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佳云接到女儿从新泽西打来的电话,让她处理掉房子赶紧回美国。机票返程期限快到了,不要改签,美国的机票要涨价,如果改签的话,花的钱比重新买一张往返票还要多。家里的东西什么也不要带,无非就是些锅碗瓢勺、破衣烂衫,到美国都用不着。咱美国家里什么都不缺,你要什么我开车带你去超市,什么样式的随你挑。你就孤身一人回来就行了,按现在时尚的说法,来个“裸奔”、“裸退”,就把房子卖掉就行了!
佳云现在真的是“裸奔”了,女儿早些年去了美国,在那里成了家。她和老伴重光退休后去帮女儿带孩子,三年后获得绿卡。老伴在的时候,青岛还有单位分的房子,那是回来落脚的地方,还算是有个家。如今重光去世了,家塌了一大半,自己也年近八十,这里还有“家”可回吗?想到这里,佳云不禁有些伤感。
女儿说“把房子卖掉就行了”,卖房子就那么简单?所有与产权、继承权有关的人,都得开证明,作公证。你爸去世了,有死亡证明;来时也带来你的材料,还要公证。连你爷爷、你奶奶的材料都得要。佳云对房产交易中心的人说,我丈夫七十多撒手人间,他爹、他妈少说也有九十了,早已死了好多年,上哪去弄他们的材料?这不是要我证明“我妈是我妈”吗?你猜人家怎么说:不但要证明“你妈是你妈”,还得证明“你爸不是你爸”。哪天要是有个人出来说是你爸,争房子的继承权怎么办,就得证明“你爸不是你爸”,法律有时合理未必合情,合情未必合理。
没办法,佳云只好跑到河南丈夫的老家,去证明“你爸不是你爸”。这倒不难证明:公公婆婆早些年先后去世了,村里开个证明就行了,可乡亲们个个“不依不饶”。今天你到俺家来吃饭吧,明天你到俺家来吃饭吧,连排都排不下。不去吧,人家说,你别看不起俺,俺可不图你美国的稀罕物件。电视机是海信的,电冰箱是格力的,洗衣机是小天鹅的,老三件没人要了,自行车换上农用三轮,俺就想让大嫂看看今儿个的好日子。你爸那个“发小”铁头叔更行了,非要我到他家去不可,说是欠了你爸的情,多少年想还没还上,人死了,这情更得还。公社食堂的时候,假期回家你爸去打饭,瓦罐里三勺菜粥,手里抓着一个半窝头,这是一家三口人的午饭。路上碰到你铁头叔,跟你爸说,咱俩是不是好朋友?是。咱俩是不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是。那把半个窝头给我吧!是。铁头拿过半个窝头,三口两口就吞下去了,也顾不得手黑鼻涕流。你爸到了家里,少了一个人的饭,爷爷奶奶让他吃,他什么都不吃,说是在路上吃了。自那以后,我问你爸,这辈子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爸回答就一个字:饿!
你铁头叔割了肉、杀了鸡,摆了一大桌子菜,还包了饺子。我说,兄弟呀,你这是做啥哩?咱吃得了那么些个?你铁头叔说,不光是你,还有我那老哥哥。你先別坐下,咱们到村头。说着提起个竹篮子,里面荤素菜肴各有一碟,一碗饺子,还有一瓶杜康老酒。他带我到了村头路口上,面朝东跪下。他颤抖着手,摆下菜肴、饺子。说:重光哥哥呀,今天是我请你回来吃饭。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没有你那块窝头,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今天!自那以后我一直想请你吃饭,可你在东边工作,咱俩没法见面。今天就让我还了这个愿吧!他拿起酒瓶,向黄表纸上洒了三杯酒,用打火机点着。火轰轰地烧着,烧得我身上热烘烘的。重光啊,这回你该不说“饿”了吧。我扭头看看你铁头叔那红红的脸上,两行眼泪流下来。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呀?村北那条黄河,流了千年万年。
铁头兄弟的祭品虽然有酒有菜有饺子,但缺了一样:馒头。也许他觉得馒头太普通了,上不得台面,可那是重光最喜欢吃的。这佳云最清楚。到了美国,天天洋面包,重光總觉得带着一股甜腻腻的香精味道,不如家乡的馒头好吃。收了麦子,磨了新面,用酵子发出来的馒头,带着大地的气息,带着丰收的喜悦,越嚼越甜。那甜味是咀嚼出来的,有南风吹麦子黄的大地景象,有躺在拉麦子的大车上摇摇晃晃的醉意。重光说的“饿”,大概就是说的这大馒头没有吃够。佳云这次品味出来了。铁头兄弟家七个盘子八个碗做了那么多菜,她最爱吃的还是那大馒头,又柔软又有嚼头,筋筋道道的越嚼越甜,还有一股淡淡的面肥味。吃着这大馒头,佳云仿佛不是回来开证明的,而是专门回来寻找这馒头味儿的。在美国,怎么就蒸不出这个味道?
