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是自主课堂的“助力器”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而“发展的本能来自于自身”,并且“积极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习惯,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产生”。iPad进入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开放、平等、多向、互助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去自我发现、自我训练、自我收获,构建真正的自主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因此,iPad手持移动终端确实是自主课堂的“助力器”。
  “课件”变“学件”,学习资源开放、共享
  自由的学习环境首先包括学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一般情况下“课件”都是教师授课时使用,是帮助教师教的资源和工具,而且课前对学生保密,怕学生事先看过后对课件内容没了新鲜感。现在,我们把“课件”传入每个学生手中的iPad里,课前发给大家,供学生预学使用。从教的资源与工具变成学的资源与工具,这一小小的改变,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发现的有利条件和更大空间,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
  课件里面有四部分内容: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重难点及学习方法、辅助教学的有关课外资料、练习项目。这些内容课前全盘让学生知晓。学习资源多了,学生一改原来被动地按规定完成几项预习任务的情况,而是借助课件上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的预学,并且是主动地尽可能地多学、学好。比如,有些学生对课外资料(文字、视频)十分感兴趣,就反复地阅读、观看、理解,上课时就能适时地引用,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有的学生痴迷教学重难点及学习方法的微课,就反复地琢磨,上课时都能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这比课上需要时老师再出示课件,供学生阅读、理解,效率高多了。
  面对开放、共享的学习资源,学生从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各取所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预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为了让课件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课件的制作不仅考虑到教师如何使用,还要考虑怎样设计才能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使用。比如,制作文言文《刻舟求剑》课件时,在诵读板块,我们设计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听读——老师诵读的录音;第二层次:自读——有注音注解的课文;第三层次:补充读——边补充所缺的词语边朗读;第四层次:看图配音——为图配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自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由易而难地逐层进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多次听读、跟读,只完成前二层读的任务即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入第三、四层,练习背诵。学习内容、进程由学生自己把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获,实现了传统教学环境中不可能实现的分层教学。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也更了解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了自己学习上的长处和不足。
  随时上网查找,开放学习资源通道
  学习资源通道的无极限畅通是自由学习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学习中学生除了利用课件提供的资料,还可以随时利用手中的iPad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比如学习古诗时,不用教师带领同学逐句了解诗意,而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借助字典、书上的注解,上网搜索,合作弄清诗的意思。开始,教师怕学生照抄网上的翻译,后来发现学生同组四人各自上网时,不同的查找路径,查到的是不同的解释,这倒激起了学生争论——到底哪种更准确?平时最没兴趣的古诗翻译,变得有趣味了。在辩论中,由意见分歧逐渐到意见统一,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收获了能力——利用各种工具、渠道自主学习的能力。
  交流平台多向、即时,学习过程自主、互助
  自由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应该有助于提供多向的合作交流和智慧碰撞的平台。iPad就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平台。
  比如,在学习初期的质疑解疑环节,学生们可以利用“消息”功能,在聊天吧中随时提交自己的疑难问题,又可以看到别人提出的问题,然后把自己的解答意见公布出去,帮助解决别人的问题。不用等待老师点名,学生可自由发问,自愿解答。往往一个问题会得到多个同学的回应,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学生的智慧也就在“你为我,我为你,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发问与解答中碰撞着,生长着。
  使用iPad,通过人机交互,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对象从过去的对一人,发展到对一组人、一群人,甚至更多人。而且每个学生的发言又都成了新的学习资源,供大家即时享用。这种多向的、即时的交流,课堂效率不说自明。
  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成果的展示交流,通过iPad变得直观、便捷。比如,批注情况的展示与交流,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批注成果拍照上传发布出去,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查看其他同学的批注,发现其优点,自由“取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然后修改后再次上传,把自己最好的批注展示给大家。这是完全自主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得到改变,由教变为自主得到。
