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艺理论在电影中的运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i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方法都与社会历史现实和环境文化背景息息相关,马克思文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支学科主要由社会实践与艺术学观点组合而成,因而它几乎与所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都保持者开放性的互动关系。当今时代,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寻求如何在历史与现实语境中进一步丰富其艺术理论内涵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电影《金陵十三钗》为例,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对今后当代年轻人应如何完善自我,促进社会文化发展作出简要概括。
  马克思文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在艺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社会各阶段文艺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是社会生活中创造產物的理论化成就。社会历史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方法论的特点,而不断的实践发展也使马克思文艺理论在不断接受检验。
  一、电影《金陵十三钗》介绍
  电影《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于2011年根据在世界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华裔女作家严歌苓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战争史诗作品。严歌苓作为一名在东西方都生活过多年的华裔,对于中西方文化都有着深刻的了解,并在小说中贯穿战争、民族、人性、无畏的主题思想,将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进行深刻的探讨,隐含在作品的情节之中。
  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本文中所选取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因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叙事而获得大众的热切关注。小说作者以孟书娟为主角述事,讲述了1937年日本大举入侵南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以孟书娟为首的12名女学生在英格曼神父与法比神父的庇护下逃窜进入文彻斯特教堂,并与来自“钓鱼巷”13名同样寻求避难的秦淮河女人从彼此对立到相互拯救的故事。
  二、用马克思文艺理论分析电影《金陵十三钗》
  (一)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就如何看待、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历史形态的研究,特别是在应该如何评价某些具体阶段、具体国别、具体流派中的理论人物的思想属性、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等方面,还需要人们进一步进行探讨。人们在基本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上要真正确立“历史”的观念。
  《金陵十三钗》故事发生于一段悲哀的时代背景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段真实史料。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血洗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目的之一是“营造”恐怖气氛,摧毁中国人的抵抗意志,犯下了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大规模屠杀、虐杀,强奸女性、“无差别级”轰炸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崩塌的边缘,日军不仅仅屠杀的是人的肉体,更是对道德精神上的极大伤害。电影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在时代如此动荡不安的情况下,每个人依旧心怀希望、保持善良。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画面:玉墨向约翰神父诉说自己的过往,她说“我曾经和她一样,我也在教会学校读过六年书”。她说她的人生本不应该这样。电影到此没有再说下去发生了什么导致玉墨后来的处境,只是塑造神秘感,让观众自行想象。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着一定的原因,都与电影人物所处环境、背景、身世有着密切联系。就如同电影中所展现的一系列情节,豆蔻向浦生说“不要谢我,娶我吧”、招财猫的出现、十三位秦淮河女人剪去长发变身女学生等,都有它们出现的理由。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这就是其“历史性”最明确的表现,欲研究真实的人物内心情感和故事发展情况,应当充分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二)电影审美性
  在这一部分,笔者将从叙事手段来探究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审美性。
  以马克思文艺理论来论述电影情节的审美性上,小说作者严歌苓曾在谈及《金陵十三钗》创作灵感时提到“在战争中最悲惨的牺牲总是女性”,所以电影的故事选取了女性的独特视角展开。电影中所有人物都有着善与恶的双重属性,处于社会底层的玉墨其实曾经是饱读诗书、精通琴棋书画的优秀女学生;斤斤计较的红菱其实是个有情有义的刚强女子;胆小怕事的小蚊子其实是常常为了正义出头的女孩子;孟书娟的父亲看似为一己之利而去当汉奸,其实是帮助孩子们逃离南京的无奈之举……影片情节跌宕起伏,精心设计,巧妙地根据历史的发展、故事的走向将人物本质由恶向善潜移默化地进行转变。这种对历史事实抽象加工、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内涵深刻,具有一定的民族教育意义,值得当代人反复观看,提醒着当代人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并认真践行当代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求,提高文化自信,“奋力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三、结语
  本文以电影《金陵十三钗》为切入点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简要阐述,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这部影片,通过影片故事的时代背景来作为观看并研究电影的基础,从而从多方面来考量艺术作品。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姚丁哲(1996-),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传媒音乐应用方向)。
其他文献
