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设计包括作业内容、作业的形式、作业的评价三个方面。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等作用。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完善自己的教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语文课外作业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作业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据问卷调查显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一半以上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语文课外作业不满意,有多数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老师的最大希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设计作业时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坚持课外作业布置“少而精”的原则,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力求做好以下几点:
一、目的要明确
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为巩固学生的知识,还是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教师应有清楚的认识。如为达到巩固字词的目的,一般一篇课文第一课时上完,可布置让学生抄写生字、课后的词语。如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老师可在新课之前布置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形式:上网、翻阅图书、调查访问等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自己积累的资料以记录、剪贴、照片、绘画等多种形式体现在专门的资料积累本上。如为了达到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的目的,教师可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为了检查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在文中选择重点词语让学生练习造句。如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学完《老师,您好!》或《我们爱你啊!中国》等诗歌后,可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法,来写一写自己的父母或家乡。如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学完课文《小镇的早晨》,我让学生观察校园的早晨,抓住校园早晨的特点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小练笔,学生有“法”可依,所以写得都不错。 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这样的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二、把准课外作业的“度”
教师不妨改变一下,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这就要老师尝试变化题型;或变换角度,以大语文观看待语文课外作业,如收听收看新闻,向家长复述课文等。更值得尝试的是,教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课外作业,如绘画、设计、剪贴、摘抄等。如我允许学生在课外作业本上绘画,学生画上了一棵大树,在树根部写生字,在树干上组词,在树叶上造句,设计新颖,图文并茂,我对此加以表扬、鼓励,学生可开心了,一个个很用心地去完成作业,字也写得更棒了。例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的作业:用三天的时间,走访老人,和他们谈一谈“裹足”、“小脚”,然后写一篇采访报告。又如学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我让学生去收集像肖邦这样热爱祖国的音乐家,学生很快找来了很多音乐家的生平简介,有关音乐家的故事,他们的代表曲磁带,这样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又欣赏了名曲。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学完课文《负荆请罪》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排演课本剧,然后进行比赛,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演得很投入。
三、差异评价,保护自尊
人和人的个性爱好、?能力都是有差异的。之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们的自身技能得到了充分发展,所以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必要把每个学生都教成文学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作为教师,评价学生时必须信任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差异,认可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的发展,做出相对于学生自身情况而言的纵向评价,而非生生间的横向比较。例1:如上述五年级暑期作业收集佳作、自编书籍的反馈评价。开学初,我在班上把各个同学在暑期自编的书籍都公开挂于墙壁,为期一周,让每一位学生自由欣赏,集体无记名投票评选“十大”。评议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用慧眼发现慧星”的思想教育,希望他们摘除有色眼镜,用自己的慧眼去寻找班里正冉冉上升的星星。终于,在学生们热情的支持下,如我所愿地产生了“班级十大畅销书籍”。记得其中两个学生尤其兴奋,因为在“纵向评价”的基础上,他们确确实实地凭着自身的努力得到了莫大的肯定。
另外,教师在作业的反馈上,也要做到及时,应区别情况及时讲评作业,并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而是要经过系统地不断训练,反馈,再训练,再反馈…… 。 总之,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不可以简单地认为找几个题目或抄一些词语、背诵一段课文就解决了,更不可草率对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立足课内,注目课外,通过对作业形式和数量的改善、难度的控制、趣味性的提高,以达到精而少就能充分掌握知识的目的,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唐瑞军:小学作业设计与练习的时效性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南京,2006:3—5
[2]束素芳: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导向作用.江苏教育报[N],2011,11,18(003)
长期以来,作业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据问卷调查显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一半以上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语文课外作业不满意,有多数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老师的最大希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设计作业时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坚持课外作业布置“少而精”的原则,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力求做好以下几点:
一、目的要明确
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为巩固学生的知识,还是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教师应有清楚的认识。如为达到巩固字词的目的,一般一篇课文第一课时上完,可布置让学生抄写生字、课后的词语。如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老师可在新课之前布置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形式:上网、翻阅图书、调查访问等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自己积累的资料以记录、剪贴、照片、绘画等多种形式体现在专门的资料积累本上。如为了达到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的目的,教师可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为了检查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在文中选择重点词语让学生练习造句。如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学完《老师,您好!》或《我们爱你啊!中国》等诗歌后,可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法,来写一写自己的父母或家乡。如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学完课文《小镇的早晨》,我让学生观察校园的早晨,抓住校园早晨的特点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小练笔,学生有“法”可依,所以写得都不错。 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这样的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二、把准课外作业的“度”
教师不妨改变一下,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这就要老师尝试变化题型;或变换角度,以大语文观看待语文课外作业,如收听收看新闻,向家长复述课文等。更值得尝试的是,教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课外作业,如绘画、设计、剪贴、摘抄等。如我允许学生在课外作业本上绘画,学生画上了一棵大树,在树根部写生字,在树干上组词,在树叶上造句,设计新颖,图文并茂,我对此加以表扬、鼓励,学生可开心了,一个个很用心地去完成作业,字也写得更棒了。例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的作业:用三天的时间,走访老人,和他们谈一谈“裹足”、“小脚”,然后写一篇采访报告。又如学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我让学生去收集像肖邦这样热爱祖国的音乐家,学生很快找来了很多音乐家的生平简介,有关音乐家的故事,他们的代表曲磁带,这样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又欣赏了名曲。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学完课文《负荆请罪》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排演课本剧,然后进行比赛,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演得很投入。
三、差异评价,保护自尊
人和人的个性爱好、?能力都是有差异的。之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们的自身技能得到了充分发展,所以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必要把每个学生都教成文学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作为教师,评价学生时必须信任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差异,认可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的发展,做出相对于学生自身情况而言的纵向评价,而非生生间的横向比较。例1:如上述五年级暑期作业收集佳作、自编书籍的反馈评价。开学初,我在班上把各个同学在暑期自编的书籍都公开挂于墙壁,为期一周,让每一位学生自由欣赏,集体无记名投票评选“十大”。评议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用慧眼发现慧星”的思想教育,希望他们摘除有色眼镜,用自己的慧眼去寻找班里正冉冉上升的星星。终于,在学生们热情的支持下,如我所愿地产生了“班级十大畅销书籍”。记得其中两个学生尤其兴奋,因为在“纵向评价”的基础上,他们确确实实地凭着自身的努力得到了莫大的肯定。
另外,教师在作业的反馈上,也要做到及时,应区别情况及时讲评作业,并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而是要经过系统地不断训练,反馈,再训练,再反馈…… 。 总之,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不可以简单地认为找几个题目或抄一些词语、背诵一段课文就解决了,更不可草率对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立足课内,注目课外,通过对作业形式和数量的改善、难度的控制、趣味性的提高,以达到精而少就能充分掌握知识的目的,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唐瑞军:小学作业设计与练习的时效性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南京,2006:3—5
[2]束素芳: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导向作用.江苏教育报[N],2011,11,1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