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习惯的影响及变化,主要针对当下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方向)对教育方式的帮助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展开相关研究,为当前高校心理及思想教育献策并提供一定的探索方向,从而更好推动高校心理思想教育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认知;新时代;新媒体
新的背景阶段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变化影响,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早已不局限于学识层面,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素养的健康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重视;且目前大学生的年龄阶段主要为95后,在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这一代,心理与认知特点更加呈现多样化特点。
鉴于各方面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及认知习惯的影响逐步扩大,且现有研究对新时代与新背景坏境下的研究较为缺乏,由此对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进行补充研究,为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与思想创新教育献策。
心理方面
一、时代发展背景
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5后独生子女,在心理方面的主要变化在于更多的将自我置于中心地位且相对有更强的独立性。同时随着时代发展,他们关注的重心也更多在自我发展阶段。
21世纪,新媒体平台工具崛起,吸引了年轻人目光。目前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方式发生了改变,间接导致大学生心理特点发生一定改变,从而倒推大学生相关研究的补充进行。
二、心理健康
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对象人群限定为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问题与个人、社会都至关重要。在校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能够正确引导其行为方式,对于社会与其自身都有正面影响。
三、研究现状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研究现状:(1) 心理问题:目前大学生群体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生活情感问题、就业与经济压力。
A.心理脆弱、挫折承受能力里较弱:根据前期调查显示,超过75%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仅有少部分选择了坚强面对或一笑而过。
B. 容易受网络信息影响较大:在调查结果中,目前大学生受网络信息影响较大,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心理或思想方面教育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普适性。
C. 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60%大学生心理状态较为平稳,但仍有一半左右状态不稳定;并有大多数认为周围生活环境对自己心理健康会有一定影响。综上,大部分现在校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或易受外界影响较大。
2.Eviews软件分析:
我们在调查样本中,随机选取了部分数据,利用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为了分析的便利性,我们将相关文字调查内容进行赋值。数据假设: H1:20名学生随机编号1—20;H2:周围环境对心理认知有影响为X1;
H3:周围环境对心理认知影响一般为X2
结果显示,X1的影响系数为0.55,即显示周围环境对于大学生心理认知的影响有着较明显影响,多数大学生会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而X2的系数为0.46,即为其余学生对于周围环境变化有一定敏感度,但影响不充分明显。
三、反映問题及解决方法
(一) 创新校园文化、改善传统教育方式
心理方面调查发现,目前单方向传授对大学生而言,吸收结果显著较差或参与度较低,但他们会更加注重自己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因此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教育方面的创新至关重要。举办各类心理活动,形成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将心理教育由单向转变为双向。让更多学生能亲身参与,提高参与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二) 新媒体平台结合
目前由于信息网络与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更多的学生注重网络,网络教育也应运而生。若能够在目前传统心理思想教育的基础之上,创新方法,与新媒体平台结合,让学生能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进行学生,效果会改善。同时网络教学,也能将部分无法运用传统方式展现的事物展现出来,使课堂更加多样化。也让学生能够对心理与思想教育产生全新认识,使其更易于接受。
认知方面
一、认识行为定义与角度
(一)认知行为概念解释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运用及加工信息的过程,,这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一个从接受信息、思维分析到实践的过程。认知在大学生心理活动与实践中起中介作用,当我们掌握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后,就能创新一种使其更易接受的心理、思想教育方式,从而到达高校教育的新阶段。
(二)认知主要角度分析:大学生通常会有四种认知方式;
1.独立思考:此角度可以对应西蒙提出的“问题解决”,采用问题启发、寻求解决手段和计划、独立思考出问题结果的过程。会使得人们拥有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间与结论。
2. 常识认知:常识认知是从现社会所存在的各种常识问题入手,通过多次的接触或熟知,使得其某类问题成为思想中潜移默化所已知的东西,从而加深自己对于某种事物的认知,继而进一步将此“常识”向个体周围进行扩散。
3. 行为习惯:行为习惯认知,通常是指人们连续28天完成某一件事形成一种习惯,或某种常态出现的东西,会让人们默认为某种认知。
4. 讨论:在一种新的事物出现时,人们会倾向于以群体讨论的方式去对其进行认知,而不是个人独立的方式,此种认知方式下会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更加全面,角度更加多样。
二、大学生认知行为研究作用
(一)思想与实践方面
在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活动与实践当中,其认知行为起到中介过渡作用。想要在目前已有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创新或提高教育效果,必须从认知入手,考虑认知对实践的反作用。让大学生从认知端头进行改变,使其对大学心理思想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开展其他教研活动。 (二)就业方面
