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宏观风险分析
1、对经济发展的风险分析。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过低的利率水平得到纠正,使得市场利率能够有效反应资金的供需状况,使得资金得到有效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国外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最大风险在于利率放开后,利率水平会骤然大幅度的提高,利率大幅上升会大大加剧投资者的筹资成本,加重资金使用者的负担,从而抑制投资,降低社会总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起较大的经济波动。另一方面,利率放开后,大量的资金将投向证券、房地产等行业,推高房地产和证券的大幅度上升,形成泡沫,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2、对物价稳定的风险分析。在我国利率受到长期管制的情况下,并且当前的利率已被设定到很低的水平,一旦放开,利率上升将成为必然,通货膨胀的压力也相应而生。通货膨胀的压力首先来自于工商企业等实体经济部门,利率的提高使得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企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将增加的融资成本被转嫁给消费者,形成了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后,以银行为代表的经营性金融机构拥有自主利率决定权,市场竞争将迫使银行减少存贷利差,在其他业务收入不能弥补利差收入损失时,就逼迫银行将贷款资金更多地投向高风险的项目(如证券和房地产)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这将刺激经济泡沫的形成同时也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3、对经济区域和结构协调发展的风险分析。利率市场化中,银行为代表的经营性金融机构将逐步拥有对利率的自主定价权,因此将针对不同的资金使用效率、不同风险分别定价,势必形成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差别定价,形成差别利率。而一旦利率完全市场化,资金回报率高的行业、那么经济环境较好的地区,将会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推动该地区和行业的快速增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态势;同时,已经过了成熟期的行业、地区经济环境不好,则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出,造成行业萎缩、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利率的“马太效应”。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信用环境效率、资金使用效率、投资回报率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资本的驱利性将推动东部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反之,中西部地区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发展滞后,区域经济差距拉达。同时一些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得到快速发展,而那些已经过了成熟期的行业发展相对不足,利率市场化加剧产业结构发展失衡。
4、对国际收支的风险分析。利率市场化后必然导致利率上升,当国内金融市场所提供的投资汇报率高于国际市场的水平,国际游资将大量进入国内市场,短期内套利资本的流入使外汇市场上形成超额的外汇供给,人民币升值压力骤增。利率变动对汇率传导的直接表现为国际套利资本的流动导致汇率下降或上升。现阶段我国仍外汇市场依然维持着有调整的固定汇率体制。如果央行不能有效利用外汇平准基金维持汇率的稳定,汇率的上升将成为必然;这将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外汇收入,同时套利资金在获利后撤出国内市场,短期内将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同时汇率的频繁波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
1、金融机构的利率市场化风险。利率市场化给了金融机构存贷资金自主定价权,势必导致各金融机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金融机构被迫提高存款利率以赢得资金同时降低贷款利率以赚取投资收益。利率市场化中金融机构面临的利率风险有以下几种类型:
⑴利率管理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在管理利率存在期限错配,既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搭配不匹配。当利率的变动,这种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变化。例如,如果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
⑵利率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不能完全观察到借款项目的风险程度。当银行调高贷款利率,利率的提高将产生以下作用:一是高贷款利率会拒绝低风险的借款人,因为面对银行高利率,只有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的借款人才会借款,极易产生逆向选择。二是高贷款利率会刺激借款人获得借款后从事高风险活动,引发道德风险。以上情况使贷款项目质量整体下降,增加未来违约的风险。
⑶利率决策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资金价格竞争是充分体现银行经营决策竞争。即使当金融机构的存款负债利率低于同业价格,但所决定的贷款资产利率高于同业价格,就会面临着丢失优质客户的风险。另一方面,当金融机构的存款负债利率较多地高于同业价格,此时其贷款资产利率较多地低于同业价格,却会面临着巨大利息损失甚至亏损的风险。
2、工商企业的利率市场化风险。我国长期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项目实行优惠利率,大中型国有企业作为利率调节的对象,预算约束软化,产权不明晰,从而使其对利率变动缺乏弹性,对利率风险意识淡薄。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提高不但会急剧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而且也刺激了企业的逆向选择和增大企业的道德风险,将资金投向风险更高的项目。另一方面,过高的利率将进一步限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长期以来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实行歧视性的融资政策,它们所负担的利率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其经营风险高于国有企业,它们不得不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并且融资的规模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利率平价理论揭示当利率大幅度上升时将导致即期汇率上升,使我国产品的国际价格大幅上升,结果是我国的工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被削弱,其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
3、居民投资的利率市场化风险。利率市场化可能给中小资本投资者增大市场风险,利率市场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于心理预期,当市场利率上升,所有持有金融资产的投资者将卖出证券,从而导致证券价格进一步下跌,这不仅使得广大中小投资者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损失,而且对于我国急待成熟的股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不成熟,投资者缺少可以选择的用以规避风险的金融风险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再加上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投资者的基本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样将极大的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对于金融市场的完善壮大存在负面影响。
4、政府财政的利率市场化风险。市场利率的提高将增加长期国债的利率开支,这将增加财政的还本付息负担,由于利率与债券价格呈反比,市场利率提高将使国债发行价格下跌,财政的国债发行收入由此减少,影响财政的平衡。
规避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风险措施
1、加强金融监管。利率市场化并非全面的自由化,央行作为监管机构负有监管各金融中介的责任,市场化的利率可被央行作为宏观金融调控的手段。央行通过确定基准利率影响市场利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等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间接调控市场利率。市场利率都由市场上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状况共同决定的,央行就要对影响资金供求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预期等,来调控本国的利率水平同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防止恶性竞争、制定有效可行的监管规则。
2、稳定宏观经济环境。国外经验表明,只有在稳定良好的宏观经济下,才能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降低至最小的程度。当宏观经济稳定时,有助于银行和企业间维持稳定的关系,降低了信息不完全对双方行为的约束,有利于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降低利率大幅波动的风险,推动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会使企业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引起企业对短期信贷的过度需求,易导致短期利率骤升,利率的剧烈波动将导致银行和企业的经营风险,阻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3、推进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建设。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使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并按“三性”要求开展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问题。在利率市场化初期,为避免利率放开引起无序竞争,商业银行应强化利率内部监控机制,对存贷款利率和利差做出限制,制定既有利于市场竞争,又有利于收益最大化的合理的利率水平。建立起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和监控制度,避免利率浮动权利造成下级管理者利用职权给予客户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
4、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为利率改革的推进形成一个可靠的基准性利率。并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利率政策操作的参照指标。但现在金融市场各子市场发育不平衡;债券、股票发行向国有企业倾斜,影响利率对其它企业的作用;机构投资者数量不足,影响利率作用的深化;市场监管不完善,导致金融市场利率功能扭曲;以上影响了货币市场上形成的基准利率失真。因此要尽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由金融市场提供各种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以降低利率改革风险。
作者单位:罗荣平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研究生
罗涛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