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对教学方向的引领,对教学管理的把握,走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研、分析的能力和由此表现出来的热情、态度等,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走上校长领导岗位后,我把抓好教学作为重要的工作,注重抓好教学管理的“四化”。
一、制度管理系统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管理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度管理可使教学秩序井然,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我校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四项制度”,即领导巡课制度、领导随堂听课制度、领导听课评价制度、领导挂学科制度。拿巡课制度来说,为了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校领导每周必须不定时巡课两次以上,主要查看教师是否准时到班,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遵守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秩序是否良好等情况。对教师个别存在的问题课后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教师会上进行反馈,要求教师积极整改。此外,我校还建立了严格的考评机制。对于教师的教学成绩、课堂管理、专业成长、道德操守、师生关系等都进行量化考核,学科组与年级组每月对上课的教师逐一量化打分,各项成绩一学期一总结,作为对每位教师的考评结果。考评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各种奖励等挂钩。奖励真正向一线教师倾斜、向优秀教师倾斜,让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
二、过程管理精细化
没有实践,工作就没有主动权。要想当好校长,就必须亲临教学的前沿阵地,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深入学生中了解学情和存在的问题。
亲自上课。尽管有时行政工作事务繁忙,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率先垂范,带头教课,并将课教好。一方面通过教学,摸索教学规律,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把握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验证学校制定的有关教学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为教师们做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表率。
深入课堂听、评课。我把听课和分析课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坚持走入课堂,深入师生。在工作中,不是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去听课,也不把听课定位在教给教师一些方法、技巧和提一些建议上,而是重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科研课题,深入探讨和研究。对迫切希望得到指导的教师,我的任务是帮他们“登高”;对盼望展示自己才华的教师,我的任务是给他们“搭台”;对害怕听课的教师,我的任务是为他们“加油”。我这样做,是让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迅速成长的突破口。
勤于动笔。总结教学经验,使点滴的经验变为系统的经验、盲目的东西变为自觉的东西,使经验上升为理论,把个人的成绩汇入学校集体中。这一点,我努力使自己起到带头作用,对从教学第一线得来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动脑动手,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文章。这样既有利于给教师做实践与理论的指导,给教师以示范和力量,又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把自己锻炼成为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教师培训人文化
以课题研究为龙头,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语文教研组就学科段之间贯通问题、师生共读问题等,进行了专题性的研讨。数学教研组就课堂探究性专题进行课例观摩、专题学习。教师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我把教研活动当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并提出了“专业成长需努力,进步大小由自己”的口号,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鼓励大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带上发现的眼睛、敏锐思考的头脑;在集体研讨中,带上聆听的耳朵、勤于表达的嘴巴。力求在每一次的活动过程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顿悟。与此同时,力求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将所研究的问题梳理提升为今后可以应用的成果。
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渠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提出“抓好课堂就是抓住教学质量的命脉”,号召全体教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学校期期上年级段研讨课,年年进行校优质课大赛。对教师经常要上的各类课型,到底应该把握哪些要点,各年级段应该关注什么,在研讨课方案中,我们都有明确的规定:年级段研讨课人人参与,各备课组教师所申报课型力求不重复,在经历集体研讨—上课—议课—个人反思之后,执教教师要有针对这一课型的总结,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上课要点,在学科组推广。我们期待这种总结在经历检验、修正之后,能够成为真正有学科指导意义的、可以推广的探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四、家校携手目标化
确定目标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根据各年级段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在各年级主任和教师的大力配合下,从一年级的以幼小衔接及早期阅读指导为主题的《心怀梦想,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远航》,到六年级的《家校携手,共铸孩子们成长之路》,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家长需求,老师们都能设身处地,尽心准备沟通内容,使得我们每召开一次家长会,都朝着我们预期的目标(家校携手)贴近。我们还期望在家长委员会建立完善之后,采取更灵活的工作方法,使家校沟通朝着灵便、快捷、有效的方向发展。
一、制度管理系统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管理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度管理可使教学秩序井然,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我校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四项制度”,即领导巡课制度、领导随堂听课制度、领导听课评价制度、领导挂学科制度。拿巡课制度来说,为了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校领导每周必须不定时巡课两次以上,主要查看教师是否准时到班,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遵守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秩序是否良好等情况。对教师个别存在的问题课后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教师会上进行反馈,要求教师积极整改。此外,我校还建立了严格的考评机制。对于教师的教学成绩、课堂管理、专业成长、道德操守、师生关系等都进行量化考核,学科组与年级组每月对上课的教师逐一量化打分,各项成绩一学期一总结,作为对每位教师的考评结果。考评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各种奖励等挂钩。奖励真正向一线教师倾斜、向优秀教师倾斜,让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
二、过程管理精细化
没有实践,工作就没有主动权。要想当好校长,就必须亲临教学的前沿阵地,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深入学生中了解学情和存在的问题。
亲自上课。尽管有时行政工作事务繁忙,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率先垂范,带头教课,并将课教好。一方面通过教学,摸索教学规律,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把握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验证学校制定的有关教学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为教师们做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表率。
深入课堂听、评课。我把听课和分析课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坚持走入课堂,深入师生。在工作中,不是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去听课,也不把听课定位在教给教师一些方法、技巧和提一些建议上,而是重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科研课题,深入探讨和研究。对迫切希望得到指导的教师,我的任务是帮他们“登高”;对盼望展示自己才华的教师,我的任务是给他们“搭台”;对害怕听课的教师,我的任务是为他们“加油”。我这样做,是让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迅速成长的突破口。
勤于动笔。总结教学经验,使点滴的经验变为系统的经验、盲目的东西变为自觉的东西,使经验上升为理论,把个人的成绩汇入学校集体中。这一点,我努力使自己起到带头作用,对从教学第一线得来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动脑动手,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文章。这样既有利于给教师做实践与理论的指导,给教师以示范和力量,又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把自己锻炼成为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教师培训人文化
以课题研究为龙头,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语文教研组就学科段之间贯通问题、师生共读问题等,进行了专题性的研讨。数学教研组就课堂探究性专题进行课例观摩、专题学习。教师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我把教研活动当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并提出了“专业成长需努力,进步大小由自己”的口号,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鼓励大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带上发现的眼睛、敏锐思考的头脑;在集体研讨中,带上聆听的耳朵、勤于表达的嘴巴。力求在每一次的活动过程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顿悟。与此同时,力求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将所研究的问题梳理提升为今后可以应用的成果。
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渠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提出“抓好课堂就是抓住教学质量的命脉”,号召全体教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学校期期上年级段研讨课,年年进行校优质课大赛。对教师经常要上的各类课型,到底应该把握哪些要点,各年级段应该关注什么,在研讨课方案中,我们都有明确的规定:年级段研讨课人人参与,各备课组教师所申报课型力求不重复,在经历集体研讨—上课—议课—个人反思之后,执教教师要有针对这一课型的总结,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上课要点,在学科组推广。我们期待这种总结在经历检验、修正之后,能够成为真正有学科指导意义的、可以推广的探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四、家校携手目标化
确定目标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根据各年级段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在各年级主任和教师的大力配合下,从一年级的以幼小衔接及早期阅读指导为主题的《心怀梦想,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远航》,到六年级的《家校携手,共铸孩子们成长之路》,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家长需求,老师们都能设身处地,尽心准备沟通内容,使得我们每召开一次家长会,都朝着我们预期的目标(家校携手)贴近。我们还期望在家长委员会建立完善之后,采取更灵活的工作方法,使家校沟通朝着灵便、快捷、有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