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教学反思的浅层化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之所以相长,关键在于教学后能及时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一种思维活动,是每一位教师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思之则活,思活别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思进可成,深层反思应从结构、內容、途径等方面入手,记下疏漏之处。纠正前课之差,弥补行为之洞,用于下课之中。
  关键词:课后反思 学生实际 思维发展 效果提高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现有的教学经验而不对其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龄越长,所谓的教学经验越丰富,但他的每一节课就是某一模式的机械重复,会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这样的教学经验就会成为阻碍教师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重视深层的教学反思,否则就不可能跟上教育的发展,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一、教学反思存在的通病
  
  (一)随自己的主观意识评说
  (二)借助新课改的光环笼统
  (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无改进措施
  (五)无病呻吟
  (六)用放大镜看亮点
  (七)面面俱到
  (八)表达不准确
  (九)只顾自己不顾学生
  (十)仅仅落于书面
  (十一)没有价值观的培养
  
  二、什么是具有深层意义的反思
  
  (一)回头看看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实际操作接触点(是否授之易于接受)
  针对自己课上对学生的效果检测,哪些地方设计的高于学生的实际,不符合学生实际。因为自己没有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让学生迷惘;因自己没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导致问题设计高于学生的知识储备。造成学生难于理解;因自己对教学方法设计的单纯而使学生枯燥无味;因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不透而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因自己的视野不开阔而导致学生走了很多弯路。这些问的反思理解是教师本人的素质问题。
  
  (二)细细品位学生的做人与师榜效应策应点(是否授之做人之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点和精神内核。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人自身的完善、追求和谐的人生观,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的魅力主要是靠人格来获得威信,教师的一节课表现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内容,教师举手投足之间传达的都是如何做人的信息,音容笑貌之中透出的都是可资借鉴的榜样,发型服饰的款式里折射的都是尚美鉴美的不同追求,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显示的都是情趣涵养的高下之别。正如著名学者肖川教授在他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中所说:“美育,从教师的仪容开始;德育,从教师的言行开始。”
  这一部分是指教师的做人指导和榜样的反思。对于这部分的反思更不能忽视,每一节课都要有适当的德育教育。哪怕是只言片语。教师的课上的一举一动都是学问,都是学生效仿的元素,因而教师要细细回顾这节课自己的是否有无意识的不妥之处:比如一个动作、某一句不合适的话、一个不好的习惯表示等,更要注意时刻宣传正确的言论、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思想、助人为乐的精神;更不要把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带到课堂上:把自己的消极情绪让学生来分担。
  
  (三)深入回味教师的设计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点(是否授之以渔)
  教师在自己深入研究和精心设计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要忽视教给学生方法去处理和解决问题,这是学生最需要的,不要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虎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都不能少;重点是学生讨论是否有所收获,回答问题是否有自己的观点。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转”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呢?
  以下这位老师的反思是个很不错的例子,有理论作指导,也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课例反思。
  [案例]“比的应用”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比的应用”教学活动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蜜水,邀请听课老师品尝蜜水、相互品尝自己配制的蜜水。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没有做,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以动促思,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活”起来。本环节我努力营造尊师爱生、研究与探索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渴望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给学生充足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配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实现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新理念。
  
  三、怎样作好课后反思
  
  (一)反思结构,比较实用的易行的教学课后反思是由三部分组成:事、议、改进,其实就是一个简单实用的议论文,即:课堂事例——理性思考——应用教学行为。一般来说,首先叙述具体的教学活动(应简略些),接着分析在这一活动中自己的成败得失之处,最后针对成败得失,结合新课程、新理念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最后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中重要的是理性思考和应用教学实践。这是作好教学反思的最有价值的原因所在。
  
