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咖啡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晨晖,女,1981年出生,山西人,现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喜欢文学创作。
  
  周末的午后,我又是独自一人。正值秋日时节,凉凉的空气弥漫在这繁华都市的每一个角落。在我的眼中,灰色的风衣,彩色的毛衫,缤纷的广告牌,这一切都应逃不过秋的惆怅吧。
  穿过一条又一条的巷子,听着高跟鞋点在地面上清脆的响声,凝望着天上似有似无的浅浅的云,心中隐隐有点伤感。缓缓低下头,不经意地发现街角处有一座小的咖啡馆,从落地的玻璃窗子可以看到里面简单却别致的摆设。袅袅的音乐声从里面飘出来,涩涩地如咖啡的味道,是一首有名的萨克斯曲《回家》。那曲子应该是为我而奏的吧,若不是为什么偏偏又那样撩人,原本孤寂的心竟也渐渐升起了一丝想家的情愫。粗略算了算,才发觉原来自己离家已经有半年了,家中的母亲你还好吗?
  对于我这样一个小白领来说,咖啡馆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在外几年的漂泊生活早已让我习惯了在这样一个角落里小心翼翼地整理自己的种种心情。我走进那间小咖啡馆,选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阳光穿过窗子洒在粉红色的真丝窗帘上,桌子上便有了一圈又一圈暖暖的红晕。粉红色的空气中,我注意到身后的秋千上有一个穿红衣的女孩,整个的小店就只有我们两位客人。我要了一杯爱尔兰咖啡,因为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故事,具体的细节早已记不清了,大概说这种咖啡是要和着眼泪喝才更有味道。伴着悠扬的乐曲和些许的不解,将杯子送到嘴边轻轻抿了一小口,香醇中带着一点点苦涩,就像我此刻想家的心情。
  一阵清脆的铃声从身后传来,我回过头去,见那红衣女孩正满脸欣喜地从背包中掏着什么东西。她略显生疏地按着一个蓝色呼机上的按钮,小声地喃喃着屏幕上的内容:“亲爱的女儿,知道你刚买了呼机,妈妈给你打第一个。爱你的妈妈。”听着女孩的细语,我的心中不禁微微一热,多细心的妈妈啊!回过头来,我猜想那女孩此刻也许在笑,笑得很甜,很幸福,或是在哭,那也一定会哭得很甜,很幸福吧。
  记得小的时候老人们常说,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母亲在爱中孕育着一个小小的生命,这是她和她所爱的人共同心血的结晶。在女儿离开母体降生的那一刻,母亲的心中便充满了美丽的向往,默默地问自己要将心爱的女儿培养成什么样子的呢?她会有怎样的生活,谈一场怎样的恋爱呢?自己那些没有完成的心愿,没有实现的梦想女儿会替自己一一实现吗?我想我的母亲也一定是这样的吧。
  母亲是一个很感性的女人,感性得有些自闭。一段失败的婚姻将她对生活的信仰击得粉碎,而我也早已很懂事地习惯了没有父亲的事实。除了伤心和疲惫,我就是母亲惟一拥有的。母女二人就这样相互依偎着,战战兢兢地生活,没有别人的关注,也很少看别人怎样生活。上大学时我第一次离开了母亲独自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固执地拒绝了母亲送我的要求,口口声声说自己会照顾好自己。在站台上强忍着泪水告别了相依为命18年的母亲,终于还是在列车开动时让泪水决堤而下。因为我清楚地明白,我的离开意味着自己的独立,意味着母亲从此之后没有了我的陪伴,意味着她要独自承受更多的东西。
  一封封温馨的家书,一根跨越两座城市的电话线,一点一点地流淌着、承载着女儿对于母亲的眷恋和母亲对惟一女儿的思念。再后来,毕业,工作,有了男朋友,有了自己向往的生活。但是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越长越大,离母亲却是越来越远了呢?多么想再钻到母亲的被窝里与她畅谈心事,多么想再为母亲染一次头发,儿时那种久违的感觉真好。
