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 “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变为主动有趣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一、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启发式教学是处于教师讲解和学生思考之间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使学生原本闭塞的思维活跃起来,形成探究的欲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启”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一般认为,能够主动提问的学生,思维较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求知欲旺盛、学习效率高的特点,因此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应是解决数学教学的关键。
1、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材料愈新奇愈有挑战性,那么学生追求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就愈强。如教学小数性质时,老师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反1、10、100用等号连起来。开始学生感到奇怪,这怎么可能呢?接著小手举起来了,有的说:“只要在1的后面加2个0,10的后面加一个0就相等了。”有的说:“在1的后面加‘米’,10的后面加上‘分米’,100的后面加上‘厘米’,三个数就相等了,”经过一段思考后,有的学生就提出:“只要在10和100的‘1’后面加上小数点,这三个数就相等了。”这样,小数性质的讨论就自然而然展开了。
2、鼓励猜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奇特的、大胆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鼓励猜想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猜想概念的本质特征,猜想数学公式的推导,猜想解题方法的种类,猜想他人的思维方式等等,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二、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学习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支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操作,去小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我们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2、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凑,学生可以拼成一个平等四边形,且发现,它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它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由此悟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通过操作,学生身临其境,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理解深刻。
3、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可以不直接讲解概念、性质、公式等知识,而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小结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以便教师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新问题。
三、注重“扶、引、放”?三个阶段
学生在学会主动获取与掌握知识的能力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由“领会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学会学习”的发展阶段,启发式教学由此概括出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扶、引、放” 三个阶段,在培养进程上,要按照适度的要求,编制能力训练序列,采用单一性能力和综合性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在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结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地进行聚合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在聚合中发散,在发散中聚合,这样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1、求异思维能力训练。一般从多方面入手,在训练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训练聚合思维。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要学生量这样的一个角“∧”,有的学生理角器转动一下量,有的把纸转一下,使角转动到了容易测量的位置,甚至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非0度线来度量。然后,老师对这几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说明在生活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散性的训练。
2、超前思维能力训练。这是引导学生从旧知识生长出新知识。通常是让学生先学先做,从中发现技巧,所以它是一种发现式的探索性学习。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给学生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通过自己倒沙、倒水的实验,发现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从而学生自己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习乐趣,并能在乐趣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可以用数学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愿意去想、去试、去探索。灵活使用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
一、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启发式教学是处于教师讲解和学生思考之间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使学生原本闭塞的思维活跃起来,形成探究的欲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启”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一般认为,能够主动提问的学生,思维较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求知欲旺盛、学习效率高的特点,因此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应是解决数学教学的关键。
1、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材料愈新奇愈有挑战性,那么学生追求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就愈强。如教学小数性质时,老师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反1、10、100用等号连起来。开始学生感到奇怪,这怎么可能呢?接著小手举起来了,有的说:“只要在1的后面加2个0,10的后面加一个0就相等了。”有的说:“在1的后面加‘米’,10的后面加上‘分米’,100的后面加上‘厘米’,三个数就相等了,”经过一段思考后,有的学生就提出:“只要在10和100的‘1’后面加上小数点,这三个数就相等了。”这样,小数性质的讨论就自然而然展开了。
2、鼓励猜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奇特的、大胆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鼓励猜想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猜想概念的本质特征,猜想数学公式的推导,猜想解题方法的种类,猜想他人的思维方式等等,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二、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学习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支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操作,去小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我们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2、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凑,学生可以拼成一个平等四边形,且发现,它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它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由此悟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通过操作,学生身临其境,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理解深刻。
3、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可以不直接讲解概念、性质、公式等知识,而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小结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以便教师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新问题。
三、注重“扶、引、放”?三个阶段
学生在学会主动获取与掌握知识的能力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由“领会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学会学习”的发展阶段,启发式教学由此概括出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扶、引、放” 三个阶段,在培养进程上,要按照适度的要求,编制能力训练序列,采用单一性能力和综合性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在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结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地进行聚合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在聚合中发散,在发散中聚合,这样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1、求异思维能力训练。一般从多方面入手,在训练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训练聚合思维。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要学生量这样的一个角“∧”,有的学生理角器转动一下量,有的把纸转一下,使角转动到了容易测量的位置,甚至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非0度线来度量。然后,老师对这几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说明在生活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散性的训练。
2、超前思维能力训练。这是引导学生从旧知识生长出新知识。通常是让学生先学先做,从中发现技巧,所以它是一种发现式的探索性学习。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给学生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通过自己倒沙、倒水的实验,发现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从而学生自己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习乐趣,并能在乐趣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可以用数学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愿意去想、去试、去探索。灵活使用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