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管理的重要性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俗语:“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不是强调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而是说明了教师严格管理的重要性,因为“严”,所以才出“高徒”。作为教师,理所当然的要管理学生使其好好学习,但是由于科目的特殊性,教师在管理时也要注意一定分寸,我认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做到适当有度。
  什么是适当?什么是有度?不好说,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适当”“有度”的理解。
  一、适度课堂管理
  语文就是生活,它无所不在,语文广阔的外延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知识,课外知识的引入一来活跃课堂气氛,二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三者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要运用于生活,但与此同时会有一些不良情况相伴而生。比如:若碰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时,课堂易失控,且很长时间安静不下来,这时教师就要适时管理,不能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而浪费了课堂时间。
  课堂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高效的听课,现在的高一学生很多人会在课堂上出现跑神,注意力无法集中现象。少数人会在课堂上出现看课外书、玩手机,或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更有个别学生会在课堂上出现睡觉现象,如果看到这些现象,对其置之不理,是不太合适的。若因为这样的学生而耽误大批学生的时间我觉得也是不太合理的,当然后者是在进行课堂管理说明老师对学生还是很负责的,但要把握一个度去处理这个问题。
  我觉得,课堂管理方式除了批评之外,还有别的,如教师正在讲课,发现一学生在看课外书,这时立即提问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或是灵活机便地设计一个小知识点让他到黑板上写答案等等,课后再找其谈话,说明看课外书影响学习之类的道理,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教师不去管理,他(她)可能会堕落,若管理不当又会招来师生矛盾,确实要掌握好一个度。
  二、适度管理作业
  做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但是,即便是高中生,有些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点,甚至有些学生幼稚地认为“做作业是为老师做”、“哪一科目的老师管得严,作业就交得勤,反之就可以随便不交”等等。还有学生把语文作业放在其它科目作业后面做,他认为语文作业做不做不会影响成绩等。试想,教师如若不抓这些学生,势必要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但若采用惩罚式管理也是不太妥当的。
  例如我看到过这样的例子:有几个学生没交语文作业,老师查出来后,让他们把作业从头至尾抄了五遍,学生迫于压力肯定会去做,但今后会不会从此不敢不交作业或是恨上老师,难说。所以,管理作业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明白做作业的重要性,并督促他们养成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对不交作业的学生要查明原因,适当地去处理。
  在交作业的事情上,师生多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管理起来作业也会更有效,更轻松。
  三、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有大局意识
  一个班级是一个团队,队员之间要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出团队的力量,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现实中由于迫于高考和学校领导对成绩的重视的压力,会存在着任科教师强占学生时间的现象,最常见的形式是布置很多作业,或经常把学生喊到办公室训话,导致学生迫于压力而偏科,根本没时间补习弱势科目,最终惨败高考战场。
  语文科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一般不会太大,即使是补也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我觉得抓好语文的关键在抓住学生的心,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使学生用心来学习语文。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切不可抢占学生时间,要有大局意识,尤其是班主任是语文教师的话,更要合理引导学生学习自己任教的科目。
  高中教师压力较大,工作辛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腹中颇多不知向谁诉说的隐痛,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高中语文教学问题,以获收益。
其他文献
经过十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明白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尤为重要。可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是广大师生一直困惑的事。不少学生,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口咬笔杆,无从下笔,即使写了,也只是寥寥数语,无血无肉。究其原因,似乎是无东西可写。我觉得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从死板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桎梏中解脱出来,让孩子们愉快、主动积极地学习写作文,我的做法是:  一、在观察中指导作文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
期刊
在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求同思维,标准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中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活跃期,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心理学者认为: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形式。想象在人类生活、学习、劳动、创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我们要在其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丰富学生的想象,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再造想象,发展他们的创造想象。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期刊
这几年,教育改革大潮滚滚滔滔,势不可挡。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是层出不穷,花样迭出,叫人应接不暇。在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上更是模式泛滥,似乎无模式便无创新,便是落伍、不合潮流。笔者通过认真学习和探索,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套路,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可能有着许多误导甚至堵塞。  静心思来,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寻找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建构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期刊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将小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旧的伦理道德下的社会面貌,从“我”对兄弟家长式的管理,反映出神圣的长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残忍,愚昧无知。现在,这篇经典散文入选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本单元文章编排以人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为主题,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作者对切身体验表述来体会亲情的丰富和多样,以引起共鸣。因此,在教授该课时,笔者
期刊
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基本上是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双基”)展开的,在以后几十年时间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成了语文教学中两大目标,在语文教与学中备受青睐。然而到了本世纪,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片面的理解新课标理念、强调素质,忽视知识传授,使得 “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似乎不复存在。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会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期刊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以及作文评分标准执行的情况,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的理性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正日渐受到重视和青睐。如果我们的作文不能就一些现象作一点理性的思考,没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很难写出一篇出彩的佳作来的。  理性的思考、辩证的分析,应该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议论性文章的写作中,时而能“进”,时而能“退”,时而能“转”,时而能“换”。就会让自己的文章有一点辩证的魅力。
期刊
作文一直是学生最头疼、最棘手的问题,而考场中作文分数的高低举足轻重。那么,在考场中如何提高作文分数呢?以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首先,字好分数高  在评卷的过程中,评卷老师首先看到的是字迹。俗话说:字是文章皮。我经常跟学生开玩笑说:“字如人脸,漂亮者赏心悦目,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作文也一样。”在考场中,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切忌字迹潦草,碰到写错的字、词,用两横线划掉或用修改符号,将不要的
期刊
模仿就是仿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或者说照着样子做。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巴老写了一个长篇,沈先生写了《边城》。他称他的小说为习作,并不完全是谦虚。有些小说是为了教创作课给学生做示范而写的。可见模仿是学习的心理需要,也是教学的必要手段。结合本班实际,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如下几种尝试:  一、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由于艺术班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我认为要在文从字顺方面下大力气,然后才能尝试初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喜好之情绪也。它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先决条件和首要问题,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七年级是学生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都发生了变化,但还未完全脱离小学生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培养兴趣的环境。本学期我从事七年级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希望能通过兴趣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循序渐进地增强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