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差异性和合作学习,以及教师科学进行“任务驱动”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运用激励式评价等几方面探讨了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举措。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兴趣; 创新思维; 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 激励式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几点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学生特别喜爱玩游戏,而这恰恰就是学生最大的兴趣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含有不少适合学生练习的游戏。如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演示,而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结果大多数学生自己都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小诀窍和一些参数的设定,这样教师再进行小结并表扬这些同学,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启动创新性思维,教师要根据计算机课的特点,重视实践指导,处理好讲解与实践的关系,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决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在不断实践中主动探索,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在教学中实现互动效果,启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问中求思,在思中求法。例如在教给学生“画笔”时,在作业中给他们提出:怎么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这样教师善于设置疑问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创新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埋下了伏笔。
三、关注差异,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有效减小学生之间差异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感觉“吃不饱”,觉得上课没意思: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又感觉“吃不了”,越学越吃力,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班级授课制模式下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提高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逐步提高、得到充分发展。
四、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相互协作的方式加以解决,显得格外重要。在讲授“幻灯片制作”的内容时,因为幻灯片制作所涉及到的知识又很多,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一个主题幻灯片的设计。布置完后,每个小组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如有的负责设计模板,有的负责查阅、收集资料,有的负责文字撰写、有的负责动画和声音插入等,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的动手实践,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五、科学指导,推进“任务驱动”教学
目前,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把每一个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逐步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中文Word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和如何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后指导解决难点,共同归纳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使之系统化。
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在辅助其他学科时,信息技术表现的手段是极其直观形象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知识时,复杂的理论和机械的操作常常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起辅助作用,同样,其他学科也会对信息技术学科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多种学科知识可以使信息技术课堂便的多彩多姿。
七、运用激励式评价,增强自信心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用激励式评价,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一定会打造出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兴趣; 创新思维; 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 激励式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几点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学生特别喜爱玩游戏,而这恰恰就是学生最大的兴趣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含有不少适合学生练习的游戏。如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演示,而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结果大多数学生自己都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小诀窍和一些参数的设定,这样教师再进行小结并表扬这些同学,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启动创新性思维,教师要根据计算机课的特点,重视实践指导,处理好讲解与实践的关系,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决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在不断实践中主动探索,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在教学中实现互动效果,启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问中求思,在思中求法。例如在教给学生“画笔”时,在作业中给他们提出:怎么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这样教师善于设置疑问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创新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埋下了伏笔。
三、关注差异,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有效减小学生之间差异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感觉“吃不饱”,觉得上课没意思: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又感觉“吃不了”,越学越吃力,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班级授课制模式下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提高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逐步提高、得到充分发展。
四、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相互协作的方式加以解决,显得格外重要。在讲授“幻灯片制作”的内容时,因为幻灯片制作所涉及到的知识又很多,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一个主题幻灯片的设计。布置完后,每个小组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如有的负责设计模板,有的负责查阅、收集资料,有的负责文字撰写、有的负责动画和声音插入等,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的动手实践,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五、科学指导,推进“任务驱动”教学
目前,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把每一个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逐步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中文Word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和如何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后指导解决难点,共同归纳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使之系统化。
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在辅助其他学科时,信息技术表现的手段是极其直观形象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知识时,复杂的理论和机械的操作常常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起辅助作用,同样,其他学科也会对信息技术学科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多种学科知识可以使信息技术课堂便的多彩多姿。
七、运用激励式评价,增强自信心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用激励式评价,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一定会打造出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