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t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选取的辽宁省内地矿类大学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整群分层抽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总结分析当前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结合经济转型给地矿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如下:坚持“重在兴趣,重在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坚持全程化、分层次、多模块”的方法。
  关键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214-02
  以选取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高等专科学校、鞍山科技大学、辽宁工业大学等高校地矿类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 200份,收回1 080份,其中有效问卷 1 050份,有效率为 97.2%。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又称 Cronbach 系数和分半信度作为问卷信度的分析指标,进行信度、效度檢验,根据检验结果除了发展能力的因子信度较低,其他的信度系数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故本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一、构建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近年来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渐近、资源枯竭等原因,资源驱动经济已经面临增长的极限,至“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实质就由原来的对物质资源耗损增加的依赖向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劳动人员素质及创新管理依赖的转变。这一切的变化,首先离不开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的重视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助推辽宁经济转型升级,是辽宁高校的重要责任。创新创业教育是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全面覆盖、面向全体、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模式。而地矿类专业作为辽宁省高校的优势及主打专业,如何构建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继续保持地矿类专业大学毕业生持续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成为新时期地矿类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着力点与落脚点。而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矿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则有助于适应辽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竞争力目标的实现。
  二、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地矿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
  在本次调查中,关于地矿类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的了解情况有四个选项,其中选择“清楚的”占被试大学生总数的38% ,选择“有点了解”的占34%,选择“听说过,但不了解”的15%,选择“完全不了解”的 占13%。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缺乏了解,在学习、求职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都处于被动地位。在“您认为培养核心竞争力对您将来就业帮助大吗”的问题回答上,选择“很有帮助”的仅占被试大学生总数的27.3%,选择“一般”的占42.5%,选择“没用”的占15.6%,选择“不知道”的占14.6%,这也反映出目前地矿类大学生对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主观上态度不积极,是影响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效果的因素之一。
  2.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你认为学校影响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的问题回答上,选择“过多”注重理论知识,没有联系实际”的占被试大学生总数的29.7%,选择“软件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需求”的占27.3%,选择“没有很好整合教育资源,造成浪费”的占25.1%,选择“学校不注重教育理念创新”的占17.9%。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部分高校教育体制与大学生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招生管理体制中一直沿用单一的“分数制”,这种传统的单一分数制,导致学生重视学习知识,忽视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进而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眼高手低,实际工作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3.地矿类大学生在择业观上存在偏差,直接影响就业效果
  本次调查中,在“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什么”的问题回答上,选择“沟通协调能力”的最多,占被试大学生总数的 34.2%;其次是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占28.5%;再次是选择“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的占15.9%;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占10.3%;选择“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占被试大学生总数的7.7%;其他选项占3.4%。这与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欠缺最多的能力是“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创新不足,欠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悖,这也说明当前仍有很多地矿类大学生对自我认知不足。同时还有部分地矿类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的知识很少能直接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因而忽视大学期间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你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了解多少”的问题回答上,被试大学生中有46.7%的人选择了“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很有前途”,但是仍有28.6%的学生选择“没有前途” “无所谓”,体现了他们对所学专业、对未来就业存在一种迷茫的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
  三、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1.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建设构想
  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是构建与地矿类专业教育有机融结合、与创新型人才相匹配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因此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建设,为拓宽地矿类大学生就业出口、增强社会适应性,编写最系统、最前沿的创新创业的方法、技巧等创新创业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考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独立性又要考虑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和联系,遵循“以课程为核心、专题讲座为辅助、形势任务课为拓展、网络学堂为补充”的原则,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打破传统课堂填鸭式认知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景式、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感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通过体验式的小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在创业中的重要性,通过课下在线视频或微课学习,课上分享、互动交流、讨论完善,激发学生创业灵感。同时还可以尝试为学生们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提升平台,并根据学生兴趣和意愿组建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班。定期举办各类创业讲座,内容可以涵盖创业经历、创业想法、盈利模式、经营管理、财务、税务、法律等。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为老师、同学获取相关信息,增进相互沟通、交流提供便捷的网络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方式改革,除了安排校内教师进行专门讲授和辅导之外,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产业实践经验的校外企业家、银行家、风险投资家等来校兼职授课,成为创业辅导团队成员,并从授课方式、训练方式和考试方式三大环节入手,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2.