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徜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章,在文章中徜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喜爱学习语文的目的,从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情商以及质疑能力等。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徜徉呢?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在徜徉中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学生借助教师创设的情境走进文章以后,学习兴趣需要保持。因此,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徜徉,培养学生的语感、情商等语文素养和能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比较适于小学生朗读、背诵。《但愿人长久》是一篇文包诗体例的课文,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名篇《水调歌头》(中秋)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其意境,体味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的情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读探究,把朗读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1.借用媒体,显现语感
  教学之初,教师用媒体出示课本插图,营造中秋之夜品尝瓜果、欣赏明月的欢乐氛围,再以特写出示苏轼卧床望月、心绪不宁的镜头,前后两者构成对比,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进入朗读,体会亲情,领略意境,从而使朗读显现语感。
  2.适当拓展,强化语感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内涵,我作了一些补充拓展,把表达相同情感的诗句推荐给学生。如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时”,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既让学生增加积累,又强化了语感。
  3.播放乐曲,升华语感
  例如,《月光曲》中的四、五、六自然段及文章重点要求背诵,我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学生在时而激越、时而低缓的乐曲中朗读,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使语感得以升华。
  二、在徜徉中培养情商
  研究表明:情商是一个人学业、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素质。在小学阶段,学生好玩爱动,是开发、培养情商的最佳年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入选了多篇激励学生情绪、催其奋发的文章,如《徐悲鸿励志学画》《我要报效我的祖国》《我不是最弱小的》《生命的壮歌》《第八次》《卧薪尝胆》《军神》《掌声》《微笑着承受这一切》《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挖掘开发和培养学生情商的因素,同时选择切入机会,用以培养学生的情商。
  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我紧扣“励志学画”这个重点,设置三个问题:①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②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③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如何?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阅读课文,很快就能找到答案,理解课文。然后,我再抓住一个“志”字施以点拨:古今中外,凡成大器者,必是有志之人,志乃成功之要素。你们有‘志’吗?你们的‘志’是什么?”这一反问,使得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回答:我立志上大学,为祖国贡献一切;我立志成为科学家、医生、教师、宇航员……至此,学生的情商已经得到开发。我接下来再问:“你怎样实现你的‘志’,请大家从徐悲鸿身上找答案。”于是,学生的学习激情得以调动,从徐悲鸿珍惜时间的描述中体会到“不知疲倦”,从“潜心”中理解了徐悲鸿的刻苦精神,又从徐悲鸿的清苦生活中领略到奋发努力的情怀。紧接着,我再让学生把自己与徐悲鸿作一对比:“我是如何学习的?”静默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想到很多。这样,学生的情商又一次被开发出来了。
  三、在徜徉中培养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人非圣贤,孰能无疑,有疑需思,有疑要问,一思一问则长学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材,设疑置障,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初读质疑
  在教学《雪儿》时,教师对学生提出初读要求:①自读课文,圈划出生字、生词;读通顺课文,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雪儿指的是什么?雪儿的名字是怎样来的?③我和雪儿的关系怎样?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④初读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前三点简单,只要读书即可明白,而第四点即“自读生疑”,如果学生每读一篇文章都这么想,也就具有了质疑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便可上升为能力。
  2.导读质疑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在理解《雪儿》这篇课文时,教师不妨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爸爸捡回来的是一只怎样的白鸽?学生会马上从课文中找到“翅膀受了伤,身子很脏”这两句表面的答案。我继续追问,有学生补充:“眼睛里充满哀伤。”这是谁看出的?”“‘是我’。”“我”为什么能看出雪儿“眼睛里的哀伤”?这说明“我”对雪儿遭遇的同情怜悯,这正是后来“我”和雪儿的感情日深月浓的基础。②“我”和雪儿的关系怎样?“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说明了什么?(感情深)这和后文中放飞雪儿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这样通过层层设疑,师生共同解疑,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方法。
  3.总结质疑
  总结是在文章学习结束时所设的环节。在原本该说“再见”的时候,教师或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一个问题(即疑点),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应,令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这时瞅准机会,或“欲擒故纵”,或“诱敌(学生)深入”,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地点拨,定然能引领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就是质疑的美感。如果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或正反双方互辩,答案一定会精彩纷呈。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越来越重要,它不但成为语言沟通的桥梁,更成为人们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英语学科教学,不再仅以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而是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也是学生德育的一个主阵地。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元素,施以人性化的教学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而,不会尊重自己,不会尊重他人的人,是无论如何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平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能实践个别化、小组合作等方式教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每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用欢乐点亮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汲取“养分”,快乐成长!  新课程呼唤民主、和谐的课堂,因为民主、和谐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充满希望与信任的课堂,充满智慧的课堂
数学日记是一种展示孩子真实内心,沟通师生真挚情感,体现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最佳平台。其本质就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一些体会、收获、疑惑甚至于创新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当然也可以是对老师、课堂的评价,对生活中数学现象、数学知识应用的记录。而且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师生交流,学生更“大胆”,想法更真实,常常带给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一、孩子的建议——一堂实在的教材教法课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
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虽然教师们都已开始注意开展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但仅仅流于形式,没有以合作意识的培养为根本。因此。把合作学习的观念真正引入教学系统,不仅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人才培养社会化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新教材中新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当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支撑。没有学生的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全面。所以,要使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又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越感兴趣,自学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确求知欲,发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1第九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懂得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增进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和民族自豪感。  2.行为与习惯: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增进对于祖国的责任感,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庆回归、促统一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知道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秉承这样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去年的树》(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一对好朋友之间的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这些天性是孩子所必需的。有时候我们老师对于这些天性往往很是头痛,如果身为老师的我们能多动动脑筋,运用孩子们的这些天性来帮助我们教学的话,音乐课的课堂气氛在高低年级的差别就不会那么大了。    一、把握天性,精设方法    老师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音乐老师往往能很好地利用低年级学生的这一天性来辅助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好动转化为音乐课