研究发现,大学生认知活动与就业也存在密切联系。大学生毕业主要会面临两个发展途径:深造或就业。而就业是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因此,培养一个良好的就业认知极为关键。若其对社会就业认知不足,可能导致就业能力不足,最终出现恶性循环。
三、调查研究
(一)调查概况
我们开展了进一步调查,包括了目前大学生所偏向的认知方式及认知行为对其心理的影响等方面得到以下分析数据。
(二)调查数据分析
1. 认知角度/方式 偏向:调查结果显示,在现大学生群体中主要的四种认知方式中,大学生群体普遍偏向于独立向,更愿意通过自身去对事物进行认知,与现下大多为独生子女这一时代背景相吻合。
2. 认知方式与教育方式: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更多同学倾向于新媒体的信息接受方式,新媒体也成为目前最容易与最便捷的沟通方式。给目前大学教育体系一个提示,更多的运用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沟通教育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大学生认知方法改善与创新
由于新时代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独生子女影响与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导致了大学生发展也有一定的改变,包括其自身的发展及认知信息接收方式。因此,能够给目前大学心理思想认知教育一定的提示。重视其独立思考的认知特点,适当减少一些的讨论活动,或可在独立思考后,有必要情况下进行讨论;其次,将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进一步落实,不局限于传统的网课,开发能增强师生间互动的方式并结合学生易于接受的平台和内容方式。同时,也要注重师生队伍的建设,只有师资体系更加完善才能更好的在高校教育中发挥其作用。
四、认识行为研究难度或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对大学生认知行为特点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結合过往的研究来看,对于认知行为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研究难度与盲区,无法连贯性对认知行为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个体随年龄阶段不同,其认知行为可能发生改变,个体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认知行为;2.由于认知中介发生改变导致认知行为发生改变,例如随着时代发展,认知中介可能从书本变为网络,从单向接收变为双向沟通等等,都会导致认知研究缺乏一定连贯性,从而具有研究难度。因此,目前大多针对认知行为的研究都是针对一定年龄阶段或固定时期,研究结果仅对这一固定阶段起作用,包括本研究也仅仅针对此时代背景下的在校大学生。往后如何能够进一步扩大认知行为的研究界限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兆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4):183-184.
[2]周良发,陈元晴,潘红.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知状况调查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2):22-29.
[3]潘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18.
[4]耿娜.基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9):82+84.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成都理工大学202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项目编号:12400-000002-SZ2005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认知;新时代;新媒体
新的背景阶段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变化影响,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早已不局限于学识层面,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素养的健康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重视;且目前大学生的年龄阶段主要为95后,在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这一代,心理与认知特点更加呈现多样化特点。
鉴于各方面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及认知习惯的影响逐步扩大,且现有研究对新时代与新背景坏境下的研究较为缺乏,由此对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进行补充研究,为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与思想创新教育献策。
心理方面
一、时代发展背景
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5后独生子女,在心理方面的主要变化在于更多的将自我置于中心地位且相对有更强的独立性。同时随着时代发展,他们关注的重心也更多在自我发展阶段。
21世纪,新媒体平台工具崛起,吸引了年轻人目光。目前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方式发生了改变,间接导致大学生心理特点发生一定改变,从而倒推大学生相关研究的补充进行。
二、心理健康
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对象人群限定为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问题与个人、社会都至关重要。在校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能够正确引导其行为方式,对于社会与其自身都有正面影响。
三、研究现状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研究现状:(1) 心理问题:目前大学生群体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生活情感问题、就业与经济压力。
A.心理脆弱、挫折承受能力里较弱:根据前期调查显示,超过75%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仅有少部分选择了坚强面对或一笑而过。
B. 容易受网络信息影响较大:在调查结果中,目前大学生受网络信息影响较大,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心理或思想方面教育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普适性。
C. 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60%大学生心理状态较为平稳,但仍有一半左右状态不稳定;并有大多数认为周围生活环境对自己心理健康会有一定影响。综上,大部分现在校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或易受外界影响较大。
2.Eviews软件分析:
我们在调查样本中,随机选取了部分数据,利用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为了分析的便利性,我们将相关文字调查内容进行赋值。数据假设: H1:20名学生随机编号1—20;H2:周围环境对心理认知有影响为X1;
