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集体建设是技工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技校学生存在的自我认知缺乏,礼仪意识不强,文化自信缺少的现状,笔者尝试将戏曲教育引入班集体的建设中。以京剧、越剧等多种戏曲为载体,采用“识”“说”“学”“唱”的教学方法,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实践活动,对学生品格进行全方位的引导、陶冶,促使他们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技师学院 戏曲教育 班集体建设
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到:“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应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由此可见,树立文化自信,培养良好品格正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受实用主义影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技工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分强调技术教育,忽略学生良好行为举止培养的现象。这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不相适宜的。
一、技校学生日常行为的问题表现与根源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为学制五年(高级工)和六年(技师)的技师学院。学院所设置的专业以工科为主,男生比例一贯偏高,2018年新生男女生比例为2.65:1,2019年为2.45:1。笔者根据自己连续七年的电气专业班主任经历发现,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学生普遍存在言行粗鲁,举止失当的现象。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
1.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技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会经常被老师忽视,成为班级中的“差生”。慢慢地在技校阶段就读时折射出来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周围事物缺乏关注,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未来充满迷茫等心理。有些家长也是抱着只要老师管住自己的孩子,随便混个文凭就好的心态,更加导致学生的自我认知不足。
2.学生缺失传统礼仪意识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然而,有些学生在学校中遇见教师低头绕道走,甚至在平时顶撞老师;同学间用语不文明,有些女生亦是如此;家中对长辈不尊重,理所应当地享受家人的付出等。这些现象表明,学生传统礼仪意识缺失,道德素质不高的状况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
3.学生缺少文化自信
在学校的唱歌比赛以及平时学生喜欢听的歌曲中,笔者屡次听到各种英文的说唱、饶舌。说唱和饶舌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很多歌曲中充斥着消极、拜金、暴力,甚至黄色的元素。美国Billboard榜单上前几名歌曲的歌词充斥着大量低俗的词汇。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爆粗口被学生解读成了“豪爽”“酷毙”,造成这种价值观扭曲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少文化自信。
二、戏曲在德育中的作用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見》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现有的实证研究表明,戏曲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确有独特的效果。王蕾对北京市21所“戏曲进校园”基地学校的调研发现,戏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的正义感,提升他们的合作精神。商青红通过对安徽某高校116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认为,戏曲具有获取知识、宣扬道德、提升审美三大功能。
笔者认为,每一台戏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或悲或喜、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恻的故事。欣赏戏曲、学习戏曲剧目的同时,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读懂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忠与奸,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文化自信。如果把技师学院实施戏曲教育教学活动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有可能会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鉴于此,笔者以戏曲教育为抓手,开展促进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建设实践研究。
1.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自我认知
传统戏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优秀传统戏剧作品蕴含了仁爱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民族英雄主义精神。戏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感悟出一些人生真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观,起到良好的和正确的引导作用。
