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
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类型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分析相关因素。
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皮肤表面累积辐射剂量和剂量面积乘积依次增加,不同类型手术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各异,对加强辐射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不同类型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07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055-02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其心力衰竭等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且临床报道显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1]。心血管介入手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而在此过程中辐射剂量的控制对患者的预后尤为关键,该问题逐渐成为临床监测的重点。本研究对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进行了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6例,女性56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6.2±6.8)岁,按照心血管介入手术类型将上述患者分为5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1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28例,射频消融术2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38例,各组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重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详细检查排除术前6个月内接受放射治疗和接触化学有毒物质的患者,上述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回顾分析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所承受的辐射剂量,具体检测方法:采用FD 10大型“C”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荷兰Philips公司的),利用自动曝光条件来采集图像,操作时采取悬吊式屏风,床下X射线管影像增强器中含随机配置剂量检测系统,主要观察数据包括累积皮肤表面入射剂量(CD)、面积剂量乘积(DAP)。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承受的辐射剂量均可通过DSA设备的检测装置进行监测。CD值指参考点累积皮肤表面辐射剂量;DAP是X射线束横截面积同该照射野平均空气比释动能的乘积,DAP值=累积剂量*其照射野面积[2]。
1.3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比较分析,P<0.05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辐射,这些辐射对患者身体组织造成伤害,而且对医护人员同样具有一定的辐射效应。临床研究指出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皮肤辐射损伤的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2]。加强辐射剂量的临床监测和预防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指出皮肤接受的辐射剂量可以通过荧光透视时间、DAP及蒙特卡罗模拟来进行估测,已有研究指出CD值可以作为皮肤剂量的有效预测指标,DAP值则可用对患者的有效剂量进行估量[3]。通过研究发现不同介入治疗的的辐射剂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冠状动脉介入术的CD值及DAP值均最高,分析认为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复杂,血管病变数目多,透视所需要的时间相对其他集中手术均要长,因此辐射剂量相对较多。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辐射量次之,该类手术中部分需要进行冠状静脉造影,其透视时间也较长,此结果同国外相关研究基本相符。以此来推测透视时间可能是造成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上述手术中射频消融术的透视时间最长,但该种手术主要以透视为主,基本没有摄影序列,这点导致该类手术的有效辐射剂量逊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术,由此可以看出摄影可能比透视在患者所受辐射中的影响效果更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透视时间和摄影均不如其他三种手术,因此患者所承受的辐射剂量少。如何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是本次研究的最终目的,了解不同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后对术中的防护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认为在今后的临床防护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曝光时间,同时保持管电压,从而平衡图像质量和减少辐射剂量间的矛盾;②X线管同患者间需要保持尽可能远的距离,影像增强器则越近越好,避免图像放大技术的过度使用;③医护人员需要佩戴防护装备,实时监视辐射剂量。
综上所述,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辐射难以避免,不同手术的辐射量差异显著,做好防护工作是降低辐射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郁鹏,王吉云,李伟,等.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术者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3):523-525
[2]冯俊,王爱玲,程景林,等.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4):416-418
[3]丁艳秋,张继勉,焦玲,等.心血管介入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监测[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4):403-405
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类型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分析相关因素。
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皮肤表面累积辐射剂量和剂量面积乘积依次增加,不同类型手术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各异,对加强辐射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不同类型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07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055-02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其心力衰竭等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且临床报道显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1]。心血管介入手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而在此过程中辐射剂量的控制对患者的预后尤为关键,该问题逐渐成为临床监测的重点。本研究对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进行了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6例,女性56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6.2±6.8)岁,按照心血管介入手术类型将上述患者分为5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1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28例,射频消融术2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38例,各组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重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详细检查排除术前6个月内接受放射治疗和接触化学有毒物质的患者,上述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回顾分析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所承受的辐射剂量,具体检测方法:采用FD 10大型“C”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荷兰Philips公司的),利用自动曝光条件来采集图像,操作时采取悬吊式屏风,床下X射线管影像增强器中含随机配置剂量检测系统,主要观察数据包括累积皮肤表面入射剂量(CD)、面积剂量乘积(DAP)。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承受的辐射剂量均可通过DSA设备的检测装置进行监测。CD值指参考点累积皮肤表面辐射剂量;DAP是X射线束横截面积同该照射野平均空气比释动能的乘积,DAP值=累积剂量*其照射野面积[2]。
1.3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比较分析,P<0.05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辐射,这些辐射对患者身体组织造成伤害,而且对医护人员同样具有一定的辐射效应。临床研究指出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皮肤辐射损伤的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2]。加强辐射剂量的临床监测和预防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指出皮肤接受的辐射剂量可以通过荧光透视时间、DAP及蒙特卡罗模拟来进行估测,已有研究指出CD值可以作为皮肤剂量的有效预测指标,DAP值则可用对患者的有效剂量进行估量[3]。通过研究发现不同介入治疗的的辐射剂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冠状动脉介入术的CD值及DAP值均最高,分析认为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复杂,血管病变数目多,透视所需要的时间相对其他集中手术均要长,因此辐射剂量相对较多。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辐射量次之,该类手术中部分需要进行冠状静脉造影,其透视时间也较长,此结果同国外相关研究基本相符。以此来推测透视时间可能是造成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上述手术中射频消融术的透视时间最长,但该种手术主要以透视为主,基本没有摄影序列,这点导致该类手术的有效辐射剂量逊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术,由此可以看出摄影可能比透视在患者所受辐射中的影响效果更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透视时间和摄影均不如其他三种手术,因此患者所承受的辐射剂量少。如何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是本次研究的最终目的,了解不同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后对术中的防护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认为在今后的临床防护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曝光时间,同时保持管电压,从而平衡图像质量和减少辐射剂量间的矛盾;②X线管同患者间需要保持尽可能远的距离,影像增强器则越近越好,避免图像放大技术的过度使用;③医护人员需要佩戴防护装备,实时监视辐射剂量。
综上所述,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辐射难以避免,不同手术的辐射量差异显著,做好防护工作是降低辐射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郁鹏,王吉云,李伟,等.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术者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3):523-525
[2]冯俊,王爱玲,程景林,等.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4):416-418
[3]丁艳秋,张继勉,焦玲,等.心血管介入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监测[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4):40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