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随着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日益激化,教学内容逐渐增多,课时却越来越紧张,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也越发突出,在高中课程改革大张旗鼓的展开之时,当前高中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的焦点便是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也得到不断的发展。那么应当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树立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充分认识并了解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数学教育任务有两个根本特征:第一,它是人类开展数学活动的结果;其次,它也是数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也就是说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不只表现为现成的数学,作为一个过程的结果,它是固定的、静止不变的、清楚明了的以及没有矛盾的,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了解它的意思,并能够模仿与复制它。它更应当表现为“做出来的数学”——作为活动,它是动态的、可创造的,结论或操作程序未知的。学习者的目的是理解其意义,寻求在合适水平上的合理解答,数学方面的漏洞可以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弥补。
随着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矛盾日渐凸显,教学内容和课时紧张的矛盾也越发突出,大部分课堂教学,还在很大程度上既忽视作为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又忽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于是,在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高中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的焦点。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那么什么叫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简单的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的相关活动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具体到一节课,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强调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定性(四十五分钟)。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把时间前伸后延,利用课下时间预习或做作业,加重学生的负担。(2)强调教学目标的规定性。如果一堂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难评价效率的高低。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3)强调目标达成的可测量性。教学目标有的能够测量,如知识与技能;有的不能测量,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但衡量一堂课的效果必须有可测量的指标,如果都是模糊的就很难说有效还是无效。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只要做到看两个方面,首先是否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其次就是学生是否得到发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从整体把握教学课程
——抓住教学内容的主要脉络,突出重点
1.突出重点、把握本质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重点,重点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教师更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识别、把握重点内容,反映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这种能力。对于细枝末节的非本质内容,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带有参变量的集合、求函数值域的若干方法等等。
2.在讲解概念过程中如何整体把握课程
3.在技能教学中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
比如对数运算这一节的教学,就要首先认识到这是一种新的运算,不同于以往的线性运算,而是一种非线性的运算。如何让学生探究出法则,需要教师考虑相应的设计。
4.选择或者设计一步到位的问题。我们心里要清楚,什么内容可以一步到位以及什么内容不能一步到位。
5.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做到整体把握课程
二从整体把握学生
1.树立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
2.充分认识了解每一个学生
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有效手段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数学学习的习惯、每个学生数学的特长与不足之处。
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才能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有很多,每个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学生,其思维习惯和认知基础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应强制要求某一种学习途径和方式。
相信学生,为学生选择和设置恰当的思维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做多种学习预案设计。
遵循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重视课堂内容设计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以本节内容的数学分析、课程分析、重点分析、教育分析、学情分析为前提。需要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来把握。
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是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如果前面的分析不到位,就可能造成目标和实际教学过程相脱节的现象,使得一节课的目标得不到实现。教学的有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
1.,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上同一节课
2.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
3.掌握并恰当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4.有机的将课前、课上、课后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要想有效地实现新课标所期望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要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要做到,学生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学生对于数学都能学有所得,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数学教育任务有两个根本特征:第一,它是人类开展数学活动的结果;其次,它也是数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也就是说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不只表现为现成的数学,作为一个过程的结果,它是固定的、静止不变的、清楚明了的以及没有矛盾的,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了解它的意思,并能够模仿与复制它。它更应当表现为“做出来的数学”——作为活动,它是动态的、可创造的,结论或操作程序未知的。学习者的目的是理解其意义,寻求在合适水平上的合理解答,数学方面的漏洞可以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弥补。
随着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矛盾日渐凸显,教学内容和课时紧张的矛盾也越发突出,大部分课堂教学,还在很大程度上既忽视作为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又忽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于是,在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高中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的焦点。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那么什么叫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简单的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的相关活动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具体到一节课,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强调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定性(四十五分钟)。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把时间前伸后延,利用课下时间预习或做作业,加重学生的负担。(2)强调教学目标的规定性。如果一堂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难评价效率的高低。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3)强调目标达成的可测量性。教学目标有的能够测量,如知识与技能;有的不能测量,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但衡量一堂课的效果必须有可测量的指标,如果都是模糊的就很难说有效还是无效。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只要做到看两个方面,首先是否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其次就是学生是否得到发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从整体把握教学课程
——抓住教学内容的主要脉络,突出重点
1.突出重点、把握本质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重点,重点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教师更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识别、把握重点内容,反映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这种能力。对于细枝末节的非本质内容,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带有参变量的集合、求函数值域的若干方法等等。
2.在讲解概念过程中如何整体把握课程
3.在技能教学中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
比如对数运算这一节的教学,就要首先认识到这是一种新的运算,不同于以往的线性运算,而是一种非线性的运算。如何让学生探究出法则,需要教师考虑相应的设计。
4.选择或者设计一步到位的问题。我们心里要清楚,什么内容可以一步到位以及什么内容不能一步到位。
5.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做到整体把握课程
二从整体把握学生
1.树立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
2.充分认识了解每一个学生
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有效手段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数学学习的习惯、每个学生数学的特长与不足之处。
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才能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有很多,每个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学生,其思维习惯和认知基础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应强制要求某一种学习途径和方式。
相信学生,为学生选择和设置恰当的思维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做多种学习预案设计。
遵循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重视课堂内容设计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以本节内容的数学分析、课程分析、重点分析、教育分析、学情分析为前提。需要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来把握。
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是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如果前面的分析不到位,就可能造成目标和实际教学过程相脱节的现象,使得一节课的目标得不到实现。教学的有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
1.,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上同一节课
2.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
3.掌握并恰当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4.有机的将课前、课上、课后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要想有效地实现新课标所期望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要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要做到,学生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学生对于数学都能学有所得,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