  借助iPad提供的这个平台,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平等的表现机会,而且也使每个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学习、浏览到更过同学的学习成果。学生就在这互学互助、自我训练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评价机制多维、动态,颠覆“一家之言”的评价模式
  学习是否自主,最终要看有没有评价的权利。有了评价权,才是真正的自主。
  借助iPad和云平台的储存功能,在网络环境下能够随时对上传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我们遵循“有声”与“无声”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生”与“教师”相结合的原则,颠覆了教师“一家之言”“一锤定音”的评价模式,使评价变得多维、动态。
  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即时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在课上评价别人。可以综合评价一个组,也可以评价某些同学的表现。同时,学生通过评价别人,使自己获得更多知识,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也给自己寻找到了学习榜样。
  自我调控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在课下针对自己的表现做自我评价。
  补漏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上课即时评价中出现的错误或落下的给予纠正和补充评价,做到全面、公正、细致。
  周期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的内容更加广泛,从课前搜集、上传资料,到参与质疑、解疑的情况,再到问题讨论、评价分享等环节。评价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学生进行横向评价。如根据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质量与次数的情况,评出本周最佳参与奖,根据学生发言获得好评的情况,评出最佳表现奖;二是对学生个体进行纵向的对比研究,评出进步奖、特色奖等。
  iPad进入课堂,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们不仅语文素养得到提高,而且学习方式悄然发生着改变,自我发展的欲望越来越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技术的本质是做教师做不好、做不了、做得慢或不愿意做的事”(赵勇教授)。这也是我们所遵循的原则: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能干好的事,不用技术,一旦使用技术,必须是教师不能实现的。在使用iPad的过程中,我们不被技术所累,不被工具所框住,而是为我所用,用之出效、出彩。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确实感到iPad手持移动终端真的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高效。正像学生们所说的:“手持终端,学习伙伴;一屏在手,学习自主。”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将给教学带来更大的便利,课堂会在它的助力下,更自主、更开放、更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人物专访是通讯体裁的一种,这一体裁在文化新闻报道中较为常见.和其他媒体小同,广播的人物访谈有其独有的特点:用声音刻画人物诉诸于观众的听觉.rn文化界名人荟萃、灿若星辰.
课程开设的背景与目标  我校作为实验二小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在学习实验二小主题研究课理念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以走进博物馆课程为切入点,逐步实施了主题研究活动课程。最初,我们将课程目标定位在学生的成长,即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并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观察研究、合作探究、组织规划等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随着课程的实践和推进,我们发现学生的成长必须依托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故“双主体”育人理
建立了最优钻井布局方案模型 ,给出了满足条件的解法 ,得出几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最佳答案和比较通用的判定方法 . The optimal drilling layout scheme model is establ
高中课改以前,“生涯规划”对于师生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高中课改后,我国把国外教育所关注的学生生涯规划引入了教育领域,在教育者的视野中不断放大。在现有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弱化了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关注程度。“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实现学生和家长的愿望”,似乎这才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评价学校水平的砝码。其实,这恰恰忽略了教育的实质。课改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其独特的体验,强调培养具有现代
文言文学习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做了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我认为,“读懂”就是读明白,多读是必要的、唯一的有效途径,多读多接触才能培养语感,积累词汇;而“举一反三”,则是考量学生的迁移能力,体现在面对一篇
陶瓷彩绘是国画技法应用的主要表现,将国画技法运用在高职陶瓷彩绘教学中,更好地表现了国画技法的神韵,使得国画技法具有很高的欣赏及收藏价值.本文首先分析陶瓷彩绘的艺术特
节目主持人是以真实的个人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他除了代表所在媒体表达思想、叙述事件之外,也可以适时适当地加入一些个人见解,这一切都必须是真实的.而话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的大变革》中强调了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
配音有制约性、多向性和技术性的特征,制约性是指配音演员在配音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原片人物的表演进行配制,要遵从原声态的表现.多向性是指在配音中配音演员要兼顾多个对象,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