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两三岁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发展迅速,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鼓励尝试,为幼儿实现“我自己来”创造条件;支持探索,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尊重差异,悦纳幼儿的个性成长;积极等待,合理期待并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能全面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认知发展,帮助其建立积极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尊重与自我满足。本研究梳理形成了《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内容及指导建议》,并在游戏性、生活性、开放性原则的指导下,阐述了构建托幼儿童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托幼儿童;激励;自我服务;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园区自2001年8月开园以来,一直接收2~3周岁的托小班幼儿。新生适应期后,孩子们的情绪趋于稳定,但是在吃饭、喝水、午睡、入厕时,他们常常在等待着别人的“帮助”,被动地张嘴吃饭,被动地等着盖被子,被动地等着提裤子;晨间来园时,经常看到被大人用小推车推着来的孩子;晨间检查时,有的家长甚至抱着孩子蹲下来接受检查;楼梯上,常常有家长欢快地抱着孩子从一楼走到三楼……
孩子们为什么总是“被”服务呢?家庭结构凸显孩子的“中心”地位:近年来,幼儿父母本身为独生子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80后父母忙于工作往往不倾力于独立带孩子,长辈们承担起孩子的“事实”教养责任。过度照顾强化孩子的“被动”意识:很多年轻父母给孩子报名读托班时,常常流露这样的想法:老人太宠孩子了,怕这样下去会越来越难管。观念落后“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自己吃会弄得一塌糊涂,收拾起来要半天,还不如我喂”“喝水用奶瓶有什么不好,大口的杯子拿不稳会把水洒得到处都是”……包办代替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养者觉得孩子自己动手的成本太高,不值得。
“被”服务的孩子们快乐吗?两三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发展迅速,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喜欢反复摆弄一样玩具或重复进行一种游戏,同时他们也容易跌倒,用杯喝水会倒翻,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如果这时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和支持,那么他们将开始建立自我肯定的情感,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激励性环境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生活、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尊重与自我满足,实现自我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托幼儿童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的积极意义
本文中描述的“环境”具有广泛意义:是同伴小环境和幼儿园大环境的结合;是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的结合;是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结合;是家、园环境的结合。本研究所指的“激励性环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鼓励尝试、支持探索、尊重差异、积极等待。
具备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是“幼儿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杜博斯在其《人类的适应》中提出,健康是发挥功能的一种动态能力。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鼓励尝试,为幼儿实现“我自己来”创造条件;支持探索,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尊重差异,悦纳幼儿的个性成长;积极等待,合理期待并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构建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能全面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认知发展,帮助其建立积极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三、托幼儿童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操作设计
本研究依据托、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特点,调整保教模式,开放自我服务平台,梳理形成了《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内容及指导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
《建议》涵盖“香香地吃”“甜甜地睡”“大胆表达”“自信地走”“勇敢游戏”“主动清洁”“保护自己”七项培养目标,分别从对应环节、方法设计、教师指导重点和家长指导建议上对各项目标进行了具体阐述。例如,小班“香香地吃”中的“上午点心”环节,如表1所示。
