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最明显和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协调问题。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分析城市群现状,挖掘城市群发展时存在的问题,得到城市群内发展不协调三大原因:产业结构待优化,产业集群布局不合理,交通建设支撑力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如建立新兴产业体系,扩大产业链规模,建设小时交通圈等。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发展不协调 长株潭城市群
一、長株潭城市群发展概况
(一)政策提出
“长株潭城市群”,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06年11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了“3+5”城市群战略。即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1.5小时通勤为半径,辐射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省辖市。
(二)城市群发展现状
1.GDP产值
2019年度,湖南省GDP总量3.97万亿元,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人均57458元。省会长沙GDP为1.15万亿元,占全省的29.11%。GDP总量过3千亿的有岳阳、常德、衡阳和株洲。仅从GDP总量来看,株洲市、湘潭市的GDP与长沙市相差很大,与省内其他非城市群内的城市,如岳阳、常德、衡阳的GDP相比,也有所差距。而岳阳市、常德市增速显著,GDP产值靠前,这是“3+5”城市群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良好势头。从人均GDP看,长沙、湘潭、株洲三市起到了带头作用。
2.产业集群
长株潭城市群目前形成了长沙以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生物制药为主,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及陶瓷制造为主,湘潭以黑色冶金、机电与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群物质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出行和社会产品运输提供便捷的服务,它通过节约时间、增加通行能力和聚集经济等作用促进城市群的发展[1]。
去年底,《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8-2019年)》发布,文件里提到启动“两轨”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两轨”工程指“长沙西-湘潭北-株洲西”和“长沙南-株洲西”这两条轨道快线。此外,三地以零距离换乘为目标,共同推进城际公交建设,并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先锋站、长沙客运港等交通枢纽,将长沙客运港打造为长株潭湘江水路客运枢纽和南部片区旅游集散中心。
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待优化
城市群内各市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同构性,产业地域分工不明显,比较优势不突出。具体来看,工业方面,长株潭城市群聚集了湖南省 65% 大中型企业,钢铁、有色、化工等资源消耗大、排污量大的产业比重仍然偏高,湘江有色金属污染、株洲重金属污染严重。粗放式产业发展模式引发的高消耗高污染现象尚未根本改变;服务业方面,长株潭城市群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程度不高[2]。这说明目前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更多地是依靠制造业驱动,区域内产业集聚度不高,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企业和产业群尚未形成,城市群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3]。
(二)产业集群布局不合理
从上文中GDP差距可看出,长沙经济总量与发展实力处于绝对优势,株洲和湘潭与其差距十分明显。从产业结构上分析,三市基本相似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发展的同质化问题。在主导产业及发展方向上,长沙选择工程机械、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等为优势产业; 而株洲目前在其实施的工业“1093”行动中同样将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 10 大产业定位为全市重点产业。同时,湘潭市也在全力推进智能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 1+4 特色产业的发展。
显而易见,三市主导产业存在较大重合或一致性。经济实力的非对等性必然影响三市政府公共收入与支出能力,加剧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领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反过来会制约三市协同意愿和区域整体福祉的增长。同时,由于独立财政体制的存在,为了发展各自经济,主导产业发展的同质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三市在招商引资上的同位竞争,进而分散资源,影响彼此经济的互补性与协同度[4]。
(三)交通建设支撑力不足
长株潭 3 市之间的通道设施建设缓慢,无法支撑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交通圈的形成。现状长株潭城际轨道只开通部分区段,长沙与株洲、湘潭之间的联系均缺乏直接轨道线 ;此外,城市间部分道路虽已贯通,但通而不达,未形成快速交通走廊。交通建设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长沙与其他两市的公路对外联系不够也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内部未能协调发展的部分原因。
综上,在以长沙为主导的长株潭城市群中,株洲、湘潭实力与长沙相比差距较大。由于产业结构以粗放发展模式的工业为主、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集群布局同质化导致三市同位竞争和浪费资源、缓慢的交通设施建设抑制了三市之间的有效联系,导致长株潭城市群未能达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产业结构如何优化
长株潭城市群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未来应以两型发展为目标,基于绿色经济的视角建立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比如,共同打造旅游产业资源,破除目前各自为主的经营。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加以改造,同时发展一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发挥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具有优势的冶金、汽车制造等产业,构建先进的现代工业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发挥湖南省政府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统筹和协调,加强宏观调控对区域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根据不同城市资源禀赋的优势,形成城市间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3]。 (二)产业集群布局如何合理化
