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份,CPI和PPI双双出现负增长,预示在我国已经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正确的态度不应该去回避,而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消除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
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格外惹眼,引发通缩之争。
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公布,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6%,成为自2002年12月以来首次下降,并为自1999年6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并且跌幅较1月回落2.6个百分点。同时,非食品CPI同比下降1.2%,继上月之后,非食品CPI再次出现负增长,并且降幅增加0.6个百分点。
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5%,比上月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再创1999年以来新低。
CPI月环比连续7个月为负值
CPI和PPI的双双负增长是否意味着中国就此进入通货紧缩?
“春节因素和去年2月份的雪灾因素导致今年2月CPI同比降幅偏大。但CPI月环比已经连续7个月为负值,用这个标准来看,中国经济早已进入通货紧缩。”高盛发表评论指出。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CPI负增长是通货紧缩的首个信号。
“我们曾预测中国今年全年将陷入通缩,因此这并不奇怪。预计中国政府将增加政策应对,主要用于防范通缩预期强化。我们预计,今年CPI将下降1%左右。”王庆表示。
《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2月数据表明,中国事实上已进入通缩阶段,但这未必是坏事。适度的通缩可以使得4万亿元投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原材料等中上游产品价格回落,可以使“4万亿”的真实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更大。PPI的跌幅大于CPI,或为中下游企业拓宽盈利空间,这些企业面临的更大压力是需求不足。
不仅2月CPI增幅为负值,而且3月份、4月份CPI涨幅也将连续为负值。海通证券预测模型结果显示,3月份、4月份CPI涨幅分别为-1.4%、-1.5%,初步测算,3月份、4月份翘尾因素对当月CPI的影响分别为-1.9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而且新增涨幅因素逐步减少。从环比数据来看,未来两个月食品价格涨幅将逐步回落,非食品价格将继续出现负增长。特别是最近PPI持续负增长,将对非食品价格产生明显的下拉作用。
海通证券认为,2009年3月~10月份CPI涨幅将均为负值,预计2009年全年CPI涨幅为-0.5%左右。
目前还未到典型通缩状态
尽管从目前看中国可能已经进入通缩阶段,但官方并不认可这样的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物价在未来个别月份可能在翘尾因素影响下出现负增长,但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经济今年也有望实现8%的增速,与典型的通缩还相差很远。
易纲指出,典型的通货紧缩需要具备“两个特征”和“一个伴随”,“两个特征”是物价持续下降,以及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下降;“一个伴随”是指伴随经济衰退,即GDP负增长。从对多个国家通缩的研究来看,历史数据基本都支持这一判断标准。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未来个别月份物价可能在翘尾因素影响下出现负增长,但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经济今年也有望实现8%的增速,因此后两个条件与典型的通缩还相差很远。
易纲特别提醒,判断通缩的主要依据是物价的环比数据,即与上月数值的比较,而不能只看与上年同期比较所得的同比数据。他指出,通缩的最窄定义是物价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这里所说的负增长主要是指环比数据而不是同比数据。
易纲表示,如果今年某几个月物价出现同比增幅为负,很大程度上是受翘尾因素影响。只要物价落在-1.2%之上的区间,还是表明价格水平基本平稳。
他表示,央行近期强调防通缩,主要是为了防止物价进一步下行,防止物价负增长的幅度过大。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基本上是通畅的,信贷连续数月高增长就是一个体现,预计2月份信贷仍然会高速增长。
央行副行长苏宁也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并没有遭遇通缩,但存在通缩的压力。他认为,国内CPI指数的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有效需求减少导致,另一方面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间接传导至国内。2009年全年CPI增速很有可能控制在4%以内。
货币政策还有调整空间
显而易见,官方与投资机构对CPI的预期相差很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张永军撰文指出,在我国已经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正确的态度不应该去回避已经既成事实的通缩,而应该正视通缩现象,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消除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
从历史经验来看,伴随经济收缩出现的通货紧缩通常会导致经济的进一步收缩,因此,应该把抑制通货紧缩作为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已经确定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重要的是要尽快落实相应的具体措施。根据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抑制通货紧缩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基于CPI、PPI的负增长,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作出调整,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增加,存款准备金率也有望继续下调。
“去库存化”会有反复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复苏的第一阶段,相信从下半年起,随着政府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显著见效,中国经济复苏有望进入第二阶段。经济复苏第一阶段即消化库存、政府投资弥补需求缺口阶段;而到了经济复苏第二阶段,民营资本、外资等社会资本跟进政府的投入,接力而上,从而进入民间需求开始启动阶段。
安信证券认为,成功的去库存化至少要经历两次,一次以供给收缩为主,表现为低产量;一次以需求推动为主,表现为高产量。当前实体经济已经完成第一次去库存化过程。
在实业资本去库存化过程中,资本市场也会受到影响。“二次去库存化如果在一个高产量水平上完成,并且M1与M2增速差掉头向上,我们就有很大把握判定流动性将推动市场估值水平加速上升。如果在多次去库存化后产量还是在低水平反复,宏观经济形势向中期通缩演进就将是个大概率事件。届时不仅估值水平难以提升,货币与信贷的扩张也将难以为继,市场走势变为前高后低,债券将取代股票成为主要的大类资产配置。”安信证券表示。
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格外惹眼,引发通缩之争。
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公布,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6%,成为自2002年12月以来首次下降,并为自1999年6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并且跌幅较1月回落2.6个百分点。同时,非食品CPI同比下降1.2%,继上月之后,非食品CPI再次出现负增长,并且降幅增加0.6个百分点。
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5%,比上月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再创1999年以来新低。
CPI月环比连续7个月为负值
CPI和PPI的双双负增长是否意味着中国就此进入通货紧缩?