重光走了以后,那些日子她老蒸馒头,一直蒸了三七二十一天。外孙子问:外婆你怎么老蒸馒头啊,我们都吃腻了!什么吃腻了,你天天吃洋面包就不腻?我就是要你们记住家乡馒头的味道。对外孙子话是这么说,可她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老蒸馒头,还是蒸不出家乡味儿。重光病了三年,先在家里,后来住院,美国的医院服务可周到了,但说洗澡,把人吊起来五天一洗,佳云她都做不到。吃的盒饭配餐,营养均衡,重光还是说,这辈子他印象最深的还是“饿”。每顿饭你吃不完,还“饿”什么?“饿”家乡的馒头?佳云蒸馒头。人们说,死了老伴,七七四十九天缓不过劲来,别人劝也没用。那些日子里,她不知道为什么老蒸馒头。蒸出馒头来还觉着不是那个味儿,她再蒸;还不是那个味儿,还蒸。发酵粉,泡打粉,样样不缺,可蒸出来就不出那个家乡味。
她想起初到美国时,移民不移民这问题困扰着她。不移吧,这年头人们都变着法儿往美国跑,跑去了就想怎么获得绿卡;移吧,真要离开故土了,心里飘忽忽的,从此我就没了根儿了?她和重光出去旅游,一个为旅行社开大巴的华人说:你们别来美国,人们都以为美国是天堂,美国不是天堂。在美国你吃不着北京的炸酱面,吃不着山东的大馒头。美国的鸡没鸡味儿,肉没肉味儿,人没人味儿。可不是吗,就是进中餐馆,也还是一样的番茄酱调出来的味道。美国的东西个头大,螃蟹腿有鸡腿那么粗,可不是海鲜味儿。他们刚到青岛,学生送来螃蟹,吃着那个鲜呵,连蟹壳煮了汤都是鲜的。怪不得以后朋友们见面,张口就说,到青岛你请我吃海鲜啊,海鲜就有那么鲜。
馒头也是,发酵粉、面包粉都放了,按着比例用厨房电子称称得分毫不差,可蒸出来就是没有老家的馒头味儿,倒像个土面包。后来她明白了,这得怪锅——电蒸锅。定温、定时按钮都按好了,去打扫房间,孩子们回来揭锅就吃,可怎么也蒸不出老家的馒头味儿。重光活着没有吃够大馒头,就让他“饿”着走了。想到这里,佳云眼睛湿乎乎的。 佳云决定把家里的铁锅带上。你看人家铁头媳妇就烧铁锅,揉好馒头醒着,抱来一抱芝麻秸,填到灶里,忽地一下子锅开了,两袋烟的工夫甭管了,余火把馒头蒸得圆圆的,胖胖的。听说现如今,青岛打出名牌的王哥庄大馒头,就是铁锅茅柴蒸出来的。铁锅做的饭、炒的菜就是好吃。她明白过来了,这次走得把铁锅带上,到美国用铁锅给重光蒸一锅馒头吃,也算是没白回一趟老家。
父亲母亲去世的证明开好了,铁头兄弟到乡里盖了章。佳云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青岛。
这几天佳云在家收拾东西,按着女儿说的:扔!可扔得出去吗?这些东西就是家,每一件东西都连着一段日子,扔了就把“家”给扔了!这组合柜是他们涨了工资以后,与重光一起上街买的。八十年代,学校分了房子,置上家具,总算是有了“家”,不再一只箱子走南闯北了。她往衣柜里收拾着东西,兴奋得睡不着觉,如今又扯出来全扔了?再说,扔谁要?
