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L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对课堂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大情感熏陶,培养爱国感情,发展学生个性;拓宽视野,汲取文化精华,提高文字鉴赏能力;讨论辨析,实践创新,提高阅读思维能力;注重积累,厚积薄发,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阅读教学情感熏陶拓宽视野实践创新注重积累
  
  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全新的课堂阅读教学将成为以后一段时间的教学主流。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做好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这是高中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前的阅读教学的缺点是: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在于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弊端。那我们应如何推陈出新,来做好阅读教学,以适应于新课改的要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大情感熏陶,培养爱国感情,发展学生个性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培养爱国感情,强化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着浓烈的感情色彩,有着栩栩如生的形象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形式,还有着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等,较之其他学科,更以自己独特的科学逻辑力量和感人的艺术魅力作用于学生的心灵,促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教学时,一方面应以丰富的情感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形成师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萌发;另一方面,以生动、幽默、形象的语言,把学生汲取理解、同化的认知过程导向一种轻松、舒畅、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这是我们做好阅读教学的情感目标,也是我们教学的首选。如教学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教师要用情感来启迪学生形成共鸣,面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能表现出坚强和乐观的心态,由此来使我们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的仗义疏财、慷慨大方、为友谊不惜牺牲生命财产的高尚人格,也会让我们顿生敬仰,从而使我们的人性受到一次洗礼。
  
  二、拓宽视野,汲取文化精华,提高文字鉴赏能力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要超越这种“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就要求教师不能“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而应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的见解为茂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读解,实行“放养式”教学,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鼓励学生去探索、钻研、吸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精华,让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如在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一句,通过“点缀”、“袅娜”、“羞涩”这几个词语,拟人化地描绘了轻盈多姿的荷花,一幅和谐、优美的自然景观尽收眼底。
  
  三、讨论辨析,实践创新,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者想方设法把课文知识系统强加给学生,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本身就不适合于培养人才。而如今,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创造性,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也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那阅读教学就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也只有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实践证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许多学生可登上创造性思维的最高层次。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不定时、不定向的前提下进行,激发学生多思善想,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种思潮将在互撞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可要求同学去搜集有关“三·一八”惨案的历史资料,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反动文人诬蔑学生运动的情况,鲁迅和其他作家写“三·一八”惨案的文章等等,让学生作些分类、分析,拟出发言提纲,组织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想想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理解,得到什么启示,写一点心得体会。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起来,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四、注重积累,厚积薄发,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在学生获得创新思维的同时,阅读教学同样也要求学生注重积累。积累不仅是感受作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不仅是课文的优美语句,甚至字词的理解,字句的推敲,成语、典故的读解,也是积累的重点。如笔者在教学《故都的秋》时,引导学生感受南国与北国之秋的不同,渲染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点滴印记,即可引出秋槐、秋蝉、秋雨、秋果——这些故都之秋的色彩,这时,就是积累的重要时刻,不仅要感受,而且要体会,字句推敲,牢记掌握。以后写作时就能学以致用,一举两得。又如个别字词的理解和推敲,也是积累的重点,“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细数”一词准确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当时百无聊赖的心绪,还有文中“息列索落”、“卷”、“露”等词的运用,准确而形象。只有不断感受积累,深入领悟,才能从根本上挖掘语文的潜能。
  文字,来源于生活,任何一篇作品都是生活的折射,虽然它高于生活,但绝不能脱离生活。所以,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语言,都必须合情、得体。语文既然是语言和文字的学问,就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但传统的阅读教学只强调理论系统的介绍,教者充充实实地在学生的脑袋里塞知识,殊不知,考试时,学生却不能灵活运用,教和学都是事倍功半。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新的方法:追求“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即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以见解为中心,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这样,语文学习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逐步深厚。厚积薄发,考试时,学生自然就有料可寻,有据可查,发挥自如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中学。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电子政务得到了飞速发展,各单位、部门都初步建立了与本单位
数字摄影测量处理的原始信息主要的是数字影像,目前,得到数字影像常用的方法是对专业光学摄影机拍摄的相片进行扫描数字化。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领域,专业摄影机的影像具有明确的几何位置关系,但其巨大笨重,价格昂贵,相对此缺点,数
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