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演化综述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若干重要的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即产业学院的产生、产业学院的内涵、产业学院的生发逻辑和产业学院的组织形式.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查证,纠正了一些流行的误解,提出了“杭州起源说”“企业大学说”“产学研共享中心”等观点.产业学院的演化趋势是建立股份制实体,与母体的高职院校建立间接控制关系,即学校演变成从事股权投资和资产租赁业务的国有教育投资实体.
其他文献
“双高计划”落地意味着高职教育进入提质升级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教育职能、发展模式、教育战略、发展动力、学科组织形式、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等均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变化.各入选高校提出了更为切实落地、别具一格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并力图引领国内同类专业群高水平发展.通过基于6所浙江双高建设学校的案例分析,聚焦高职领头羊的“共性”和“独特性”,探讨高职教育的建设逻辑与转变实践,为“十四五”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模式构建和项目评估提供参考借鉴.
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路径,是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的有效实践,更是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引擎.通过分析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三大价值,提出了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转变高职服务理念、明确产业服务对象、培养产业所需人才、促进师资双向流动、加速技术转化应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六个着力点.
欧洲技能指数(ESI)由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研制并实施,目的 是在统一的框架下监测、评价全欧范围内的国家技能体系绩效,推动了解本国及他国的国家技能体系的水平、成绩和改进领域,引导各国关注需要关注的领域,便于跨区域的政策决策及应用.经过近7年的研制、改进与实施,ESI已发展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技能纲要和执行规则,为欧洲各国一致认可和共同遵循.分析研究ESI的理论框架、指标体系以及国际地位与特色,对于我国面向“十四五”和“中国2035”,以发展的系统论视阈,建立以技能培养、技能应用和技能转化为内核的全要素立体化国
1+X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和就业岗位衔接的桥梁,推动教育标准和企业标准相融合,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以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分析1+X证书制度对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调查梳理试点过程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师资队伍如何适应1+X证书制度的要求,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场域中,却普遍陷入行动主体自由博弈、培养目标无的放矢、工学交替的空间障碍等企业边缘化以及校企分离等多重困境之中.“一平台、三定位、六位一体”校园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推进现代学徒制提供了突破路向.通过企业参与全程化、校园文化企业化、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评价绩效化、双创教育系列化等行动路径,有机统整教育链、生产链与价值链,实现政—校—企深度对接融合的育人格局.
职业高等院校治理能力的提升受制于多重因素,文化无疑是其中最为深远、稳定和持久的影响要素.人人成才文化、协同推进文化、专业引领文化是职业高等教育文化的基本特征.职业高等教育文化嵌入院校治理能力建设:文化自觉为院校的治理方向提供了价值保障,文化共洽使院校的治理过程彰显柔性调适性,文化反思作用于院校治理效度的动态评价.依托文化的深层力量,通过奠定价值理性以凝练治理内涵、凸显特色发展,通过推进文化开放融合以联动治理过程、协同多维主体,通过加速文化创新以提升治理格局、激发深层动力,重塑职业高等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发展迅猛,在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应对新冠疫情中凸显着重要的作用.资源库建设经历了建设探索、内涵提升、应用强化、服务转型等发展阶段,目前应用较为普及,但仍存在着部分资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覆盖有待进一步拓展、版权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主体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强化、更新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问题,需要以“十个一”的举措构建资源库升级进阶路径,形成资源库良性运转的发展自觉.
基于“双高计划”建设和诊改视角,高职学生全面发展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观照学生发展成长轨迹,运用大数据思维,研究构建基于目标导向的学生全面发展质量评价机制,服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新生态、提质培优新任务、课程思政新作为,要求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高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是打造共挑“思政担”的立德树人共同体、共增“守渠力”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共打“攻坚战”的教学改革共同体.基于目标和问题导向,提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策略,一是更新教师能力观、课程观、思政观,从区隔到共识;二是厚植政治底蕴、提升实践智慧,从疏离到融合;三是构建多动力支持系统、彰显高职教育类型特征,从移植到创新.
从高职课程设置和职业生涯教育有效融合的重要性出发,分析认为高职课程设置和职业生涯教育两者融合存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局限性以及两者相融缺乏科学规范指导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促进课程设置和职业生涯教育有效融合的三大路径,分别是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建立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建立职业测评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体系,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三方面归纳了完善高职课程设置和职业生涯教育有效融合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