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核泄漏,多国部队空袭利比亚,缅甸地震……这些创伤性应激事件无疑会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使人们的心理包括感知、情感和意识行为等各部分之间受到影响,破坏了统一协调活动的有机整体,出现下列问题:
1.感到恐怖事件一遍又一遍地重现,这种感觉经常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
2.晚上做恶梦,经常梦到自己经历过的那些恐怖事件;
3.对那些会引起恐怖回忆的地方,躲得远远的;
4.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感到心惊肉跳;
5.很难信任别人,很难与别人亲近;
6.很容易陷入一种疯狂的状态,容易发怒;
7.常常因为别人死了(在灾难中死去),而自己还活着,心里感到内疚;
8.睡眠很不好,而且经常腰酸背痛、肌肉紧张。
如果你有上述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因为经历过恐慌或危险事件而引起的,那么,你很有可能存在一种心理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简而言之: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衡状态。其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重新体验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
1.重新体验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症状闪回,闯入性症状)。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的各种情感。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它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2.回避症状。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从外观上看,患者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他们与人疏远、不亲切、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甚至过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自己的兴趣,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难以接受或表达细腻的情感,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3.易激惹症状。患者的警觉性增高,不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惊吓,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若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上述症状时,不必过分担心,这种疾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疗。同时,应积极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进行危机干预。危机干预的目的是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共病、阻止迁延。必要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药物能够改善症状、治疗共病疾患、减轻会干扰心理治疗和日常功能的相关症状。【编辑:泾渭】
1.感到恐怖事件一遍又一遍地重现,这种感觉经常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
2.晚上做恶梦,经常梦到自己经历过的那些恐怖事件;
3.对那些会引起恐怖回忆的地方,躲得远远的;
4.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感到心惊肉跳;
5.很难信任别人,很难与别人亲近;
6.很容易陷入一种疯狂的状态,容易发怒;
7.常常因为别人死了(在灾难中死去),而自己还活着,心里感到内疚;
8.睡眠很不好,而且经常腰酸背痛、肌肉紧张。
如果你有上述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因为经历过恐慌或危险事件而引起的,那么,你很有可能存在一种心理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简而言之: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衡状态。其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重新体验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
1.重新体验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症状闪回,闯入性症状)。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的各种情感。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它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2.回避症状。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从外观上看,患者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他们与人疏远、不亲切、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甚至过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自己的兴趣,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难以接受或表达细腻的情感,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3.易激惹症状。患者的警觉性增高,不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惊吓,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若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上述症状时,不必过分担心,这种疾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疗。同时,应积极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进行危机干预。危机干预的目的是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共病、阻止迁延。必要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药物能够改善症状、治疗共病疾患、减轻会干扰心理治疗和日常功能的相关症状。【编辑:泾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