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养老规划五大误区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fox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养老规划的重要性,然而在养老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种种误区。比如对养老需求缺乏足够的准备,依然心存靠政府养老的心理,退休基金管理过于保守等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严重影响我们未来退休生活的品质。
  
  对未来收支估计太乐观
  
  典型案例:今年33岁的朱先生大学毕业后已经工作了10多年,如今在一家IT公司工作,由于勤奋好学,业绩突出,去年他被公司提拔为市场部总监,收入一下子翻了个跟头,并且已经被公司内定为重点培养对象。在他看来,将来收入继续上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要自己收入继续上涨,养老的费用就不成问题,因此又是买房又是买车,却没有注意为养老进行投资。
  
  专家分析:我们的社会中,总有一些人对自己未来的收入充满信心,因此尽管他们对退休后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却对自己退休后的经济状况盲目乐观。因此在退休计划上常常过于吝啬,不愿意动用太多的财务资源。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两个问题。首先,自己眼下的高收入以及对未来能够持续这种高收入的预期都是不确定的,充满风险的,毕竟如今社会经济的变化非常迅速,两年前IT业的工作还是人人竞相追逐的香饽饽,但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IT业却最先受到冲击,减薪和裁员的新闻不绝于耳。因此眼下的高收入并不能成为不需要进行退休规划的理由。第二,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未来我们的退休生活将可能成为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可能是20年,也有可能是30年甚至更长。如果不尽早开始积极储备,以后拿什么应对高龄风险?
  解决方案:不管眼下收入多高,不管对未来保有多么乐观的态度。都应该在每月的收入中分出一部分用于养老投资,哪怕只是月收入的10%也好。毕竟,在养老问题上,我们是经不起一点闪失的。
  
  存在侥幸与依赖心理
  
  典型案例:今年51岁的乔先生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现在在开出租车,虽然眼下开出租的收入不算多,但维持一家的正常生活暂时还没有什么问题。不过用上海话说,张先生是个喜欢吃光用光的“脱底棺材”(不会当家理财过日子的人),赚多少花多少,几乎没有多少储蓄。对于未来自己如何养老,乔先生相信共产党会照顾他老年生活的,会给拥有30年党龄的他一份不错的退休金,加上还有城市居民的医保,更让乔先生坚信,养老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专家分析:尽管计划经济的体制早已不复存在,但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业已形成的习惯和观念却常常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心理。因此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还抱着他们过去几十年人生经历中所形成的“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以后,国家到时候不可能不管。但事实上,等到他们退休后才发现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只有他们原来工作时收入的30%,根本不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支出。等到他们得了重病后才发现,即使自己有医保,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医疗费用(有时甚至超过医疗费用的一半)是需要自己承担的,到时再追悔莫及已经为时太晚了。
  解决方案:放弃幻想,面对现实。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能靠政府,只能靠自己现在的点滴积累来保障。
  
  起步太晚难现复利效应
  
  典型案例:小王走上工作岗位已经3年了,但在他看来养老似乎是个非常遥远的问题,并且觉得现在就开始为老无所依而感到担心,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的感觉了。与其关心养老难题,不如先关心关心眼下的工作、结婚、买房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情。
  专家分析: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认为,在他们这样的年龄就开始为退休生活做准备似乎为时尚早。的确,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财务负担往往比较重,例如结婚、生育子女、购房、偿还教育贷款等都需要花费大笔资金,因而通常无暇顾及自己看似遥远的退休生活。但如果把养老问题推迟到40岁以后再考虑的话,虽然负担相对较轻,但投资的复利效应也将大打折扣。
  解决方案:尽早开始定期定投储蓄养老基金。哪怕每月拿出1000元的收入放入养老金账户进行复利投资(如下表所示),到了退休时,也将是一笔不得了的财富。
  