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间应通过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区内优化配置,增强区域一体化作用。在长株潭核心区,即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要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产业园、区平台上推动技术和创新成果向外围城市扩散,形成城市群产业协作的局面。
另外,各城市要充分发展优势产业,加强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抢抓“2025 中国制造”、“互联网+”的战略机遇,探索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延伸产业链的有效途径,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和城市对外集聚扩散能力的提升[4]。
(三)交通建设如何强化
城市群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要培育更多的交通节点,协调城市间交通建设规划,要在现有的以长沙为核心的交通网络基础上,建设小时交通圈,通过发展城市快速连接通道、城际铁路,促进城市群交通网络体系的提质升级和结构优化。在对传统交通网改造升级的同时,重点加快高等级铁路网、高等级公路网建设,改变交通系统的区域不平衡性和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性。加快渝长厦快速铁路长益常段、呼南高铁益娄段和常岳九铁路建设,开拓城市群对外联系通道,促进城市群与域外城市的联系。这对于提升城市对外扩散力、集聚力和提高城市群的國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5]。
四、总结
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重要城市群,在这十几年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问题亟需解决,这不仅影响到城市群内部城市的资源是否有效配置问题,而且对另外5个城市的辐射作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希望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集群的布局、强化交通建设等措施,缓解或解决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不协调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丹,殷清眉,杨牡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J].人文地理,2017,32(06):72-79.
[2] 周国华,陈炉,唐承丽,贺艳华,冉钊.长株潭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地理,2018,38(06):52-61.
[3] 周明生,陈文翔.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增长效应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8(06):69-78.
[4] 王明,郑念.城市群内部协同的圈层分化问题研究——基于“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9(08):87-94.
[5] 魏国恩,朱翔,贺清云.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演变特征与对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09):1958-1966.
作者简介:肖燕南(2001—02月—28日) 女,汉族,湖南邵阳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发展不协调 长株潭城市群
一、長株潭城市群发展概况
(一)政策提出
“长株潭城市群”,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06年11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了“3+5”城市群战略。即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1.5小时通勤为半径,辐射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省辖市。
(二)城市群发展现状
1.GDP产值
2019年度,湖南省GDP总量3.97万亿元,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人均57458元。省会长沙GDP为1.15万亿元,占全省的29.11%。GDP总量过3千亿的有岳阳、常德、衡阳和株洲。仅从GDP总量来看,株洲市、湘潭市的GDP与长沙市相差很大,与省内其他非城市群内的城市,如岳阳、常德、衡阳的GDP相比,也有所差距。而岳阳市、常德市增速显著,GDP产值靠前,这是“3+5”城市群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良好势头。从人均GDP看,长沙、湘潭、株洲三市起到了带头作用。
2.产业集群
长株潭城市群目前形成了长沙以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生物制药为主,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及陶瓷制造为主,湘潭以黑色冶金、机电与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群物质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出行和社会产品运输提供便捷的服务,它通过节约时间、增加通行能力和聚集经济等作用促进城市群的发展[1]。
去年底,《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8-2019年)》发布,文件里提到启动“两轨”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两轨”工程指“长沙西-湘潭北-株洲西”和“长沙南-株洲西”这两条轨道快线。此外,三地以零距离换乘为目标,共同推进城际公交建设,并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先锋站、长沙客运港等交通枢纽,将长沙客运港打造为长株潭湘江水路客运枢纽和南部片区旅游集散中心。
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待优化
城市群内各市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同构性,产业地域分工不明显,比较优势不突出。具体来看,工业方面,长株潭城市群聚集了湖南省 65% 大中型企业,钢铁、有色、化工等资源消耗大、排污量大的产业比重仍然偏高,湘江有色金属污染、株洲重金属污染严重。粗放式产业发展模式引发的高消耗高污染现象尚未根本改变;服务业方面,长株潭城市群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程度不高[2]。这说明目前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更多地是依靠制造业驱动,区域内产业集聚度不高,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企业和产业群尚未形成,城市群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3]。
