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先让学生对民歌的背景、文化特色等有所了解,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游戏、舞蹈、视频等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巩固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就能把当时所学的民歌掌握。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歌教学的策略,也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经验。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的策略探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165
引言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歌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类产物,体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歌教育能够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很大的作用。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民歌相关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还能从小培养爱国意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音乐民歌教学开展的意义
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类型,还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开展小学音乐民歌教学,能让学生从小了解民歌,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歌文化与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民歌的美,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民歌大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并蕴含着丰富的集体智慧。通过民歌的学习,小学生不仅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懵懂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民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音乐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让学生从小树立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意识。
二、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民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极其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心感受并理解音乐,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部分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害羞,不愿意将音乐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学习一些民族特色较为显著的民歌时,因为语言及旋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唱过程中便不敢张嘴,生怕其他同学取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蓝天白云》一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白云中自由翱翔。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场景,设计一些简单的图谱让学生了解音乐,通过通俗易懂的设计,学生便会容易理解和学习,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學习兴趣,让学生更想学习音乐。教师给学生设计场景,可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蓝天白云的场景,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美好的场景中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向往。同样,教师在上《编花篮》一课内容时,也可利用民歌中的气氛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这首歌的开始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好笑,认为这首民歌比较土,在唱的过程,很多学生便不好意思开口,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这样的观念,先普通话给学生示范一遍,之后用河南方言给学生展示一遍,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同时从中了解河南民歌的风格及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民歌需要民族语言的支撑,才能保持其独特性。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给学生讲解民歌中的故事,不断提升学生兴趣,这样才可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样,在进行该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歌曲中河南人民劳动过程中的快乐,在劳动过程中创作出佳品,再通过作品展示劳动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民歌,深入学习民歌。
(二)加强民歌与时代的结合
民歌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下去,并形成特有的风格,其主要原因在于民歌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规范,进而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创新,并能够不断弥补缺陷和不足,这样才可以实现良性的发展,民歌也是如此。在民歌发展的历程中,我国的民歌演唱者也是不断“唱新”,进而使民歌更加贴合时代发展特点。民歌的“唱新”发展主要分个体创新和群体创新两个方面。群体创新主要体现在演唱技术和方法的改变上。随着民歌的发展,人们对民歌的研究认识也更加深入。在前人的基础上,后人也在不断改进前人民歌演唱上的不足,进而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民歌演唱方式。个人创新主要体现在演唱风格上,使民歌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又融入了时代化元素。在个人创新方面,众多的民族演唱艺术家都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三)感受民歌音乐家国情怀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要通过学校这块主阵地,学习民歌音乐,让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在血脉中延续民族基因,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体验感受民歌音乐的家国情怀。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使小学生聆听鉴赏每一首民歌音乐时,都渗透对家乡人文文化的热爱,对美丽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民歌天籁之音中,感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的淳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民歌音乐传统精神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民歌这个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在充满浓郁家国情怀小学音乐课堂中快乐的传唱,也是小学生在艺术鉴赏中感受到民族音乐艺术魅力。例如,我在带领学生民歌鉴赏时采取情景交融方式,为了使小学生触景生情,感受歌美、家美、国美,如,《十送红军》《保卫黄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爱祖国的蓝天》《边疆泉水清又纯》《我爱你,祖国》等,每当小学生欣赏这些爱国的民歌时,孩子们就会心潮澎湃,表现出对家国自豪骄傲,也充分展现出民歌音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
(四)借助舞蹈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民歌主要来自生活,来自人民劳动的总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动作来编舞蹈,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在编舞蹈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并接受。当然,很多学生会比较害羞,因此,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带领学生根据民歌内容表演舞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舞蹈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大意,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民歌教育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严丽花.小学民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方音乐,2019,39(11):118-119.
[2]徐琳娜.原汁原味传民歌,载歌载舞承文化——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07):14-16.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中山小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165
引言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歌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类产物,体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歌教育能够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很大的作用。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民歌相关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还能从小培养爱国意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音乐民歌教学开展的意义
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类型,还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开展小学音乐民歌教学,能让学生从小了解民歌,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歌文化与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民歌的美,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民歌大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并蕴含着丰富的集体智慧。通过民歌的学习,小学生不仅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懵懂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民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音乐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让学生从小树立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意识。
二、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民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极其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心感受并理解音乐,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部分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害羞,不愿意将音乐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学习一些民族特色较为显著的民歌时,因为语言及旋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唱过程中便不敢张嘴,生怕其他同学取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蓝天白云》一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白云中自由翱翔。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场景,设计一些简单的图谱让学生了解音乐,通过通俗易懂的设计,学生便会容易理解和学习,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學习兴趣,让学生更想学习音乐。教师给学生设计场景,可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蓝天白云的场景,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美好的场景中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向往。同样,教师在上《编花篮》一课内容时,也可利用民歌中的气氛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这首歌的开始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好笑,认为这首民歌比较土,在唱的过程,很多学生便不好意思开口,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这样的观念,先普通话给学生示范一遍,之后用河南方言给学生展示一遍,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同时从中了解河南民歌的风格及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民歌需要民族语言的支撑,才能保持其独特性。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给学生讲解民歌中的故事,不断提升学生兴趣,这样才可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样,在进行该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歌曲中河南人民劳动过程中的快乐,在劳动过程中创作出佳品,再通过作品展示劳动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民歌,深入学习民歌。
(二)加强民歌与时代的结合
民歌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下去,并形成特有的风格,其主要原因在于民歌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规范,进而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创新,并能够不断弥补缺陷和不足,这样才可以实现良性的发展,民歌也是如此。在民歌发展的历程中,我国的民歌演唱者也是不断“唱新”,进而使民歌更加贴合时代发展特点。民歌的“唱新”发展主要分个体创新和群体创新两个方面。群体创新主要体现在演唱技术和方法的改变上。随着民歌的发展,人们对民歌的研究认识也更加深入。在前人的基础上,后人也在不断改进前人民歌演唱上的不足,进而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民歌演唱方式。个人创新主要体现在演唱风格上,使民歌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又融入了时代化元素。在个人创新方面,众多的民族演唱艺术家都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三)感受民歌音乐家国情怀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要通过学校这块主阵地,学习民歌音乐,让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在血脉中延续民族基因,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体验感受民歌音乐的家国情怀。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使小学生聆听鉴赏每一首民歌音乐时,都渗透对家乡人文文化的热爱,对美丽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民歌天籁之音中,感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的淳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民歌音乐传统精神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民歌这个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在充满浓郁家国情怀小学音乐课堂中快乐的传唱,也是小学生在艺术鉴赏中感受到民族音乐艺术魅力。例如,我在带领学生民歌鉴赏时采取情景交融方式,为了使小学生触景生情,感受歌美、家美、国美,如,《十送红军》《保卫黄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爱祖国的蓝天》《边疆泉水清又纯》《我爱你,祖国》等,每当小学生欣赏这些爱国的民歌时,孩子们就会心潮澎湃,表现出对家国自豪骄傲,也充分展现出民歌音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
(四)借助舞蹈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民歌主要来自生活,来自人民劳动的总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动作来编舞蹈,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在编舞蹈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并接受。当然,很多学生会比较害羞,因此,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带领学生根据民歌内容表演舞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舞蹈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大意,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民歌教育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严丽花.小学民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方音乐,2019,39(11):118-119.
[2]徐琳娜.原汁原味传民歌,载歌载舞承文化——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07):14-16.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中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