  养老资金管理太保守
  
  典型案例:张女士今年49岁,由于从小就养成了储蓄和节约的好习惯,因此现在已经存下了一笔数额不菲的资金。用张女士的话说,这钱就是自己老了以后的“养命钱”,“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正是因为张女士认为这笔钱对自己实在太过重要,哪怕是任何轻微的投资损失对她来说都是“养老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尽管前两年股市红火,身边的人纷纷把银行存款搬家到股市中,但张女士却因为看过身边的朋友因为炒股而最终弄得家破人亡,因此对股票看得很“透”,不管股票涨了多少,也还是坚持守着银行存款利率那“一亩三分地”。
  专家分析:许多人对投资渠道和产品不熟悉,怀有一种恐惧感,或者对投资产品有偏见,而宁愿进行储蓄。由于银行存款的回报通常赶不上通货膨胀,把钱仅仅存在银行实际上会使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不断被侵蚀。虽然养老退休计划的安全性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完全排斥风险。由于养老金投资期限相当漫长,因此完全可以承受适当的风险,以获取相对较高的长期投资回报。
  解决方案:适当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因为养老金规划是一项长期安排,一般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如果将股票市场在比较长的时间段里考虑,其风险其实并不是很大,而且时间越长,系统性风险越低,尤其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依然值得期待,股市长期看好。
  
