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开展中华武术项目的探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在新世纪里,重新认识中华武术的概念,在学校体育中大力普及开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中华武术的普及与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中华武术 学校体育 普及提高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由于中华武术集健身、防身、修身、养性为一体,不受年龄、性别、地域的限制,简便易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遗产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新世纪,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使中华武术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倡导在学校体育中大力开展武术教学与训练,将学校体育作为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载体,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设立选修课、专修课、俱乐部,建立教学与训练机制,树立武术品牌,发扬光大中华武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一、中华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在与野兽的搏斗中自然地运用了徒手的踢、打、跳、闪、拿、抓和手持天然武器的劈、砍、刺、挑等攻防格斗动作和技能,形成了武术最早的搏击技术。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因而产生了为争夺利益的部落冲突。在战争和搏斗中,人们不断提高格斗技能、经验、战术,使这种出自本能的活动逐步上升为有意识的技击技术,从而产生并形成了武术。
  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战争的需要,使武术的形式多样化,不但徒手技击逐步完善,而且各种冷兵器也应运而生。武术一方面沿着军事方向发展,用于保家卫国、杀敌护身。另一方面向着民间方向发展,用于防身自卫、强身健体。
  那么,现代武术仍然继承了防身自卫和强身健体的功能和作用。在1988年的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上,所作的文字定义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那么,武术既然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应该列入学校体育的教学范畴,就应该在青少年广泛传播教育,就应该发扬光大。
  二、在学校开展武术教学,有利于武术的普及与发展
  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遵循进步、繁荣发展的基本规律,逐渐演变成人类的一种具有独立体系的文化形态。
  当前,全国在校学习的大、中、小学生有几千万人,是各行各业中最集中的,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最大群体。因此,学校是传播中华武术最理想的载体,学生是最理想的传播者,只要教育领导部门重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采取有效的手段,武术将会在学校中得到大力发展,然后达到一定水平,传播到祖国的各个地方。这样既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提高,又使中华武术得到普及与推广。
  体育正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同时,当代体育也是一个国家展示国力的强盛、制度的优越、民族的精华的大舞台。纵观奥运会设置的项目,无一不是从某一个民族和传统体育中普及开展。中华武术运动借助奥运会的大好机遇,使中华武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三、中华武术集健身、防身、修身养性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武术的健身作用
  武术是以中国民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器械的攻防为主要内容,有功法、套路、格斗三种运动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的文化特色,经常演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武术中的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对速度、力量、爆发力要求很高。武术中的拧转、俯仰、收放、折叠等身法动作,要求眼疾手快、手眼相随、步随身行,经常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灵敏、反应等素质,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武术的防身自卫功能
  中华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各格斗为运动形式,注意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因此,武术除了它良好的健身作用外,其各种攻防动作的演练,本身就是防卫能力的学练和提高。武术的技击作用十分明显,踢、打、摔、拿的格斗动作,刁、拿、锁、扣、搬、点等擒伏与解脱对抗,器械中刀的勇猛快速、剑的柔中有刚、三节棍的刚烈紧凑,都是防身自卫功能的体现,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武术修身养性的育人作用
  武术历来重视武德修养,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纪、忠诚、信义、谦让、宽容”,“未学艺,先学礼,先习德”,注重人的品德的培养。要求练武健身、学习做人,注重“精、气、神”,要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在演练动作的同时,使这项近似于残酷的搏击术,成为教学育人的良好场所。
  四、开展武术运动有利于缓解体育经费不足、场地设施紧缺的困难
  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要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经费的支持和场地设施的运用。而我国大多数学校场地设施不足,体育经费不够,使体育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开展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可以缓解这一困难。因为武术运动种类门派繁多,徒手、器械十八般武艺齐全。学校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缓解场地设施的不足。且武术动作的演练,需要的经费投入较少,见效快,可以缓解体育经费的不足,这样既缓解了体育经费、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又使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受影响。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武术的本质特征有了明确的认识,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是国宝精粹,一定要发扬光大,走向世界。那么,在学校里普及开展中华武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校体育经费、场地设施不足的缓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岗.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
  [2] 周伟良.传统武术向何处走[J].武林.2001(1).
  [3] 陆草.中国武术与武林气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10).
  [4] 王岗.武术在现代社会的社会学价值[J].体育文史.1998(3).
  [5] 朱君,秦延河.浅析武术概念的确定[J].湖北体育科技.2001(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作为强身健体的游戏项目和挑战人体极限的竞技运动项目而存在和发展的。竞技篮球运动追求的是挑战人体极限,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健身篮球运动的目标是普通人的“身心两健”。本文通过对篮球运动的分析,明确篮球运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身价值以及提高内心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论述篮球运动在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文献资料法对钦州地区的二县四区57个乡镇全民健身点的居民小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钦州市乡镇居民的科学健身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居民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体育消费意识不强等现状,为此本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钦州 乡镇居民 健身  《全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校园足球文化是具有自身独特结构和功能的文化系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及发展进行研究,依托学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足球文化生长的土壤。  关键词 高校 足球文化 持续性发展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学校环境中
学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体育器材是多数体育实践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具,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安全、合理、有效地利用器材,一线体育教师都会对器材的领取、分发和收回有过不同的困惑,因为任何一个环节上如果安排不当都会造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浪费教学时间,甚至会导致损坏器材或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海关监管保税货物的特殊工具和地方政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载体资源,在中国急需经济转型,产业优化升级的当下,通过整合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带
CO2电催化还原产物主要为C1产物,将CO2转化为C2产物比转化成C1产物难度要大得多.铜基催化剂有利于C2产物的生成,但传统方法制备的催化剂选择性和过电位较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
期刊
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三权分离”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推进土地流转,对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流转水平,推动土地流转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
摘要:课堂讨论是老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是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政治;有效讨论;讨论策略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传授有关知识。《礼记·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为了沈阳市业主健身会所的健康、飞速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沈阳市铁西区业主健身会所会员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沈阳市铁西区社区业主健身会所会员抵达会所的路程,人员年龄比例以及社区居民对社区业主健身会所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