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方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别于专业课教育和基础课教育,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地位相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设计能有效补充第一课堂实践不足。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在借鉴第一课堂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按照人才培养规律,本着“重在兴趣,重在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設计并构建了“全程化、分层次、多模块”的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训练体系。“全程化”是指在学院统一领导下,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训练工作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分层次”是指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年级特点和个人特点,将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训练分为“基础性训练” “综合性训练”和“创新性训练”三个从普及到强化逐步提高的层次;“多模块”是指将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训练分为专业讲座、专业(社会)调查、技能训练、顶岗训练、学科竞赛、创新性实验计划、参与教师科研等多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训练模块。各训练模块以实践操作为主,以必要的理论培训为辅。以笔者所在的二级学院为例,仅本学期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已开展三十余个项目,累计八百余个训练学时。其中包括以“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新技术”和“巷道锚杆支护理论与设计”以及“急倾斜煤层群开采岩层运动规律研究”为代表的专业讲座;包括以“基于大功率瞬变电磁仪的地质构造探测技术”和“沿空巷道预裂切顶卸压相似材料模拟研究”为代表的技能训练;包括以矿山安全模型设计大赛”和“矿山充填实践利用竞赛”为代表的学科竞赛。在对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在校大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提炼出最能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后,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再根据地矿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在指标方面,按照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的要求将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及其子指标分类如下:目标层为一级指标,即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准则层为二级指标,分别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其他能力,二级指标下设指标层。评价体系的构建为进一步提升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措施提供了现实依据,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文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曹扬,邹云龙.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辨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2).
  [4]马晓芳.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模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本文以S高校离退休教师为研究對象,从日常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文化娱乐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四个层面阐述该群体社区养老需求并分析其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高校离退休教师;社区养老 
期刊
摘 要:立案登记制的实施以来,各地法院立案数量突增。“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为网上立案提供契机,以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司法需求。然而由于先前立案审查制的限制和技术落后,各地网上立案试点效果并不明显,困境重重。本文以实践中网上立案出现的问题为分析点,指出在完善网上立案立法的基础上,妥善解决虚假立案,构建完善的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立网上立案与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对接机制,以期能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适用的网
期刊
摘 要:马克思的对象化思想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之中。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批判和扬弃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对象化思想,论述了客观事物对象性的普遍性、人是对象性存在物、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对象化是受动与能动的统一、人的对象性是一个历史生成过程等五个方面的丰富内涵。马克思的对象化思想在人自身的内在能力、外在的物质世界、人的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对当今人的发展问题有重
期刊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中国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困难重重,其中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关键。通过借助双因素理论的分析框架,提出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如下:完善保健因素,稳定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加强激励因素,提升行政管理人员水平。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分析目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对策如下: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依托互联网,发挥“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规划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特性,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提升,才能应对新媒体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思政课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策略提升教学能力,如建立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增加思政课教师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等。  关键词:新媒体;
期刊
摘 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最终夺取革命和战争的胜利。而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等重要的品质成为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对中国革命传统道德的内涵与形成做了理论梳理,对西柏坡精神展开重点解读,这对于弘扬革命道德传统、培育民族精神,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革命传统道德;西柏坡精神;艰苦奋斗 
期刊
五常市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坚持稳中求进,坚持质量效益并重,坚持实施“四区联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全国绿色食品产业桥头堡、哈长城市群次中心、长白山旅游产业带新节点、和谐宜居宜业
期刊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的本质要求,是立校之本,更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来推动高校的学风建设,构建其长效机制,已紧迫地摆在各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具体对策如下:一是互联网+高校;二是互联网+教师、学生和家长。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期刊
摘 要:学习性投入状况是大学生学习中的核心问题。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程度、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等方面分析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对策如下:正确认识学习性投入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教育;建立四年一贯导师制,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学习支持体系和支持型校园环境。  关键词:学习性投入;地方院校;师生互动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