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难度很大。如何尽快地使学生从“不会写”到“会写”,这是三年级习作指导的任务。从“观察”“仿作”“语言”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语言文字写作指导训练一、观察——从生话中选取写作内容,使学生有“物’’可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即便是学生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一提起笔,就感到没什么可写,常常是一听见作文就愁眉苦脸,望而生畏。既然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为什么不能生动地再现学生的作文之中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就是学生不会观察。要写的事物每时每刻在他们身边发生,但他们认识不到,捕捉不住,事物在头脑中只是一个笼统的模糊的轮廓。因此,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这种观察力的培养,是项十分细致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从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出生发,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地逐步加以培养。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我让学生们看一盆花或者一幅画的时候,孩子们通常只是扫了一眼,就睡看好了。可以单老师把花或画拿走了,很多学生连花盆里有几朵花都不知道,画面里画的什么也记不清楚,还有一种情况很有意思,有的学生在学校读了几年书,你问他学校大门的校牌是什么样的,他却答不上来。这些都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观察习惯,“走马看花”,只看事物的整体轮廓,又看得很粗略,印象自然很模糊。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十分留意学生的生活,从中选择一些片断进行观察训练。例如,课本中的插图,教室里的布置,文具盒里的东西,商店里的陈设,校园里的花草,每一次的参观访问,以至每位同学或老师的音容笑貌,都可以作为进行观察训练的内容。
长此以往,使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经常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一接触到某个事物,就能从它的数量、形状、颜色、质地等各方面具体感受到它的存在;能比较细致地观察,留下比较深的印象。然而,仅满足于观察习惯的培养,对写作教学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对事物经过细致观察之后,仍然不能头头是道地把事物描述出来。特别象一些内容较多的场面,或者是由一系列动作构成的活动过程,学生在描述时,不是漏这丢那,就是颠三倒四,显得很凌乱。这是由于学生还不能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恰当地有顺序地串连起来。因此,我们在进行观察训练的同时,要不断地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如在观察“猫”的外形时,我相教会学生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的观察方法,让学生从猫的耳朵、眼睛、胡子、爪子、尾巴等几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告诉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外形,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也可以从部分到整体。同样,在习作“洗手帕”前,我们指导学生按洗手帕“浸湿”“擦肥皂”“控洗”“漂清”“晾晒”的先后顺序,把洗的过程一一观察仔细。由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有一次我们带领学生到油田乐园去活动,回来后,不少学生能把乐园里的花草树木、各种设施有条有理地描述下来,一些主要的景物很少有遗漏的。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能把复杂的场面一层一层地展现出来。
我们是从观察的细致性和顺序性两方面指导学生的。由于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仔细了,对他所要表达的事物有了明确具体的认识,当他提起笔来的时候,事物的鲜明形象就会有条不紊地在他的脑海里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物可写和无从着手了。
二、仿作——学习例文写作方法,使学生言之有“序”
如何把头脑中的“图象”转化为“文意”,这又是写作中的关键一步。当事物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展现出来时,他必然要寻找一种适当的表达方法,把观察所得,用文字描述出来。应当说,课本上的每一篇范文都是学生最好的借鉴,尤其象“习作例文”这种形式的课文,更是学生临摹的样本。我们深深感到,尤其是三年级,这种仿写的练习是很重要的。它犹如写毛笔字的描红,是学生开始作文的重要的第一步。同时,在习作训练上还应设计好一个“坡度”,才能使学生迈出去的“第一步”踏稳,否则将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为此,在三年级学生开始作文时,我们不从整篇的角度考虑,而是截取习作例文或是课文中的某一段,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同时还有意识地注意到学生学什么例文,习作就写类似的比较简単的内容,让学生根据例文去临摹,从例文的构思方法中得到启发。比如我们在做“老鹰捉小鸡”这一游戏的时候,要求学生亲身参加活动,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仿照课文里例文的写法,把游戏过程一层一层地写具体。由于学生对老鹰捉小鸡的活动过程观察得很细致,因此学生依照例文的叙述层次,很快就模仿着写出了第一篇习作。
从实践来看,这种以写段为主的仿写练习,是整个三年级写作教学中的一种主要训练形式,只有切切实实地打好了这个基础,才能较顺利地向写成篇的命题作文过渡。
三、语言——积累“好词佳句”,使学生有丰富的语言材料
