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包寺村作为一个独立的藏族村落其通婚圈除了村内通婚外还与周边的村落进行通婚,这些村落分别为安宏村、坡爬村、格机村、纳坡村等。不同民族的村民之间通婚之后,剧当地人讲,汉族、藏族、以及羌族的信仰宽容度较高,可以允许和非本民族,有着不同信仰的结婚对象保留自己原来的信仰。回族一般要求无论是嫁入有回族信仰的家庭的女子还是是娶回族女子的男子都信仰回族的信仰,当然持不同信仰的结婚对象双方谁的势力更强大也是决定婚后信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请注明本文为“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
1、恋爱时的礼物馈赠
肖包寺村多为藏族,恋爱相对自由,青年男女通常在一起跳锅庄或者耍坝子时候彼此认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本村村民在恋爱中逼近交换礼物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且礼物的赠与和收礼的位置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过去男女青年互相认识并且有好感之后,女青年多赠与男青年手绢、鞋垫、布鞋之类的传统手工礼物,现在送的礼物有比较洋气的手表、洋娃娃、手机、可乐薯片等,礼物交换的种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在笔者调查中发现过去多为女方送南方礼物,男方所送的礼物较少,这个时代女方主要为赠与方,男方为收受方。而如今则表现为男方多为赠与方,女方为收受方。新中国刚刚成立,当地村民生活困难,村民的一切生产围绕生存问题展开,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男女双方在耍坝子等活动中认识,以歌会友,以物传情。这些礼物收当时民族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多以自制为主,而男方在自制礼物这方面的能力较弱,只能被动且乐意接受女方的禮物,当然这种接受会以其他方式补偿。如给女方家里干些农活。
马永利,男45岁,当地回族,其爱人为藏族,当时我们家很穷,只能娶藏族女人(本村回族认为家庭条件不好才会娶藏族女人)我们彼此认识之后感觉还不错,她送我一双布鞋,我也会帮她出些力气。遇到好吃的也会给她留着点。
艾玛和马闯都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女方进行着礼物的交换,艾玛的丈夫通过自己的体力作为交换礼物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在女方家人不同意的情况下获取女方的芳心。 马闯除了出力外还用好食物作为对方礼物赠与的回馈,这种做法在当时十分普遍。
2、肖包寺村婚礼中的馈赠习俗
(1)说媒时候的馈赠习俗
藏族谚语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依当地习俗,当男女双方关系发展到要结婚的地步是,男方家里就会请当地能言善辩、识晓礼仪的人做媒。媒人去女方家说媒时为图个吉利,要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男方家给“媒人”提供系有酒一瓶、哈达一条、砖茶一包。到女方家时“媒人”将这些礼品放在桌上,躬身将哈达献给姑娘的父亲,全家自然会明白是“媒人”来求亲了。向主人说一番客套话后,就把话题引到正题上,这时候姑娘就要回避。如这门亲事只是男方家的情愿,姑娘及家人并不乐意,自然会找许多理由来婉言谢绝,并要退还带来的全部礼物。
(2)提亲时候的馈赠礼俗
表明此态后,就要打开“媒人”拿来的酒共同畅饮。“媒人”受到女方家的盛情款待后,便回去告知男方家人,尔后等待女方家的回音。期间女方家还要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合在一起卜算一下,看其是克是合,相合才能配婚,否则,女方家要提出拒绝这门亲事。八字相合、“阿央”也同意这门亲事,女方家就要将此意托人转告给“媒人”,“媒人”再转告给男方家,并选定吉日,带上系有白羊毛的酒二瓶、哈达一条、砖茶一包、烧馍一对(其上也系有白羊毛)、衣服一套到女方家。因这次来代表着二家人共同的意愿,故称提“双瓶”。女方家将“媒人”请来,一则订亲,二要商量彩礼、娶亲时间。这天,“阿央”具有很高的权威,“瓦日哇”在他面前要赞扬未来的“木华”一番,并要不断回答“阿央”向他提出的许多质问,直到“阿央”在他面前点头同意这门亲事。之后,“瓦日哇”要打开自己从男方家带来的酒,从“阿央”开始,按长辈、年龄的大小依次向每人敬酒三杯,藏语称这三杯酒为“旦智僧巴”(意为:祝愿吉祥的三杯酒),喝过“旦智僧巴”后,这门亲事就算是说定了,女方家要设宴款待“瓦日哇”。从现在起,男女双方不得在二家中相互走访,见面,只等洞房花烛。
