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由于网络的冲击,使纸质媒体受到严重挑战,特别是期刊因时效性差等原因,无法和电视、报纸等媒体相比,很多期刊约稿困难,创收困难,发行更是困难。自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围绕三农工作为主题有力推动实施一些惠农政策,说明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农村 农业 农民》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期刊,自1986年创刊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本文以该刊的办刊实践为参照,探讨如何使农业类期刊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发挥其特长,更好地宣扬党政国策,服务三农。
办精品期刊,打造全国涉农品牌期刊
重策划。在期刊内容上,《农村 农业 农民》围绕打造全国涉农品牌期刊的战略目标,更新、充实栏目,在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可读性、鲜活性上狠下功夫。特别是更加注重对重大三农事件的报道,力求及时、深刻。例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之后,该刊立即派记者到第一线深入采访,不但及时报道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对各方的反应、政府和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作了进一步的跟进报道,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接着连续推出重大选题策划和文章,如《土地上的红色印记》《中国种业的突围之路》等文章,紧紧围绕办刊宗旨进行深度探讨,引起社会的关注。
重服务。该刊开辟《对策三农》等栏目,策划思想性强、具有影响力的专题,深度解读三农发展走向;提高栏目水平,制定年度约稿计划,明确严格的约稿、审稿、用稿标准,把好稿件质量关,确保文章的学术性、理论性、宏观性和前瞻性;经常加强与作者的沟通切磋,并结合形势提出选题建议。
原来该刊编辑部不注重培养专家队伍和通讯员队伍,稿荒严重。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该刊积极沟通联系资深权威三农研究专家、学者对三农新政策、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等进行专栏评论,以提高期刊对政策法规解读的权威性、时事评论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农资市场、农机市场、农业理论知识、农业技术的传播推广以及国际三农先进经验的推广等积极报道,并在期刊的可读性、贴近性上下功夫,增设了《民俗》《农艺》《乡约》《法律故事》等栏目。目前刊物已经大有改观,很多读者看了期刊报道后主动联系寻求致富帮助。
重形象。为跟上时代步伐,也为了进一步提升期刊品质吸引广告客户,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后,该刊先在上半月试用全彩印刷以提高视觉美感,下半月加大服务板块,后来逐渐过渡到全部彩印,以优质服务吸引广大读者,使杂志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转变经营思路,拓宽广告客户源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经营是期刊的生命力。因此,经营是杂志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村 农业 农民》杂志社经营状况不景气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遵循新闻出版规律,是过去运作期间的短期行为所造成的,不是培养广告客户而是盲目地进行运作,恶性地开挖杂志社的资源,使期刊品牌形象受到重挫,读者受众不看好,更谈不上拓宽广告来源。
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下身段,吸引有思想、行为规范、服务现代农业及涉农企业关注杂志发展。该刊加大农产品广告的宣传力度,策划相关三农选题或论坛等活动。该刊不断拓宽杂志社的经营渠道,如通过利用互联网,建设“电子网络三农”;利用期刊优势,搭建农资与农产品购销服务平台等方法,增加创收渠道。
经过对市场的认真调查和分析,该刊经营人员发现《农村 农业 农民》期刊在县乡村各级机构的市场很大,于是决定在这些地区加大服务,树立形象,重新定位,拓宽经营渠道,服务涉农企业,在农资农产品上做文章。为此,该刊调整版面,使出版与经营结合起来,增设《农资》《市场》《名人名企》等服务性栏目以培养广告客户。如去年一期刊登原阳一猪场的先进管理理念,深受读者和猪场老板的欢迎,该猪场负责人主动提出给广告费并继续合作。
经营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发行,没有发行量,期刊如无源之水,就谈不上影响力,更不要说品牌期刊的打造。该刊清醒地看到,农民基本上是不会掏钱买期刊读的。所以,除提高期刊自身的质量外,该刊更是紧紧抓住对农家书屋的发行。为了大力推动发行工作,该刊还强化发行意识,每人肩上有任务,下大力气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发行力度。
立足自身优势,努力做好三农服务工作
进一步明准确定位。《农村 农业 农民》紧紧围绕国家三农决策工作部署,坚持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诠释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服务全省三农工作大局。积极宣传河南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成果,助推河南的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各地农村经济建设。
搞好省内的联合协作工作。该刊在实践中切实理顺好四个关系:一是理顺和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等主管业务部门的行政指导关系;二是理顺和省委农办、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农机局、扶贫办、农科院等职能部门的职能协调关系;三是理顺和专业技术型三农专家、理论学者型三农专家的技术、学术指导关系;四是理顺和农村基层读者形成编读往来、解答三农问题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依托农业厅局,主动开辟专栏,深入到各系统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双方共赢机制。