如何把对事物的认识,通过书面的形式正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除了要“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外,还有一个用词造句的能力问题。遣词造句是学生写作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要是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词汇,就能根据写作的需要,选用恰如其分的词语,写出准确、明白、生动的话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讲读教学中,重视了识字积词的训练,结合课文的教学,经常让学生进行比较、扩充、辨析、选择等各种形式的词语练习。同时,我们从二年级起还建立了词语手册,让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中的常用词语及成语搜集起来。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重视和不重视词语积累是大不一样的。重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学生就能选择准确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从前文中的游戏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表达他们玩“老鹰提小鸡”的愉快心情时,能用上“老鹰”胜利了,它高兴得哈哈大笑;被抓住的“小鸡”垂头丧气地站在一旁;“母鸡”和其余的“小鸡”大声叫道:“下次可别被老鹰抓住了!”读着这些语句,孩子们欢乐的情景跃然纸上。由于用词的丰富多彩,文章也就显得生动了。在积累词语的同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不断地让学生积累各种句式。开始,着重抓句子的完整和连贯,随后进一步要求学生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从一年级下学期起,我们就坚持让学生每天写一句话。二年级时,我们让学生把几个词语连起来,围绕某一个意思,写几句话。尽管如此,对一个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根据写作的需要选用恰当的词句,仍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每次习作前,我们还通过各种的练习形式,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一些可能需要用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在写作的实践中,把这些词句化为自己的语言,更好地表达出自已的思想感情。这样做,减少了学生习作时遣词造句的困难,使他们能较快地把自己头脑中构思好了的印象呈现于笔端,不因“语言材料”的跟不上,而常常“停工待料”。这样,多数学生写一篇三、四百字的作文,都能当堂顺利完成。我们深深感到,这种提供“好词佳句”的做法,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放缓坡度,帮助学生积累词句,减少难点的好办法,其效果也是显见的。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着重做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指导工作。当然,这一工作还远远没有做好,在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探索它的规律性,在认识上也有待于进一步从理论上去深化。
语言文字写作指导训练一、观察——从生话中选取写作内容,使学生有“物’’可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即便是学生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一提起笔,就感到没什么可写,常常是一听见作文就愁眉苦脸,望而生畏。既然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为什么不能生动地再现学生的作文之中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就是学生不会观察。要写的事物每时每刻在他们身边发生,但他们认识不到,捕捉不住,事物在头脑中只是一个笼统的模糊的轮廓。因此,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这种观察力的培养,是项十分细致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从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出生发,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地逐步加以培养。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我让学生们看一盆花或者一幅画的时候,孩子们通常只是扫了一眼,就睡看好了。可以单老师把花或画拿走了,很多学生连花盆里有几朵花都不知道,画面里画的什么也记不清楚,还有一种情况很有意思,有的学生在学校读了几年书,你问他学校大门的校牌是什么样的,他却答不上来。这些都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观察习惯,“走马看花”,只看事物的整体轮廓,又看得很粗略,印象自然很模糊。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十分留意学生的生活,从中选择一些片断进行观察训练。例如,课本中的插图,教室里的布置,文具盒里的东西,商店里的陈设,校园里的花草,每一次的参观访问,以至每位同学或老师的音容笑貌,都可以作为进行观察训练的内容。
长此以往,使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经常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一接触到某个事物,就能从它的数量、形状、颜色、质地等各方面具体感受到它的存在;能比较细致地观察,留下比较深的印象。然而,仅满足于观察习惯的培养,对写作教学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对事物经过细致观察之后,仍然不能头头是道地把事物描述出来。特别象一些内容较多的场面,或者是由一系列动作构成的活动过程,学生在描述时,不是漏这丢那,就是颠三倒四,显得很凌乱。这是由于学生还不能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恰当地有顺序地串连起来。因此,我们在进行观察训练的同时,要不断地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如在观察“猫”的外形时,我相教会学生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的观察方法,让学生从猫的耳朵、眼睛、胡子、爪子、尾巴等几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告诉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外形,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也可以从部分到整体。同样,在习作“洗手帕”前,我们指导学生按洗手帕“浸湿”“擦肥皂”“控洗”“漂清”“晾晒”的先后顺序,把洗的过程一一观察仔细。由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有一次我们带领学生到油田乐园去活动,回来后,不少学生能把乐园里的花草树木、各种设施有条有理地描述下来,一些主要的景物很少有遗漏的。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能把复杂的场面一层一层地展现出来。
