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有声读物最走俏
目前,美国有8千万人利用上下班的开车时间欣赏有声读物,平均每人每周3至4个小时。以此计算,一年可听完20本大部头的书。用磁带录制的有声读物是美国图书出版业中的一个现代化的新品种,它把文学和表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产生出普通书籍所没有的奇特效果。讲述者有时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本人,读者听起来感到格外亲切。一些富有表演才能的人,只要使用语调或重音上的细微差别,就可以将书中不同人物的性格、情绪、感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有的讲述者则戏剧般地快速改变口音,好像有几个人在讲话似的,十分形象逼真。据统计,美国已经出版了几万套没有节略的文学书籍的磁带,其中儿童文学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因为它们文字琅琅上口,所以孩子们十分喜欢,爱不释手。一般来说,短篇小说用1至2盒磁带便可录完,长篇小说通常需8至10盒,要听12至15个小时。
美国许多大出版商已经在提供用盒式磁带录制的古典名著和畅销书的节略本,书店开办了销售磁带的业务,图书馆备有有声读物。随着对有声读物推崇备至的赞美声与日俱增,一种以出租为经营方式的公司应运而生。因为磁带价格不低,所以大多数读者都是从图书馆借用,或者通过出租公司租用。当然,有声读物无法将普通图书取而代之。它的最大局限性在于,听书比读书的时间要多出一倍,有时因粗心会漏听部分内容,不像印刷的书籍能够马上补读;价钱昂贵,许多人消费不起。尽管如此,有声读物由于可以使图书充满魅力,让人大饱“耳”福,因此还是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好评。
纽约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购书者的天堂”,任何图书在出版之后的半年或一年里如果销售不出去的话,将会大幅度地削价处理,有的连原价的10%还不到。正因为如此,不少美国人特别是手头拮据的学生,总是在新书出版了一年半载之后才去光顾书店,希望以较少的钱买到自己需要的书。
日本:六成人喜爱读书
不久前,日本读卖新闻社对全国的读书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得出如下结果:
在一个月当中,买3本书的人占了9%,买2本书的为14%,买1本书的占13%,有52%的人1本书也不买。年龄越大的人不买书的比例越高,学生中1本书不买和购买五本以上者各占24%,表现为两个极端。
一个月里读了十多本书的人有3%,读3本的为11%,读2本的占16%,1本没有读的人有37%。在不读书和读书少的人当中,年龄大的居多,妇女的比例大于男子。
在一天之内,读1个小时书的占14%,读半个小时的为19%,读20分钟的有10%,读10分钟的占9%,不读书的为27%。花在读书上的时间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自由职业者和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想多读一些书的人有一半以上,占64%。
对于不同种类图书的喜爱程度各有不同:想读文学作品(非小说类)和历史的人占10%,爱看历史时代小说的为15%,对推理或科幻小说感兴趣的有21%,经常阅读实用性书籍的达到34%。
由于就业和求学的要求而买书的人占了15%,在读了报刊上的书评和别人推荐后买书的占20%,从兴趣出发或教育的需要买书的为27%,逛书店时临时产生买书念头的有32%。
综合上述,可见日本不少人酷爱书籍,读书成风。
印度:读书蔚然成风
印度近年来一直坚持执行一系列的扫盲计划,由“识字工程”、“黑板行动”、“大众半文盲行动计划”和“农村半文盲计划”等组成。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黑板行动”,据印度人力资源部不久前公布的一组统计数字说:全国7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已经达到65.38%。不久前,政府又制定了更加宏伟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把全国的文盲人数降低到人口的5%。现计划在23万个村庄建立“农村知识中心”。
印度本国的图书出版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世界出版业的排行榜中已经跃升到第6位。每年在用本国不同的24种地方语言出版7万册图书的同时,还印刷发行了大量的英文版书籍,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印度图书市场十分可观,一年创造的价值超过30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5.930卢比)。
印度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新德里图书博览会,使全国的读书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今年的图书博览会,来自本国和世界各地的近500家书商汇聚新德里,在持续9天的会期中,各类图书和期刊吸引着众多的读书迷,前来参观的人数超过20多万。图书出版界人士十分看好新德里图书博览会,这个图书市场正在以10%至50%的幅度增长。如果按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到2007年很有可能成为继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和英国伦敦图书博览会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图书博览会和图书销售市场。
