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说话逐渐变得完整、连贯而又动听起来。
二、看图说话,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和具体性
低年级学生说话都存在重复、颠三倒四和空洞不具体的毛病。为了纠正这些毛病,注音引导学生从观察课文插图入手练说话。在观察图画时,首先要求学生把看到的零碎的东西连起来,了解画面的内容,再让学生组织语言,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然后,再图文结合,分节朗读,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如笔者在教学《美丽的公鸡》,先要求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每幅图意,再要求学生把几幅图连起来说出故事梗概。学生口述图意后,进一步要求认真他们认真读课文——美丽的公鸡要和谁比美?为什么大家都不和它比美?老马对公鸡说了什么?公鸡听了以后怎样?通过图文结合大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渐把话说得条理而且整体。
三、续编故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差,说话往往缺乏逻辑性。为此在学生学了课文后,常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如笔者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要求学生续编课文说一段话。为了示范,先创设情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葫芦的叶子上又长了虫子……”。然后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安排情节。有的学生说:“葫芦叶子上长了虫子,那个人赶快给叶子治病。不久,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大葫芦。”也有学生说:“葫芦叶子上长了虫子,那个人还是不管。他不接受教训,结果还是得不到葫芦。”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说话的逻辑性有了明显的增强。
四、模仿课文写法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仿说,再从仿到创,举一反三。如笔者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时,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写法,即:先总说图上画的是谁,在表演什么节目,再说它是怎样表演的(从外表、动作到神态),最后说观众看到了这样精彩的表演又怎样。然后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写法,从课文略写的三个节目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节目练习说话。有学生说:“我最喜欢的节目是猴子骑车。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戴着帽子,打扮得像小丑……”。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将来的作文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能力,需要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文,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千万不能盲目或急于求成,相信通过师生的不断的努力一定会完成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要求学生朗读,训练学生说话的语气和完整性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说话常常结结巴巴,不完整,读课文拖声拖调。根据低年级教材与学生口语接近的特点,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注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按句逗停顿,正确地读、理解地读;并采用引读法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读出符合人物性格的语气。如笔者在教学《坐井观天》的第一段: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要求学生用读出重音的朗读回答老师的提问:“青蛙坐在哪儿?小鸟飞来落在什么地方?”学生按要求朗读:“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再问:”谁坐在井里,谁飞来落在井沿上?“学生再读:”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说话逐渐变得完整、连贯而又动听起来。
二、看图说话,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和具体性
低年级学生说话都存在重复、颠三倒四和空洞不具体的毛病。为了纠正这些毛病,注音引导学生从观察课文插图入手练说话。在观察图画时,首先要求学生把看到的零碎的东西连起来,了解画面的内容,再让学生组织语言,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然后,再图文结合,分节朗读,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如笔者在教学《美丽的公鸡》,先要求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每幅图意,再要求学生把几幅图连起来说出故事梗概。学生口述图意后,进一步要求认真他们认真读课文——美丽的公鸡要和谁比美?为什么大家都不和它比美?老马对公鸡说了什么?公鸡听了以后怎样?通过图文结合大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渐把话说得条理而且整体。
三、续编故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差,说话往往缺乏逻辑性。为此在学生学了课文后,常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如笔者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要求学生续编课文说一段话。为了示范,先创设情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葫芦的叶子上又长了虫子……”。然后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安排情节。有的学生说:“葫芦叶子上长了虫子,那个人赶快给叶子治病。不久,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大葫芦。”也有学生说:“葫芦叶子上长了虫子,那个人还是不管。他不接受教训,结果还是得不到葫芦。”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说话的逻辑性有了明显的增强。
四、模仿课文写法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仿说,再从仿到创,举一反三。如笔者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时,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写法,即:先总说图上画的是谁,在表演什么节目,再说它是怎样表演的(从外表、动作到神态),最后说观众看到了这样精彩的表演又怎样。然后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写法,从课文略写的三个节目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节目练习说话。有学生说:“我最喜欢的节目是猴子骑车。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戴着帽子,打扮得像小丑……”。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将来的作文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能力,需要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文,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千万不能盲目或急于求成,相信通过师生的不断的努力一定会完成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