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布置适量合理的作业,利用作业来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难题。而传统的历史作业布置往往是教师课后统一布置,题量大且形式单一,对于“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是没有选择权的,只有接受并按要求完成,致使学生对历史作业感到乏味、厌倦,敷衍应付,尤其一遇到分析题、综合题、探究题,好一点的学生就想翻各类辅导书找寻答案,表现不好的要么随便写几个字应付了事,要么希望老师能直接提供标准答案。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有多少效用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在设计历史作业时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设计新颖多样、学以致用的作业,尽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充满活力的历史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现实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生活的影子而感到很茫然,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源,把文字、数据、图像、声音、影像、动画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历史教学营造鲜活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具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因而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计作业,能够做到新颖多样,突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分层设计历史作业,体验成功喜悦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的教学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要从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来把握内容标准的实施。”历史学科每周只有两节课,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一节课短短四十几分钟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经过本人实践发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多梯度、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作业,并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作业可以分为3个层次,A组为基础作业、B组为巩固作业、C组为拓展拔尖作业。后进生做基础作业,可选做巩固作业;中等生做基础作业和巩固作业,可选做拓展拔尖作业;优等生三类作业都要做。比如,学习完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后,按课标要求“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由此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布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A级基础题,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我设计的作业是——完成三次科技革命基本概况图表,主要包括时间、发源地、标志、主要能源、重要科技成果、时代特征;B级巩固题,主要是紧扣当天所学内容巩固新知识点,我设计的作业是——掌握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深层次原因;C级拓展拔尖题,有一定难度,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我设计的作业是——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从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或有何启示?学生对照不同梯次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成任务并当堂积极展示自己的作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在作业设计中,教师留出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量度和难度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各取所需,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练习、提高、发展的学习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完成历史作业,得到成功体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编演历史剧的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实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演小品、玩游戏、扮演历史人物等类似的作业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中我尽量设计此类作业,例如,学习了《秦的统一》、《丝绸之路的开通》等内容后,为了让学生真正認识历史、感悟历史,我尝试运用“编演历史剧”的作业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扮演历史人物。我让学生分组编演“秦始皇统一六国”、“张骞出使西域”、“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旅”等历史片段,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表演中感悟历史。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竟然把编演的历史剧搬上了“银幕”,虽然技术有些稚嫩,但学生看到自己和周围的同学都成了“历史人物”、“民族英雄”……那份羡慕、佩服全都化作空前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们踊跃查找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的详细资料,主动要求参演新的历史剧。学生们通过编演历史剧,加深了对历史的了解与认识,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自主地探究历史;培養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这样的作业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歌曲的作业,丰富学生视野
歌曲是学生常见的、比较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在这样的资料中选材,容易拉近学生与历史的亲近感,还能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抗美援朝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激越的歌曲一下子就感染了学生。“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为什么要跨过鸭绿江”,“他们在朝鲜进行了怎样的战斗”等一系列的问题就顺理成章地被牵引了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改背景之下的作业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衷心希望,通过历史作业的有效性设计,让历史作业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释放,智慧得以提升,视野得以丰富,让历史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充满活力的历史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现实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生活的影子而感到很茫然,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源,把文字、数据、图像、声音、影像、动画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历史教学营造鲜活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具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因而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计作业,能够做到新颖多样,突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分层设计历史作业,体验成功喜悦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的教学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要从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来把握内容标准的实施。”历史学科每周只有两节课,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一节课短短四十几分钟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经过本人实践发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多梯度、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作业,并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作业可以分为3个层次,A组为基础作业、B组为巩固作业、C组为拓展拔尖作业。后进生做基础作业,可选做巩固作业;中等生做基础作业和巩固作业,可选做拓展拔尖作业;优等生三类作业都要做。比如,学习完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后,按课标要求“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由此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布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A级基础题,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我设计的作业是——完成三次科技革命基本概况图表,主要包括时间、发源地、标志、主要能源、重要科技成果、时代特征;B级巩固题,主要是紧扣当天所学内容巩固新知识点,我设计的作业是——掌握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深层次原因;C级拓展拔尖题,有一定难度,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我设计的作业是——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从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或有何启示?学生对照不同梯次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成任务并当堂积极展示自己的作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在作业设计中,教师留出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量度和难度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各取所需,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练习、提高、发展的学习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完成历史作业,得到成功体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编演历史剧的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实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演小品、玩游戏、扮演历史人物等类似的作业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中我尽量设计此类作业,例如,学习了《秦的统一》、《丝绸之路的开通》等内容后,为了让学生真正認识历史、感悟历史,我尝试运用“编演历史剧”的作业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扮演历史人物。我让学生分组编演“秦始皇统一六国”、“张骞出使西域”、“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旅”等历史片段,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表演中感悟历史。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竟然把编演的历史剧搬上了“银幕”,虽然技术有些稚嫩,但学生看到自己和周围的同学都成了“历史人物”、“民族英雄”……那份羡慕、佩服全都化作空前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们踊跃查找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的详细资料,主动要求参演新的历史剧。学生们通过编演历史剧,加深了对历史的了解与认识,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自主地探究历史;培養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这样的作业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歌曲的作业,丰富学生视野
歌曲是学生常见的、比较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在这样的资料中选材,容易拉近学生与历史的亲近感,还能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抗美援朝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激越的歌曲一下子就感染了学生。“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为什么要跨过鸭绿江”,“他们在朝鲜进行了怎样的战斗”等一系列的问题就顺理成章地被牵引了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改背景之下的作业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衷心希望,通过历史作业的有效性设计,让历史作业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释放,智慧得以提升,视野得以丰富,让历史伴随学生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