H3:周围环境对心理认知影响一般为X2
结果显示,X1的影响系数为0.55,即显示周围环境对于大学生心理认知的影响有着较明显影响,多数大学生会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而X2的系数为0.46,即为其余学生对于周围环境变化有一定敏感度,但影响不充分明显。
三、反映問题及解决方法
(一) 创新校园文化、改善传统教育方式
心理方面调查发现,目前单方向传授对大学生而言,吸收结果显著较差或参与度较低,但他们会更加注重自己能够亲身参与的活动。因此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教育方面的创新至关重要。举办各类心理活动,形成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将心理教育由单向转变为双向。让更多学生能亲身参与,提高参与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二) 新媒体平台结合
目前由于信息网络与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更多的学生注重网络,网络教育也应运而生。若能够在目前传统心理思想教育的基础之上,创新方法,与新媒体平台结合,让学生能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进行学生,效果会改善。同时网络教学,也能将部分无法运用传统方式展现的事物展现出来,使课堂更加多样化。也让学生能够对心理与思想教育产生全新认识,使其更易于接受。
认知方面
一、认识行为定义与角度
(一)认知行为概念解释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运用及加工信息的过程,,这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一个从接受信息、思维分析到实践的过程。认知在大学生心理活动与实践中起中介作用,当我们掌握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后,就能创新一种使其更易接受的心理、思想教育方式,从而到达高校教育的新阶段。
(二)认知主要角度分析:大学生通常会有四种认知方式;
1.独立思考:此角度可以对应西蒙提出的“问题解决”,采用问题启发、寻求解决手段和计划、独立思考出问题结果的过程。会使得人们拥有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间与结论。
2. 常识认知:常识认知是从现社会所存在的各种常识问题入手,通过多次的接触或熟知,使得其某类问题成为思想中潜移默化所已知的东西,从而加深自己对于某种事物的认知,继而进一步将此“常识”向个体周围进行扩散。
3. 行为习惯:行为习惯认知,通常是指人们连续28天完成某一件事形成一种习惯,或某种常态出现的东西,会让人们默认为某种认知。
4. 讨论:在一种新的事物出现时,人们会倾向于以群体讨论的方式去对其进行认知,而不是个人独立的方式,此种认知方式下会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更加全面,角度更加多样。
二、大学生认知行为研究作用
(一)思想与实践方面
在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活动与实践当中,其认知行为起到中介过渡作用。想要在目前已有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创新或提高教育效果,必须从认知入手,考虑认知对实践的反作用。让大学生从认知端头进行改变,使其对大学心理思想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开展其他教研活动。 (二)就业方面
研究发现,大学生认知活动与就业也存在密切联系。大学生毕业主要会面临两个发展途径:深造或就业。而就业是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因此,培养一个良好的就业认知极为关键。若其对社会就业认知不足,可能导致就业能力不足,最终出现恶性循环。
三、调查研究
(一)调查概况
我们开展了进一步调查,包括了目前大学生所偏向的认知方式及认知行为对其心理的影响等方面得到以下分析数据。
(二)调查数据分析
1. 认知角度/方式 偏向:调查结果显示,在现大学生群体中主要的四种认知方式中,大学生群体普遍偏向于独立向,更愿意通过自身去对事物进行认知,与现下大多为独生子女这一时代背景相吻合。
2. 认知方式与教育方式: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更多同学倾向于新媒体的信息接受方式,新媒体也成为目前最容易与最便捷的沟通方式。给目前大学教育体系一个提示,更多的运用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沟通教育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大学生认知方法改善与创新
由于新时代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独生子女影响与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导致了大学生发展也有一定的改变,包括其自身的发展及认知信息接收方式。因此,能够给目前大学心理思想认知教育一定的提示。重视其独立思考的认知特点,适当减少一些的讨论活动,或可在独立思考后,有必要情况下进行讨论;其次,将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进一步落实,不局限于传统的网课,开发能增强师生间互动的方式并结合学生易于接受的平台和内容方式。同时,也要注重师生队伍的建设,只有师资体系更加完善才能更好的在高校教育中发挥其作用。
四、认识行为研究难度或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对大学生认知行为特点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結合过往的研究来看,对于认知行为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研究难度与盲区,无法连贯性对认知行为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个体随年龄阶段不同,其认知行为可能发生改变,个体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认知行为;2.由于认知中介发生改变导致认知行为发生改变,例如随着时代发展,认知中介可能从书本变为网络,从单向接收变为双向沟通等等,都会导致认知研究缺乏一定连贯性,从而具有研究难度。因此,目前大多针对认知行为的研究都是针对一定年龄阶段或固定时期,研究结果仅对这一固定阶段起作用,包括本研究也仅仅针对此时代背景下的在校大学生。往后如何能够进一步扩大认知行为的研究界限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兆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4):183-184.
[2]周良发,陈元晴,潘红.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知状况调查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2):22-29.
[3]潘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18.
[4]耿娜.基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9):82+84.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成都理工大学202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项目编号:12400-000002-SZ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