组织开展大型社会活动。该刊择机和相关单位联合组织开展活动,以提高杂志的影响力。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举办公益评选,参与扶贫救助公益活动,助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扩大期刊的社会公益影响,提升品牌影响力与美誉度。
担当现代农业的引路人。该刊及时传递国内外先进的三农事业发展信息,通过栏目引介并请相关专家来河南讲座或组织三农专家工作站,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加强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工作,组建三农研究专家团队,开办“三农120”热线,解答涉农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送专家下乡,进行科普讲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有效的科技指导帮扶。
持续不断学习,打造一支高素质采编团队
期刊发展,无论是内容的创意,还是经营的创新拓展,这些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做大做强的关键还是要靠能够驾驭期刊市场、把握市场规律的领军人才,和拥有一支团结协作、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团队。要打造全国涉农品牌期刊,就需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团队。杂志社队伍建设是个长期工作,《农村 农业 农民》不断强化内部学习,要求员工以全新的面貌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对待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原来那种利己毁社的小我行为,树立杂志社第一、个人第二的观念。
建立定期学习制度。该刊以编辑部为主体,全体人员参加,每月举办一次座谈会或研讨会,分析国家三农政策走势,了解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部署以及有关三农重点、热点问题,及时把握期刊出版动向。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
培养和引进人才。该刊逐步调整采编队伍,积极招聘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复合型急需人才。加快业务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在杂志社内部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培养后备力量,建立一支多梯队、能战斗的人才队伍。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该刊继续强化人员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完善“奖优惩劣”的考核机制,搞活体制,能上能下,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从采编到经营,杂志社所有成员积极向上,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农村 农业 农民》将不断提高期刊品质、扩大发行,以全新的视角打造中国三农品牌期刊,进一步提高期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助推我国三农事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文化出版产业而努力拼搏。
作者系《农村 农业 农民》杂志总编辑
办精品期刊,打造全国涉农品牌期刊
重策划。在期刊内容上,《农村 农业 农民》围绕打造全国涉农品牌期刊的战略目标,更新、充实栏目,在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可读性、鲜活性上狠下功夫。特别是更加注重对重大三农事件的报道,力求及时、深刻。例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之后,该刊立即派记者到第一线深入采访,不但及时报道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对各方的反应、政府和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作了进一步的跟进报道,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接着连续推出重大选题策划和文章,如《土地上的红色印记》《中国种业的突围之路》等文章,紧紧围绕办刊宗旨进行深度探讨,引起社会的关注。
重服务。该刊开辟《对策三农》等栏目,策划思想性强、具有影响力的专题,深度解读三农发展走向;提高栏目水平,制定年度约稿计划,明确严格的约稿、审稿、用稿标准,把好稿件质量关,确保文章的学术性、理论性、宏观性和前瞻性;经常加强与作者的沟通切磋,并结合形势提出选题建议。
原来该刊编辑部不注重培养专家队伍和通讯员队伍,稿荒严重。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该刊积极沟通联系资深权威三农研究专家、学者对三农新政策、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等进行专栏评论,以提高期刊对政策法规解读的权威性、时事评论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农资市场、农机市场、农业理论知识、农业技术的传播推广以及国际三农先进经验的推广等积极报道,并在期刊的可读性、贴近性上下功夫,增设了《民俗》《农艺》《乡约》《法律故事》等栏目。目前刊物已经大有改观,很多读者看了期刊报道后主动联系寻求致富帮助。
重形象。为跟上时代步伐,也为了进一步提升期刊品质吸引广告客户,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后,该刊先在上半月试用全彩印刷以提高视觉美感,下半月加大服务板块,后来逐渐过渡到全部彩印,以优质服务吸引广大读者,使杂志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转变经营思路,拓宽广告客户源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经营是期刊的生命力。因此,经营是杂志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村 农业 农民》杂志社经营状况不景气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遵循新闻出版规律,是过去运作期间的短期行为所造成的,不是培养广告客户而是盲目地进行运作,恶性地开挖杂志社的资源,使期刊品牌形象受到重挫,读者受众不看好,更谈不上拓宽广告来源。
