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BC的影片们,在我的印象里,总是走着一贯的“英伦风”路线。电影《吐司》则是走在这条阳光大道上最理直气壮的一个。
影片改编自英国国宝级美食作家奈杰尔·斯莱特的《吐司:少年饥饿记》,回忆了作者上世纪60年代在英国中部度过的童年和青春期。如果说影片的前一个小时(童年)是“经春过夏”的小清新,那么后半个小时(青春期)便是“辗转成愁”的刻骨铭心。
奈杰尔认为,做出忠于自己味觉的食物比取悦他人更为重要,而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灵魂的快乐,是在其他事情中都很难享受到的。
不过在电影中,这种源于食物的“灵魂的快乐”并没有被展现出来。在电影的前半段,食物是折磨。在电影的后半段,食物是挑战。电影将一个饥饿男孩对美食的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奈杰尔日后走上厨师道路,一半是因为这种渴望,一半则是源自于继母长期战争中练出的手艺。至少,他学会了如何做出最美味的酥皮柠檬派。而个人以为,作为一个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厨师,奈杰尔有今天的成就和知名度,首要要感谢的人应该是与他长期不和的继母。好的料理要融入爱,但光凭着爱,是做不出好的料理的。法国大厨训练,第一步就是要教会厨师如何吃。挑剔而敏感的味蕾,远比手艺更为基础。而正因为精于烹饪的奈杰尔继母的存在,才一扫之前恶劣饮食的阴霾,让奈杰尔的舌头最大程度品尝到美味。
奈杰尔·斯莱特酷爱做菜,但亲生母亲却连简单的熬汤都不会。当生母去世后,脾气古怪、精于烹调的继母入驻家庭,在与继母的互憎与竞争中他才真正登入超凡厨艺的辉煌殿堂。影片除了精彩的美食展示,还恰到好处地为观众诠释了爱的真谛。
一、“经春过夏” 小清新的爱意
童年,最温馨的场景,便是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旁吃黄油吐司的一幕。“无论情况多糟/你都不可能不爱那个为你做吐司的人/ 一旦你咬透坚强的外皮/ 吃到柔软的面饼/ 尝到暖暖咸咸的黄油/ 你就会永远的沉浸其中”。于是,呈献给观众的不仅是奈杰尔对母亲的爱,也是他父亲对母亲的爱,因为爱,他们忍受着日复一日难以下咽的罐装食物和黄油吐司。
童年,最浪漫的场景,当属奈杰尔和园丁一起沐浴太阳雨的一幕。园丁教奈杰尔认识生命和土壤,为他采摘最新鲜的蔬菜,带他体验自然的神奇力量。小奈杰尔对园丁产生的朦胧依恋,绝对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因为爱,奈杰尔可以做出从未做过的美食,只为与园丁共享。
童年,最感人的场景,莫过于奈杰尔的母亲去世后,奈杰尔拥着母亲的衣裙在曾和母亲最后一次共舞的曲子中翩然起舞的一幕。自从母亲病重后,奈杰尔变得任性骄纵,大声抱怨母亲没有遵守和他一起作馅饼的约定,没有履行会陪他过圣诞的承诺,直到这对母子抱头痛哭的一刻,才明示了一切。因为爱,奈杰尔不愿母亲离去而拼命要在母亲生前一起作一次很久前就约定的事,因为他知道,再也不会有下一次了。
二、“辗转成愁” 刻骨铭心的爱
青春期,第一次直面美食的冲击和诱惑。继母的高超厨艺无疑是俘获奈杰尔父亲心和胃的秘密武器,奈杰尔为了重夺父爱,甚至选择全是女生的家政班学习烹饪,悄悄地记录下继母的烹饪过程,偷师继母独一无二的蛋白柠檬派,以至于最后他凭借这一手艺成功应聘一家餐厅。因为爱,奈杰尔和继母都拼命逼迫父亲吃下自己做的食物,仿佛父亲喜欢谁的烹饪,就是谁独享了全部的爱。因为爱,奈杰尔的父亲痛苦地超载食物,超载爱,一个人孤独地在夜晚哭泣。
青春期,第一次亲密接触。奈杰尔和芭蕾舞者的恋爱,是片子在后半程的一个高潮篇章。而片中,奈杰尔和芭蕾舞者的惊世一吻,也是当之无愧的本片绝对亮点。在失去了母爱又被侵占父爱后,奈杰尔再一次找到了童年时代园丁的替代者——芭蕾舞者,他终于可以直面自己的内心选择。树林中,他勇敢又羞涩地接受着来自芭蕾舞者的吻,尽管这段恋情随着芭蕾舞者的搬家而结束,但这个等爱盼爱敢爱的孩子第一次明白了爱的另一种含义。因为爱,奈杰尔看着芭蕾舞者向着更宽广的人生舞台走去,而把自己的感情再次深埋。
青春期,第一次从失去中得到。片子接近尾声,奈杰尔的父亲终于不堪美食的重负,长辞于世。继母和奈杰尔的美食大战戛然而止,奈杰尔指控继母一切都是她的错。而继母在这时却没有再和奈杰尔争辩,只是苦苦哀求。“你不可以离开我/ 我只剩下你了/ 只要你留下来/ 我可以教你各种蛋糕/ 你可以做各种美食/ 只要你别离开”。这个女人,原来一直把奈杰尔当作亲人。只有最亲近的人,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这才是生活。然而,奈杰尔的心灵已经彻底挣脱了一直以来禁锢他的枷锁,他离开了家,头也不回,面带微笑。