《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内容及指导建议》的梳理产生为构建托幼儿童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提供了操作基础,明晰了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具体目标,对教师指导和家园合作提出了实用性建议。
四、构建托幼儿童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的原则
(一)游戏性原则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的学习方式。构建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的首要原则就是游戏性。将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目标隐含在有趣好玩的游戏中,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收获成长。
(二)生活性原则
自我服务内容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优化一日活动安排,挖掘和开放自我服务平台,游戏生活化,目标生活化。
(三)开放性原则
本研究所指的广义环境是开放的,不仅仅包括开阔的场地、充裕的材料、多样的玩法,更体现了尊重差异、积极等待的组织原则。
五、构建托幼儿童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的实施策略
(一)积极评价·一日贯穿:生活环节中激励环境的创设
1.巧设趣味载体
(1)师幼共建班级特色窗口: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对《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内容及指导建议》进行个性化地安排和实施。创设在活动室门口的点“赞”栏,既图文并茂地呈现现阶段班级自我服务的培养重点,又为每一位小朋友提供了直观易操作的评价平台。“我自己走”“我自己吃”“我自己搬椅子”……孩子们每天都可以用涂涂画画贴贴的方式为自己的进步点“赞”。
(2)引导幼儿尝试自我管理:漱口是餐后清洁内容之一,以往老师多采用口头的方式提醒幼儿,现在盥洗室外创设了各式“我漱口了”标牌栏,幼儿漱口后在属于自己的标牌处套上彩圈、插上彩管,有效提醒并激发了幼儿自我管理的潜能。“同桌自己选”信息栏的应用也大大激发了幼儿按时来园、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积极性,来园的小朋友可以优先选择坐哪一桌,和谁坐。 2.建立值日制度
值日生办法鼓励幼儿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学习为同伴服务的方法。如点心时间,饼干、牛奶、吸管、盘子,值日生该先分什么再分什么,怎么分更合理。值日生标志的选择、值日生轮动办法、值日生工作内容、值日生奖励措施等,班级在实施值日生办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其制度。值日生办法还积极地延伸到家庭中,幼儿在为家人服务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体验快乐。
3.提供适当材料
(1)保育工作退一步。因为园区里都是低龄幼儿,厨房在准备食物时会进行更加精细的加工,因此食物基本上都是剥皮去壳了再进班级。本研究覆盖了教师、保育员、食堂等各岗位,我们提倡把机会留给孩子,让幼儿有自主处理食物的机会,如剥鹌鹑蛋、剥虾、剥猕猴桃等,孩子们干得认认真真、不亦乐乎。
(2)新鲜体验多一些。每月一次的自助餐深受孩子的欢迎。在“喜欢的多吃点、不喜欢的少吃点、没吃过的尝一尝”的倡议下,孩子们自主选择食物,自主盛装食物,自在地分享谁的食物吃得最干净。
(3)实用做法来分享。午睡前,小朋友把脱下的外衣裤放在小椅子上是很常规的整理方法。有的班级在创设特色区域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午睡前把平时用于游戏的站立式衣架拿进午睡室,小朋友就可以用衣架把脱下的衣服挂起来。新颖的整理方法,既整洁又让幼儿悬挂衣服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快乐畅游·自然习得:游戏活动中激励环境的创设
1.构建立体传播媒介
以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为主题的自制图画书展评,生动地呈现了来自家庭的实用育儿经验;精心选材、编排的木偶剧表演形象演绎了吃饭、刷牙等贴近幼儿需要的自我服务方法;选择相关主题的系列绘本制作成故事墙,使幼儿在观察和模仿中提升认知,积累方法。
2.深挖游戏潜在价值
(1)支持幼儿进行尝试。策划“洗手帕”活动时,特别推敲了晾晒环节,收集多种晾晒工具供幼儿选择和使用。有的幼儿选用普通衣架挂手帕,有的用一个夹子夹住手帕,还有的用两个夹子分别夹住手帕两侧,使其得以充分晾晒。各种晾晒方法为同伴间的学习提供了机会。基于幼儿高涨的热情,各班又组织了清洗桌面玩具、清洗皮球等活动,幼儿尝试借助板刷、牙刷等工具来清洁的方法。(2)开放自主游戏空间。从环境特点和幼儿兴趣出发,打破固有的区块场地限制,变小区块为大空间。设计形成“QQ帐篷”“野趣娃娃家”“滴滴叭叭城”“纸箱天地”“野战神兵”五大户外游戏项目。每个区域旁配备设计合理、利于幼儿操作的玩具整理架。孩子们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小纸箱放进大纸箱可以更节省空间、用小拖车集中收集小型玩具更快捷等很多好方法。
(3)共享优质特色游戏。“自我服务体验街”融合了各班的特色亮点活动。“快乐小小鱼”:以钓鱼、烤鱼、晒鱼干等情境游戏为主线,在饶有兴趣的游戏过程中促进幼儿手部控制和抓握力的发展,促进双手协调,锻炼小肌肉力量;“绳子大玩家”:构建立体环境,孩子们可以充满创意和美感地玩绳,在穿、绕、打结的过程中,提高手眼协调及手指配合的灵敏度;“生活小当家”:以全新角度满足孩子与生活中“亲密伙伴”的互动,袜子对对碰、袜子卷一卷、晾晒衣服等,新颖好玩的游戏点燃了孩子的活动热情,激励他们投入其中积极探索。
3.营造积极氛围
开学初,由全园幼儿笑脸照片组成的“微笑墙”在经历各项主题活动后升级为“我自己……”成长墙。孩子们把近期在家学会的自我服务本领,通过照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分享了同伴的收获;园区专用活动室“香香屋”收集了大量的厨房用具,为孩子们开展丰富的劳动体验提供了支持;各班的自我服务特色区域依班级孩子的兴趣个性而开展;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会有一个班级的小朋友为全园歌唱,孩子们体会“我放声歌唱”的快乐情绪。
