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衡量国家科技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我国的机械化成产程度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局部地区的机械化程度仍然存在漏洞,现状略微堪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机械化生产的未来将会怎样取得新的进展,这是本文重点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机械化生产;未来发展;方向
前言:机械化成产能极大的解放劳动工人的生产力,提高生成效益的同时还能更加精确的对产品进行精细化操作,是工厂扩大规模,增强效益的重要环节。结合目前来看,我国的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总体状态不错,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机械化生产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我国目前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中国的制造业是发展较快、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门类,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益可能性较大的部门,我国机械制造业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
我国机械产业同制造业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将近30年,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尽早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技术和技术装备使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担忧。2005年3月,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低价收购了山东重工的40%的股份;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杀入国内机械工业市场,外国投资者的经营策略是:“基本前提是对华投资活动中必须保持其控制权”。这些现状对于中国的机械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限制了国内机械行业的独立发展创造能力,过度于依赖国外技术。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首先是经济规模化,全球化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其次是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的产业。此外,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还有,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变化。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二、我国机械生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合目前形势来看,高质量、高生产率一直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第一,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应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其次,灵捷化。使生产力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工厂机制可以灵活转向;第三,智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第四,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而是由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因此,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机械制造业也将成为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合理方式的一个全新的机械制造业。
由于前些年国内的高端人才的大量流失,全球机械制造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对专业的机械方面人才需求量日益庞大。不管是高水平的尖端科研型人才,还是中低等水平的机械工程师,都十分的紧缺。只有国内掌握了一定的尖端高水准人才,才有自主研发创新的可能性。没有大量的能够熟练运用操作高科技设备并加以推广的机械工程师,国内的机械制造业业不能普遍提高。因此,专业的机械人才的培养将会成为中国加强机械制造行业全球竞争力计划的重中之重。这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复兴的必要条件。
然而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忽视了发展机械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出现了偏差。产权激励制度是创新和研发产品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对创新人才的产权激励基本上没有实行。一方面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创新者的贡献没有得到产权确认。企业研发的技术和产品,要么被国家无偿拿走,要么被其他的企业无偿抄袭。
前些年国内的人才培养方面却有些过度偏向于服务行业和第三产业,导致很多的80、90后比较热衷于金融、管理、销售、服务和通讯等行业,而机械制造等行业相对来说没那么具有吸引力。但近几年,由于服务行业和第三产业人才的逐渐饱和,机械制造行业人才的缺口又日益严重,机械类专业又逐渐呈现在学子们的聚光灯下。
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较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如今国内各大高校对机械专业学生的陪养应该结合社会实际,使之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机械专业人才。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要经历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践的训练和工作实践的锻炼,学生毕业后,需要工作3~4年,取得实际经验后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企业工程师。其中在校期间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因而,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培养的主要任务。
三、结语
我国机械化生产的未来在哪里,取决于我国机械产业自主研发的进展,尊重人才,尊崇创造,是机械化得以开拓创新,取得新进展的保障,这也是对从事机械行业研究和工作人员共同的期待。
参考文献:
[1] 宋宜清.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业与技术. 2007(06).
[2] 陆志昌. 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4(11) .
关键词:机械化生产;未来发展;方向
前言:机械化成产能极大的解放劳动工人的生产力,提高生成效益的同时还能更加精确的对产品进行精细化操作,是工厂扩大规模,增强效益的重要环节。结合目前来看,我国的机械化发展的现状总体状态不错,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机械化生产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我国目前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中国的制造业是发展较快、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门类,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益可能性较大的部门,我国机械制造业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
我国机械产业同制造业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将近30年,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尽早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技术和技术装备使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担忧。2005年3月,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低价收购了山东重工的40%的股份;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杀入国内机械工业市场,外国投资者的经营策略是:“基本前提是对华投资活动中必须保持其控制权”。这些现状对于中国的机械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限制了国内机械行业的独立发展创造能力,过度于依赖国外技术。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首先是经济规模化,全球化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其次是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的产业。此外,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还有,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变化。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二、我国机械生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合目前形势来看,高质量、高生产率一直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第一,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应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其次,灵捷化。使生产力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工厂机制可以灵活转向;第三,智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第四,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而是由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因此,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机械制造业也将成为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合理方式的一个全新的机械制造业。
由于前些年国内的高端人才的大量流失,全球机械制造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对专业的机械方面人才需求量日益庞大。不管是高水平的尖端科研型人才,还是中低等水平的机械工程师,都十分的紧缺。只有国内掌握了一定的尖端高水准人才,才有自主研发创新的可能性。没有大量的能够熟练运用操作高科技设备并加以推广的机械工程师,国内的机械制造业业不能普遍提高。因此,专业的机械人才的培养将会成为中国加强机械制造行业全球竞争力计划的重中之重。这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复兴的必要条件。
然而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忽视了发展机械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出现了偏差。产权激励制度是创新和研发产品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对创新人才的产权激励基本上没有实行。一方面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创新者的贡献没有得到产权确认。企业研发的技术和产品,要么被国家无偿拿走,要么被其他的企业无偿抄袭。
前些年国内的人才培养方面却有些过度偏向于服务行业和第三产业,导致很多的80、90后比较热衷于金融、管理、销售、服务和通讯等行业,而机械制造等行业相对来说没那么具有吸引力。但近几年,由于服务行业和第三产业人才的逐渐饱和,机械制造行业人才的缺口又日益严重,机械类专业又逐渐呈现在学子们的聚光灯下。
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较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如今国内各大高校对机械专业学生的陪养应该结合社会实际,使之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机械专业人才。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要经历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践的训练和工作实践的锻炼,学生毕业后,需要工作3~4年,取得实际经验后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企业工程师。其中在校期间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因而,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培养的主要任务。
三、结语
我国机械化生产的未来在哪里,取决于我国机械产业自主研发的进展,尊重人才,尊崇创造,是机械化得以开拓创新,取得新进展的保障,这也是对从事机械行业研究和工作人员共同的期待。
参考文献:
[1] 宋宜清.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业与技术. 2007(06).
[2] 陆志昌. 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