亲事定成后,女方家要选定吉日选派男方家人商量彩礼,目的是男方家要为姑娘准备一些嫁妆和首饰之类的。为增添几分热闹,姑娘家的人将彩礼要的很多,故意为难男方家和媒人。这时媒人就要动员一切力量给来讲礼的客人一次又一次地敬酒、唱酒曲,以求彩礼的最小限度。新女婿也要给客人们敬酒,长时间的跪立“惩罚”,给场面增添了不少热闹;最后,在欢声笑语之中,由女方家的将早已商量好的彩礼数目说出,男方家喝下女方家的敬酒后,讲礼之事便告结束。尔后,相互猜拳喝酒、唱酒曲、热闹非凡。按当地藏族的传统习俗,男方家要给岳母送一头乳牛或是一只母羊,这意为:姑娘从怀胎到生下,然后养大成人,母亲用血汗养育了她,这份礼物是他对岳母的一片谢意。要送一只绵羊,给岳父的礼物一般不受限制。等男方家将彩礼备齐,选择吉日请“媒人”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收了彩礼,至此二家正式定亲了。此后,若谁家有反悔之意,则要受到全村人的议论和谴责
(3)送彩礼的礼物交流
男方送给女方的彩礼一般视经济状况而定,经济条件好的多送,不好的少送,一般为送同其他藏区的妇女一样肖包寺村的妇女在劳动生产中也占有主导地位。放牧,捡牛粪,做家务,煮饭、烧水、带孩子等等大都有妇女承担,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产生的地位是男子无法去替代的,在肖包寺的妇女不仅仅是母亲和妻子,而且是劳动生产中的主要劳动者。按照以前的一些理论,我们普遍社会中应该是聘礼多于嫁妆,然而笔者调查的情况恰恰相反,妇女的嫁妆加上金银首饰之类的要和聘礼相持平有的甚至高于聘礼,这些取决于很多因素:
(4)娶时的礼物交流
在汉族,大多数男子是不愿意做上门女婿的,只有在男方家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时候才迫不得已做上门女婿,但是在肖包寺村,做上门女婿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只要女方家里没有儿子,那么家里就会留一个上门女婿,女方家里和男娶女嫁时一样向男方家里提亲,送上一系列礼物,而男方做上门女婿所带的嫁妆可多可少,一般视男方家里经济条件而定,但是以下三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刀,马,枪,子弹。男子入赘到另一家时,家里只为他购置皮袄,枪支和马匹,入赘的男子有权继承妻子家全部财产。
作者简介:王飞(1987.2——),女,28,汉族,籍贯山西阳泉,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2012级民俗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
请注明本文为“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
1、恋爱时的礼物馈赠
肖包寺村多为藏族,恋爱相对自由,青年男女通常在一起跳锅庄或者耍坝子时候彼此认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本村村民在恋爱中逼近交换礼物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且礼物的赠与和收礼的位置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过去男女青年互相认识并且有好感之后,女青年多赠与男青年手绢、鞋垫、布鞋之类的传统手工礼物,现在送的礼物有比较洋气的手表、洋娃娃、手机、可乐薯片等,礼物交换的种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在笔者调查中发现过去多为女方送南方礼物,男方所送的礼物较少,这个时代女方主要为赠与方,男方为收受方。而如今则表现为男方多为赠与方,女方为收受方。新中国刚刚成立,当地村民生活困难,村民的一切生产围绕生存问题展开,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男女双方在耍坝子等活动中认识,以歌会友,以物传情。这些礼物收当时民族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多以自制为主,而男方在自制礼物这方面的能力较弱,只能被动且乐意接受女方的禮物,当然这种接受会以其他方式补偿。如给女方家里干些农活。
马永利,男45岁,当地回族,其爱人为藏族,当时我们家很穷,只能娶藏族女人(本村回族认为家庭条件不好才会娶藏族女人)我们彼此认识之后感觉还不错,她送我一双布鞋,我也会帮她出些力气。遇到好吃的也会给她留着点。
艾玛和马闯都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女方进行着礼物的交换,艾玛的丈夫通过自己的体力作为交换礼物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在女方家人不同意的情况下获取女方的芳心。 马闯除了出力外还用好食物作为对方礼物赠与的回馈,这种做法在当时十分普遍。
