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渐于陆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u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注定是饱受后人诟病的一次会面——
  我还是难以相信,环顾左右,属下闪烁其词,也言之凿凿。
  没错,堂前这人就是我仰慕已久的陆鸿渐:相貌奇丑,又黑又矮,且衣冠不整,看上去与山野村夫无异。省却繁文缛节,他甚至都没正眼看我,也没多余的表情,自携一竹笼,从中取出各式器具,大大小小,如出一辙的粗陋。“煎茶法”为他所创,他却演示得漫不经心,偶尔开口,也是含含糊糊,了无新意。而且,他的口吃很严重……
  我在心里重重地叹了口气。
  之前,也听过诸多传闻,云里雾里,难辨真假。说是某年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走近一看,只见群雁张开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这个顶着严霜瑟瑟发抖的男婴正是陆鸿渐,被智积禅师拾得并收养。稍长,他便以《易》自占,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按此卦义,当时尚无姓名的他自定姓为“陆”,取名“羽”,又以“鸿渐”为字。真是个自命不凡的奇人,先逃佛,后修儒,再问道,据说早年还做过优伶,博览群书,游历天下,与一众名流高士过从甚密。
  只是,从没想过他是这个样子的,我的失望溢于言表。我有些后悔了。
  十天前,在临淮县馆,有人向我引荐同样善茶的常伯熊,此人谦恭知礼,温文尔雅,自称师承鸿渐。当时我就看出来了,他并不认得陆鸿渐,和我一样。但我欣赏他的圆润和生动,只见他著黄帔,顶玄冠,顾盼左右,心手相忘,点茶名,示茶气,解茶性,溯水种,一边煎冲泡饮,一边娓娓道来,让满座宾客如沐春风。我破例连啜两杯,这也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眼下,陆鸿渐所演示的我都见识过了,在此基础上,常伯熊的演绎更赏心悦目一些。如常所言,他是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是自谦,也是自傲,没什么不好。如今陆鸿渐在此,也不过尔尔,相较之下,却更见常的润色光扬之功。此时,陆鸿渐还被蒙在鼓里,也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目中无人,手上也没停,周遭很静,也可以说是场面沉闷,这中间我一再出神。
  对了,忘记介绍我自己了。我是李季卿,官至御史大夫,此时正奉旨宣慰江南,这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春风得意,也得意忘形。
  茶已煎好。用的是中泠水,此水取自扬子江心,和陆鸿渐一样,名动天下。“二妙”相遇,殊为难得。可不知怎么,我已没有品啜的欲望了。再看陆鸿渐,不再礼让,无视左右,自饮一杯,然后枯坐,面对空杯,目光空洞。也不知他在想什么,也许他是在等什么吧。于是,我命家奴付他三十文钱,这是一个茶博士应得的辛苦钱。我也没再多看他一眼,拂袖而去。
  事情就是这样的。
  有人说我是以貌取人故意羞辱他,我反倒觉得是他目中无人,轻慢在先。其实,与隐者逸士交往,达官显贵是很吃亏的,事关人格风骨或道德文章,细忖,实为世人偏见。而我偏偏不想假意地去迎合这些以成就一段佳话和美谈,欣赏就是欣赏,憎恶就是憎恶。如茶要品真味,人也要存真气,就像某些寒士不屑攀附权贵一样,我也没有礼贤下士的虚情及柔肠。谁都没有做错什么,只能说两人气味难投。虽同为“御史”,却不可同日而语,他是“茶山御史”,我是朝中御史。他鑒茶无数,我察人无数,眼里都不揉沙子。
  都说“茶”字拆开即“人在草木间”,在我看来,这就是文人雅士的一种噱头,透着一厢情愿。人只能在人间,还是烟火人间,而茶的烹煎冲煮更离不开烟火。
  听说,羞愤难当的陆鸿渐回去后写了部《毁茶论》,极尽自嘲反讽之能事。若真如此说明我没看错他,他有处子的天真,书生的轻狂,夫子的迂腐……他是一个奇人。多年后,真有好事者寻得一册呈于我,难辨真伪,被我弃置一旁。意气之作,是流传不下去的。我倒是很关心他的《茶经》增删刊印情况,与此同时,经由常伯熊“广为润色”的茶道已在长安蔚然成风。
其他文献
站在90年代的电影场,如今的运动场上,从后勤学院下部队调研的父亲,对在空勤灶当炊事兵的儿子说:“那个年代的电影场充满故事,电影场是最吸引官兵的地方。不过,当年的电影场已经成了老兵们的‘乡愁’。”  此时,没有那种情景感受的儿子,完全听不懂父亲在说什么,而是满脑子想着退伍,尽快摆脱吃苦受累的三尺灶台。  知子莫若父。从好几次的通话中,父亲感知到儿子的思想波动。本来父亲想严肃地给儿子上上课,但他思路一