(三)沟通合作·携手共育:家园互动式激励环境的创设
1.专项活动统一理念
邀请祖辈家长参加的家长会通过丰富的视频和照片资料,向家长传递“孩子具有无限潜能”的重要信息;父母及祖辈家长助教活动,家长在走进幼儿园、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客观了解幼儿在园生活;每天来园离园时段的“家长护学岗”,志愿者家长们的职责之一就是鼓励小朋友自己拿玩具,自己走着上幼儿园,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全园每一位家长的认识;开放日亲子游戏、节前给家长的一封信,为家庭中开展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具体建议。
2.特色专栏传递信息
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现状的家长调查问卷”中,很多家长提出了希望和幼儿园实施同步教育的想法。因此各班以《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内容及指导建议》为基础,安排自己班的阶段培养重点,通过家园栏中的“我自己”版块向家长介绍近期培养内容、班级实施办法、家庭指导建议。考虑到家园栏的局限性,每次更新时,老师还会将专栏内容共享在QQ群或微信群里,务实的举措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回应。
3.点滴细节悉心培育
激励性环境是逐渐培育形成的。园区家长们基本上已达成了鼓励孩子自己走、自己背小书包,自己做力所能及事的共识。以前在晨间检查高峰时,秩序不够好,在策划推出“晨检彩虹线”之后,家长们能主动引导幼儿站在等待线后排队,有序接受晨检。家长们的榜样示范、耐心指导和肯定表扬带给孩子极为重要的积极回应。
六、推进后续实践研究的思考
(一)更系统地构建共育氛围
抓住新生家长学校的契机,积极普及理念,用直观的活动影像呈现研究价值,思考并设计利于家庭操作的、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游戏和指导办法。
(二)更创新地设计游戏环境
在园区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实践和推敲修改,已形成若干个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比较成熟的游戏,将继续开拓思路,策划更多样的游戏内容和形式。
(三)更广泛地拓展研究范围
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托小班幼儿展开,事实上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应是系统且持续地进行。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将对中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进行思考和实践。P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8(5)
[4][美]克瑞克维斯基著.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M].李季湄,方钧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张澜.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郑红兰,陈睿.简述心理理论与情绪智力的关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关键词] 托幼儿童;激励;自我服务;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园区自2001年8月开园以来,一直接收2~3周岁的托小班幼儿。新生适应期后,孩子们的情绪趋于稳定,但是在吃饭、喝水、午睡、入厕时,他们常常在等待着别人的“帮助”,被动地张嘴吃饭,被动地等着盖被子,被动地等着提裤子;晨间来园时,经常看到被大人用小推车推着来的孩子;晨间检查时,有的家长甚至抱着孩子蹲下来接受检查;楼梯上,常常有家长欢快地抱着孩子从一楼走到三楼……
孩子们为什么总是“被”服务呢?家庭结构凸显孩子的“中心”地位:近年来,幼儿父母本身为独生子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80后父母忙于工作往往不倾力于独立带孩子,长辈们承担起孩子的“事实”教养责任。过度照顾强化孩子的“被动”意识:很多年轻父母给孩子报名读托班时,常常流露这样的想法:老人太宠孩子了,怕这样下去会越来越难管。观念落后“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自己吃会弄得一塌糊涂,收拾起来要半天,还不如我喂”“喝水用奶瓶有什么不好,大口的杯子拿不稳会把水洒得到处都是”……包办代替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养者觉得孩子自己动手的成本太高,不值得。
“被”服务的孩子们快乐吗?两三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发展迅速,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喜欢反复摆弄一样玩具或重复进行一种游戏,同时他们也容易跌倒,用杯喝水会倒翻,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如果这时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和支持,那么他们将开始建立自我肯定的情感,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激励性环境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生活、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尊重与自我满足,实现自我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托幼儿童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的积极意义