(全文完)
目前,美国有8千万人利用上下班的开车时间欣赏有声读物,平均每人每周3至4个小时。以此计算,一年可听完20本大部头的书。用磁带录制的有声读物是美国图书出版业中的一个现代化的新品种,它把文学和表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产生出普通书籍所没有的奇特效果。讲述者有时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本人,读者听起来感到格外亲切。一些富有表演才能的人,只要使用语调或重音上的细微差别,就可以将书中不同人物的性格、情绪、感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有的讲述者则戏剧般地快速改变口音,好像有几个人在讲话似的,十分形象逼真。据统计,美国已经出版了几万套没有节略的文学书籍的磁带,其中儿童文学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因为它们文字琅琅上口,所以孩子们十分喜欢,爱不释手。一般来说,短篇小说用1至2盒磁带便可录完,长篇小说通常需8至10盒,要听12至15个小时。
美国许多大出版商已经在提供用盒式磁带录制的古典名著和畅销书的节略本,书店开办了销售磁带的业务,图书馆备有有声读物。随着对有声读物推崇备至的赞美声与日俱增,一种以出租为经营方式的公司应运而生。因为磁带价格不低,所以大多数读者都是从图书馆借用,或者通过出租公司租用。当然,有声读物无法将普通图书取而代之。它的最大局限性在于,听书比读书的时间要多出一倍,有时因粗心会漏听部分内容,不像印刷的书籍能够马上补读;价钱昂贵,许多人消费不起。尽管如此,有声读物由于可以使图书充满魅力,让人大饱“耳”福,因此还是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好评。
纽约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购书者的天堂”,任何图书在出版之后的半年或一年里如果销售不出去的话,将会大幅度地削价处理,有的连原价的10%还不到。正因为如此,不少美国人特别是手头拮据的学生,总是在新书出版了一年半载之后才去光顾书店,希望以较少的钱买到自己需要的书。
日本:六成人喜爱读书
不久前,日本读卖新闻社对全国的读书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得出如下结果:
在一个月当中,买3本书的人占了9%,买2本书的为14%,买1本书的占13%,有52%的人1本书也不买。年龄越大的人不买书的比例越高,学生中1本书不买和购买五本以上者各占24%,表现为两个极端。
一个月里读了十多本书的人有3%,读3本的为11%,读2本的占16%,1本没有读的人有37%。在不读书和读书少的人当中,年龄大的居多,妇女的比例大于男子。
在一天之内,读1个小时书的占14%,读半个小时的为19%,读20分钟的有10%,读10分钟的占9%,不读书的为27%。花在读书上的时间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自由职业者和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想多读一些书的人有一半以上,占64%。
对于不同种类图书的喜爱程度各有不同:想读文学作品(非小说类)和历史的人占10%,爱看历史时代小说的为15%,对推理或科幻小说感兴趣的有21%,经常阅读实用性书籍的达到34%。
由于就业和求学的要求而买书的人占了15%,在读了报刊上的书评和别人推荐后买书的占20%,从兴趣出发或教育的需要买书的为27%,逛书店时临时产生买书念头的有32%。
综合上述,可见日本不少人酷爱书籍,读书成风。
印度:读书蔚然成风
印度近年来一直坚持执行一系列的扫盲计划,由“识字工程”、“黑板行动”、“大众半文盲行动计划”和“农村半文盲计划”等组成。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黑板行动”,据印度人力资源部不久前公布的一组统计数字说:全国7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已经达到65.38%。不久前,政府又制定了更加宏伟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把全国的文盲人数降低到人口的5%。现计划在23万个村庄建立“农村知识中心”。
印度本国的图书出版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世界出版业的排行榜中已经跃升到第6位。每年在用本国不同的24种地方语言出版7万册图书的同时,还印刷发行了大量的英文版书籍,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印度图书市场十分可观,一年创造的价值超过30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5.930卢比)。
印度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新德里图书博览会,使全国的读书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今年的图书博览会,来自本国和世界各地的近500家书商汇聚新德里,在持续9天的会期中,各类图书和期刊吸引着众多的读书迷,前来参观的人数超过20多万。图书出版界人士十分看好新德里图书博览会,这个图书市场正在以10%至50%的幅度增长。如果按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到2007年很有可能成为继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和英国伦敦图书博览会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图书博览会和图书销售市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