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71-02
本学期笔者被安排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拿到新鲜出炉的《英语(七年级上册)》的教材,笔者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如何有效地进行这本新教材的教学,笔者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充满了期待。
新学期开学至今已快两个月。笔者怀着小心翼翼的心情进行着《英语(七年级上册)》每一单元的教学工作。在进行每个单元教学之前,笔者都会通读该单元各部分内容,从而做到教学设计时兼顾同一单元内有关联的前后内容。
以下就是笔者进行《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部分内容教学时所做的教学设计,其中既有教师预设与生成一步到位的,也有经过一次课堂教学实践后发现问题,经过修改后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举例如下:
例一:
教学内容:《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 (I)。
内容简介:此部分是关于阳光中学七年级(1)班4位新生的介绍。
教学设计如下:
Step1.Revision
1.The Ss practice greeting each other in pairs.
2.The teacher helps the Ss to greet each other in groups of three.
Step2. Pre-reading
The teacher shows the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efore reading:
①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our students?
②The first two introduction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Why?
Step3. While-reading
1.The students skim the introductions with the tape recorder on and think about the above questions.
2.The teacher leads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above questions.
3.The students scan the four introductions, then complete the table below.
4.The students complete Parts B1-B3 on P9-P10 with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
5.The teacher asks some Ss to check answers to the exercises from Part B1 to Part B3.
Step4. Post-reading
The students discuss which of the four students they like best. Why?
教后反思:
①在上课第一环节,先让学生复习前一天学到的两人彼此问候的方式,再由教师引导学生生成三人之间相互问候的方式。这样既起到了复习前一天所学内容的目的,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Pre-reading”(“读前环节”)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即“前两段介绍文字不同于后两段”。学生在笔者的点拨之下,很容易就发现前两段“自我介绍”和后两段“介绍他人”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询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逐步培养起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要完成的不同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和寻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帮助的。
③对于内容丰富的几段文字信息,用简单的表格的形式体现丰富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轻松记住这些内容,又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例二:
教学内容:《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 (II)(此处只摘录本节课教学设计中“Warm up”环节)。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笔者为了检验学生对这四位新生情况的熟悉程度,设计了一个竞赛游戏,即由笔者各用一句话依次描述这四位新生,学生立刻猜出此人是谁。因这四位新生形象各异,各具典型特征,故在第一个班级进行课堂教学时,笔者前一句话刚说完,一下子有许多学生都站起来脱口而出正确答案,搞得笔者简直是“哭笑不得”。由于对游戏结果无法做出最合理的评判,致使游戏效果大打折扣。在笔者进行第二个班级课堂教学时,只能放弃这一竞赛游戏,而改为接力游戏,即由学生每人一句,依次介绍这四位新生的情况。
不可否认,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预设都是在通透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所做的,但是预设是以教师的知识储备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这样所做的教学预设高度要远远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新课程主张“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要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情感状态,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步入‘最近发展区’……”(胡庆芳,2007)。所以,立足于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才可以真正做到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本学期笔者被安排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拿到新鲜出炉的《英语(七年级上册)》的教材,笔者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如何有效地进行这本新教材的教学,笔者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充满了期待。
新学期开学至今已快两个月。笔者怀着小心翼翼的心情进行着《英语(七年级上册)》每一单元的教学工作。在进行每个单元教学之前,笔者都会通读该单元各部分内容,从而做到教学设计时兼顾同一单元内有关联的前后内容。
以下就是笔者进行《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部分内容教学时所做的教学设计,其中既有教师预设与生成一步到位的,也有经过一次课堂教学实践后发现问题,经过修改后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举例如下:
例一:
教学内容:《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 (I)。
内容简介:此部分是关于阳光中学七年级(1)班4位新生的介绍。
教学设计如下:
Step1.Revision
1.The Ss practice greeting each other in pairs.
2.The teacher helps the Ss to greet each other in groups of three.
Step2. Pre-reading
The teacher shows the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efore reading:
①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our students?
②The first two introduction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Why?
Step3. While-reading
1.The students skim the introductions with the tape recorder on and think about the above questions.
2.The teacher leads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above questions.
3.The students scan the four introductions, then complete the table below.
4.The students complete Parts B1-B3 on P9-P10 with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
5.The teacher asks some Ss to check answers to the exercises from Part B1 to Part B3.
Step4. Post-reading
The students discuss which of the four students they like best. Why?
教后反思:
①在上课第一环节,先让学生复习前一天学到的两人彼此问候的方式,再由教师引导学生生成三人之间相互问候的方式。这样既起到了复习前一天所学内容的目的,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Pre-reading”(“读前环节”)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即“前两段介绍文字不同于后两段”。学生在笔者的点拨之下,很容易就发现前两段“自我介绍”和后两段“介绍他人”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询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逐步培养起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要完成的不同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和寻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帮助的。
③对于内容丰富的几段文字信息,用简单的表格的形式体现丰富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轻松记住这些内容,又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例二:
教学内容:《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 (II)(此处只摘录本节课教学设计中“Warm up”环节)。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笔者为了检验学生对这四位新生情况的熟悉程度,设计了一个竞赛游戏,即由笔者各用一句话依次描述这四位新生,学生立刻猜出此人是谁。因这四位新生形象各异,各具典型特征,故在第一个班级进行课堂教学时,笔者前一句话刚说完,一下子有许多学生都站起来脱口而出正确答案,搞得笔者简直是“哭笑不得”。由于对游戏结果无法做出最合理的评判,致使游戏效果大打折扣。在笔者进行第二个班级课堂教学时,只能放弃这一竞赛游戏,而改为接力游戏,即由学生每人一句,依次介绍这四位新生的情况。
不可否认,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预设都是在通透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所做的,但是预设是以教师的知识储备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这样所做的教学预设高度要远远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新课程主张“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要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情感状态,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步入‘最近发展区’……”(胡庆芳,2007)。所以,立足于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才可以真正做到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