  投资安排缺乏综合考虑
  
  典型案例:30岁的胡先生的理财意识觉醒较早,开始工作以后每个月都进行记账,严控支出,至少将40%的收入用于基金定投。由于在熊市中长期坚持定投,因此在上一轮大牛市中,胡先生的基金上涨超过400%。尽管今年股市走熊,但胡先生的基金账户上依然有150%的净收益。在胡先生看来,只要坚持投资,让复利效应充分发挥,到自己老了,这将是一笔不得了的大数目,自己绝对退休无忧了。然而千算万算,胡先生当初却没有算到,自己在30岁时将面对成家置业的大额支出。如今迫于现实压力,胡先生只得将大部分原本准备用于养老的基金赎回以支付婚房的首付,尽管在他看来,现在赎回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但也实在无可奈何。
  专家分析:尽管我们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但在理财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理财目标综合考虑,以求眼前和长远的平衡,而退休养老规划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长期理财目标。在这个案例中,胡先生虽然很早就有了理财和养老规划的意识,但却只考虑到了理财的长期目标,而忽视了近期和中期目标。事实上,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在为养老做准备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逃不过去的中期理财目标:结婚、买房、养育儿女。这些人生大事一般都会在进入社会后的10年内完成。
  解决方案:在进行理财规划时,年轻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一定的比例将投资分为三份,一份是眼下一、两年内可能随时需要提取使用的,如旅游支出或再教育支出等,这部分资金应该较为保守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一份是3~6年后将会提取使用的,如结婚支出、买房支出等,这部分投资需要同时考虑收益性和安全性,切不可一味贪图收益。还有一部分是可以用于10年以上的长期投资的资金,主要是养老支出,这部分投资可以为了适当提高收益性而降低流动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于养老的那部分投资是不管遇到任何情况都绝不能动用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复利效应得以继续下去,最终才能为自己赢得一个富足安乐的晚年生活。
其他文献
在市场波动和下跌阶段,组合投资一方面可以通过此方法减少系统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对冲,从而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投资者进行有效的组合投资,要坚决摒弃本文所列举的四大谬误。    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蔓延全球的金融海啸,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法轻松。最近不时听到有投资者的房屋被拍卖,原因是在市况高企时,抑制不住冲动,把自住的不动产抵押炒股。也看到香港有媒体报道,企业当家人把几十年经营
期刊
与A股市场相比,港股以其低估值的优势无疑引起了许多投资者的关注,这一点在熊市中更加重要。从未来来看,香港股市无疑有着不小的机会,而其中的不少中资股则可以成为大家投资的首选。    香港股市有机会    “香港股市大涨了!”12月8日,随着外围市场的大幅上扬,恒指高开重上14300点水平后,升幅很快扩大至逾1000点,站上14900点水平,午后在日股及A股走高带动下,突破15000点大关,并以全日最
期刊
中年人家庭生活和收入比较稳定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已经成为基金的投资主力军,于先生家庭除了房产投资之外,基金投资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但由于中年人家庭责任比较重,风险承受能力处于中等,投资时在考虑投资回报率的同时应该坚持稳健的投资原则,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准备养老金更应以保值增值,抵御通货膨胀为目的。  于先生准备提前退休,并且期望退休时有每月6000元的基本养老金。假如到60岁退休还有15年的时间,
期刊
留学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国际学习经历和背景。在办理留学手续的过程中,证明材料、购汇资金、生活费用的筹备往往最为关键。工行的“留学通宝”能为你很好地提供留学金融业务一条龙服务。    如今自费出国深造不受年龄、学历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张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爱子刚刚取得了澳洲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是喜中有忧。因为张先生对留学事宜都是一知半解,虽然很多事情要为儿子处
期刊
在购买保险时年龄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往往和被保险人所享受的保险利益以及应缴的保费相挂钩。有些消费者为了想要获取更好的保障,在投保时虚报了自己的年龄,这不但会为自己的理赔带来不便,更有甚者会导致保单被解除。    在人身保险不少产品中,投保年龄是保险公司核定被保险人应缴保费多少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被保险人应当如实告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个小小的数据引发的纠纷可不少,到底年龄该如何正确计算呢?
期刊
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于先生目前家庭财务状况诊断分析:  流动性比率过低,紧急备用金准备不足 于先生家庭目前的活期存款及现金3000元,而每月日常支出要8500元。一旦家庭发生失业、收入减少、紧急医疗或其他特殊事故,流动资产甚至无力应付1个月的日常开支,建议将紧急备用金调增至30000元。  资产集中投资于股市,风险高,收益率不稳定 虽然于先生家庭的净资产投资率达到理想经验数值,但于先生除与弟弟
期刊
“光棍节”即将到来,单身的你是否在寻求一个依靠呢?当你为疾病、身故担心的时候,保险正是这样一个依靠,它可以挺身而出,为你分忧。只是不同的单身人群所需的保险保障各不相同,即使在最普通的寿险、健康险的选择上也会千差万别。    11月11日,一年一度的“光棍节”即将到来。  有不少网友在论坛交流单身一族的保险经验,有人说因为单身了无牵挂就无需保险保障,也有人说单身一族的风险全部由自己承担,压力更大,需
期刊
2008年动荡不安的金融市场和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让众多投资者迷失了方向。2008年11月14~16日举行的第六届上海理财博览会将为处于困境和迷茫中的人们,点亮心中的一盏理财明灯。  本届理财博览会紧贴当前的金融形势和理财环境,提出了“规范理财、安全理财”的主题,其缤纷多彩的六大亮点不仅让这场理财盛宴内涵更丰富,更将让你不虚此行收获更大!    2008年动荡不安的金融市场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市场风险的
期刊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于2008年9月1日,面向上海教育行业正式推出了教育信息化产品——“校讯通”业务。“校讯通”是通过短信平台为广大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为家校双方提供无缝沟通方式的增值业务,该业务的推广以实现教育资讯互通、资源共享,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良好的环境为目的。  据悉,该业务可以获得的具体服务有:教师通过校讯通平台将学生日常在校情况、校务通知等发送给家长,使家长能准确便捷地了解;家长
期刊
近来,国际金融危机让不少中小企业遭遇了寒冬。但是事实上,银行和一些机构都推出了一些免费的服务,带给中小企业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帮助。    朱老板的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上海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高性能塑料复合材料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从3万元注册资本创业起步,生产能力和年销售额的增长率均达到了50%以上。  为了不错过难得的发展机遇,及时扩大生产规模,朱老板决定向银行贷款。但结果却让他哑巴吃黄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