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1987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床护比不达标,临床护士人力不足,招聘护士流动性大,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缓慢,管理方式简单落后与合理配置的矛盾。分析其原因:包括卫生体制改革的影响,护理需求增加,护理人员职业待遇低,队伍不稳定。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按职称上岗的护理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合同制护士的薪酬待遇,保证临床护理人员合理配置;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istence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blems in the hospital bed / nurse ratio: standard, clinical nurse manpower shortage, recruitment of nurses fluidity big, the whole diathesis of the nursing staff improve slowly, contradictory management mode is simple and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the backward. Analysis of its causes: the impact of including the reform of health system, nursing demand increases, occupation treatment nursing staff is low, the instability of the team.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mproving th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according to the title of posts; to im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olistic nursing care; nursing; improving the contract system nurse salary treatment, ensure the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staff;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Keywords: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nursingb
  在医院,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群体。护士的专业水平、素质、工作态度决定着护理质量,而护理质量在总体医疗服务质量中举足轻重。合理配置护士为护士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保证护士工资、福利、培训、职业防护等各方面的利益,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加强护士执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医院中合同制护士日益增多。随之出现: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工作不到位,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偏低、缺乏职业价值感与成就感等问题。我院作为一个“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此类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现报告如下。
  1存在问题
  1.1床护比不达标,临床护士人力不足:按二甲复审的要求及国家规定二级以上医院的床护比应达到1:0.4,我院在岗护理人员总数210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临床一线人员204人(包括手术室、急诊科及供应室),病房护理人员总数166人。病房实际开放床位710张,床护比为1:0.234。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具体问题,临床一线护士人力明显不足;一是招聘护士的突然辞职造成科室人员的紧张,因为招聘新护士及对其培训都需要过程;二是科室年轻护理人员相对较多,休产假、年假、病假造成人员紧张。
  1.2临床一线正式护士短缺,招聘护士流动性大,护理队伍不稳定:据统计共有护士210名。其中正式护士86人,在临床一线的正式护士仅80名,而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由于医院工作的需要和部分护士对护理工作缺乏热情及偏见等,一些正式护士相继离开临床一线护理岗位,仅2014年1年临床一线正式护士就少了6名,其中4名调离临床一线护理岗位,2名退休。而2014年全年医院只为临床一线补充了2名正式护士。
  全院有招聘护士118名,占临床护理人员总数67.8%。可见招聘护士已成为医院护理队伍不可忽视的一大部分,但是因工资待遇或编制等各种原因,近年来招聘护士流动性很大。据统计2012年共有10名招聘护士、2013年共有4名招聘护士、2014年共有6名招聘护士因多种原因相继辞职。正式护士的逐年减少和招聘护士的频繁换岗直接影响临床护理质量。
  1.3护士学历结构改善但素质提升缓慢: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92.4%,虽说学历高了,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缓慢。特别是招聘护士,85%都具有大专学历,但是理论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较差。护士习惯以医嘱为工作依据满足于基础护理技术的执行,工作状态较为被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护士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和评估思维方式,仍然没有很好的建立。
  1.4管理方式简单落后与合理配置的矛盾:管理方式的简单具体体现在,医院临床科室的护理管理模式多采用功能制护理加健康教育;排班方式则为“正常班大小夜班制”;有职称但非层级管理和护士梯队等等。分段排班的方法已经沿用了几十年,人力安排没有从患者需要出发。中级职称护士分布不合理,主管护师主要分布在门诊、行政以及其他非护理一线科室,占主管护师的48%,病房中主管护师仅有19名,占主管护师的52%;高学历、高年资的、高职称护士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些护士骨干也在不断的走向远离患者的岗位,而非在照顾患者的最前线岗位,造成了宝贵的护理人力资源浪费,给护理队伍带来了管理的负面影响。   2建议与对策
  为了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能力,激发护士的潜能和创造力全面履行护理工作职责的目的,建议如下:
  2.1医院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合同制护士的薪酬待遇:尽管招聘护士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护理部的努力和争取下,近年来待遇有所改善,招聘护士的流动性较前2年有所好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力度不大,和一些大医院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同工不同酬仍是导致护士对医院缺乏主人翁精神,对本专业缺乏敬业精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提高薪酬待遇,以待遇和制度留人,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从业技能,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2建立合同制护士身份转换机制,稳定护士队伍:合同制护士是指不占医院正式编制,但是与医院签订劳动合同的护士;应逐步建立起规范性的激励体制和转编制度,降低同一医院对不同护士区别对待的差距。发挥她们的工作积极性解决她们在医院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职业发展通道受阻的问题。制定转换过程的具体要求、程序,对于工作表现好的合同制护士进行考核。同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同等的外派进修学习、竞争护理管理领导职务的机会,以便更好的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最终提高对医院的归属感和对本职业的忠诚感度。