于是,奈杰尔,失去了一个家。而英国,得到了一个国宝级美食作家。
这部影片所要诠释的爱恰如其分地渗透进入记述奈杰尔成长的过程中,又通过大屏幕恰到好处地传达给了观众它想要传达的思想,同时,也是一部故作轻松、内心非常不安的电影。由BBC投资拍摄的这部电视电影《吐司》请来了著名童星弗莱迪·海默以及英国演技女星海伦娜·邦汉·卡特出演后子与继母,两人在片中有极具气场的情感对抗与冷战。
观众被怀旧的氛围、优美的音乐和典雅的海报所欺骗,以为这会是个美食团结亲情、化解母子尴尬的感恩故事,但《吐司》从头到尾洋溢的是一种异常紧张的氛围,总是有矛盾、冲突、遺憾、错过、失落,种种人生的不如意,如果没有精美的视听享受,生活艰难的残酷会满得溢出来。菜的味道不重要,重要的当然是那份永远失去的亲情。就像片中最后那个拥挤、混乱、人情淡漠的伦敦,远远不如六十年代的乡村田园生活来得惬意舒心。不过,真要去了英国,还是忘了吐司吧,鱼和炸薯条、英式红茶、甜点也许才是属于味蕾的回忆。
著名心理学家乔治·亚历山大·彼得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饮食习惯早已在童年形成,第一次吃到某种食物的记忆会牢牢附于舌头上密布的味蕾中,以后再生出的味觉都要跟它们相关。奈杰尔的爱早已全部奉献给了亲生母亲简简单单的黄油吐司,而完全忽视了继母的酥皮蛋白柠檬派——外表再坚韧强悍的女人,内心,也是柔软的。
参考文献:
[1]奈杰尔·斯莱特.《吐司:少年饥饿记》英国
[2]瓦尔特·本杰明.《机械复制时代》德国
[3]丹纳.《艺术哲学》法国
[4]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中国
[5]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
[6]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中国
[7]秦春.《英伦走笔》中国
[8]陈永庆.《解密BBC》中国
影片改编自英国国宝级美食作家奈杰尔·斯莱特的《吐司:少年饥饿记》,回忆了作者上世纪60年代在英国中部度过的童年和青春期。如果说影片的前一个小时(童年)是“经春过夏”的小清新,那么后半个小时(青春期)便是“辗转成愁”的刻骨铭心。
奈杰尔认为,做出忠于自己味觉的食物比取悦他人更为重要,而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灵魂的快乐,是在其他事情中都很难享受到的。
不过在电影中,这种源于食物的“灵魂的快乐”并没有被展现出来。在电影的前半段,食物是折磨。在电影的后半段,食物是挑战。电影将一个饥饿男孩对美食的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奈杰尔日后走上厨师道路,一半是因为这种渴望,一半则是源自于继母长期战争中练出的手艺。至少,他学会了如何做出最美味的酥皮柠檬派。而个人以为,作为一个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厨师,奈杰尔有今天的成就和知名度,首要要感谢的人应该是与他长期不和的继母。好的料理要融入爱,但光凭着爱,是做不出好的料理的。法国大厨训练,第一步就是要教会厨师如何吃。挑剔而敏感的味蕾,远比手艺更为基础。而正因为精于烹饪的奈杰尔继母的存在,才一扫之前恶劣饮食的阴霾,让奈杰尔的舌头最大程度品尝到美味。
奈杰尔·斯莱特酷爱做菜,但亲生母亲却连简单的熬汤都不会。当生母去世后,脾气古怪、精于烹调的继母入驻家庭,在与继母的互憎与竞争中他才真正登入超凡厨艺的辉煌殿堂。影片除了精彩的美食展示,还恰到好处地为观众诠释了爱的真谛。
一、“经春过夏” 小清新的爱意
童年,最温馨的场景,便是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旁吃黄油吐司的一幕。“无论情况多糟/你都不可能不爱那个为你做吐司的人/ 一旦你咬透坚强的外皮/ 吃到柔软的面饼/ 尝到暖暖咸咸的黄油/ 你就会永远的沉浸其中”。于是,呈献给观众的不仅是奈杰尔对母亲的爱,也是他父亲对母亲的爱,因为爱,他们忍受着日复一日难以下咽的罐装食物和黄油吐司。