本文中描述的“环境”具有广泛意义:是同伴小环境和幼儿园大环境的结合;是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的结合;是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结合;是家、园环境的结合。本研究所指的“激励性环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鼓励尝试、支持探索、尊重差异、积极等待。
具备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是“幼儿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杜博斯在其《人类的适应》中提出,健康是发挥功能的一种动态能力。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鼓励尝试,为幼儿实现“我自己来”创造条件;支持探索,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尊重差异,悦纳幼儿的个性成长;积极等待,合理期待并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构建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能全面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认知发展,帮助其建立积极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三、托幼儿童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操作设计
本研究依据托、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特点,调整保教模式,开放自我服务平台,梳理形成了《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内容及指导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
《建议》涵盖“香香地吃”“甜甜地睡”“大胆表达”“自信地走”“勇敢游戏”“主动清洁”“保护自己”七项培养目标,分别从对应环节、方法设计、教师指导重点和家长指导建议上对各项目标进行了具体阐述。例如,小班“香香地吃”中的“上午点心”环节,如表1所示。
《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内容及指导建议》的梳理产生为构建托幼儿童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提供了操作基础,明晰了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具体目标,对教师指导和家园合作提出了实用性建议。
四、构建托幼儿童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的原则
(一)游戏性原则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的学习方式。构建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的首要原则就是游戏性。将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目标隐含在有趣好玩的游戏中,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收获成长。
(二)生活性原则
自我服务内容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优化一日活动安排,挖掘和开放自我服务平台,游戏生活化,目标生活化。
(三)开放性原则
本研究所指的广义环境是开放的,不仅仅包括开阔的场地、充裕的材料、多样的玩法,更体现了尊重差异、积极等待的组织原则。
五、构建托幼儿童激励性自我服务环境的实施策略
(一)积极评价·一日贯穿:生活环节中激励环境的创设
1.巧设趣味载体
(1)师幼共建班级特色窗口: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对《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内容及指导建议》进行个性化地安排和实施。创设在活动室门口的点“赞”栏,既图文并茂地呈现现阶段班级自我服务的培养重点,又为每一位小朋友提供了直观易操作的评价平台。“我自己走”“我自己吃”“我自己搬椅子”……孩子们每天都可以用涂涂画画贴贴的方式为自己的进步点“赞”。
(2)引导幼儿尝试自我管理:漱口是餐后清洁内容之一,以往老师多采用口头的方式提醒幼儿,现在盥洗室外创设了各式“我漱口了”标牌栏,幼儿漱口后在属于自己的标牌处套上彩圈、插上彩管,有效提醒并激发了幼儿自我管理的潜能。“同桌自己选”信息栏的应用也大大激发了幼儿按时来园、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积极性,来园的小朋友可以优先选择坐哪一桌,和谁坐。 2.建立值日制度
值日生办法鼓励幼儿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学习为同伴服务的方法。如点心时间,饼干、牛奶、吸管、盘子,值日生该先分什么再分什么,怎么分更合理。值日生标志的选择、值日生轮动办法、值日生工作内容、值日生奖励措施等,班级在实施值日生办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其制度。值日生办法还积极地延伸到家庭中,幼儿在为家人服务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体验快乐。
3.提供适当材料
(1)保育工作退一步。因为园区里都是低龄幼儿,厨房在准备食物时会进行更加精细的加工,因此食物基本上都是剥皮去壳了再进班级。本研究覆盖了教师、保育员、食堂等各岗位,我们提倡把机会留给孩子,让幼儿有自主处理食物的机会,如剥鹌鹑蛋、剥虾、剥猕猴桃等,孩子们干得认认真真、不亦乐乎。
(2)新鲜体验多一些。每月一次的自助餐深受孩子的欢迎。在“喜欢的多吃点、不喜欢的少吃点、没吃过的尝一尝”的倡议下,孩子们自主选择食物,自主盛装食物,自在地分享谁的食物吃得最干净。