我们是从观察的细致性和顺序性两方面指导学生的。由于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仔细了,对他所要表达的事物有了明确具体的认识,当他提起笔来的时候,事物的鲜明形象就会有条不紊地在他的脑海里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物可写和无从着手了。
二、仿作——学习例文写作方法,使学生言之有“序”
如何把头脑中的“图象”转化为“文意”,这又是写作中的关键一步。当事物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展现出来时,他必然要寻找一种适当的表达方法,把观察所得,用文字描述出来。应当说,课本上的每一篇范文都是学生最好的借鉴,尤其象“习作例文”这种形式的课文,更是学生临摹的样本。我们深深感到,尤其是三年级,这种仿写的练习是很重要的。它犹如写毛笔字的描红,是学生开始作文的重要的第一步。同时,在习作训练上还应设计好一个“坡度”,才能使学生迈出去的“第一步”踏稳,否则将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为此,在三年级学生开始作文时,我们不从整篇的角度考虑,而是截取习作例文或是课文中的某一段,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同时还有意识地注意到学生学什么例文,习作就写类似的比较简単的内容,让学生根据例文去临摹,从例文的构思方法中得到启发。比如我们在做“老鹰捉小鸡”这一游戏的时候,要求学生亲身参加活动,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仿照课文里例文的写法,把游戏过程一层一层地写具体。由于学生对老鹰捉小鸡的活动过程观察得很细致,因此学生依照例文的叙述层次,很快就模仿着写出了第一篇习作。
从实践来看,这种以写段为主的仿写练习,是整个三年级写作教学中的一种主要训练形式,只有切切实实地打好了这个基础,才能较顺利地向写成篇的命题作文过渡。
三、语言——积累“好词佳句”,使学生有丰富的语言材料
如何把对事物的认识,通过书面的形式正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除了要“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外,还有一个用词造句的能力问题。遣词造句是学生写作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要是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词汇,就能根据写作的需要,选用恰如其分的词语,写出准确、明白、生动的话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讲读教学中,重视了识字积词的训练,结合课文的教学,经常让学生进行比较、扩充、辨析、选择等各种形式的词语练习。同时,我们从二年级起还建立了词语手册,让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中的常用词语及成语搜集起来。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重视和不重视词语积累是大不一样的。重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学生就能选择准确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从前文中的游戏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表达他们玩“老鹰提小鸡”的愉快心情时,能用上“老鹰”胜利了,它高兴得哈哈大笑;被抓住的“小鸡”垂头丧气地站在一旁;“母鸡”和其余的“小鸡”大声叫道:“下次可别被老鹰抓住了!”读着这些语句,孩子们欢乐的情景跃然纸上。由于用词的丰富多彩,文章也就显得生动了。在积累词语的同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不断地让学生积累各种句式。开始,着重抓句子的完整和连贯,随后进一步要求学生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从一年级下学期起,我们就坚持让学生每天写一句话。二年级时,我们让学生把几个词语连起来,围绕某一个意思,写几句话。尽管如此,对一个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根据写作的需要选用恰当的词句,仍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每次习作前,我们还通过各种的练习形式,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一些可能需要用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在写作的实践中,把这些词句化为自己的语言,更好地表达出自已的思想感情。这样做,减少了学生习作时遣词造句的困难,使他们能较快地把自己头脑中构思好了的印象呈现于笔端,不因“语言材料”的跟不上,而常常“停工待料”。这样,多数学生写一篇三、四百字的作文,都能当堂顺利完成。我们深深感到,这种提供“好词佳句”的做法,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放缓坡度,帮助学生积累词句,减少难点的好办法,其效果也是显见的。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着重做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指导工作。当然,这一工作还远远没有做好,在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探索它的规律性,在认识上也有待于进一步从理论上去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