2.加强学生传统礼仪文化学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戏曲剧目“唐三千宋八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道德。在班级管理与学生德育工作中渗透戏曲文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传统礼仪文化学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学生在技校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成人、成长、成才。在成人过程中美育的教育非常重要。美学家张世英老师曾说:“人生有四种境界,分别为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通过欣赏优秀传统戏曲剧目,从戏曲中的唱腔、念白、打击乐感受音乐之美,从戏曲中的脸谱、服装感受色彩和工艺之美,从戏曲中的做功、武打感受形体和舞蹈之美等,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学会欣赏美,才能拥有更多的正能量,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戏曲育人的实践探索
1.识——戏曲背后的故事,由外而内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戏曲的发展史是一部奋发上进的励志史。戏曲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戏曲艺术家们历经艰辛的学艺之路等,都能看到戏曲在德育教育中有着无比丰富的资源。此外,传统戏曲艺术通过故事的演绎和优秀历史传承的展示,让学生接触戏曲故事,从故事中读懂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厚德载物、舍己为人、逆境奋斗、诚实守信、孝心敬老等道德素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班级用了一个月时间在班团课开展“认识戏曲”活动。本班共有34人,分为8组,每组准备一个戏曲故事,形式可以多样。学生表演形式有配合音乐讲故事、结合PPT讲故事、将故事改编成舞台剧形式等。最后由大家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故事奖”“最佳服装奖”“最佳叙述奖”“最佳音乐奖”“最佳颜值奖”“最佳团队奖”“最佳人气奖”。这项活动的开展,极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一些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班级设定了一位课间“播音员”,在每天的大课间播放一些经典戏曲片段,让学生们的耳朵受到戏曲的“洗礼”。此项活动在一个月后,学生们普遍反映更喜欢听唱腔俏丽多变的越剧和优美欢快的黄梅戏。因此,在后续的一些活动中,以更贴合我们地方的越剧曲目为主要德育载体开展。
2.说——脸谱背后的故事,由内而外进行角色定位
德育的本质在于体现“真、善、美”,在于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其美学成就表现在塑造美的人格。戏曲中的脸谱用色彩和图案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辨善惡,充满着浓厚的评价色彩。鉴于此,我们开展了三项活动:制作脸谱、脸谱故事、脸谱上墙。
(1)制作脸谱。笔者从京剧《铡美案》入手,让学生们慢慢了解脸谱知识。笔者特别邀请了建筑系的美术老师上了一堂如何制作脸谱的课。班级每位学生在网上查找各种脸谱,对照脸谱进行自己的角色定位——与你相似的人、你所崇拜的人、你想成为的人。最后学生用一堂班团课时间制作脸谱,学生制作的有传统的戏曲脸谱,也有诸如蜘蛛侠等具有现代特色的脸谱。
(2)脸谱故事。制作脸谱结束后,笔者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脸谱故事。其中小丁3人组让大家印象深刻,小丁戴上脸谱讲述关羽战长沙的故事,学生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从学生们的笑声和激烈讨论为何关公受世人尊重的高潮中,以及小丁3人受到同学点赞的满足感中,学生的自我角色定位更明晰了。
(3)脸谱上墙。最后,学生们把自己制作的脸谱挂到教室墙壁,并且在自己的脸谱旁写上姓名和自己的座右铭。脸谱是一种自我的角色定位,而座右铭起到一种激励和警示的作用。用脸谱上墙的方式,表达了学生的一种决心,一种精神。
3.学——戏曲中的传统礼仪文化,将传统礼仪文化渗透到班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当今社会的礼仪大多数被西化。戏曲则是相对完整地保留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个载体。戏曲里所有的程式化表演动作皆来源于生活,比如作揖、分别、拜师等。在我国的传统礼仪中,对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都有着明确的礼仪制度,虽然现在不可能再按照程式行事,但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礼仪内涵,对于建设和谐的班集体有着积极意义。
笔者在学校已经开展“戏曲鉴赏”选修课。为了使选修课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学校对接资源,与越剧国家二级演员吴明娟老师有多次对话。在2019年10月中旬,学校邀请吴老师作 “吴越悠扬”的讲座。在讲座中,请吴老师演示古代的作揖、拜师等动作与语言,让学生切身体会传统礼仪的魅力。
4.唱——代表性名段和表演,感受戏曲魅力、培养文化自信
虽然笔者是戏曲业余爱好者,对学生的学唱和表演指导非常有限,只能通过模仿学习和向专业人士请教指导,但这并不影响戏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某种程度上,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也是德育的一部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笔者发现学生更喜欢曲调婉转清丽的越剧。后续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戏曲、爱上戏曲,我们联系了宁波市越剧小百花的胡央青老师。请胡老师帮我们选取了15首适合学生入门的越剧选段,让她利用业余时间帮我们清唱录制MP3,并都制作成二维码。与此同时,笔者已经向学校申请编写《越剧欣赏》校本教材,这本教材将由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曲段的故事简介;第二部分为简谱;第三部分为清唱的二维码和伴奏的二维码;第四部分为该曲段的流派和点评。这样的模式是为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欣赏越剧经典曲目。在清唱中,老师也会单独演唱比较难的几句,方便学生自学时重复听,降低难度。学生还可以在学习之余,配合伴奏,进行演唱甚至表演。这些都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越剧的兴趣和信心。
