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对“看”类近义词语的语义考察,为了提高对外汉语“看”类近义词语的教学效率,我们在普遍性的同义词辨析方法上,针对“看”词,提出了几点外汉语教学策略建议,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用的参考。
一、与“看”有关近义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1.简明性原则
“看”类近义词的分析是相当复杂的,教师尚且不能彻底掌握,更不用说留学生了,教师如果全方位的对一组“看”词进行分析,不仅分析过程十分复杂,并且很可能给学习者的同义词学习带来更大的难度,更不用说成百个的“看”类近义词了。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秉着简易、明了的思想,将一组“看”类词中最明显、最易区别的特征教给学生,相同的部分则简单带过,这样,学生会记得更加清楚,教师也不必在讲解同义词上花费大把的时间。
2.区别性原则
汉语学习者来自各个国家,不同母语和不同文化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学习需求等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据前文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工作”、“文化”为主要学习目的的学习者认为“看”类近义词的学习“不太难”或“不难”,而以“学习”和“兴趣”为主要学习目的学习者认为这类词学习起来“很难”或“有点儿难”,由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参考,对前者的教学,可以更多地扩展知识面、文化知识点,帮助其理解得更多、更好,深入知识点的讲解,而对后者,可以在教学中多加入一些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在课堂学习纪律、效率上严格要求他们,让学习成为他们的推动力。
3.循序渐进性原则和客观真实性原则
经调查,“看”类词语在大纲中以丁级词占优势,也就是说这类词的学习难度比较大,所以,初级的教学,不必急于向学生树立同义词辨析的意识,学生能够掌握教材和大纲中的词即可,教师可在中级教学中慢慢渗透同义词辨析思想,碰到一个新词,可以讲其于已学过的同义词进行初步辨析,高级的时候,教师有必要将涉及到的几个或几组词放在一起,用简便、快捷的方法教会学生辨析同义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对“看”词的语用掌握远不及语义的掌握,所以在平时课堂的教学中,无论是什么学习阶段,在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参照语料库、大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实或凭经验判断学生会出错的情况来设计情景,进行情景教学。
4.灵活性和运用性原则
在“看”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可以扩展新的“看”词来与之进行对比讲解,若学生的基础比较好,教师可以适当的扩展几个合适的同义词来与之进行对比讲解,相反,若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师可以暂不扩展,将目前需要学习的“看”词掌握好即可。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用所学的“看”词进行表述,还可以设计一系列情景练习题,让学生来实际操作看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类“词”。
二、与“看”有关的近义词语在语义方面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看”类近义词语的语义有如下区别:单、双音节的区别;表示语义轻重,如“轻蔑”和“蔑视”等的区别;表示具体和抽象的区别,如“望”和其他“远看”类词等的区别;语义侧重的区别。其中,以词义侧重的区别为最典型的语义区别。所以,在设计语义方面的教学策略时,教师应有所侧重,多从同义词组之间的语义侧重点入手进行考察。
1.凸显个性
张博老师在云南大学的“中文论坛”报告中告诉我们“凸显个性”是一种“以不辨为辨”的隐性辨析策略,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建议在讲解一个新词时,首先,不能用已学的近义词来解释新词,这样会误导学生这两个或几个词都是一个意思,加大了同义词辨析的难度;其次,在讲解新词时,以突出其个性特征为主要教学方法,如在讲解“打量”这个词时,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词表示从上到下地看某人或某物,如“静观”表示“冷静地看”,“呆看”表示“呆滞地看”,“目击”表示“看到了某种犯罪过程的发生”,“窥伺”表示“暗中看,等待着机会”,“怒视”表示“愤怒地看”等等。
2.对比示差
