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大学,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阳光、青春、生命力。然而,最近连续几起“同室相残”的悲剧,让校园里的青春协奏曲戛然而止。
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洋因饮用寝室饮水机内含有有毒化合物的水,在抢救15天后毒发身亡,警方已初步认定嫌疑人为与他同宿舍的室友林某。在对此事的讨论尚未平息时,4月17日一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又发生血案,该校自动化系的两名同宿舍学生发生口角,其中一人在冲突中被刺伤,抢救无效身亡。
“现代人的生命意识几乎还没被唤醒!”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袁正光教授一语中的。在他看来,大学生对生命的无视和淡漠,敲响了当今社会生命教育严重缺位的警钟。
我深知,只有充分掌握心理学知识,熟悉孩子的心理特征,提高运用心理技巧的能力,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自己与智慧同行。从走上教师这个岗位上我抓住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我结识了来自各地扎根于基础教育一线的同仁,带着赏识、微笑、虚心接纳的态度,学习 他人的丰富经验、独到见解以及智慧成果,感受着共同学习带给我的感悟、成长和真诚友谊。
一、 学生心理问题是其品德问题的根源
(一)社会环境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城中村学校,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有本地居民的子女,也有外地来谋生的子女,还有本镇所属辖的农村子女,由于地处城区,校园周边的网吧很多,学生都是走读生,与社会接触较多,由于网络的普及,学生在接受新的信息同时,也接触到不少负面的东西,特别是处在是青春期阶段的高年级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给学生思想教育带来很大的难题。
(二)家庭环境
对中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影响着孩子心理并进而影响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上述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诊断心理失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务必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逐一考查,逐一排除,全面正确地作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适和治疗。
二、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关注的一般性对策与思考
(一)提高师德修养
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时刻注意提高自身修养。教师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榜样的力量会在学生心理潜滋暗长,发挥其他德育方法所无法产生的作用。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其工作难以有时空的界限,难以准确量化工作量,更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因此,教师只有凭借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其次,对学生要有深沉的爱心。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教师对学生足够的关爱,学生才能接近教师、信任教师,品德教育才可能收到实效;最后,要为人师表,由于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又处于世界觀、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实施人性化教育——“走心”沟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好的师生关系胜过一切教育”。如何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实施人性化教育,把握积极的沟通技巧,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话题。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始终在学生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以满腔的热情、观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老师的言谈举止,甚至于服饰都未学生所观察、注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在的中小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复杂性都提高了,他们不再轻易相信教师的“光环效应”,更注意的是教师的“示范效应”。面对学生的冲动以及不良言行以冷静态度为自己的心理筑起坚固的保护墙,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适应能力;对待学生要热心、诚心、耐心。
(三)采用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
1.悄悄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书写“青春接力”日记,是我当班主任坚持做的一件事情。 学生们每天轮流记录,把他们的困惑、烦恼、收获写在日记上。我通过日记能够真实地了解班级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但却很喜欢写接力日记。
2.恰当运用心理调试
即班主任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调节学生的心态上,通过改变学生的心态达到育人目的。这也正是心理调适的过程,所谓心理调适,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的心态产生预期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学生按教师期待的自我塑造过程。
3.帮助学生调整自我意象
自我意象是个体因既往经验、环境暗示等因素形成的具有个人性质的心理上的“自我肖像” 对于骄傲自满与自卑的同学应主要通过帮助他们调整自我意象来达到教育目的。
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洋因饮用寝室饮水机内含有有毒化合物的水,在抢救15天后毒发身亡,警方已初步认定嫌疑人为与他同宿舍的室友林某。在对此事的讨论尚未平息时,4月17日一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又发生血案,该校自动化系的两名同宿舍学生发生口角,其中一人在冲突中被刺伤,抢救无效身亡。
“现代人的生命意识几乎还没被唤醒!”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袁正光教授一语中的。在他看来,大学生对生命的无视和淡漠,敲响了当今社会生命教育严重缺位的警钟。
我深知,只有充分掌握心理学知识,熟悉孩子的心理特征,提高运用心理技巧的能力,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自己与智慧同行。从走上教师这个岗位上我抓住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我结识了来自各地扎根于基础教育一线的同仁,带着赏识、微笑、虚心接纳的态度,学习 他人的丰富经验、独到见解以及智慧成果,感受着共同学习带给我的感悟、成长和真诚友谊。
一、 学生心理问题是其品德问题的根源
(一)社会环境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城中村学校,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有本地居民的子女,也有外地来谋生的子女,还有本镇所属辖的农村子女,由于地处城区,校园周边的网吧很多,学生都是走读生,与社会接触较多,由于网络的普及,学生在接受新的信息同时,也接触到不少负面的东西,特别是处在是青春期阶段的高年级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给学生思想教育带来很大的难题。
(二)家庭环境
对中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影响着孩子心理并进而影响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上述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诊断心理失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务必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逐一考查,逐一排除,全面正确地作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适和治疗。
二、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关注的一般性对策与思考
(一)提高师德修养
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时刻注意提高自身修养。教师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榜样的力量会在学生心理潜滋暗长,发挥其他德育方法所无法产生的作用。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其工作难以有时空的界限,难以准确量化工作量,更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因此,教师只有凭借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其次,对学生要有深沉的爱心。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教师对学生足够的关爱,学生才能接近教师、信任教师,品德教育才可能收到实效;最后,要为人师表,由于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又处于世界觀、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实施人性化教育——“走心”沟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好的师生关系胜过一切教育”。如何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实施人性化教育,把握积极的沟通技巧,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话题。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始终在学生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以满腔的热情、观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老师的言谈举止,甚至于服饰都未学生所观察、注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在的中小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复杂性都提高了,他们不再轻易相信教师的“光环效应”,更注意的是教师的“示范效应”。面对学生的冲动以及不良言行以冷静态度为自己的心理筑起坚固的保护墙,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适应能力;对待学生要热心、诚心、耐心。
(三)采用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
1.悄悄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书写“青春接力”日记,是我当班主任坚持做的一件事情。 学生们每天轮流记录,把他们的困惑、烦恼、收获写在日记上。我通过日记能够真实地了解班级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但却很喜欢写接力日记。
2.恰当运用心理调试
即班主任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调节学生的心态上,通过改变学生的心态达到育人目的。这也正是心理调适的过程,所谓心理调适,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的心态产生预期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学生按教师期待的自我塑造过程。
3.帮助学生调整自我意象
自我意象是个体因既往经验、环境暗示等因素形成的具有个人性质的心理上的“自我肖像” 对于骄傲自满与自卑的同学应主要通过帮助他们调整自我意象来达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