童年,最浪漫的场景,当属奈杰尔和园丁一起沐浴太阳雨的一幕。园丁教奈杰尔认识生命和土壤,为他采摘最新鲜的蔬菜,带他体验自然的神奇力量。小奈杰尔对园丁产生的朦胧依恋,绝对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因为爱,奈杰尔可以做出从未做过的美食,只为与园丁共享。
童年,最感人的场景,莫过于奈杰尔的母亲去世后,奈杰尔拥着母亲的衣裙在曾和母亲最后一次共舞的曲子中翩然起舞的一幕。自从母亲病重后,奈杰尔变得任性骄纵,大声抱怨母亲没有遵守和他一起作馅饼的约定,没有履行会陪他过圣诞的承诺,直到这对母子抱头痛哭的一刻,才明示了一切。因为爱,奈杰尔不愿母亲离去而拼命要在母亲生前一起作一次很久前就约定的事,因为他知道,再也不会有下一次了。
二、“辗转成愁” 刻骨铭心的爱
青春期,第一次直面美食的冲击和诱惑。继母的高超厨艺无疑是俘获奈杰尔父亲心和胃的秘密武器,奈杰尔为了重夺父爱,甚至选择全是女生的家政班学习烹饪,悄悄地记录下继母的烹饪过程,偷师继母独一无二的蛋白柠檬派,以至于最后他凭借这一手艺成功应聘一家餐厅。因为爱,奈杰尔和继母都拼命逼迫父亲吃下自己做的食物,仿佛父亲喜欢谁的烹饪,就是谁独享了全部的爱。因为爱,奈杰尔的父亲痛苦地超载食物,超载爱,一个人孤独地在夜晚哭泣。
青春期,第一次亲密接触。奈杰尔和芭蕾舞者的恋爱,是片子在后半程的一个高潮篇章。而片中,奈杰尔和芭蕾舞者的惊世一吻,也是当之无愧的本片绝对亮点。在失去了母爱又被侵占父爱后,奈杰尔再一次找到了童年时代园丁的替代者——芭蕾舞者,他终于可以直面自己的内心选择。树林中,他勇敢又羞涩地接受着来自芭蕾舞者的吻,尽管这段恋情随着芭蕾舞者的搬家而结束,但这个等爱盼爱敢爱的孩子第一次明白了爱的另一种含义。因为爱,奈杰尔看着芭蕾舞者向着更宽广的人生舞台走去,而把自己的感情再次深埋。
青春期,第一次从失去中得到。片子接近尾声,奈杰尔的父亲终于不堪美食的重负,长辞于世。继母和奈杰尔的美食大战戛然而止,奈杰尔指控继母一切都是她的错。而继母在这时却没有再和奈杰尔争辩,只是苦苦哀求。“你不可以离开我/ 我只剩下你了/ 只要你留下来/ 我可以教你各种蛋糕/ 你可以做各种美食/ 只要你别离开”。这个女人,原来一直把奈杰尔当作亲人。只有最亲近的人,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这才是生活。然而,奈杰尔的心灵已经彻底挣脱了一直以来禁锢他的枷锁,他离开了家,头也不回,面带微笑。
于是,奈杰尔,失去了一个家。而英国,得到了一个国宝级美食作家。
这部影片所要诠释的爱恰如其分地渗透进入记述奈杰尔成长的过程中,又通过大屏幕恰到好处地传达给了观众它想要传达的思想,同时,也是一部故作轻松、内心非常不安的电影。由BBC投资拍摄的这部电视电影《吐司》请来了著名童星弗莱迪·海默以及英国演技女星海伦娜·邦汉·卡特出演后子与继母,两人在片中有极具气场的情感对抗与冷战。
观众被怀旧的氛围、优美的音乐和典雅的海报所欺骗,以为这会是个美食团结亲情、化解母子尴尬的感恩故事,但《吐司》从头到尾洋溢的是一种异常紧张的氛围,总是有矛盾、冲突、遺憾、错过、失落,种种人生的不如意,如果没有精美的视听享受,生活艰难的残酷会满得溢出来。菜的味道不重要,重要的当然是那份永远失去的亲情。就像片中最后那个拥挤、混乱、人情淡漠的伦敦,远远不如六十年代的乡村田园生活来得惬意舒心。不过,真要去了英国,还是忘了吐司吧,鱼和炸薯条、英式红茶、甜点也许才是属于味蕾的回忆。
著名心理学家乔治·亚历山大·彼得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饮食习惯早已在童年形成,第一次吃到某种食物的记忆会牢牢附于舌头上密布的味蕾中,以后再生出的味觉都要跟它们相关。奈杰尔的爱早已全部奉献给了亲生母亲简简单单的黄油吐司,而完全忽视了继母的酥皮蛋白柠檬派——外表再坚韧强悍的女人,内心,也是柔软的。
参考文献:
[1]奈杰尔·斯莱特.《吐司:少年饥饿记》英国
[2]瓦尔特·本杰明.《机械复制时代》德国
[3]丹纳.《艺术哲学》法国
[4]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中国
[5]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
[6]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中国
[7]秦春.《英伦走笔》中国
[8]陈永庆.《解密BBC》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