对比示差就是将两个或几个近义词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它们的差别。前文已经说到,在讲解新词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凸显个性”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习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不断交替的过程,且学习者的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学习者要保持记忆的持久,就应该经常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同时,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同义词,所以,我们应该在将已学和新学的词进行对比,强化记忆,提高同义词的学习效率。如《博雅汉语》准中级的“观察”和中级的“视察”,在学习“视察”时,我们可以将已学过的“观察”与之进行对比,教师只需要突出两者的不同点,即“视察”表示上级对下级;《博雅汉语》高级Ⅱ中的“凝视”和高级Ⅲ中的“藐视”,很显然,“藐视”表示“看不起,看轻”的意思,而“凝视”就是仔细看的意思;再如《博雅汉语》高级Ⅰ中的“瞅”和“盯”,“盯”位于第一课,“瞅”位于第五课,在学习第五课的“瞅”时,应将其与已学过的“盯”进行对比,两者都是看,就语义来说,“盯”表示视线集中于一点地看。
3.语素教学
对于有一个相同语素的单双音节“看”类词,如“瞰”和“俯瞰”,刘叔新(1984)指出:“同义的复合词和单音词,相互在意义上的差别,通常主要在于单音词不如发展出的复合词表现得那样显豁、具体,往往还没有复合词所强调的地方,没有它的特殊意味或较重语气。单音成员一般多同单音词搭配,双音词成员却往往同双音词搭配较为恰当。”
对于拥有一个相同语素的双音节“看”类词,经调查发现,这类词以“...视”、“...看”、“...望”、“...见”、“目...”等形式为主。我们不难发现,“视”是一个书面语色彩浓烈的词,含有“视”语素的词,当然也是书面色彩浓烈的词,如“仰视”、“轻视”、“斜视”等;“看”的使用范围广,没有特殊的意味;含有“望”语素的词,带有“远看”的意思;含有“目”语素的词,都是主谓结构,表示“眼睛看”。针对这一问题,刘叔新指出:“由于现代汉语大多数的词都是双音复合词,再痛一次范围内尤其以双音复合词占”它们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与“视”搭配的语素上,如“仰视”的“仰”表“向上”,
参考文献:
[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107.
[2]刘叔新. 略谈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J]. 汉语学习, 1984(3): 26-35.
一、与“看”有关近义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1.简明性原则
“看”类近义词的分析是相当复杂的,教师尚且不能彻底掌握,更不用说留学生了,教师如果全方位的对一组“看”词进行分析,不仅分析过程十分复杂,并且很可能给学习者的同义词学习带来更大的难度,更不用说成百个的“看”类近义词了。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秉着简易、明了的思想,将一组“看”类词中最明显、最易区别的特征教给学生,相同的部分则简单带过,这样,学生会记得更加清楚,教师也不必在讲解同义词上花费大把的时间。
2.区别性原则
汉语学习者来自各个国家,不同母语和不同文化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学习需求等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据前文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工作”、“文化”为主要学习目的的学习者认为“看”类近义词的学习“不太难”或“不难”,而以“学习”和“兴趣”为主要学习目的学习者认为这类词学习起来“很难”或“有点儿难”,由此,我们可以以此为参考,对前者的教学,可以更多地扩展知识面、文化知识点,帮助其理解得更多、更好,深入知识点的讲解,而对后者,可以在教学中多加入一些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在课堂学习纪律、效率上严格要求他们,让学习成为他们的推动力。
3.循序渐进性原则和客观真实性原则
经调查,“看”类词语在大纲中以丁级词占优势,也就是说这类词的学习难度比较大,所以,初级的教学,不必急于向学生树立同义词辨析的意识,学生能够掌握教材和大纲中的词即可,教师可在中级教学中慢慢渗透同义词辨析思想,碰到一个新词,可以讲其于已学过的同义词进行初步辨析,高级的时候,教师有必要将涉及到的几个或几组词放在一起,用简便、快捷的方法教会学生辨析同义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对“看”词的语用掌握远不及语义的掌握,所以在平时课堂的教学中,无论是什么学习阶段,在教学中,教师都应该参照语料库、大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实或凭经验判断学生会出错的情况来设计情景,进行情景教学。