著名的设计师吉米·波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好的橱窗设计能够让看到它的人多停留5秒钟,那么成交率就会翻倍。可见橱窗设计对于品牌展示和促销非凡的作用。而爱马仕商店橱窗设计一直是橱窗设计师学习的对象。本文以2019年印度新德里爱马仕橱窗设计为对象,从主题创意、空间场景设计、材料逆向思维运用三个方面阐述其美学思路,管窥爱马仕独具特色的橱窗设计之美。  一、橱窗设计概述  橱窗是展示品牌形象的窗口,也是传递新货
期刊
奚同发,中国作协会员,鲁院文学院19期高研班学员,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随笔集等多部。作品曾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数十家刊物转载,并被运用于全国硕士研究生试卷、高考模拟试题等,多次入选中国作协、中国小说学会主编的年度选本。  江小水实在搞不懂,从小想做一名警察抓坏人,后来却不得不跟警察玩起貓与老鼠的游戏,他的人生在各个重要节点,从来没有间断过面对警察。这一次,毫无防备,却必须说服警
期刊
有关音乐素养的相关问题历来受到音乐界,特别是音乐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而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素养该如何衡量的问题却较少涉及。本文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素养如何衡量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就何为传统、何为中国传统文化、何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素养的衡量以及传统音乐文化带来的启示意义作简要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何为传统  “传统”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它最早记载于《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当中,是
期刊
毕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曾获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  缘起:孙犁的《书衣文录》是我经常看的书,值得一遍遍地品读。也是在第一次读完《书衣文录》后,每看完某书,或在书后,或在电脑文档中记下寥寥几笔,是为《书边书》。  《黄裳序跋》  黄裳著,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版,购于孔夫子旧书网,2012年3月9日收到,6月1日读毕于伊宁市。  黄裳的读书随笔写得相当不差,而对
期刊
1  一百年前。洛阳。  “伤风败俗,大逆不道!叫她们滚,滚得越远越好!”  我奶奶有一天喝了不少酒,大概是高兴不过,当着她的孙子辈我们,讲起她和我爷爷的美妙人生。  我奶奶是洛阳大街上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而我爷爷是我奶奶父亲捡回来的一个佣人。日久生情,也许是传说中的爱神降临了。有一天,太阳刚刚升起,我奶奶望着这个佣人披一身霞光,浓眉大眼的,白里透红的,好好可爱哟,就动了春心。她,从出娘怀,由于前
期刊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辞旧迎新,而春晚则是这个节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春晚是每年的除夕之夜为了庆祝新的一年而举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从1983年开始已经举办37年了。每年除夕夜,基本所有的家庭都会围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春晚,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晚会所有节目都是经过筛选才进入到大众视野的,所有节目都力求最终在舞台上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  一、央视春晚舞蹈浅析  春晚的舞蹈分为歌伴舞和纯舞蹈两大类。一
期刊
儿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对于儿童的良好教育可谓至关重要。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关于人类居住环境的第二次会议决议中正式提出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规划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培养,这对于社会乃至国家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将针对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间规划设计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人士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对于儿童的教育培养而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儿
期刊
在研究中国问题上产生了“中国范式”的概念,和“移植范式”的“自行范式“不同,“中国范式”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点,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标志。因此,“中国范式”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而言,无疑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同时带来了很多问题。本文就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中国范式”的学术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措施。  从当前的音乐学发展上来看,西方民族音乐学的范式是“外来范式”,不是
期刊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人们要坚持文化自信,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指引,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在挖掘和传播承德古城文化时,人们需要基于承德的美术特色进行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基于文化自信背景,本文研究了美术在承德历史文化挖掘与传播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族自信心也
期刊
刘三姐文化作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已经在相邻的东盟各国中形成了强烈的文化反响,因此,在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视域下,以刘三姐文化的数字化共享平台构建作为途径,推动刘三姐文化和东盟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共享,能够有效实现人文交流,强化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本文从刘三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平台构建技术的分析入手,充分探讨了在数字化平台发展中传播和弘扬刘三姐文化的实践途径,旨在通过共享平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