  (二)反思内容:
  1 得意之笔
  如:顺利圆满完成预期效果;自己处理教材的高明之处;习题设计典型之笔;情景问题共鸣之时;板书策划得当之高;和学生沟通融洽之好等,不要面面俱到,应把最成功的与众不同的得意之笔重点记录下来。
  2 漏洞之处
  这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一定要高度重视“显形”的不足之处,一定要分析准确,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并进行深度分析。如:为什么课堂氛围不活跃;为什么学生没有情趣参与你的课堂;某一知识没有处理好,是自己的教材没有研究好还是自己没有考虑学生的教授能力;为什么自己设计的小组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自己的设计的问题学生不能回答上来;本来自己为学生设计的小活动,为什么学生不能按要求去完成等等。必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先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再从学生的方面分析,要善于否定自己,只有否定自我,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创造一个崭新的自我。
  3 课堂偶得
  记录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灵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非预先设计的);学生积极表现出现的创新的思想、好的做法、好思路、经典的语言;默契的师生问答、学生的争议,评议探究等等。主要记录课堂教学随机出现的教师和学生的灵感、激情,精彩的镜头等等。
  4 修改设计
  把以上的反思静心记录下来,充实到下一节课中,把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些修改,把自己的最新启示、教学新招融入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一节课。长期坚持便会达到教学相长的预期目标。
  
  (三)反思途径
  课后反思一般有以下途径:
  1 课后自己静心思考这节课的得失。
  2 找学生座谈,征求学生的意见。
  3 从和同科的教师交流中得到启示。
  4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学习(博客、讲座、论坛等)。
  5 反思后整改的实施过程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至关重要的过程,如果流于形式,那教学反思就如同一纸空文。
  总而言之,写教学反思,要记住八字及时、精要、升华、持久。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其他文献
初二是物理学科学习的起始点,也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加以重视。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教师作为实施者,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社会的需要。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
期刊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如何发挥政治教师的自身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盲目性?笔者运用辨证的观点去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关系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学生很有抱负,希望一鸣惊人,却忽略了积少才能成多的道理,而不愿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想活动总是交织着相关的情感,情感是人行为的内部动因之一。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素来与死记硬背相连,与枯燥乏味挂勾,虽然近年来教材做了很大的改革,但多数学生还是不太愿意接纳它,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设法把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情感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是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对学生来说,情感伴随着学习
期刊
中学教学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考虑怎样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即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要教导学生学会如何思维,如何提高创造力。理解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也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物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培养理解能力,另一个是在具体的应用中提高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写作例证,阐明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的思维定向方法,进而从列举生活实例、借鉴文体和激情激趣等方面阐述如何使作者的创作意识由潜意识向显意识飞跃,从而迸发出创作灵感,实现课堂作文快速完成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作文 思维定向 唤起灵感    作文的写作,学生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等基本条件外,确定思维定向(指向性)和唤起写作灵感是课堂作文指导的中心环节。如果说思维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这样必然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和死记硬背的工具。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因此,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在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广泛,但有些人对此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表现如下:    一、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教
期刊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初高中教学的脱节问题。这是由于现行的教学计划(在时间上的安排)使初中生物知识与高中生物知识脱节,初中生物知识在初二已经讲授结束,时间跨度大,更因为中考升学不考生物,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造成了学生很难将初中的生物知识衔接到高中知识中来,那么,应如何搭建初高中生物教学的金桥,使高中生物教学在尽可能恰到好处的铺垫下取得预期的效果呢?    一、对初高中生物知识体
期刊
搞好词汇复习是决胜高考的突破口,因为词汇量直接影响各种题型的答题质量,现在的新教材更加大了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但是对于说汉语的学生来说,词汇一向是令他们在学习中十分头痛的问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方法不当,单纯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单词,今天背熟了明天又忘了,然后再去背。这样学习很累,又难以扩大词汇量,学习效果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英语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
期刊
众所周知,语言技能的形成离不开词汇的积累与运用,词汇量的大小,往往被认为是语言学习者功底是否深厚的标志,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在的词汇教学却存在一定的误区。以下针对词汇教学中的问题谈一下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与认识:    一、在现实词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少教师每授新课,必然将课本后所附的生词表打开,集中教授生词,引读——讲解——记忆——听写,学生经过被动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里的读即为朗读。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获得语言技能主要靠语言实践,不能只依赖理论知识。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经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培养学生语感的最重要途径莫过于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朗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是提高学生认识和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