5.“请进来”“走出去”发挥活动育人功能
“请进来”主要邀请吴明娟老师作“吴越悠扬”的讲座,并请吴老师与学生互动,给学生展示作揖、分别、拜师等动作。在一段时间的越剧学习后,我们邀请胡央青老师帮我们指导唱腔、咬字,以及教一些基本动作。
“走出去”主要是在宁波市越剧小百花沈倩老师的帮助下,组织学生观看宁波市越剧小百花的新越剧大戏——《藏书楼》。故事讲述了明末清初浙东学子为传承中华文脉毕生守护宁波藏书楼“天一楼”的故事。主人公汪仲锡在人生低谷期,为了寻求自己的精神寄托,突破重重困难,在国家危难时刻,摈弃个人恩怨,只为保存藏书楼。 体现了“只要文脉不断绝,中华永远立天下”的主旨。让学生欣赏这样的越剧曲目,意在鼓舞学生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必须敢为人先的品质。除此之外,还组织学生观看宁波鄞州越剧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越剧《红楼梦》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班级部分同学走入宁波市中山公园,在公园中有好几个团队经常在表演一些越剧和京剧。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民间的戏曲文化氛围,增加文化自信。
四、小结
实践出真知,戏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力技师学院班集体建设。例如,笔者从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梁祝》开始,讲述越剧十姐妹的自强不息和坚持不懈;从戏曲中的问候,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温文尔雅;从诸如《仁医寸心》的戏曲故事中传递真、善、美。
随着一系列戏曲主题的班团课的持续推进,班级中听戏曲的学生越来越多,言行举止更加文明,师生、生生关系更加融洽。在戏曲欣赏中,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戏曲教育,让学生越来越“有戏”。笔者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EB/OL]
[2]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EB/OL]
[3]王蕾.京剧剧目的德育功能初探——以北京市“戏曲进校园”为例[D].北京: 中国戏曲学院, 2019.
[4]商青红.戏曲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功能研究[D].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4.
[5]沈佳文.地方高校戏曲通识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越剧鉴赏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 2018(26).
.(作者单位: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关键词:技师学院 戏曲教育 班集体建设
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到:“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应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由此可见,树立文化自信,培养良好品格正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受实用主义影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技工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分强调技术教育,忽略学生良好行为举止培养的现象。这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不相适宜的。
一、技校学生日常行为的问题表现与根源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为学制五年(高级工)和六年(技师)的技师学院。学院所设置的专业以工科为主,男生比例一贯偏高,2018年新生男女生比例为2.65:1,2019年为2.45:1。笔者根据自己连续七年的电气专业班主任经历发现,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学生普遍存在言行粗鲁,举止失当的现象。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
1.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技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会经常被老师忽视,成为班级中的“差生”。慢慢地在技校阶段就读时折射出来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周围事物缺乏关注,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未来充满迷茫等心理。有些家长也是抱着只要老师管住自己的孩子,随便混个文凭就好的心态,更加导致学生的自我认知不足。
2.学生缺失传统礼仪意识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然而,有些学生在学校中遇见教师低头绕道走,甚至在平时顶撞老师;同学间用语不文明,有些女生亦是如此;家中对长辈不尊重,理所应当地享受家人的付出等。这些现象表明,学生传统礼仪意识缺失,道德素质不高的状况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
3.学生缺少文化自信