2、肖包寺村婚礼中的馈赠习俗
(1)说媒时候的馈赠习俗
藏族谚语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依当地习俗,当男女双方关系发展到要结婚的地步是,男方家里就会请当地能言善辩、识晓礼仪的人做媒。媒人去女方家说媒时为图个吉利,要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男方家给“媒人”提供系有酒一瓶、哈达一条、砖茶一包。到女方家时“媒人”将这些礼品放在桌上,躬身将哈达献给姑娘的父亲,全家自然会明白是“媒人”来求亲了。向主人说一番客套话后,就把话题引到正题上,这时候姑娘就要回避。如这门亲事只是男方家的情愿,姑娘及家人并不乐意,自然会找许多理由来婉言谢绝,并要退还带来的全部礼物。
(2)提亲时候的馈赠礼俗
表明此态后,就要打开“媒人”拿来的酒共同畅饮。“媒人”受到女方家的盛情款待后,便回去告知男方家人,尔后等待女方家的回音。期间女方家还要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合在一起卜算一下,看其是克是合,相合才能配婚,否则,女方家要提出拒绝这门亲事。八字相合、“阿央”也同意这门亲事,女方家就要将此意托人转告给“媒人”,“媒人”再转告给男方家,并选定吉日,带上系有白羊毛的酒二瓶、哈达一条、砖茶一包、烧馍一对(其上也系有白羊毛)、衣服一套到女方家。因这次来代表着二家人共同的意愿,故称提“双瓶”。女方家将“媒人”请来,一则订亲,二要商量彩礼、娶亲时间。这天,“阿央”具有很高的权威,“瓦日哇”在他面前要赞扬未来的“木华”一番,并要不断回答“阿央”向他提出的许多质问,直到“阿央”在他面前点头同意这门亲事。之后,“瓦日哇”要打开自己从男方家带来的酒,从“阿央”开始,按长辈、年龄的大小依次向每人敬酒三杯,藏语称这三杯酒为“旦智僧巴”(意为:祝愿吉祥的三杯酒),喝过“旦智僧巴”后,这门亲事就算是说定了,女方家要设宴款待“瓦日哇”。从现在起,男女双方不得在二家中相互走访,见面,只等洞房花烛。
亲事定成后,女方家要选定吉日选派男方家人商量彩礼,目的是男方家要为姑娘准备一些嫁妆和首饰之类的。为增添几分热闹,姑娘家的人将彩礼要的很多,故意为难男方家和媒人。这时媒人就要动员一切力量给来讲礼的客人一次又一次地敬酒、唱酒曲,以求彩礼的最小限度。新女婿也要给客人们敬酒,长时间的跪立“惩罚”,给场面增添了不少热闹;最后,在欢声笑语之中,由女方家的将早已商量好的彩礼数目说出,男方家喝下女方家的敬酒后,讲礼之事便告结束。尔后,相互猜拳喝酒、唱酒曲、热闹非凡。按当地藏族的传统习俗,男方家要给岳母送一头乳牛或是一只母羊,这意为:姑娘从怀胎到生下,然后养大成人,母亲用血汗养育了她,这份礼物是他对岳母的一片谢意。要送一只绵羊,给岳父的礼物一般不受限制。等男方家将彩礼备齐,选择吉日请“媒人”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收了彩礼,至此二家正式定亲了。此后,若谁家有反悔之意,则要受到全村人的议论和谴责
(3)送彩礼的礼物交流
男方送给女方的彩礼一般视经济状况而定,经济条件好的多送,不好的少送,一般为送同其他藏区的妇女一样肖包寺村的妇女在劳动生产中也占有主导地位。放牧,捡牛粪,做家务,煮饭、烧水、带孩子等等大都有妇女承担,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产生的地位是男子无法去替代的,在肖包寺的妇女不仅仅是母亲和妻子,而且是劳动生产中的主要劳动者。按照以前的一些理论,我们普遍社会中应该是聘礼多于嫁妆,然而笔者调查的情况恰恰相反,妇女的嫁妆加上金银首饰之类的要和聘礼相持平有的甚至高于聘礼,这些取决于很多因素:
(4)娶时的礼物交流
在汉族,大多数男子是不愿意做上门女婿的,只有在男方家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时候才迫不得已做上门女婿,但是在肖包寺村,做上门女婿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只要女方家里没有儿子,那么家里就会留一个上门女婿,女方家里和男娶女嫁时一样向男方家里提亲,送上一系列礼物,而男方做上门女婿所带的嫁妆可多可少,一般视男方家里经济条件而定,但是以下三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刀,马,枪,子弹。男子入赘到另一家时,家里只为他购置皮袄,枪支和马匹,入赘的男子有权继承妻子家全部财产。
作者简介:王飞(1987.2——),女,28,汉族,籍贯山西阳泉,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2012级民俗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