“春节因素和去年2月份的雪灾因素导致今年2月CPI同比降幅偏大。但CPI月环比已经连续7个月为负值,用这个标准来看,中国经济早已进入通货紧缩。”高盛发表评论指出。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CPI负增长是通货紧缩的首个信号。
“我们曾预测中国今年全年将陷入通缩,因此这并不奇怪。预计中国政府将增加政策应对,主要用于防范通缩预期强化。我们预计,今年CPI将下降1%左右。”王庆表示。
《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2月数据表明,中国事实上已进入通缩阶段,但这未必是坏事。适度的通缩可以使得4万亿元投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原材料等中上游产品价格回落,可以使“4万亿”的真实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更大。PPI的跌幅大于CPI,或为中下游企业拓宽盈利空间,这些企业面临的更大压力是需求不足。
不仅2月CPI增幅为负值,而且3月份、4月份CPI涨幅也将连续为负值。海通证券预测模型结果显示,3月份、4月份CPI涨幅分别为-1.4%、-1.5%,初步测算,3月份、4月份翘尾因素对当月CPI的影响分别为-1.9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而且新增涨幅因素逐步减少。从环比数据来看,未来两个月食品价格涨幅将逐步回落,非食品价格将继续出现负增长。特别是最近PPI持续负增长,将对非食品价格产生明显的下拉作用。
海通证券认为,2009年3月~10月份CPI涨幅将均为负值,预计2009年全年CPI涨幅为-0.5%左右。
目前还未到典型通缩状态
尽管从目前看中国可能已经进入通缩阶段,但官方并不认可这样的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物价在未来个别月份可能在翘尾因素影响下出现负增长,但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经济今年也有望实现8%的增速,与典型的通缩还相差很远。
易纲指出,典型的通货紧缩需要具备“两个特征”和“一个伴随”,“两个特征”是物价持续下降,以及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下降;“一个伴随”是指伴随经济衰退,即GDP负增长。从对多个国家通缩的研究来看,历史数据基本都支持这一判断标准。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未来个别月份物价可能在翘尾因素影响下出现负增长,但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经济今年也有望实现8%的增速,因此后两个条件与典型的通缩还相差很远。
易纲特别提醒,判断通缩的主要依据是物价的环比数据,即与上月数值的比较,而不能只看与上年同期比较所得的同比数据。他指出,通缩的最窄定义是物价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这里所说的负增长主要是指环比数据而不是同比数据。
易纲表示,如果今年某几个月物价出现同比增幅为负,很大程度上是受翘尾因素影响。只要物价落在-1.2%之上的区间,还是表明价格水平基本平稳。
他表示,央行近期强调防通缩,主要是为了防止物价进一步下行,防止物价负增长的幅度过大。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基本上是通畅的,信贷连续数月高增长就是一个体现,预计2月份信贷仍然会高速增长。
央行副行长苏宁也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并没有遭遇通缩,但存在通缩的压力。他认为,国内CPI指数的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有效需求减少导致,另一方面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间接传导至国内。2009年全年CPI增速很有可能控制在4%以内。
货币政策还有调整空间
显而易见,官方与投资机构对CPI的预期相差很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张永军撰文指出,在我国已经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正确的态度不应该去回避已经既成事实的通缩,而应该正视通缩现象,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消除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
从历史经验来看,伴随经济收缩出现的通货紧缩通常会导致经济的进一步收缩,因此,应该把抑制通货紧缩作为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已经确定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重要的是要尽快落实相应的具体措施。根据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抑制通货紧缩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基于CPI、PPI的负增长,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作出调整,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增加,存款准备金率也有望继续下调。
“去库存化”会有反复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复苏的第一阶段,相信从下半年起,随着政府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显著见效,中国经济复苏有望进入第二阶段。经济复苏第一阶段即消化库存、政府投资弥补需求缺口阶段;而到了经济复苏第二阶段,民营资本、外资等社会资本跟进政府的投入,接力而上,从而进入民间需求开始启动阶段。
安信证券认为,成功的去库存化至少要经历两次,一次以供给收缩为主,表现为低产量;一次以需求推动为主,表现为高产量。当前实体经济已经完成第一次去库存化过程。
在实业资本去库存化过程中,资本市场也会受到影响。“二次去库存化如果在一个高产量水平上完成,并且M1与M2增速差掉头向上,我们就有很大把握判定流动性将推动市场估值水平加速上升。如果在多次去库存化后产量还是在低水平反复,宏观经济形势向中期通缩演进就将是个大概率事件。届时不仅估值水平难以提升,货币与信贷的扩张也将难以为继,市场走势变为前高后低,债券将取代股票成为主要的大类资产配置。”安信证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