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钢技师学院 100144
【摘 要】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人才的缺少影响了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我国非常重视计算机教育方面,但是在实际中由于部分院校存在教学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素质不高,能力不够,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本文主要研究计算机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研究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实践能力;网站制作
1.实训条件不能满足训练需求
计算机实训课在数量上虽然已基本实现了每人一台,但也仅仅是一台计算机,相关配套设备还欠的很多。如在网络方面的服务器、路由器、集线器等相关设备,多媒体方面的摄像机、照相机、调音台、音频采集器等实训设备。由于这些设备的欠缺,致使很多实训课程如局域网的组建、多媒体的制作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课本上,不能让学生系统地完成一个任务、一个项目,计算机专业所学的技能普遍不系统。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地就任相应工作,还要再经过系统学习才行,直接影响毕业生质量。
2.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
根据社会上不同行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改变计算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对计算机这门技能性非常强的科目来说,不能用理念——实践——理论的学习模式,而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这样更有利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减少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教学,增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课的课时数;又如减少程序设计语言或应用软件命令的教学,增加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等学生感兴趣又力所能及的课程,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再如将理论课改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最后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系统的大型综合训练,最好是企业的一个项目。
3.上下齐心合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系部领导重视,成立攻关小组,关注并分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了解目前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问题所在,研究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方案及具体做法,通过培养方案的实施——完善——实施,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就业率逐年提升。
4.合理的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根本
好的专业设置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范围内很好地定位自己的奋斗目标,确定阶段性学习任务和方向。而要最终实现这些目标,则必须要有相应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实现该专业的培养。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其课程应该以计算机基础应用和简单的程序设计为主,人才能力的培养则应该将重点放在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如今的计算机应用早已经脱离不开网络,因此,应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基础性导论性的课程。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则应该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显然,为了今后工作的需要,还应该设置网络规划组建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则是必不可少的。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候,学校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尤其是培养实践性较强的技能时,教师对学生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训练,最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要凸显出阶段性教学成果。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感性认识转换为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确保学生可以更好的步入工作岗位。实践教学要注意双主体性,双主体性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校这一主体,又要考虑到企业这一主体。学校培养学生是为了能较快胜任企业的工作,提高就业率。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同时挑选优秀人才为企业效力。学校要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既提高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实现多赢。
5.根据课程特点,设计组织教学
网页制作是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实用性强、应用面广,而且与计算机岗位工作的联系非常密切。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开发一个完整的网站,毕业后能够直接从事企事业单位网站的开发与维护工作。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却很难尽如人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接受教学和案例教学两种形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也能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应变能力比较弱,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远远不能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往往出现脱轨现象。要想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在系统学习课程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网站开发工具的基础上,参与实际网站的设计、开发,建成一个完整的网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相应技能,更容易感受职业,培养职业意识,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进入职业角色。为此,我们对该课程进行较大的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形式,较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对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师生脚色进行调整。教学结构翻转,即由传统的“课堂讲课一一课外作业”翻转为“课外知识传授一一课上知识内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教学方式翻转,即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和“一刀切”的模式,师生角色翻转,即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角色转换,使学生成为整个过程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上升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6.采用多层次、多角度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真正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有效的考核,因此,我们进行考核方法的改革,首先采用常规的笔试、上机操作,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增加口试,考核学生对整个项目开发的思路及开发方法,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最主要的考核是以项目最后实现的效果及每个人完成工作量的情况、完成工作的质量及效率进行评分,由项目小组与教师共同打分。采取的形式可以有学生相互评价、小组评价,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完成任务的情况,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获得的材料和做出的作品进行检验。验证学生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反思在探究实践中所运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计算机已经成为世界传播信息、开展业务的最主要载体,计算机网页制作等相关职位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其教学效果、人才质量对学校的生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学科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改革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应关注企业需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设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实用型人才。
【摘 要】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人才的缺少影响了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我国非常重视计算机教育方面,但是在实际中由于部分院校存在教学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素质不高,能力不够,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本文主要研究计算机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研究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实践能力;网站制作
1.实训条件不能满足训练需求
计算机实训课在数量上虽然已基本实现了每人一台,但也仅仅是一台计算机,相关配套设备还欠的很多。如在网络方面的服务器、路由器、集线器等相关设备,多媒体方面的摄像机、照相机、调音台、音频采集器等实训设备。由于这些设备的欠缺,致使很多实训课程如局域网的组建、多媒体的制作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课本上,不能让学生系统地完成一个任务、一个项目,计算机专业所学的技能普遍不系统。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地就任相应工作,还要再经过系统学习才行,直接影响毕业生质量。
2.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
根据社会上不同行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改变计算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对计算机这门技能性非常强的科目来说,不能用理念——实践——理论的学习模式,而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这样更有利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减少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教学,增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课的课时数;又如减少程序设计语言或应用软件命令的教学,增加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等学生感兴趣又力所能及的课程,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再如将理论课改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最后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系统的大型综合训练,最好是企业的一个项目。
3.上下齐心合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系部领导重视,成立攻关小组,关注并分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了解目前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问题所在,研究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方案及具体做法,通过培养方案的实施——完善——实施,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就业率逐年提升。
4.合理的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根本
好的专业设置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范围内很好地定位自己的奋斗目标,确定阶段性学习任务和方向。而要最终实现这些目标,则必须要有相应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实现该专业的培养。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其课程应该以计算机基础应用和简单的程序设计为主,人才能力的培养则应该将重点放在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如今的计算机应用早已经脱离不开网络,因此,应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基础性导论性的课程。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则应该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显然,为了今后工作的需要,还应该设置网络规划组建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则是必不可少的。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候,学校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尤其是培养实践性较强的技能时,教师对学生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训练,最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要凸显出阶段性教学成果。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感性认识转换为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确保学生可以更好的步入工作岗位。实践教学要注意双主体性,双主体性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校这一主体,又要考虑到企业这一主体。学校培养学生是为了能较快胜任企业的工作,提高就业率。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同时挑选优秀人才为企业效力。学校要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既提高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实现多赢。
5.根据课程特点,设计组织教学
网页制作是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实用性强、应用面广,而且与计算机岗位工作的联系非常密切。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开发一个完整的网站,毕业后能够直接从事企事业单位网站的开发与维护工作。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却很难尽如人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接受教学和案例教学两种形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也能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应变能力比较弱,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远远不能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往往出现脱轨现象。要想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在系统学习课程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网站开发工具的基础上,参与实际网站的设计、开发,建成一个完整的网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相应技能,更容易感受职业,培养职业意识,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进入职业角色。为此,我们对该课程进行较大的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形式,较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对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师生脚色进行调整。教学结构翻转,即由传统的“课堂讲课一一课外作业”翻转为“课外知识传授一一课上知识内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教学方式翻转,即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和“一刀切”的模式,师生角色翻转,即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角色转换,使学生成为整个过程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上升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6.采用多层次、多角度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真正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有效的考核,因此,我们进行考核方法的改革,首先采用常规的笔试、上机操作,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增加口试,考核学生对整个项目开发的思路及开发方法,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最主要的考核是以项目最后实现的效果及每个人完成工作量的情况、完成工作的质量及效率进行评分,由项目小组与教师共同打分。采取的形式可以有学生相互评价、小组评价,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完成任务的情况,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获得的材料和做出的作品进行检验。验证学生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反思在探究实践中所运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计算机已经成为世界传播信息、开展业务的最主要载体,计算机网页制作等相关职位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其教学效果、人才质量对学校的生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学科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改革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应关注企业需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设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