就是扔,我也没那个力气。给收废品的,往下扛,一层楼十块钱,三层楼就得三十块钱。衣服,扔!扔又觉得可惜。四清的时候,我们在村里访贫问苦,找了个一辈子当长工的人家。进门一看,家徒四壁,炕上一床破席子,坐个大叔叼着烟袋一声不吭。我问他,你给地主扛活,是不是吃不饱?吃不饱怎么干活啊!生硬的一句话甩过来。我又问,是不是穿不暖呀?东家一年给做两件衣裳,一件棉,一件单。又把我们噎回来了。谈不下去,赶紧走吧。可这话一直没敢说,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才敢说出来。不知这家大叔现在穿的怎么样?是不是也像铁头家过上好日子了?这些衣服有单的,有棉的,那家大叔还要不要?还有被子呢,给了那家大叔,他也不至于睡炕席了。佳云停下收拾东西的手,暗笑了一声:唉,我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你看人家铁头家,不是大红大绿的铺盖堆满炕,我睡的就是“新里新表新棉花”的被子,像是到了“朝阳沟”。
美国没有“朝阳沟”,可家里确实有“新里新表新棉花”的被子。佳云从衣柜里扯出一床棉被,那是去美国之前老家的人给寄来的,说是“饱带干粮热带衣”。你们到了美国,虽说什么也缺不着,但这是咱家乡产的,盖着暖和。那次走的时候。女儿嫌累赘不让带。可到了美国,盖的那些被子都是腈纶棉的,轻飘飘的,总觉着睡不踏实。这次她决定把这床被子带上,它还带着“家”的气息。房子卖了,没了屋顶,没了地板,中间还有一床被呢。佳云把被子用床单包了,往箱子里塞,可肥肥厚厚的新棉被把箱子撑满了还盖不上盖。放上它,随身用的东西就没法带了。她塞进去拿出来,拿出来塞进去,反复好几遍还是把被子搁到床上,权当底下是长工炕上的破炕席。
厨房的东西没有太多可以留恋的了,大都熏得黑乎乎的,几年没用,没熏黑的挂满尘土污渍。只有那口铁锅,她是要带的。这口锅是那年她与重光到明水追寻李清照的遗迹,在章丘买的。章丘是铁匠之乡,唐代以来这里的冶铁、打铁工艺就誉满全国。他们走在章丘街道上,铁匠炉红红火火,师傅一小锤,徒弟一大锤,叮叮当当火星四溅,他们又好像回到小的时候。铁匠铺前有农具,有铁锅,他们买了这口铸铁的锅。那些年人们说,铝质厨具释放铝,让人得老年痴呆;不锈钢厨具大多锰超标,也诱发多种疾病;还是铁锅好。铁锅预热慢,油不冒烟,铁锅散热慢,炒菜特别好吃,还能释放铁原子,有益身体健康。出国前,她一直用这个铁锅炒菜,放上笼屉用它蒸馒头。这次离家,什么不带,也得带上这口铁锅。一家人天天吃这口铁锅做的饭,有锅就有家,有锅就有饭吃,有锅就有亲人,有锅就有过去,有锅就有回忆。这锅无论如何不能丢。
佳云找了个纸箱把铁锅装进去。这纸箱是万圣节女儿网购发过来的——一盒美国糖果。女儿说,分给你的老同事和他们的孩子吃。这不是喜糖,权作告別。美国的女儿按着美国的风俗,万圣节准备糖果,谁家去要糖的孩子多,谁家兴旺。佳云照女儿的话做了。顺便说一声,我和老伴作为“老同事”也得了一包糖果。正如那个华人司机说的,美国的东西咱吃不惯,那糖有点酸,带有柠檬味儿。我那小孙子可吃得津津有味,连榴莲糖他都爱吃,他一吃我们都说好臭好臭。
打点好行装,佳云松了一口气。她给女儿打电话:可以在机票返程期限之内回美国,几月几日从上海出境。
从青岛坐高铁,直达上海,一路轻快、顺利。到了机场,却出了麻烦——铁锅不让带。
行李过安检时被查出:金属器物,不能带上飞机。佳云向安检人员申辩:这不是危险品、爆炸品,不过是一口铁锅,说着用马克笔在纸盒上写下“铁锅一口”。黑衣服的安检人员比铁锅还“铁”:金属器物,按规定不能带上飞机。佳云说,我离开家乡,离开故国什么都没带,就这口铁锅,一家人往时的日子,往时的记忆,就在这里边了,让我带上吧。佳云眼里泪汪汪的,说得安检女孩儿也不那么“铁”了。她不敢做主,请机组人员来决定吧。
