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的字母缩写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在一所中学代过两星期的语文课。
  都是些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他们眼中的纯真与无忧时常感染着我。我喜欢看他们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喜欢听他们口中蹦出来的一个个时髦词儿。他们是物质上富裕的一代。他们的精神世界由此也多了些乐观、开朗、蓬勃向上,
  只有一个孩子与周围格格不入。
  他叫韦春。
  我注意到他是在一次课间。我去教室找语文课代表雪飞。雪飞和几个孩子正笑得前俯后仰,而韦春则满脸通红。
  什么事情?我问。
  老师,他……他……雪飞指着韦春笑弯了腰。
  旁边一个女孩子接上了口,老师,也没什么事,我们在写自己名字的字母缩写,韦春的缩写是WC,我们觉得特好笑……
  我也不觉莞尔,转向韦春说,韦春,同学们没有恶意,你不会生气吧?
  韦春不做声,抬头看了我一眼,默默地回到他的座位上去。
  我心里突然有一点悸动。这孩子的眼神,竟有着浓浓的忧郁。
  我开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不仅因为他的沉默寡言,还有他明显土气的衣着、认真而踏实的学习态度,不声不响地为班级做一些好事……
  听他们班主任说,上学期,韦春是校级三好学生,
  我对韦春充满了好感,还有一些好奇。每个好学生或者不能以好学生称之的学生身上,都会有一些比较复杂的背景。这是我们师范里的老师总结出来的。
  但我明白,我只有短短的十来天时间,我不能深入地了解他们。
  最后一堂语文课,我布置了即兴演讲:感恩的心。
  很成功的命题,这些孩子的口才之出色超乎我的想象。
  在一阵阵的掌声中,我感到了喜悦和欣慰,又有些淡淡的失落。明天,我就要离开他们了。
  最后一个上台的是韦春。
  他黑瘦的脸因为红,看上去有些窘迫。
  大约过了两三分钟,他没有做声。我在台下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并偷偷做了一个“V”的手势。他看了看我,突然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母:WC。
  然后,他高高地抬起了头。
  我看到他的眼睛,闪烁着平时没有的光芒。
  全班静默。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写下这两个字母。
  他开口了。在他质朴而又饱含真情的叙述中,我的眼眶慢慢地发热。
  他告诉大家,曾经,他很忌讳大家拿他的名字开玩笑。因为,他的爷爷奶奶,就在这座小城的一个公共厕所里收费。他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经常远离家乡出门打工。他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在他心目中,他们就是他的父母亲。当他从爷爷手中接过零花钱时,他知道,这是他们一角两角地攒起来的,是多么来之不易。他要告诉大家,他再也不会要所谓的面子。因为,他是多么爱他的爷爷奶奶……教室里一片安静。然后,掌声如雷响起。
  这是我在即将离开那所中学时,一个叫韦春的孩子,给我和我的学生们上的最生动的一课。
  (以上两篇选自《小小说三百篇》,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其他文献
第Ⅰ卷(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括号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山(麓) (露)面 泄(露) (绿)林 (戮)力同心  B.(闾)左 伛(偻) (膂)力 (履)约 不绝如(缕)  C.(汲)取 (棘)手 (亟)需 舟(楫) (诘)屈聱牙  D.(召)见 (肇)事 预(兆) 泥(淖) 桂(棹)兰桨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
期刊
席慕容,是台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女诗人,其诗常以清新淡雅的笔调,率真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邂逅》一诗借捕捉的那种不期而遇的瞬间,来抒发诗人不尽的离愁别绪的感伤。  诗开头径直描述邂逅情景,以形绘情,这看不见的“忧伤”与“流浪”、“思念”与“岁月”,因“眼角”与“额头”、“白发”与“憔悴的手”而显现;这“眼角”“白发”,是你的,其实也是我的;这“额头”“憔悴的手”,是我的,其实也是你的。诗人
期刊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周庄——世俗文化的启示    ①“周庄的商业气息太浓了!”听见一些游过周庄的人这么说。似乎尽兴之后还带着一种遗憾。我觉得,这是把周庄理解错了,当成了桃花源。不过我听到这样的感叹倒是欣慰,因为我从受众那里看到了世俗文化的力量。  ②周庄从来不是桃花源,“商业气息”是说对了,周庄从来是个商业繁华的集镇,可以说,没有商业,就没有
期刊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犬的长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巴扎洛夫这个“新人”(指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巴扎洛夫出身平民阶层,是某医科大学学生。小说描写巴扎洛夫到同学,贵族子弟阿尔卡季·基尔萨诺夫家做客,同阿尔卡季的一家,特别是其伯父巴威尔的贵族自由主义观点发生尖锐冲突,巴威尔对他恨之入骨,终于为了一件偶然的事故挑起决斗。结果巴威
期刊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这诗对我来说是多么的熟悉啊!它正是“诗圣”杜甫融入了自己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后,蘸着泪水写成的千古名篇《兵车行》!  我在拜读之后,真的是感慨良深!  《兵车行》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战争所带来的痛苦。  全诗最后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正是借亡者之口,道出了人民对战争的极度痛恨!  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我在文小深深地体会到了!
期刊
一篇好的作品应该像一杯好茶,读时给人以享受,读后犹觉韵味无穷。《给象鼻虫的建议》可以算是这样的一篇佳作。它坠叶如雨,声稀味淡,清新自然,行文流畅,似叙日常琐事,却又饱注深情。艺术表现淡而有味,立意新巧,发人深思。  作者有意避开光怪陆离、繁华喧闹的大都市,把表现触角伸向自然,伸向昆虫。在乎和与宁静中寻找美、发现美。文章如清泉小溪涓涓而流,给人以美感;同时又让人真切地感到:美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
期刊
散文虽是一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感情与思想体验的文体,然而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的。作者总是把客观的人、事、景、物反射于主观感情的表现中,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也要赋山水以情性,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谈美》)
期刊
看到“雨韵”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了荷兰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的影片《雨》。那部纪录短片没有任何情节,只是以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为背景,记录了下雨的整个过程,各种富于造型美的画面被剪辑成了一曲大自然的视觉音乐,在那部短片中,尤里斯·伊文思强调影片的记录功能,只是呈现出雨的外在形式美,而杜绝介入人的主观情感。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雨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是诗人墨客频频观照的对象,但它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物
期刊
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那时,槐树蓊茏葱郁,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  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河畔,是一排老枝横虬的槐树。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桠四周张开,树冠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
期刊
《木偶戏》是一篇写得非常精细的文章,词藻繁复准确,并且因为想象力的融入而新意迭出,像作画中的工笔细描,一笔一笔毫不马虎,步步到位,色彩、动作、表情、场面,无不再三说明,描绘,兼之以贴切生动的比喻,说了又说,描了又描,让人想起色彩堆积雍容华贵的牡丹,而非寥寥几笔的黑白写意兰花。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家乡的木偶戏,戏来时欢笑的孩子、欢笑的村庄,热闹、喧嚷、沸腾的生活之流。是木偶戏给平淡的乡村生活带来了生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