在学校的唱歌比赛以及平时学生喜欢听的歌曲中,笔者屡次听到各种英文的说唱、饶舌。说唱和饶舌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很多歌曲中充斥着消极、拜金、暴力,甚至黄色的元素。美国Billboard榜单上前几名歌曲的歌词充斥着大量低俗的词汇。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爆粗口被学生解读成了“豪爽”“酷毙”,造成这种价值观扭曲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少文化自信。
二、戏曲在德育中的作用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見》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现有的实证研究表明,戏曲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确有独特的效果。王蕾对北京市21所“戏曲进校园”基地学校的调研发现,戏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的正义感,提升他们的合作精神。商青红通过对安徽某高校116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认为,戏曲具有获取知识、宣扬道德、提升审美三大功能。
笔者认为,每一台戏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或悲或喜、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恻的故事。欣赏戏曲、学习戏曲剧目的同时,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读懂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忠与奸,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文化自信。如果把技师学院实施戏曲教育教学活动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有可能会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鉴于此,笔者以戏曲教育为抓手,开展促进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建设实践研究。
1.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自我认知
传统戏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优秀传统戏剧作品蕴含了仁爱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民族英雄主义精神。戏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感悟出一些人生真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观,起到良好的和正确的引导作用。
2.加强学生传统礼仪文化学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戏曲剧目“唐三千宋八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道德。在班级管理与学生德育工作中渗透戏曲文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传统礼仪文化学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学生在技校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成人、成长、成才。在成人过程中美育的教育非常重要。美学家张世英老师曾说:“人生有四种境界,分别为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通过欣赏优秀传统戏曲剧目,从戏曲中的唱腔、念白、打击乐感受音乐之美,从戏曲中的脸谱、服装感受色彩和工艺之美,从戏曲中的做功、武打感受形体和舞蹈之美等,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学会欣赏美,才能拥有更多的正能量,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戏曲育人的实践探索
1.识——戏曲背后的故事,由外而内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戏曲的发展史是一部奋发上进的励志史。戏曲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戏曲艺术家们历经艰辛的学艺之路等,都能看到戏曲在德育教育中有着无比丰富的资源。此外,传统戏曲艺术通过故事的演绎和优秀历史传承的展示,让学生接触戏曲故事,从故事中读懂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厚德载物、舍己为人、逆境奋斗、诚实守信、孝心敬老等道德素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班级用了一个月时间在班团课开展“认识戏曲”活动。本班共有34人,分为8组,每组准备一个戏曲故事,形式可以多样。学生表演形式有配合音乐讲故事、结合PPT讲故事、将故事改编成舞台剧形式等。最后由大家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故事奖”“最佳服装奖”“最佳叙述奖”“最佳音乐奖”“最佳颜值奖”“最佳团队奖”“最佳人气奖”。这项活动的开展,极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一些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班级设定了一位课间“播音员”,在每天的大课间播放一些经典戏曲片段,让学生们的耳朵受到戏曲的“洗礼”。此项活动在一个月后,学生们普遍反映更喜欢听唱腔俏丽多变的越剧和优美欢快的黄梅戏。因此,在后续的一些活动中,以更贴合我们地方的越剧曲目为主要德育载体开展。
2.说——脸谱背后的故事,由内而外进行角色定位
德育的本质在于体现“真、善、美”,在于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其美学成就表现在塑造美的人格。戏曲中的脸谱用色彩和图案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辨善惡,充满着浓厚的评价色彩。鉴于此,我们开展了三项活动:制作脸谱、脸谱故事、脸谱上墙。
(1)制作脸谱。笔者从京剧《铡美案》入手,让学生们慢慢了解脸谱知识。笔者特别邀请了建筑系的美术老师上了一堂如何制作脸谱的课。班级每位学生在网上查找各种脸谱,对照脸谱进行自己的角色定位——与你相似的人、你所崇拜的人、你想成为的人。最后学生用一堂班团课时间制作脸谱,学生制作的有传统的戏曲脸谱,也有诸如蜘蛛侠等具有现代特色的脸谱。