电话打过去,一会儿机组人员来了。这可不是我们中国飞机上的空姐,长得漂漂亮亮的,说话柔声细气的,来人是一条大汉,美联航的“空哥”。我方安检女孩给他说了几句,他搬起纸盒看了看,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铁锅一口”,一口铁嘴钢牙会咬人的。佳云忙说,这“口”不是嘴,不能咬人。“空哥”指指嘴巴说,口不是嘴吗?佳云觉着一时说不清,急中生智,竟“引经据典”起来:你看过《刘三姐》吗,里头有唱词:什么有嘴不说话 ?什么无嘴叫喳喳 ?急得她竟唱起来:茶壶有嘴不说话,铜锣无嘴叫喳喳。唱得对方如坠五里云雾之中,依旧拨浪着头。佳云用手比划个圆,锅口、锣口,没有牙齿,没有利刃,不会伤人。佳云甚至用美国人听得懂的歌曲说明,“故乡的风,故乡的云,为我抚平伤痕”,它不过是家乡的一捧土,不是利器。美国“空哥”说,怎么不是利器?现在是圆的,打碎了就是尖的,是两件利器,三件利器,很多利器!“空哥”不耐烦了,抄起纸箱丢到安检查扣的物品里边,和打火机、矿泉水、充电宝为伍,然后扬长而去。
佳云再也忍不住了,两行眼泪流了下来。这眼泪在老家铁头烧纸时没有流下来,刚才和安检女孩说明时没有流下来,这回却怎么也止不住了。这点故土念想就这样被轻轻弃若废品?锅上积了多年的柴灰,记了多年的好日子,多少次团圆饭是用它做的,就这样被甩掉了?她真想跑过去抱住那纸箱不走了,但那边女儿、女婿、外孙在等着呢,不能准时到达,他们会以为出了什么事故。
佳云回头看了一眼铁锅,转身进入候机大厅……
责任编辑:王方晨
佳云现在真的是“裸奔”了,女儿早些年去了美国,在那里成了家。她和老伴重光退休后去帮女儿带孩子,三年后获得绿卡。老伴在的时候,青岛还有单位分的房子,那是回来落脚的地方,还算是有个家。如今重光去世了,家塌了一大半,自己也年近八十,这里还有“家”可回吗?想到这里,佳云不禁有些伤感。
女儿说“把房子卖掉就行了”,卖房子就那么简单?所有与产权、继承权有关的人,都得开证明,作公证。你爸去世了,有死亡证明;来时也带来你的材料,还要公证。连你爷爷、你奶奶的材料都得要。佳云对房产交易中心的人说,我丈夫七十多撒手人间,他爹、他妈少说也有九十了,早已死了好多年,上哪去弄他们的材料?这不是要我证明“我妈是我妈”吗?你猜人家怎么说:不但要证明“你妈是你妈”,还得证明“你爸不是你爸”。哪天要是有个人出来说是你爸,争房子的继承权怎么办,就得证明“你爸不是你爸”,法律有时合理未必合情,合情未必合理。
没办法,佳云只好跑到河南丈夫的老家,去证明“你爸不是你爸”。这倒不难证明:公公婆婆早些年先后去世了,村里开个证明就行了,可乡亲们个个“不依不饶”。今天你到俺家来吃饭吧,明天你到俺家来吃饭吧,连排都排不下。不去吧,人家说,你别看不起俺,俺可不图你美国的稀罕物件。电视机是海信的,电冰箱是格力的,洗衣机是小天鹅的,老三件没人要了,自行车换上农用三轮,俺就想让大嫂看看今儿个的好日子。你爸那个“发小”铁头叔更行了,非要我到他家去不可,说是欠了你爸的情,多少年想还没还上,人死了,这情更得还。公社食堂的时候,假期回家你爸去打饭,瓦罐里三勺菜粥,手里抓着一个半窝头,这是一家三口人的午饭。路上碰到你铁头叔,跟你爸说,咱俩是不是好朋友?是。咱俩是不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是。那把半个窝头给我吧!是。铁头拿过半个窝头,三口两口就吞下去了,也顾不得手黑鼻涕流。你爸到了家里,少了一个人的饭,爷爷奶奶让他吃,他什么都不吃,说是在路上吃了。自那以后,我问你爸,这辈子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爸回答就一个字:饿!