  母亲看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走向属于我的生活,她是那样欣慰。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母亲此时却试着悄悄地从我的生命中退出。母亲不要她对于生活的悲观影响到自己的女儿,她正在拼命地把我推出生活的阴影,推向另外一个全新的幸福的世界。作为女儿,我爱母亲,爱她给我的一切,幸福的,不幸的。
  后来我给母亲买了一个手机,天天给她发上一条短信。有小笑话,逗她开心,有母女之间的悄悄话。因为我知道我还是我,还是母亲的那个女儿,母亲做她认为对的,我只做我认为对的。
  一天我给母亲发了一个消息:“妈妈,拉登现在就在我的家里,他带了5个保镖,2支枪,1枚小炸弹,没有人能救我。”想趁着“9·11”的恐怖气氛,给母亲送去一个小小的微笑。谁知只过了5分钟,就接到了男朋友的电话,说母亲刚刚打电话告诉他我有危险,让他立刻来看我,并且说自己会马上坐火车赶来。我一时被弄得哭笑不得,然而转念一想,自己着实是跟母亲开了一个大玩笑。母亲怎么会知道拉登是什么人物?她关心的只是自己女儿的安全。要不然她怎么连想都不想这会是女儿的一个玩笑,怎么会连给我打一个电话确认一下的时间都不愿意耽搁的就要赶来呢?我知道,我一刻也没有从她的生命中消失过,母亲所尝试的退出只是一种更加深沉的爱。
  我的短信还是像鸽子一样不断飞向母亲,但是我不敢再拿自己开玩笑。可以感觉得到,母亲一点一点地发生了变化。从电话中我知道她开始穿有明快颜色的衣服了,参加了社区举行的中老年的文艺活动,还担任了一些晚会的主持人。我原本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母亲的生活变了,变得有了生气,这一次是女儿亲眼看到了母亲的成长。
  “嘟嘟……”,手机的铃声唤回了我的思绪,是来自母亲的一条短信。“我要把一切的喜月(悦)变成奶油,所有嘱咐(祝福)揉成巧克力,永远快乐做成蛋高(糕)……砸向你!然后说声:‘心爱的女儿,妈妈永远爱你!’”。
  不知不觉中,眼眶热热的,大股的湿湿的东西涌了出来,滚到了手中的咖啡杯里。这时我终于明白了,爱尔兰咖啡为什么要和着眼泪喝才会更有味道……
其他文献
One 吴虹飞印象记    很多年前,在文学教授的“现代诗与人生”的课上,一个眉目清秀的女孩子把海子的诗抄在黑板上,然后弹着吉他把它们唱下来。她一直低着头,声音细细的,听得不大清楚,曲调却是优美且忧伤。  两年后,1999年冬天,京城却凭空多了一个来路不明的女主唱,带着她那凌厉凶猛的乐队周旋于地下酒吧之间。盘旋的音乐如教堂尖耸的屋顶,突兀地起飞以及降落。没有几个人记得她是好几年前的那个在工科学校里
期刊
李云雷,男,1976年生,在山东冠县一个村庄长大,18岁以前几乎没有离开过那里;考上大学后一直在北京读书,在国际关系学院日语专业毕业后,在北大中文系当代文学念书到现在,先是读硕士,现在读博士,不过水平有限,觉得很不配博士的头衔。从7岁上学后一直在学校里做学生,现在即将而立,也还是做学生,个人经历既简单,有时感到很单调,但有时也能感觉到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我出生时我二爷已经七十岁了,他死时我才
期刊
对话时间:2003年11月1日晚  对话地点:北京大学校内咖啡馆  参加人员:《海峡》大校园月刊——吴晨骏北京大学――胡少卿、李云雷、石一枫、刘丽朵  对话整理:刘丽朵    吴晨骏:今天的对话,主要由你们说一些自己的创作观点,以及跟北大、校园有关的一些话题。北大有哪些写东西的人?包括老一辈的和新的。  石一枫:太多了。鲁迅、胡适、沈从文,都跟北大有关系。北大中文系出的人就不少,再加上80年代北大
期刊
