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卦掌创始人董公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逝世后,由尹福等弟子,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南,先后共建碑四座,记载其生平事迹。奈日久年深,受风雨剥蚀,又遭“文化大革命”破坏,碑文已受损坏。
1981年,由八卦掌三代名家李子鸣先生等后人,将董公坟墓及四座碑迁至北京西郊万安公墓后,考虑碑文的历史价值,故拓碑文珍藏。
今天,为研究董公历史,介绍碑文如下:
第一块碑,为清光绪九年(1883年)所刊。碑的正面上部书“后生宗”。碑文为草书,录于下:
董先生志铭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县城南牛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驰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不易中年蹈司马之故辙,竟充宦官。先生嫉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改隶肃邸,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工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尝游塞外,会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风采。及至弥留之际,从者启其手足,诚如铁汉,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化。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因茔葬东直门外,距城里许,哀痛难忘,议立表志,以伸响往之忱!光绪九年二月立石(图1)。
第一座碑的阴面,上部书“徵者攸远”。碑文为:先生其有气之所钟义,何生而有异于人?脱令壮年仗剑以从军,吾焉知其所不扫荡乎烟尘!即不幸为隐君子,亦可蠖居以完身,乃郁哲而白圭有玷,岂其有隐痛,而生不逢辰。然身虽泯,而名则荣,其谁曰不抱璞而全生。呜呼!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不禁抗怀屠狗,独黯然其销魂!
门生:
尹福马维骐史纪栋程廷华宋长荣
孙天章刘登科焦毓隆谷毓山马存志
张钧秦玉宽刘殿甲吕成德安份
夏明德耿永山魏吉祥钖坤王辛盛
王怀清沈长寿王德义朱紫云宋永祥
李万有樊志湧宋龙海王永泰彭连贵
傅镇海王鸿滨谷步云陈春林王廷桔
双福李长盛徐兆祥刘宝贞梁振蒲
张英山郭玉亭赵云祥张全奎焦春芳
刘凤春司元功张铎清山何五
何六郭通海徐鹤年冯广廉李春年
陈泮
小门生:
钱本山张逸民马贵杨俊峰刘金印
文志奎玉王志世亭居庆元
刘印章耿玉林
大清癸未春铁岑贵荣撰沈阳青山书(图2)。
下列门生没有参茔葬(李子鸣先生提供)
全凯庭阮珍古梁世珍张怀山种香林
吴茂亭李云贵刘德宽梁乐
第二座碑为尹福率师弟及弟子,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所立。
碑正面上部书“永垂不朽”。碑文如下:
文安董公墓志
名之于人大矣哉,有汲汲求名而名不传者;有操必胜之术,而乃韬光养晦,转以自匿。久之宏中肆外,而名以日显若。吾师董公殆其人欤。公讳海川,文安人,生有神力,幼以武勇名乡里。弱冠技益精,访友于江皖间,迷失道入乱山中,终日不得出,饥困无聊,度无生理。忽有人于山巅招之以手,乃攀藤附葛而上,至则其人谓之曰:师候汝久矣。因导之行见,庙宇奇幻,类非人世。蜿蜓而入,历数处,一道者装,童颜鹤发,遥之曰:“汝来何迟乎。”遂日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炼神导气之功,凡其所传,皆乎平日所未闻未睹者。居久之,又谓曰:“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视,则烟云飘渺,已失其处噫。此公至诚所感,所遇者殆仙欤。公神力得自天授,而技艺又获自仙传,此后遂无有能致之者。后缘事入肃邸效力,蒙赏七品首领职,以故。公在都之时多。公性情退让,不欲见异于世,然既负绝艺,游其门者,常数十百人,名由是历久弥彰。公往矣,至今都人士犹啧啧称道弗哀,福等久忝门下,未忍没其芳,微用特略志梗概,铭诸点石云。
大清光绪三十年在门逢执徐仲春上完。门人尹福等敬立(图3)。
第三座碑为马贵等人敬立。碑正面上部书“林武正宗”。碑文如下:
董公墓志
董公海川,河北文安人,力大貌奇,方腰骈肋,素好技击,勇武过人。弱冠后佚失江南九华山上。得仙传,艺遂大精,十数武士围攻,手到皆疲。尤有奇者,屋上黄鸟群噪,公耸身上跳连擒其三;更有剑戟专家,特与公赛,公则赤手空拳夺其械,踏其足,赛者皆糜。公手长过膝数寸,故拳掌出人意外,皆难防范。因有异术,名噪一时,争相师事,前后门徒不啻千百,深恐枝派繁演,系统紊乱,公议二十字传统,并刊碑以垂永久。
传统字:
海福寿山永强毅定国基
昌明光大陆道德建无极
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马贵、冯俊义、何书奎、张殿凯、尹玉章、卢书魁等公立(图4)。
第四座碑为卢书魁等人立。碑正面上部书“国术先觉”。碑文如下:
公安董公墓志
公董氏讳海川,文安人,生有大力,以武勇称于乡里。弱冠后,遂以武术名游其门者,约有数十百人之多。至今,都人士犹称道弗哀,此其艺断非常人所能及也。盖当公之略历,始知公之挟艺,实为得之于仙矣。至于仙转之妙,前人论之綦详,书魁毋庸赘述。所最令人钦佩者,公之性情退让,不欲见异于人,而卒享大名于后,世噫公之艺术,冠绝群伦,书魁虽未得公为徒,而既私淑诸人,殆无异亲炙于公门下也。书魁受业获益良多,故感公之大德,而铭之于石云。
第四世后学卢节魁等敬立
第五代后学汪慧敬书
中华民国十九年岁次上章敦仲春日上(图5)。
注:第二座碑至第四座碑碑阴面未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