你铁头叔割了肉、杀了鸡,摆了一大桌子菜,还包了饺子。我说,兄弟呀,你这是做啥哩?咱吃得了那么些个?你铁头叔说,不光是你,还有我那老哥哥。你先別坐下,咱们到村头。说着提起个竹篮子,里面荤素菜肴各有一碟,一碗饺子,还有一瓶杜康老酒。他带我到了村头路口上,面朝东跪下。他颤抖着手,摆下菜肴、饺子。说:重光哥哥呀,今天是我请你回来吃饭。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没有你那块窝头,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今天!自那以后我一直想请你吃饭,可你在东边工作,咱俩没法见面。今天就让我还了这个愿吧!他拿起酒瓶,向黄表纸上洒了三杯酒,用打火机点着。火轰轰地烧着,烧得我身上热烘烘的。重光啊,这回你该不说“饿”了吧。我扭头看看你铁头叔那红红的脸上,两行眼泪流下来。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呀?村北那条黄河,流了千年万年。
铁头兄弟的祭品虽然有酒有菜有饺子,但缺了一样:馒头。也许他觉得馒头太普通了,上不得台面,可那是重光最喜欢吃的。这佳云最清楚。到了美国,天天洋面包,重光總觉得带着一股甜腻腻的香精味道,不如家乡的馒头好吃。收了麦子,磨了新面,用酵子发出来的馒头,带着大地的气息,带着丰收的喜悦,越嚼越甜。那甜味是咀嚼出来的,有南风吹麦子黄的大地景象,有躺在拉麦子的大车上摇摇晃晃的醉意。重光说的“饿”,大概就是说的这大馒头没有吃够。佳云这次品味出来了。铁头兄弟家七个盘子八个碗做了那么多菜,她最爱吃的还是那大馒头,又柔软又有嚼头,筋筋道道的越嚼越甜,还有一股淡淡的面肥味。吃着这大馒头,佳云仿佛不是回来开证明的,而是专门回来寻找这馒头味儿的。在美国,怎么就蒸不出这个味道?
重光走了以后,那些日子她老蒸馒头,一直蒸了三七二十一天。外孙子问:外婆你怎么老蒸馒头啊,我们都吃腻了!什么吃腻了,你天天吃洋面包就不腻?我就是要你们记住家乡馒头的味道。对外孙子话是这么说,可她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老蒸馒头,还是蒸不出家乡味儿。重光病了三年,先在家里,后来住院,美国的医院服务可周到了,但说洗澡,把人吊起来五天一洗,佳云她都做不到。吃的盒饭配餐,营养均衡,重光还是说,这辈子他印象最深的还是“饿”。每顿饭你吃不完,还“饿”什么?“饿”家乡的馒头?佳云蒸馒头。人们说,死了老伴,七七四十九天缓不过劲来,别人劝也没用。那些日子里,她不知道为什么老蒸馒头。蒸出馒头来还觉着不是那个味儿,她再蒸;还不是那个味儿,还蒸。发酵粉,泡打粉,样样不缺,可蒸出来就不出那个家乡味。
她想起初到美国时,移民不移民这问题困扰着她。不移吧,这年头人们都变着法儿往美国跑,跑去了就想怎么获得绿卡;移吧,真要离开故土了,心里飘忽忽的,从此我就没了根儿了?她和重光出去旅游,一个为旅行社开大巴的华人说:你们别来美国,人们都以为美国是天堂,美国不是天堂。在美国你吃不着北京的炸酱面,吃不着山东的大馒头。美国的鸡没鸡味儿,肉没肉味儿,人没人味儿。可不是吗,就是进中餐馆,也还是一样的番茄酱调出来的味道。美国的东西个头大,螃蟹腿有鸡腿那么粗,可不是海鲜味儿。他们刚到青岛,学生送来螃蟹,吃着那个鲜呵,连蟹壳煮了汤都是鲜的。怪不得以后朋友们见面,张口就说,到青岛你请我吃海鲜啊,海鲜就有那么鲜。