(3)实用做法来分享。午睡前,小朋友把脱下的外衣裤放在小椅子上是很常规的整理方法。有的班级在创设特色区域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午睡前把平时用于游戏的站立式衣架拿进午睡室,小朋友就可以用衣架把脱下的衣服挂起来。新颖的整理方法,既整洁又让幼儿悬挂衣服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快乐畅游·自然习得:游戏活动中激励环境的创设
1.构建立体传播媒介
以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为主题的自制图画书展评,生动地呈现了来自家庭的实用育儿经验;精心选材、编排的木偶剧表演形象演绎了吃饭、刷牙等贴近幼儿需要的自我服务方法;选择相关主题的系列绘本制作成故事墙,使幼儿在观察和模仿中提升认知,积累方法。
2.深挖游戏潜在价值
(1)支持幼儿进行尝试。策划“洗手帕”活动时,特别推敲了晾晒环节,收集多种晾晒工具供幼儿选择和使用。有的幼儿选用普通衣架挂手帕,有的用一个夹子夹住手帕,还有的用两个夹子分别夹住手帕两侧,使其得以充分晾晒。各种晾晒方法为同伴间的学习提供了机会。基于幼儿高涨的热情,各班又组织了清洗桌面玩具、清洗皮球等活动,幼儿尝试借助板刷、牙刷等工具来清洁的方法。(2)开放自主游戏空间。从环境特点和幼儿兴趣出发,打破固有的区块场地限制,变小区块为大空间。设计形成“QQ帐篷”“野趣娃娃家”“滴滴叭叭城”“纸箱天地”“野战神兵”五大户外游戏项目。每个区域旁配备设计合理、利于幼儿操作的玩具整理架。孩子们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小纸箱放进大纸箱可以更节省空间、用小拖车集中收集小型玩具更快捷等很多好方法。
(3)共享优质特色游戏。“自我服务体验街”融合了各班的特色亮点活动。“快乐小小鱼”:以钓鱼、烤鱼、晒鱼干等情境游戏为主线,在饶有兴趣的游戏过程中促进幼儿手部控制和抓握力的发展,促进双手协调,锻炼小肌肉力量;“绳子大玩家”:构建立体环境,孩子们可以充满创意和美感地玩绳,在穿、绕、打结的过程中,提高手眼协调及手指配合的灵敏度;“生活小当家”:以全新角度满足孩子与生活中“亲密伙伴”的互动,袜子对对碰、袜子卷一卷、晾晒衣服等,新颖好玩的游戏点燃了孩子的活动热情,激励他们投入其中积极探索。
3.营造积极氛围
开学初,由全园幼儿笑脸照片组成的“微笑墙”在经历各项主题活动后升级为“我自己……”成长墙。孩子们把近期在家学会的自我服务本领,通过照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分享了同伴的收获;园区专用活动室“香香屋”收集了大量的厨房用具,为孩子们开展丰富的劳动体验提供了支持;各班的自我服务特色区域依班级孩子的兴趣个性而开展;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会有一个班级的小朋友为全园歌唱,孩子们体会“我放声歌唱”的快乐情绪。
(三)沟通合作·携手共育:家园互动式激励环境的创设
1.专项活动统一理念
邀请祖辈家长参加的家长会通过丰富的视频和照片资料,向家长传递“孩子具有无限潜能”的重要信息;父母及祖辈家长助教活动,家长在走进幼儿园、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客观了解幼儿在园生活;每天来园离园时段的“家长护学岗”,志愿者家长们的职责之一就是鼓励小朋友自己拿玩具,自己走着上幼儿园,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全园每一位家长的认识;开放日亲子游戏、节前给家长的一封信,为家庭中开展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具体建议。
2.特色专栏传递信息
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现状的家长调查问卷”中,很多家长提出了希望和幼儿园实施同步教育的想法。因此各班以《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内容及指导建议》为基础,安排自己班的阶段培养重点,通过家园栏中的“我自己”版块向家长介绍近期培养内容、班级实施办法、家庭指导建议。考虑到家园栏的局限性,每次更新时,老师还会将专栏内容共享在QQ群或微信群里,务实的举措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回应。
3.点滴细节悉心培育
激励性环境是逐渐培育形成的。园区家长们基本上已达成了鼓励孩子自己走、自己背小书包,自己做力所能及事的共识。以前在晨间检查高峰时,秩序不够好,在策划推出“晨检彩虹线”之后,家长们能主动引导幼儿站在等待线后排队,有序接受晨检。家长们的榜样示范、耐心指导和肯定表扬带给孩子极为重要的积极回应。
六、推进后续实践研究的思考
(一)更系统地构建共育氛围
抓住新生家长学校的契机,积极普及理念,用直观的活动影像呈现研究价值,思考并设计利于家庭操作的、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游戏和指导办法。
(二)更创新地设计游戏环境
在园区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实践和推敲修改,已形成若干个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比较成熟的游戏,将继续开拓思路,策划更多样的游戏内容和形式。
(三)更广泛地拓展研究范围
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托小班幼儿展开,事实上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应是系统且持续地进行。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将对中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进行思考和实践。P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8(5)
[4][美]克瑞克维斯基著.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M].李季湄,方钧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张澜.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郑红兰,陈睿.简述心理理论与情绪智力的关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