(二)产业集群布局不合理
从上文中GDP差距可看出,长沙经济总量与发展实力处于绝对优势,株洲和湘潭与其差距十分明显。从产业结构上分析,三市基本相似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发展的同质化问题。在主导产业及发展方向上,长沙选择工程机械、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等为优势产业; 而株洲目前在其实施的工业“1093”行动中同样将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 10 大产业定位为全市重点产业。同时,湘潭市也在全力推进智能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 1+4 特色产业的发展。
显而易见,三市主导产业存在较大重合或一致性。经济实力的非对等性必然影响三市政府公共收入与支出能力,加剧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领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反过来会制约三市协同意愿和区域整体福祉的增长。同时,由于独立财政体制的存在,为了发展各自经济,主导产业发展的同质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三市在招商引资上的同位竞争,进而分散资源,影响彼此经济的互补性与协同度[4]。
(三)交通建设支撑力不足
长株潭 3 市之间的通道设施建设缓慢,无法支撑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交通圈的形成。现状长株潭城际轨道只开通部分区段,长沙与株洲、湘潭之间的联系均缺乏直接轨道线 ;此外,城市间部分道路虽已贯通,但通而不达,未形成快速交通走廊。交通建设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长沙与其他两市的公路对外联系不够也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内部未能协调发展的部分原因。
综上,在以长沙为主导的长株潭城市群中,株洲、湘潭实力与长沙相比差距较大。由于产业结构以粗放发展模式的工业为主、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集群布局同质化导致三市同位竞争和浪费资源、缓慢的交通设施建设抑制了三市之间的有效联系,导致长株潭城市群未能达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产业结构如何优化
长株潭城市群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未来应以两型发展为目标,基于绿色经济的视角建立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比如,共同打造旅游产业资源,破除目前各自为主的经营。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加以改造,同时发展一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发挥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具有优势的冶金、汽车制造等产业,构建先进的现代工业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发挥湖南省政府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统筹和协调,加强宏观调控对区域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根据不同城市资源禀赋的优势,形成城市间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3]。 (二)产业集群布局如何合理化
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间应通过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区内优化配置,增强区域一体化作用。在长株潭核心区,即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要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产业园、区平台上推动技术和创新成果向外围城市扩散,形成城市群产业协作的局面。
另外,各城市要充分发展优势产业,加强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抢抓“2025 中国制造”、“互联网+”的战略机遇,探索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延伸产业链的有效途径,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和城市对外集聚扩散能力的提升[4]。
(三)交通建设如何强化
城市群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要培育更多的交通节点,协调城市间交通建设规划,要在现有的以长沙为核心的交通网络基础上,建设小时交通圈,通过发展城市快速连接通道、城际铁路,促进城市群交通网络体系的提质升级和结构优化。在对传统交通网改造升级的同时,重点加快高等级铁路网、高等级公路网建设,改变交通系统的区域不平衡性和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性。加快渝长厦快速铁路长益常段、呼南高铁益娄段和常岳九铁路建设,开拓城市群对外联系通道,促进城市群与域外城市的联系。这对于提升城市对外扩散力、集聚力和提高城市群的國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5]。
四、总结
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重要城市群,在这十几年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问题亟需解决,这不仅影响到城市群内部城市的资源是否有效配置问题,而且对另外5个城市的辐射作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希望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集群的布局、强化交通建设等措施,缓解或解决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不协调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丹,殷清眉,杨牡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J].人文地理,2017,32(06):72-79.
[2] 周国华,陈炉,唐承丽,贺艳华,冉钊.长株潭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地理,2018,38(06):52-61.
[3] 周明生,陈文翔.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增长效应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8(06):69-78.
[4] 王明,郑念.城市群内部协同的圈层分化问题研究——基于“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9(08):87-94.
[5] 魏国恩,朱翔,贺清云.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演变特征与对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09):1958-1966.
作者简介:肖燕南(2001—02月—28日) 女,汉族,湖南邵阳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