馒头也是,发酵粉、面包粉都放了,按着比例用厨房电子称称得分毫不差,可蒸出来就是没有老家的馒头味儿,倒像个土面包。后来她明白了,这得怪锅——电蒸锅。定温、定时按钮都按好了,去打扫房间,孩子们回来揭锅就吃,可怎么也蒸不出老家的馒头味儿。重光活着没有吃够大馒头,就让他“饿”着走了。想到这里,佳云眼睛湿乎乎的。 佳云决定把家里的铁锅带上。你看人家铁头媳妇就烧铁锅,揉好馒头醒着,抱来一抱芝麻秸,填到灶里,忽地一下子锅开了,两袋烟的工夫甭管了,余火把馒头蒸得圆圆的,胖胖的。听说现如今,青岛打出名牌的王哥庄大馒头,就是铁锅茅柴蒸出来的。铁锅做的饭、炒的菜就是好吃。她明白过来了,这次走得把铁锅带上,到美国用铁锅给重光蒸一锅馒头吃,也算是没白回一趟老家。
父亲母亲去世的证明开好了,铁头兄弟到乡里盖了章。佳云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青岛。
这几天佳云在家收拾东西,按着女儿说的:扔!可扔得出去吗?这些东西就是家,每一件东西都连着一段日子,扔了就把“家”给扔了!这组合柜是他们涨了工资以后,与重光一起上街买的。八十年代,学校分了房子,置上家具,总算是有了“家”,不再一只箱子走南闯北了。她往衣柜里收拾着东西,兴奋得睡不着觉,如今又扯出来全扔了?再说,扔谁要?
就是扔,我也没那个力气。给收废品的,往下扛,一层楼十块钱,三层楼就得三十块钱。衣服,扔!扔又觉得可惜。四清的时候,我们在村里访贫问苦,找了个一辈子当长工的人家。进门一看,家徒四壁,炕上一床破席子,坐个大叔叼着烟袋一声不吭。我问他,你给地主扛活,是不是吃不饱?吃不饱怎么干活啊!生硬的一句话甩过来。我又问,是不是穿不暖呀?东家一年给做两件衣裳,一件棉,一件单。又把我们噎回来了。谈不下去,赶紧走吧。可这话一直没敢说,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才敢说出来。不知这家大叔现在穿的怎么样?是不是也像铁头家过上好日子了?这些衣服有单的,有棉的,那家大叔还要不要?还有被子呢,给了那家大叔,他也不至于睡炕席了。佳云停下收拾东西的手,暗笑了一声:唉,我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你看人家铁头家,不是大红大绿的铺盖堆满炕,我睡的就是“新里新表新棉花”的被子,像是到了“朝阳沟”。
美国没有“朝阳沟”,可家里确实有“新里新表新棉花”的被子。佳云从衣柜里扯出一床棉被,那是去美国之前老家的人给寄来的,说是“饱带干粮热带衣”。你们到了美国,虽说什么也缺不着,但这是咱家乡产的,盖着暖和。那次走的时候。女儿嫌累赘不让带。可到了美国,盖的那些被子都是腈纶棉的,轻飘飘的,总觉着睡不踏实。这次她决定把这床被子带上,它还带着“家”的气息。房子卖了,没了屋顶,没了地板,中间还有一床被呢。佳云把被子用床单包了,往箱子里塞,可肥肥厚厚的新棉被把箱子撑满了还盖不上盖。放上它,随身用的东西就没法带了。她塞进去拿出来,拿出来塞进去,反复好几遍还是把被子搁到床上,权当底下是长工炕上的破炕席。