4.灵活性和运用性原则
在“看”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可以扩展新的“看”词来与之进行对比讲解,若学生的基础比较好,教师可以适当的扩展几个合适的同义词来与之进行对比讲解,相反,若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师可以暂不扩展,将目前需要学习的“看”词掌握好即可。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用所学的“看”词进行表述,还可以设计一系列情景练习题,让学生来实际操作看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类“词”。
二、与“看”有关的近义词语在语义方面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看”类近义词语的语义有如下区别:单、双音节的区别;表示语义轻重,如“轻蔑”和“蔑视”等的区别;表示具体和抽象的区别,如“望”和其他“远看”类词等的区别;语义侧重的区别。其中,以词义侧重的区别为最典型的语义区别。所以,在设计语义方面的教学策略时,教师应有所侧重,多从同义词组之间的语义侧重点入手进行考察。
1.凸显个性
张博老师在云南大学的“中文论坛”报告中告诉我们“凸显个性”是一种“以不辨为辨”的隐性辨析策略,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建议在讲解一个新词时,首先,不能用已学的近义词来解释新词,这样会误导学生这两个或几个词都是一个意思,加大了同义词辨析的难度;其次,在讲解新词时,以突出其个性特征为主要教学方法,如在讲解“打量”这个词时,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词表示从上到下地看某人或某物,如“静观”表示“冷静地看”,“呆看”表示“呆滞地看”,“目击”表示“看到了某种犯罪过程的发生”,“窥伺”表示“暗中看,等待着机会”,“怒视”表示“愤怒地看”等等。
2.对比示差
对比示差就是将两个或几个近义词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它们的差别。前文已经说到,在讲解新词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凸显个性”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习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不断交替的过程,且学习者的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学习者要保持记忆的持久,就应该经常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同时,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同义词,所以,我们应该在将已学和新学的词进行对比,强化记忆,提高同义词的学习效率。如《博雅汉语》准中级的“观察”和中级的“视察”,在学习“视察”时,我们可以将已学过的“观察”与之进行对比,教师只需要突出两者的不同点,即“视察”表示上级对下级;《博雅汉语》高级Ⅱ中的“凝视”和高级Ⅲ中的“藐视”,很显然,“藐视”表示“看不起,看轻”的意思,而“凝视”就是仔细看的意思;再如《博雅汉语》高级Ⅰ中的“瞅”和“盯”,“盯”位于第一课,“瞅”位于第五课,在学习第五课的“瞅”时,应将其与已学过的“盯”进行对比,两者都是看,就语义来说,“盯”表示视线集中于一点地看。
3.语素教学
对于有一个相同语素的单双音节“看”类词,如“瞰”和“俯瞰”,刘叔新(1984)指出:“同义的复合词和单音词,相互在意义上的差别,通常主要在于单音词不如发展出的复合词表现得那样显豁、具体,往往还没有复合词所强调的地方,没有它的特殊意味或较重语气。单音成员一般多同单音词搭配,双音词成员却往往同双音词搭配较为恰当。”
对于拥有一个相同语素的双音节“看”类词,经调查发现,这类词以“...视”、“...看”、“...望”、“...见”、“目...”等形式为主。我们不难发现,“视”是一个书面语色彩浓烈的词,含有“视”语素的词,当然也是书面色彩浓烈的词,如“仰视”、“轻视”、“斜视”等;“看”的使用范围广,没有特殊的意味;含有“望”语素的词,带有“远看”的意思;含有“目”语素的词,都是主谓结构,表示“眼睛看”。针对这一问题,刘叔新指出:“由于现代汉语大多数的词都是双音复合词,再痛一次范围内尤其以双音复合词占”它们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与“视”搭配的语素上,如“仰视”的“仰”表“向上”,
参考文献:
[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107.
[2]刘叔新. 略谈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J]. 汉语学习, 1984(3): 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