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对教育教学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能力。然而在实施中却发现存在着合作学习形式化、效率不高、走过场的现象。“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品德教学实效”,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内容 习惯 评价
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问题:合作学习时间短,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课堂比较混乱;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只顾自己说,不会倾听,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停于表层,实效不足。“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提高品德教学实效”,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经过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有效合作的保证。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至关重要。首先,要考虑小组人数合理。在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到,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以4-6人为佳。这是综合考虑了学生的交流互助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其次,要注意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学习效果。为了能很好地激发小组内成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可以采“组间同质”的分组方法:每个小组由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才能,使优等生得以提升,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最大限度发挥小组的团体优势。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考虑“组间同质”,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
当然,这种分组方式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灵活多变的分组方式。
二、选取适度的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品德课究竟该选择什么内容开展合作学习呢?
1.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合作欲望。比如设计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等。同时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度: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问题要层层深入,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设计开放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合作学习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机会。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三、创设浓厚的合作氛围
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把许多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理性的、易理解、易接受的观点,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材中重要的内容,创造性地把教材变“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发地萌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敢于大胆尝试。我们还应该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逐渐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收获,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
四、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合作时经常会出现要么七嘴八舌各顾各,要么作壁上观什么也不说,要么人云亦云等现象。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必须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1.学会分工协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根据活动的需要、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兴趣特长设立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监督员等不同的岗位、,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同时各岗位人员也可根据需要轮换,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学会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是基于各组员独立思考、群策群力的基础上的。在教学中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马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是无效的或是低效的。因为,学生对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这时候的交流不能起到思维碰撞思维,智慧点燃智慧的作用,小组合作的结果就会显得没有广度和深度,盲从单一。因此,在小组合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还可以采用提出小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3.學会交流和倾听
交流与倾听的能力如何,关系到合作学习是否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课堂嘈杂,插嘴,无法安静的现象。因此,引导学生文明交流显得尤为必要。在小组集体讨论时,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要教育学生注意说话的音量,尽量不妨碍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保证课堂的安静。
合作学习中除了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嘴,有不同意见等别人做完再说,知道只有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另外,要让学生不仅肯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并认真思考分析,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若遇观点不同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五、进行科学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能力、尝试成功喜悦。所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
1.把握评价时机。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在学习末时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活动过程,应该注重过程评价。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整合答案、汇报交流、小组评议等阶段,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意评价内容。品德课的评价目标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合作学习态度、合作学习能力和方法、合作学习的结论和表达等。
3.评价方式多样。传统的课堂评价主体单一,主要以教师为主,缺乏交流、整合,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新课标强调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选用或综合运用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评价方式,努力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组评价、班级评价等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评价由单一走向多元,以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内容 习惯 评价
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问题:合作学习时间短,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课堂比较混乱;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只顾自己说,不会倾听,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停于表层,实效不足。“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提高品德教学实效”,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经过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有效合作的保证。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至关重要。首先,要考虑小组人数合理。在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到,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以4-6人为佳。这是综合考虑了学生的交流互助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其次,要注意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学习效果。为了能很好地激发小组内成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可以采“组间同质”的分组方法:每个小组由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才能,使优等生得以提升,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最大限度发挥小组的团体优势。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考虑“组间同质”,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
当然,这种分组方式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灵活多变的分组方式。
二、选取适度的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品德课究竟该选择什么内容开展合作学习呢?
1.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合作欲望。比如设计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等。同时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度: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问题要层层深入,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设计开放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合作学习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机会。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三、创设浓厚的合作氛围
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把许多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理性的、易理解、易接受的观点,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材中重要的内容,创造性地把教材变“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发地萌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敢于大胆尝试。我们还应该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逐渐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收获,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
四、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合作时经常会出现要么七嘴八舌各顾各,要么作壁上观什么也不说,要么人云亦云等现象。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必须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1.学会分工协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根据活动的需要、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兴趣特长设立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监督员等不同的岗位、,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同时各岗位人员也可根据需要轮换,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学会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是基于各组员独立思考、群策群力的基础上的。在教学中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马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是无效的或是低效的。因为,学生对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这时候的交流不能起到思维碰撞思维,智慧点燃智慧的作用,小组合作的结果就会显得没有广度和深度,盲从单一。因此,在小组合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还可以采用提出小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3.學会交流和倾听
交流与倾听的能力如何,关系到合作学习是否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课堂嘈杂,插嘴,无法安静的现象。因此,引导学生文明交流显得尤为必要。在小组集体讨论时,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要教育学生注意说话的音量,尽量不妨碍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保证课堂的安静。
合作学习中除了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嘴,有不同意见等别人做完再说,知道只有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另外,要让学生不仅肯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并认真思考分析,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若遇观点不同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五、进行科学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能力、尝试成功喜悦。所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
1.把握评价时机。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在学习末时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活动过程,应该注重过程评价。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整合答案、汇报交流、小组评议等阶段,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意评价内容。品德课的评价目标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合作学习态度、合作学习能力和方法、合作学习的结论和表达等。
3.评价方式多样。传统的课堂评价主体单一,主要以教师为主,缺乏交流、整合,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新课标强调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选用或综合运用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评价方式,努力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组评价、班级评价等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评价由单一走向多元,以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