刘立杆,男,生于1967年,诗人,作家。现居南京。    诗歌与年代并非全然无关。然而,就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远景,或许可以武断地说,自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运动以后,中国诗歌已经不可能再发生狂飙突进式的革命,而仅仅是一种有序的、合乎逻辑的推衍或因循——但在某种意义上,90年代以后的相对沉寂,恰恰说明了当代诗歌终于真正回到了个人和诗歌内部。上述大而化之的描述无疑是草率的;或许我仅仅想说,诗歌中的“代”(
期刊
玉生,男,1980年12月生于江西上饶,现在就读江西某师范大学,个人创办“野草诗歌网”,民刊《野草》,作品散见《海峡》、《诗选刊》、《星星》等。    没有一个文学刊物能像《海峡》这样推介“80后”的了。  对于“80后”而言,这是一次集体的命名,许多新鲜的面孔不断地浮出水面,给人无比的欣悦。以往经验告诉我们,新的写作群体的出现必将影响整个时代的文学。《海峡》作为一份在当下青少年当中最有影响力的读
期刊
亚亚,原名张月媛,女,1978年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现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曾独立创作出版《阅读忧伤的城市——关于几米》等书稿,亦有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新生活》等刊物。    小寒是第一次离得这样近地看凤娘。  凤娘连年的病和云卿散漫使钱的手段把孟家偌大的家业败光了。丫鬟仆人走的走卖的卖,今天连凤娘的陪嫁翠桐也被人牙子领走了,于是服侍凤娘吃药的活计,也落在了原
期刊
暧米,女,十八岁。喜欢阅读,写作,行走。把文字当作吃饭一样的事,日日看,常常写。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一年级。    有时候我以为我能找到准确的词来形容青春,后来发现这个愿望是远远不能达成的。在那些时候,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在我们相爱的时候,在我们喧闹的时候,在我们孤独的时候,都可能是一次又一次的青春,一次又一次的泪水。  我站在那里,和很多人在一起,那是九月最后的一天,天气晴朗,云团柔软如同女孩
期刊
林长生,海峡文艺出版社《海峡》特邀编辑。    “谢谢。”  “不用谢,钱来就行。”  有了20年历史的双月刊《海峡》改版成年轻的《海峡》大校园月刊,我有了机会回到我很想回来却又不大敢回的漳州。虽然,母亲永远不嫌弃丑儿,我自己在乎啊,我怕见证年轻的乡愁,面对我的久违的漳州师院和还不陌生的师友。  当我搭摩托车到市政府门口,改变主意叫司机顺便带我到记者楼,把谈定的价钱给他后,我们有了开头的对话。  
期刊
矶钓的乐趣在于你永远要思索水下面看不贝的世界里饵和鱼的关系。  首先说明诱饵不会白打,一定会吸引鱼进食。因为我们投下的诱饵相比起鱼在海面辛苦寻觅之食物,无疑是送到嘴边的珍馐百味,张开口就是了。问题是我们不是喂鱼而是钓鱼。怎样才能将钓饵送到鱼的嘴边,吸引鱼张口咬有钩的饵呢?  钓组可分为两大部份:水面以上看得见的是一部份,看不见的是另一部份。浮波是中介部份,将两者分开。  当我们用固定钓组和半游动钓
期刊
阿波钓法中丹锥的主要功能是将钓组悬浮于钓者预设的钓棚,以及稳定地循着潮流走势搜索标点,也就是一般说的乘流性。  阿波丹锥讲究的是除了实用上的坚固耐用外,在性能上严格来说只有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其它一般所说的灵敏、敏感、残余浮力等,都是使用者可现场调校的次要问题。没有了良好的稳定性,调整得再准确的浮标,也会在垂钓中因易摇晃拨水而发生“扰流乱舵”的作用,让钓组流向偏差、流速不稳定等影响钓果的问题发生。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