厨房的东西没有太多可以留恋的了,大都熏得黑乎乎的,几年没用,没熏黑的挂满尘土污渍。只有那口铁锅,她是要带的。这口锅是那年她与重光到明水追寻李清照的遗迹,在章丘买的。章丘是铁匠之乡,唐代以来这里的冶铁、打铁工艺就誉满全国。他们走在章丘街道上,铁匠炉红红火火,师傅一小锤,徒弟一大锤,叮叮当当火星四溅,他们又好像回到小的时候。铁匠铺前有农具,有铁锅,他们买了这口铸铁的锅。那些年人们说,铝质厨具释放铝,让人得老年痴呆;不锈钢厨具大多锰超标,也诱发多种疾病;还是铁锅好。铁锅预热慢,油不冒烟,铁锅散热慢,炒菜特别好吃,还能释放铁原子,有益身体健康。出国前,她一直用这个铁锅炒菜,放上笼屉用它蒸馒头。这次离家,什么不带,也得带上这口铁锅。一家人天天吃这口铁锅做的饭,有锅就有家,有锅就有饭吃,有锅就有亲人,有锅就有过去,有锅就有回忆。这锅无论如何不能丢。
佳云找了个纸箱把铁锅装进去。这纸箱是万圣节女儿网购发过来的——一盒美国糖果。女儿说,分给你的老同事和他们的孩子吃。这不是喜糖,权作告別。美国的女儿按着美国的风俗,万圣节准备糖果,谁家去要糖的孩子多,谁家兴旺。佳云照女儿的话做了。顺便说一声,我和老伴作为“老同事”也得了一包糖果。正如那个华人司机说的,美国的东西咱吃不惯,那糖有点酸,带有柠檬味儿。我那小孙子可吃得津津有味,连榴莲糖他都爱吃,他一吃我们都说好臭好臭。
打点好行装,佳云松了一口气。她给女儿打电话:可以在机票返程期限之内回美国,几月几日从上海出境。
从青岛坐高铁,直达上海,一路轻快、顺利。到了机场,却出了麻烦——铁锅不让带。
行李过安检时被查出:金属器物,不能带上飞机。佳云向安检人员申辩:这不是危险品、爆炸品,不过是一口铁锅,说着用马克笔在纸盒上写下“铁锅一口”。黑衣服的安检人员比铁锅还“铁”:金属器物,按规定不能带上飞机。佳云说,我离开家乡,离开故国什么都没带,就这口铁锅,一家人往时的日子,往时的记忆,就在这里边了,让我带上吧。佳云眼里泪汪汪的,说得安检女孩儿也不那么“铁”了。她不敢做主,请机组人员来决定吧。
电话打过去,一会儿机组人员来了。这可不是我们中国飞机上的空姐,长得漂漂亮亮的,说话柔声细气的,来人是一条大汉,美联航的“空哥”。我方安检女孩给他说了几句,他搬起纸盒看了看,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铁锅一口”,一口铁嘴钢牙会咬人的。佳云忙说,这“口”不是嘴,不能咬人。“空哥”指指嘴巴说,口不是嘴吗?佳云觉着一时说不清,急中生智,竟“引经据典”起来:你看过《刘三姐》吗,里头有唱词:什么有嘴不说话 ?什么无嘴叫喳喳 ?急得她竟唱起来:茶壶有嘴不说话,铜锣无嘴叫喳喳。唱得对方如坠五里云雾之中,依旧拨浪着头。佳云用手比划个圆,锅口、锣口,没有牙齿,没有利刃,不会伤人。佳云甚至用美国人听得懂的歌曲说明,“故乡的风,故乡的云,为我抚平伤痕”,它不过是家乡的一捧土,不是利器。美国“空哥”说,怎么不是利器?现在是圆的,打碎了就是尖的,是两件利器,三件利器,很多利器!“空哥”不耐烦了,抄起纸箱丢到安检查扣的物品里边,和打火机、矿泉水、充电宝为伍,然后扬长而去。
佳云再也忍不住了,两行眼泪流了下来。这眼泪在老家铁头烧纸时没有流下来,刚才和安检女孩说明时没有流下来,这回却怎么也止不住了。这点故土念想就这样被轻轻弃若废品?锅上积了多年的柴灰,记了多年的好日子,多少次团圆饭是用它做的,就这样被甩掉了?她真想跑过去抱住那纸箱不走了,但那边女儿、女婿、外孙在等着呢,不能准时到达,他们会以为出了什么事故。
佳云回头看了一眼铁锅,转身进入候机大厅……
责任编辑:王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