期刊
我想找个人说说话,哪怕一句。可我不知道找谁说。于是一大早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街边飘香的蛋糕店提醒了我:郝满意今天过生日,找她去。  买了蛋糕,我便急急地朝她家奔去。  一路上,我想象着她的欢呼雀跃和吃蛋糕时的满足模样。她会对我说一句什么话呢?她也是一个少言的人。  我敲了半天门,却无人应答。  这家伙,觉大,得大声喊才能听见。  于是我扯着嗓子喊开了:郝满意!郝满意!声音回荡在整栋楼里,响亮而冷
期刊
跳竹马是流传在浙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相传朱元璋的御马在西天目丢失,变成一匹神马,常出现在千山万壑间,替百姓驱妖灭灾。为感谢神马护佑,每逢新春佳节,百姓跳竹马相庆,以祈吉祥。  用红黄绿白黑五色布缠在竹制马身上,前后两节分开,吊扎在腰间。跳竹马也分生、旦、丑等角,正生骑红马,青衣骑黄马,小生骑绿马,花旦骑白马,丑角也就是花脸骑黑马。成立村竹马队时,大家抢着演生角旦角,没人愿意扮花脸跳黑马。花脸是个
期刊
亭长  又是一天天亮了,西天边出现一个小黑点。  像一枚铁钉的钉尖刺痛了我翘首以盼的双目。  小黑点在我噙满泪水的视野中渐渐变大,一骑绝尘而来。我急忙回头,大声朝兄弟们吆喝道:“来了来了,大家赶紧准备!”十几条好汉立马潜伏到江边草丛中,无声无息。亭长这个官职虽小,但大小也算是个官,不在编制内,也不给工资,但责任不轻,多亏有一帮好兄弟帮衬,才确保一方平安。  早些时候,我就听说了我们的西楚霸王兵败的
期刊
柯二爷从漆得朱红的门楼走出来,因为急,脚步趔趔趄趄,那根文明棍,反倒成了累赘,时不时地绊他一下。  柯二爷一定得赶在逆子柯孟良回家之前,把最后的二十亩水田卖给弟弟柯三爷。柯家的老仆人托人传回话,少主人在赌馆又输了个底朝天。  打远瞅见柯二爷的影子,柯三爷就从后门溜了出去,同时吩咐内人,把门关上,用木头顶死。  柯二爷赶到,拼命拍门,下人只从门洞里应一句:“主人偕夫人收租去了,走时丢下了狠话,谁看不
期刊
我一直弄不明白,学校的老师为什么那么喜欢请我妈到学校来喝茶;这还不算,放学之后,还经常有老师借口家访溜达到我家。  可是,按说老师喜欢我妈,爱屋及乌也应该对我好点啊,咋就那么看不上我呢,整天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有堂体育课,我一手插在裤袋中,体育老师都没说什么,偏偏被站在窗户边的班主任老师看见了,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我面前,让我把手拿出来。  我当然不肯。僵持了好一会儿,可能是老师感觉到权威受到
期刊
结婚那年,大虎三十岁,能把小村的炊烟拧成麻绳绑在腰上,跑进山里砍一抱烧菜背回来,东家讨一把米、西家讨一把面地过日子。大虎媳妇管不了他,让大虎妈说说大虎,大虎妈说大虎不定性,过两年就好了。  大虎对养信鸽倒是很专业,能把信鸽训练成他的通讯员。那时候通讯还不太发达,大虎没有电话,一天两天不回家,信鸽能把准确消息告诉他老婆。  两年后,大虎定性了,成了一名逃犯,因为团伙诈骗。其他同犯已经全部归案,唯独他
期刊
汀江冬月,细雨濛濛。  “吱嘎嘎嘎……”  一大早,满堂推开两扇厚实的木板,打开店门。  咕咕声。他抬眼看去,一群小鸟栖居在枫树间。枫叶湿润,掌状裂片顶端,凝结水珠,挂在那里,滴落。  在这微雨寒冷的天气里,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牛肉兜汤,是多么惬意的事。  食客们陆续来了。  左后靠窗角落,这些天,老是坐着一位穿灰布长衫的后生,苦瓜脸,八字眉,身形瘦长。他吃喝完粄汤,就呆坐看江。  八仙桌上,放着一只
期刊
乡村的早晨由不得人一直懒懒地恋在床上。窗外树丛间一拨拨不知名的鸟儿,还有父母养的那些鸡和鹅,此起彼伏的叫闹声从五点钟起就一直没消停过。  东子起床到门外,见父亲正用白铁皮做的那种圆形烧水炉子烧开水,块状柴片搁进去,火苗夹着烟呼呼往外窜。爷爷也早起来了,一手拄着拐杖,静静地靠在门东边的檐墙上看着。  东子劝过父亲,电水壶烧开水,快,简单,也便宜。父亲说,田都返包给村里了,如今当“地主”了,一个大早上
期刊
胡老悭本名胡石坚,因他是个悭吝的人,队上人就叫他胡老悭。  胡老悭的悭吝故事很多。那年在外挑堤,有天病得出不得工却不肯花钱看医生,大队的赤脚医生听说了,主动跑来给他看病。胡老悭问,我得的是什么病?如果要花很多钱就不要开药了。赤脚医生说是重感冒,开了几粒药丸给他,只花了八分钱。第二天,病情转好了,四粒药丸还剩一粒,胡老悭就拿着这粒药丸去找医生退货,说是没必要浪费两分钱。医生耐心解释说,开了处方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