  2.3按规定配置护士,均衡有效的使用护士:在护理人员安排时要“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以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连续的服务为宗旨,体现为以患者最需要的护理内容为护士的工作内容,护士配置是否合理,关系到医疗工作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患者安全[1]。足均衡量的配置是有效的保证每个病区、每个岗位、每个班次的护理质量的前题,目前尤其要重视的是夜班、中午、节假日人力的足量均衡的和足够的技术力量。建议在急诊患者、危重患者较多的病区,不够排夜班双班起码要建立二线班,过渡到人手充足,实行夜班双班制。同时改革传统排班模式,必要时实现夜班双人班制和加强高峰时间段护士人力,确保充足的夜班人力和技术力量,有效的保障患者安全。
  2.4护理管理者要以“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待护士,真诚地面对每一位护士:按护理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业务能力等因素合理搭配排班,有利于互帮、互学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尊重年资高的护士,利用她们的工作经验做好年轻护士的传、帮、带工作。爱护年轻护士,特别在她们生活上、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帮助她们度过难关。这样充分发挥了每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加强,其结果也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合理科学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才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充分挖掘护士的潜能,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住院患者满意率[2]。
  参考文献:
  1、冯灵等,四川省综合医院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3、(1)、63-66。
  2、王玲莉,江苏省29所医院护理人员情况调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11、(1)、59-6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安慰剂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72例(72.0%)显效,26例(2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比与分析二次剖宫产术中采取腹壁横切口和纵切口的利弊,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并分析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妇80例,分别分为对照组(横切口)与观察组(纵切口),观察两组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与总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也明显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的临床分娩方式。结果: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新生儿体重均低于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后再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而定,除满足医学指征外,有剖宫产史的产妇不宜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对策。方法:通过对本院发生的130例护理不良事件从分类、原因、职称、年限、时间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前3位是:给药错误、跌倒、输液外渗;发生原因第一位是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低年资、低职称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例高;中午、中班、夜班时段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高共56.9%。结论:强化制度及流程的落实,加强高危时段的监控,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吗啡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新的应用组合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子宫切除术病人分成三组:A组、术中硬膜外单纯推注吗啡2mg,B组、硬膜外推注吗啡2mg,术毕接静脉镇痛泵,C组、硬膜外推注生理盐水,术毕接静脉镇痛泵,比较三组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B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术中硬膜外推注吗啡能使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满意,静脉镇痛泵的使用能使术后镇痛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剖宫产术产妇的不良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干预的体会。方法:将年轻剖宫产产妇分成两组,分析其心理特点,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变化和对分娩的影响。结果:两组在SAS、VAS、SSD、术后镇痛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①观察组:产妇入院后,护士先了解产妇的孕史、病情,个人和家庭的一般情况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颅脑超声在脑室周围回声增强对提示脑白质软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经颅脑超声诊断脑室周围回声增强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脑室周围强回声情况进行分级,判断所有患儿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脑室周围回声强度分为:I度56例,II度21例,III度9例;并进行临床治疗,经颅脑超声监测脑室周围增强回声区域,在7天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趣味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趣味锻炼,比较两组患儿锻炼的依从性及肿胀消退程度。结论:观察组患儿锻炼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手指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趣味锻炼有利于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锻炼的依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9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性分为三组,即A组、B组、C组,每组30例患者,A组患者全身应用甲氨蝶呤治疗,B组患者接受刮宫术治疗,C组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局部应用甲氨蝶呤与刮宫术。了解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方面
期刊
摘要:目的:为全面了解大塘镇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情,如实反映该镇儿童预防接种率水平。方法:按照2013年《国家免疫规划督导评估方案》要求,在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对自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塘镇儿童建卡率、建证率低于95%,漏卡率较高达4.43%,除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外,多种疫苗的接种率低于90%。结论:大塘镇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率水平较低,工作严重滞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免疫规划各项工作有待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