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八大作品中的“忘形得意”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八大的作品,笔势朴茂雄强,造型极为夸张。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忘形得意”,不是“形”无关紧要,而是指出“神”的重要性,是怕偏执于写形而妨碍神的传达。强调“得意”,“形”之目的为传神。
  [关键词] “无形” “有形” 意在笔先 抽象符号
  
  求神、讲气韵,但什么是神、气韵?那是形外之意,象外之象,那微妙之感,似与不似、不即不离,是需要修养而认知的,否则,无法通过“笔外之意”,是无以“和”的。创作时要“得意”,欣赏时也要“得意”。观赏要有最佳的视觉效果。形准,指的不是与客观外在一样,而神一定是准确的,即与心像相和。然而,通过追求形的细腻这一方式来传神,是没有尽头的,算是一个笨办法,是不可取的。于是,另一种方式即:形简神丰,这是最好的选择,也应该是中国画中“忘形”思想的正确实践方针。“言简”与“意赅”是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在这严要求、高标准下,笔笔传神是必然的。因为“造型”的无限性,于是在“无形”与“有形”之间,寻找出路,成为必然,于是简化、象征、抽象、变形、符号产生出来。
  
  一、“无形”、“有形”
  
  
  画意的从“无”到“有”,是成竹在胸,“意在笔先”;这是笔墨的一大关键,熟、准、简等问题都与之关系甚密,是书画理论中重要的创作观念和方法,前人多有论述。
  胸中无“意”,怎能进行艺术创作?“意在笔先”,对于八大山人而言尤其重要,因为他的画是抒情的,那“意”是沛然自胸中涌出的。八大画水仙与兰花,用笔最富动态之势,婉转反侧,但又很宁静,而不躁。这是颇值得研究的审美现象,如《书画册之五》、《玉兰》等诸作。在静中求动,在静中造势,笔墨勃然奔放,欣欣向荣,这“意”肯定是酝酿已久了的。“意”是统领全局的,下笔之前,它几乎已经决定了成败。
  八大《荷花》一作,他对着瓶花,应该是写生,但他的思绪已进入莲叶田田的世界中去了,所以,笔下的形象才有如此之大意象空间;构图极具艺术性,虚实对比强烈,左上密而不乱,右下疏而不空,而偏中右的一叶,则为连接之关捩。
  在八大的心中有神自在,所以,落笔意到神来,进而透过外在的种种形式而洞见真实。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艺术的妙域独开,与理想境界不期而遇,傅山所谓的“天”,即是说明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
  
  三、抽象符号
  
  
  作品讲求空灵之意,宛如符号的必然性,艺术的抽象性也是必然。抽象这一艺术形式,说起来并不新鲜,它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在这里不用多叙说。如果表现过于具象,读者就无象可“抽”、无味可嚼,没有了可见的“象”作为原料和依据,读者就没有了再创作的线索和基础。——读者不能“再抽象”、再创作的东西,就如同不能再利用的垃圾。八大的通篇构图与局部造形,也采用几何形状如方、圆、三角等,但那只是构图的需要,对比、呼应、调整、齐协、拢络,共同营造视觉的大效果:形象的“简”与气息上的“净”、“静”。至于他画鹰,眼成方形,也不是有意的夸张或者变形,只是为了与眼珠的圆形相对比,产生锐利凶猛之感,这是造形规律,无所谓他取法自哪里或者有什么“主义”。中国画的抽象符号,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这是“艺术的真实”。
  《藤月》的一作,视角独特,藤在上面占据大部分面积,下面是月亮,只是一小块,读之,思绪随即高扬而有飘空之感;至于那“月亮”,则采用中国传统的“计白当黑”法,只是其边缘以线勾出,外面则渲染均匀,这一来,使人又觉得那空白处不是“月亮”,而是墙上开出的一个月亮门,藤正从墙头上面垂下来。该作也像大多作品一样,八大没有题画之名,只有“传綮”一款,这无疑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抽象”的权利。八大题材平常,却精神崇高;八大造形奇绝,但气韵生动;八大笔墨简练,但意蕴丰赡。八大来自于传统的带有抽象与象征意味的笔墨符号与画语形式,看似清浅稚纯,却无法模仿与逾越,正所以如此,是内中有大意、真象,那是他整个的生命情态、人文关怀和审美信念。
  中国画的“意”,建立在自然的“真”的基础之上,既而脱离之而走向精神的“真”。艺术之“真”,不是停留在眼前的“景物”,而是最终会合脑际的“意象”,从形而下走入形而上,才符合艺术的目的,才符合最初的造形的缘由——“象”——“意”中的存在。“大象无形”,能在纸上被局限住的东西,不是“象”。 追求“象外”之“意”的审美旨趣,画象中的“微妙”之理,决非画象本身所直接表现,而是寓于象中,又超于象中,是“象外”之意。若要领悟“象外”之意,必须不“拘以物体”,要“离形超象”,这即八大在作品中表现的“得意忘象”之义。
  
  参考文献:
  [1]八大山人全集.
  [2]庄子集解
其他文献
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金华山万松岗,有一座集地方民族特色、石刻艺术、历史事实为一体的墓,该墓的墓表上刻着“百战之功光祖国,千秋不朽伴名山。”“古剑藏山龙化去,长松映月鹤归来。”这就是被石屏袁嘉谷称为:“文而能武,国而忘家,纵横扫荡于数千里之邻省。功赫赫,名巍巍,仍不失儒生面目”的杨益谦先生墓。墓的中碑上刻着“陆军中将楚大理师管区司令杨竹君墓,”为民国时期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和云南名士李根源题。  据史
漫长的土司制度已成为历史,但它在梁河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随着时代风雨的洗刷,这印迹将会慢慢消失,也许再过若干年,便会消失殆尽,后来者犹如听古了。然而,南甸宣抚司署这座土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爱国人士运用广播武器宣传抗战、促进民族觉醒、进行国际交流、推动抗日救国的特殊历史阶段。1940年8月1日正式播音的昆明广播
对眉县42个猕猴桃园土壤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13.98 mg/kg,23.8%的果园达到15 g/kg;碱解氮134.80 mg/kg,含量充足的果园占30.95%,过剩的占14.29%,约55%缺氮;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产生形成了卷帙浩繁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本文阐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构成,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存和开发利
以赤峰特选甜椒为对照(CK),研究低温弱光胁迫下不同砧木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光合速率及光化学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后,供试砧木幼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低于CK,根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棉花根部土壤中分离得到细菌菌株1520株。通过室内平板多次筛选获得25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拮抗抗作用的细菌菌株。25个拮抗细菌温室盆栽防治黄萎病的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新教材的采用,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可通过合理制订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
通过对比英汉思维形态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从句子层面分析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句子写作的负面影响,进而探讨英语写作句子教学中排除思维方式消极干扰的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