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药品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在药品微生物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将互联网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科学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贯彻了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以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分析翻转课堂在药品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 药品微生物教学 运用分析
  【课题项目】项目来源:广州市教育局课题,项目名称:《微生物检验》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70-02
  前言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研究的教学模式。在药品生物教学中,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改革,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其中,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学习能力,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在课堂上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探讨,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权。
  一、科学运用资源服务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为推进药品微生物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确保学生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应将综合性设计实验置于学期后期,并设置适宜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实体课堂及网络教学平台获取药品微生物理论知识,并通过观看相应教学视频,明确开展微生物学实验的操作要求及规范,为顺利开展实验教学奠定基础。另外,在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提前两周将实验课堂发布到各班级网上学习平台,学生在知晓实验课题后,可以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定题目。教师在了解学生选定的题目后,可将选材相同的学生分为人数为四到五人的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要依据选题利用互联网或到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文献,拟制具体的实验方案,并通过网上交流平台发送给任课教师,由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核,并针对实验方案提出指导意见及改进方案。
  二、科学规划课中讨论环节,优化实验教学环节
  在药品微生物教学中,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环节,并从以下环节科学规划实验教学。其一,将实验方案阐述清楚,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职能。教师可以通过制作适宜的课件,让学生通过在网络学习平台观看相应教学视频,了解具体的实验方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方案,并逐步调整和优化实验环节。其二,完善实验项目的实施环节,其中涵盖了实验准备环节、实验实施环节、实验总结环节以及数据记录。一般而言,实验过程以两周为宜,以保障当出现意外状况时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开展再次实验。微生物实验具有特殊性、周期长、连续性的特点,故而学生需科学规划实验环节,并合理利用课外时间。为了解學生的实验进度,教师可以利用掌上校园了解小组成员在实验开展环节的进度,以便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助及建议。另外,若实验教学中涉及到新的操作方式及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作成直观形象的教学视频,并将其上传网上学习平台,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三、合理调整实验评价体系,对实验考核方式进行创新
  小组成绩及小组个人成绩是构成个人总成绩关键环节,教师依据学习小组在自主合作环节的表现评定小组成绩,其中涵盖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实施质量等;通过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实验实施环节的表现、实验报告完成质量等要素,评定学习小组内个人成绩。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中的优缺点,并为教师优化教师方式提供指导。在开展小组互评时,小组成员要依据各个成员在实验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其他成员适宜的评价。教师要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规范,若发现学生存在不规范等问题,须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总结
  在药品微生物教学中,科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以增强。在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不仅能运用于药品微生物教学。为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需科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师资力量不完善的问题,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晶.翻转课堂在高职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5).
  作者简介:
  何慧贞,广东惠东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教育专业,本科;生物化学讲师;主要从事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刘苑静,毕业于广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物讲师;主要从事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学习历史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让学生了解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热情,使得学生能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创新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些许教学建议,希望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課改 高中 历史 教学策略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受教材和学校场地的限制,学生往往是通过书本来获得知识和生活经验,这严重影响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地理第二课堂,提高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第二课堂 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65-01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进行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同时推动了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甚至是医学英语教学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针对翻转课堂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讨论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有效提高翻转课堂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医学英语 教学  【课题来源】内蒙古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开始呈现出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而BIM技术是提升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技术与客观要求,这一变化对传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研究中,致力于探讨如何将BIM技术引入到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并利用该技术在推动该课程内容进行创新的同时提升学生利用BIM技术的能力,实现基于该技术完成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及优化完善知识体系优化的目的。
期刊
【摘要】活动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等。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内涵与作用,然后,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活动课 知识运用  【课题项目】泉州市教育“领航团队”专项课题——《中小学语数学科活动课程中知识应用的研究》,编号:QLHKT-014
期刊
【摘要】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第一课,如果按照常规方法上,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记住知识点而已。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为以后学习各种元素化合物知识埋下厌恶情绪。于是,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小组讨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演示实验等环节。这样学生便按照这个设计进入金属世界、探究金属钠、探究金属铝、对比分析钠镁铝铁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探究新奇事物的思维。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信心,激发好奇心,增强实验动手能力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改革与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封闭、僵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阻碍了大学生健康思想和良好政治素养的形成。而随着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民主性作用逐渐凸显,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形成,突破固有思政教学模式瓶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了高等教育思政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关键词】大学生 思政教育 民主性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文就作者再读朱永新所著《新教育》一书中“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之理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和教研实际,从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教师的潜能两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唤醒师生潜能的必要性及具体做法。  【关键词】学生 教育 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59-02  几年前有幸结识新教育,曾拜读过新教育实验发起
期刊
【摘要】随着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学生写作热情被激发,学生才能更主动的展开写作学习,才能让作文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先是简单的分析了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然后提出了提升写作教学实效的兴趣教学策略,以期能够通过兴趣教学的开展,让学生更积极的进行写作,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写作热情 写作教学 兴趣教学 语文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生物学属于理科,但对于多数的学生来说,学习生物主要还是靠记忆背诵,如何让学生在理性的基础上学习生物知识,这是生物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篇文章通过尝试在生物课堂上建立模型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理性的思考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物课堂 模型方法 理性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70-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