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下身段,吸引有思想、行为规范、服务现代农业及涉农企业关注杂志发展。该刊加大农产品广告的宣传力度,策划相关三农选题或论坛等活动。该刊不断拓宽杂志社的经营渠道,如通过利用互联网,建设“电子网络三农”;利用期刊优势,搭建农资与农产品购销服务平台等方法,增加创收渠道。
经过对市场的认真调查和分析,该刊经营人员发现《农村 农业 农民》期刊在县乡村各级机构的市场很大,于是决定在这些地区加大服务,树立形象,重新定位,拓宽经营渠道,服务涉农企业,在农资农产品上做文章。为此,该刊调整版面,使出版与经营结合起来,增设《农资》《市场》《名人名企》等服务性栏目以培养广告客户。如去年一期刊登原阳一猪场的先进管理理念,深受读者和猪场老板的欢迎,该猪场负责人主动提出给广告费并继续合作。
经营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发行,没有发行量,期刊如无源之水,就谈不上影响力,更不要说品牌期刊的打造。该刊清醒地看到,农民基本上是不会掏钱买期刊读的。所以,除提高期刊自身的质量外,该刊更是紧紧抓住对农家书屋的发行。为了大力推动发行工作,该刊还强化发行意识,每人肩上有任务,下大力气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发行力度。
立足自身优势,努力做好三农服务工作
进一步明准确定位。《农村 农业 农民》紧紧围绕国家三农决策工作部署,坚持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诠释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服务全省三农工作大局。积极宣传河南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成果,助推河南的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各地农村经济建设。
搞好省内的联合协作工作。该刊在实践中切实理顺好四个关系:一是理顺和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等主管业务部门的行政指导关系;二是理顺和省委农办、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农机局、扶贫办、农科院等职能部门的职能协调关系;三是理顺和专业技术型三农专家、理论学者型三农专家的技术、学术指导关系;四是理顺和农村基层读者形成编读往来、解答三农问题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依托农业厅局,主动开辟专栏,深入到各系统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双方共赢机制。
组织开展大型社会活动。该刊择机和相关单位联合组织开展活动,以提高杂志的影响力。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举办公益评选,参与扶贫救助公益活动,助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扩大期刊的社会公益影响,提升品牌影响力与美誉度。
担当现代农业的引路人。该刊及时传递国内外先进的三农事业发展信息,通过栏目引介并请相关专家来河南讲座或组织三农专家工作站,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加强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工作,组建三农研究专家团队,开办“三农120”热线,解答涉农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送专家下乡,进行科普讲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有效的科技指导帮扶。
持续不断学习,打造一支高素质采编团队
期刊发展,无论是内容的创意,还是经营的创新拓展,这些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做大做强的关键还是要靠能够驾驭期刊市场、把握市场规律的领军人才,和拥有一支团结协作、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团队。要打造全国涉农品牌期刊,就需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团队。杂志社队伍建设是个长期工作,《农村 农业 农民》不断强化内部学习,要求员工以全新的面貌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对待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原来那种利己毁社的小我行为,树立杂志社第一、个人第二的观念。
建立定期学习制度。该刊以编辑部为主体,全体人员参加,每月举办一次座谈会或研讨会,分析国家三农政策走势,了解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部署以及有关三农重点、热点问题,及时把握期刊出版动向。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
培养和引进人才。该刊逐步调整采编队伍,积极招聘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复合型急需人才。加快业务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在杂志社内部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培养后备力量,建立一支多梯队、能战斗的人才队伍。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该刊继续强化人员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完善“奖优惩劣”的考核机制,搞活体制,能上能下,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从采编到经营,杂志社所有成员积极向上,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农村 农业 农民》将不断提高期刊品质、扩大发行,以全新的视角打造中国三农品牌期刊,进一步提高期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助推我国三农事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文化出版产业而努力拼搏。
作者系《农村 农业 农民》杂志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