(2)脸谱故事。制作脸谱结束后,笔者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脸谱故事。其中小丁3人组让大家印象深刻,小丁戴上脸谱讲述关羽战长沙的故事,学生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从学生们的笑声和激烈讨论为何关公受世人尊重的高潮中,以及小丁3人受到同学点赞的满足感中,学生的自我角色定位更明晰了。
(3)脸谱上墙。最后,学生们把自己制作的脸谱挂到教室墙壁,并且在自己的脸谱旁写上姓名和自己的座右铭。脸谱是一种自我的角色定位,而座右铭起到一种激励和警示的作用。用脸谱上墙的方式,表达了学生的一种决心,一种精神。
3.学——戏曲中的传统礼仪文化,将传统礼仪文化渗透到班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当今社会的礼仪大多数被西化。戏曲则是相对完整地保留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个载体。戏曲里所有的程式化表演动作皆来源于生活,比如作揖、分别、拜师等。在我国的传统礼仪中,对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都有着明确的礼仪制度,虽然现在不可能再按照程式行事,但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礼仪内涵,对于建设和谐的班集体有着积极意义。
笔者在学校已经开展“戏曲鉴赏”选修课。为了使选修课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学校对接资源,与越剧国家二级演员吴明娟老师有多次对话。在2019年10月中旬,学校邀请吴老师作 “吴越悠扬”的讲座。在讲座中,请吴老师演示古代的作揖、拜师等动作与语言,让学生切身体会传统礼仪的魅力。
4.唱——代表性名段和表演,感受戏曲魅力、培养文化自信
虽然笔者是戏曲业余爱好者,对学生的学唱和表演指导非常有限,只能通过模仿学习和向专业人士请教指导,但这并不影响戏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某种程度上,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也是德育的一部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笔者发现学生更喜欢曲调婉转清丽的越剧。后续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戏曲、爱上戏曲,我们联系了宁波市越剧小百花的胡央青老师。请胡老师帮我们选取了15首适合学生入门的越剧选段,让她利用业余时间帮我们清唱录制MP3,并都制作成二维码。与此同时,笔者已经向学校申请编写《越剧欣赏》校本教材,这本教材将由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曲段的故事简介;第二部分为简谱;第三部分为清唱的二维码和伴奏的二维码;第四部分为该曲段的流派和点评。这样的模式是为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欣赏越剧经典曲目。在清唱中,老师也会单独演唱比较难的几句,方便学生自学时重复听,降低难度。学生还可以在学习之余,配合伴奏,进行演唱甚至表演。这些都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越剧的兴趣和信心。
5.“请进来”“走出去”发挥活动育人功能
“请进来”主要邀请吴明娟老师作“吴越悠扬”的讲座,并请吴老师与学生互动,给学生展示作揖、分别、拜师等动作。在一段时间的越剧学习后,我们邀请胡央青老师帮我们指导唱腔、咬字,以及教一些基本动作。
“走出去”主要是在宁波市越剧小百花沈倩老师的帮助下,组织学生观看宁波市越剧小百花的新越剧大戏——《藏书楼》。故事讲述了明末清初浙东学子为传承中华文脉毕生守护宁波藏书楼“天一楼”的故事。主人公汪仲锡在人生低谷期,为了寻求自己的精神寄托,突破重重困难,在国家危难时刻,摈弃个人恩怨,只为保存藏书楼。 体现了“只要文脉不断绝,中华永远立天下”的主旨。让学生欣赏这样的越剧曲目,意在鼓舞学生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必须敢为人先的品质。除此之外,还组织学生观看宁波鄞州越剧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越剧《红楼梦》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班级部分同学走入宁波市中山公园,在公园中有好几个团队经常在表演一些越剧和京剧。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民间的戏曲文化氛围,增加文化自信。
四、小结
实践出真知,戏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力技师学院班集体建设。例如,笔者从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梁祝》开始,讲述越剧十姐妹的自强不息和坚持不懈;从戏曲中的问候,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温文尔雅;从诸如《仁医寸心》的戏曲故事中传递真、善、美。
随着一系列戏曲主题的班团课的持续推进,班级中听戏曲的学生越来越多,言行举止更加文明,师生、生生关系更加融洽。在戏曲欣赏中,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戏曲教育,让学生越来越“有戏”。笔者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EB/OL]
[2]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EB/OL]
[3]王蕾.京剧剧目的德育功能初探——以北京市“戏曲进校园”为例[D].北京: 中国戏曲学院, 2019.
[4]商青红.戏曲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功能研究[D].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4.
[5]沈佳文.地方高校戏曲通识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越剧鉴赏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 2018(26).
.(作者单位:宁波第二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